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和政县啤特果产业发展优势和现状,针对啤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专业育苗基地、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科技水平,推行生产与加工专业化、标准化;继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啤特果市场化体系;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产业优化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壤通报》2013,(6):1281-1286
以北京市农地及其后备资源为对象,依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文献研究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分析农作物生态要求,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评价单一作物土地适宜性;并以用地配置优先序为前提,对评价结果进行栅格运算,形成综合评价成果。结果表明,顺义、平谷、房山、大兴、昌平等区更适宜发展蔬菜;延庆、密云、怀柔和房山等山区区县更适宜发展杂粮、药材和牧草;大兴、顺义、通州、昌平、房山、怀柔等区县适宜发展西瓜、甜瓜和甘薯;传统粮经作物宜在平原地区发展。结论认为北京农用地多宜性特征明显,但气候是所有作物分布的限制性要素,特色经济作物对土地选择性强过一般农作物,而蔬菜配置更依赖水土条件。  相似文献   

3.
1996年东北地区粮豆生产与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娄秀荣沙奕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996年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4~9月)农业气象条件主要特点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积温偏多,降水和日照偏少;作物生育关键期水热配合较适宜,旱涝范围小,受灾...  相似文献   

4.
1991年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发育期(4~9月)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为高温多雨丰收型气候。作物生长季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积温多,为历史上少有的高温年,且比大丰收的1990年还高。春播期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为适宜,播种适时,出苗较大。6月上中旬吉林西部和辽宁大部持续高温少雨,出现较严重的干旱,各种作物苗期生长受到抑制.6月下旬雨季提前来临,使旱情很快得到解除。黑龙江大部地区初夏高温少雨,但土壤墒情较为适宜,各种作物幼苗长势良好。7~8月东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并与高温相配,有利于作物旺盛生长和产量形成。成熟收获阶段秋霜比常年明显偏晚,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各种作物充分灌浆,提高子粒成熟度,秋霜来临之前均达到正常成熟收获,品质好。总体来看:1994年东北地区农业气象条件黑龙江大部地区最佳,粮豆获得了大丰收;吉林次之,但大部地区粮豆增产幅度较大,可谓近几年高产年份之一;辽宁由于洪涝造成绝收面积较大,粮豆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偏歉年景。  相似文献   

5.
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精准监测不同的耕地非粮化类型对制定针对性的农业管理政策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提取果园和耕地范围,然后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构建了基于Sentinel-2遥感数据的特征集,包括光谱特征、物候特征和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特征。结合面向对象分割和随机森林(radom forest, RF)、时间加权的动态时间规整(time-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 TW-DTW)算法,构建了4种不同的分类模式用于提取粮食作物和露天蔬菜、大棚种植等非粮食作物。通过选择最优模式,提取了研究区2019-2022年间不同非粮化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并探讨了不同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表明:1) 采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内作物分类的精度最佳,两个生长季内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3.23%和90.10%,Kappa系数分别达到0.91和0.88;2) 基于时间序列匹配的模式在区分粮食作物和其他地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用户精度分别高于95.60%、74.70%、82.70%,制图精度分别高于97.70%、86.40%、93.10%;3) 利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非粮化信息提取,在两个作物生长季的总体精度为87.00%和81.00%。分析耕地非粮化结果发现,藁城区2019-2022年的年际性非粮化面积为2753.09 hm2,其中果园占比最高;而季节性非粮化结果显示,秋粮非粮化面积(3174.86 hm2)明显高于夏粮非粮化面积(1060.27 hm2)。该研究利用Sentinel-2时序遥感数据,为一年两熟区耕地非粮化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63,自引:35,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综合评价中国生物质能资源、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未来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产业初具规模:沼气产业基本形成,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2万t,开发了甜高粱茎秆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秸秆直燃发电示范工程正式并网运行;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逐渐形成。因此得出结论:未来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沼气及沼气发电、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质发电;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将有更多的大型企业参与;生物质能产业必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作物籽实中Cd与Zn的交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本根据两个地区(沈阳张士污灌区和沈阳十里河地区)和两类作物(玉米和大豆)籽实中Cd,Zn含量的调查分析,论证了Cd-Zn之间的交互作用因作物种类而异。在玉米籽实中,Cd-Zn之是表现为相互抑制作用;而在大豆籽实中,Cd-Zn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春季(3−5月),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北方冬麦区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春播区大部水热条件良好,利于作物播种出苗,春播进度总体略快于常年。但春季北方多大风沙尘天气,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农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阴雨寡照,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给局部地区夏收粮油作物产量形成和春播作物苗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万忠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145-147,152
从区域优势、商品经济、市场需求和服务体系4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农村的特色农业发展。认为:(1)区域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特色农产品在产量、尤其在品质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需具有明显的优势;(2)商品经济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特色农产品应该是绿色产品,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以及与市场容量相适宜的规模;(3)市场需求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改变人们的消费形式来扩展和创造市场需求。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判断来避免市场风险。建立产业化组织与农民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探索农业生产风险的商业保险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和价格补贴制度,建立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来抵御市场风险;(4)服务体系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建立市场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尤其是要加强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对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GISS等大气环流模式,得到在co_2倍增时辽宁省温度、降水的输出结果,初步确定了co_2倍增时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季内的可能气候情景,具体估算了≥10℃期间积温和持续日数以及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气候变暖对辽宁省种植制度、品种布局和产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co_2倍增后,各地复种指数增加,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复种面积可能扩大;(2)作物品种将有较大的调整,种植制度不变地区将可能种植更晚熟品种;(3)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将有所增加,增产幅度为5%~24%。  相似文献   

11.
钙镁磷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镉铅吸收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钙镁磷肥(G)、泥碳(P)、猪粪(M)、钙镁磷肥 泥碳(GP)、钙镁磷肥 猪粪(GM)等处理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钢厂附近的污染田进行改良。试验表明,大部分处理能提高土壤的Ph值;处理钙镁磷肥、钙镁磷肥 泥碳和钙镁磷肥 猪粪对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大部分处理能抑制水稻、花生对镉铅的吸收;说明通过调节土壤pH值改变土壤重金属活性是有机-中性化改良技术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中白菜型油菜在我国高海拔、高纬度春油菜区大面积种植,但其产量较低、品质差、育种难度大。为实现春油菜区的最重要育种目标,即培育出特早熟高产优质甘蓝型春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本研究对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与不育系进行特异酶切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LAF-seq),分析遗传族群关系,在每类按比例选取部分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分析杂种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优模式。结果表明,98份甘蓝型油菜被分为五类。其中,第四类中包含不育系,恢复系与不育系的遗传距离介于0.01~0.52,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第五类群恢复系与不育系遗传距离最大,介于0.45~0.52之间;在小区产量前二十的组合中,不育系×第五类恢复系组合10个,产量最高组合为(64-1)×16D3(第五类)。结合杂种表现和杂种优势结果,说明以特早熟不育系×第五类恢复系组配杂交组合,后代中产生强优势杂交种的潜力较大。本研究为后续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分子依据,可促进春油菜区特早熟杂交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3.
娄秀荣  沙奕卓 《中国农业气象》1996,17(1):55-56,F003
1995年东北地区粮豆生产与农业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娄秀荣,沙奕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995年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4~9月)光温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春季大部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各种作物播种、出苗缓慢,幼苗生育期延迟。初夏热量条件一度转...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对指导农田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961-2009年四川地区5个盆地站点和5个高原站点的逐日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了当地ET0的日值、月值、季值和年值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与高原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日均值、月均值呈单峰或双峰型曲线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最大值出现在夏季。(2)盆地地区各站点的年ET0呈波动递减趋势,且下降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高原地区木里、松潘两站点的ET0呈上升趋势,其他站点呈减少的趋势。(3)四川地区的年、季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气压等要素关系密切,但近50a来日照时数的显著下降是导致盆地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风速的变化是导致高原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120只5周龄雌性良凤花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不加α-亚麻酸)和试验组(添加0.125%的α-亚麻酸),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以研究α-亚麻酸对广西地方肉鸡生产性能及肉质品质的影响。经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屠宰测定及肉品尝试验等,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α-亚麻酸,鸡的增重、屠宰成绩及饲粮养分利用率等有所提高,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胸、腿肌含脂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鸡肉香味、口感等都优于对照组。从本次试验看.日粮中添加0.125%α-亚麻酸,能很好地改善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台湾从事水土保持试验工作为时不久,到今年甫满40年,最早在1954年,针对茶,凤梨,甘蔗等少数当时之主要坡地作物进行水土保持方法适用性之试验,1963年开始面对气候特性与土壤冲蚀情形之严重性,以其试验初步结果为蓝本,全面性展开各种坡地作物做有系列之试验研究,四十年来获得之主要成果可归纳为下列四大类:(1)确立各种坡地作物之最佳水土保持方法;(2)山边沟型态之改良;(3)建立以禾本科草类为果树园之覆盖作物;(4)开发以禾本科草类稳定农场内各种设施之技术,如保护平台阶段,山边沟,道路及排水沟等之方法,而此些成果现在已签订为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加速推广给农民采用中,目前之试验项目主要为特殊问题水土保持方法之探讨;如槟榔园,陡坡地果树园之水土保持方法等,另外也积极发展适合于台湾自然条件下之PULSE,前者已得初步结果,后者已具备良好基本资料,预计不久,就可进入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杂粮品种及加工方式对杂粮酸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择小米、黄米、燕麦、藜麦、糙米、荞麦、高粱米7种杂粮为原料,经过蒸制、煮制、打浆3种常见加工方式,比较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对特性较好的杂粮经恰当处理后与牛奶共发酵制备酸奶,研究该杂粮酸奶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开发具备抗氧化活性的杂粮酸奶。结果表明,7种杂粮的之间的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P<0.05)差异,采用抗氧化综合(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APC)指数法评定杂粮的抗氧化活性,发现抗氧化活性最高的杂粮为荞麦。进一步对荞麦进行加工处理,发现蒸制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优于煮制和打浆。将蒸制的荞麦与牛奶混合制备酸奶,制成的荞麦酸奶总酚含量为52.85 mg/100g,是普通酸奶的5.16倍;且其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普通酸奶(P<0.05)。该研究为功能性杂粮酸奶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水稻产量变化模拟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利用中国随机天气模型将IPCC最新推荐的气候模式HadCM2和ECHAM4与作物模式CERESRICE3.5相连接,模拟了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我国主要水稻产区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未来气候情景下,水稻产量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产趋势,其中早稻减产幅度最大;地区上以东北地区减产幅度最大。(2)若不取温室气体减排措施,2056年我国水稻产量较2030年减产程度更加明显;即使采取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水稻产量下降的趋势也没有大的改变;(3)高海拔地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表现出一定的增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实际产值占光、热、水、土壤资源生产潜力(资源可能产量)的比率作为粮食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计算了吉林省各市县主要粮豆作物资源利用率现状。粮豆作物光合资源利用率为20% ̄30%,光温资源利用率为25% ̄40%,气候资源利用率为35% ̄45%,气候-土壤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5% ̄55%。资源利用率地域差异较明显,中部及东部半山区较高,东部山区次之,西部半干旱区较低。最后,分析了各地粮食增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弄清橙汁加工过程中农药炔螨特残留的动态,通过田间喷施浓度为5倍于最高推荐剂量的农药溶液以强化炔螨特在甜橙上的残留,然后按照橙汁商业化加工过程进行加工,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炔螨特的含量,来考察橙汁商业化加工过程对炔螨特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炔螨特残留主要分布于甜橙果皮中,果肉中炔螨特的残留量不足全果的5%。清洗能除去全果中32.5%的炔螨特残留。初榨果汁、精滤果汁、非浓缩橙汁(NFC橙汁)和浓缩橙汁中的残留量分别为原料果的1.98%、1.95%、1.73%、1.37%,其中NFC橙汁和浓缩橙汁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173和0.0137,但炔螨特在果渣和精油中发生富集,加工因子分别为1.2822和18.4947。研究结果为橙汁加工工艺的优化和炔螨特残留的膳食暴露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