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典型农田大气重金属干沉降通量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是影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沉降是农田重金属的来源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观测资料缺乏,对于我国农业区大气重金属的沉降量和来源认识一直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河北典型农田连续1年的外场观测,测试分析了大气气溶胶9个粒径段中2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合干沉降阻抗模型估算了这些金属的干沉降量,并利用PMF模型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区域25种金属元素在细粒子(DP ≤ 2.1 μm,DP为空气动力学直径,下同)、粗粒子(2.1<DP ≤ 9 μm)和巨粒子(DP>9 μm)中的质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异。重金属(如:Zn、Cd和Pb等)主要富集在细粒子,而地壳源的金属(如:Al、Fe和Th等)主要富集在粗粒子。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浓度呈现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的变化特征。Cr是细粒子和粗粒子中质量浓度最高的重金属,其次为As、Zn、Pb、V和Sb。重金属中,Cr的大气干沉降量最高,达350.7 mg·m-2·a-1,其次是As、Sb和V,分别为153.4 mg·m-2·a-1、103.1 mg·m-2·a-1和102.3 mg·m-2·a-1。研究区域大气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为道路扬尘、工业、矿尘、燃煤和机动车排放。巨粒子中的金属主要来自矿尘源(62.0%),细粒子中的金属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源(67.7%)。颗粒物的粒径越小,人为排放源的贡献越大,重金属的污染风险(富集因子)也越高。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需要充分考虑大气沉降的输入及来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的恢复和演替中起重要作用,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土壤种子库特征,评价植物替代控制刺萼龙葵的效果,调查了河滩及农田边缘两个典型生境中的刺萼龙葵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了刺萼龙葵种子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变化动态,并利用多种多年生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对刺萼龙葵进行替代控制研究,以期为刺萼龙葵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两个生境中共鉴定出23种植物,禾本科和菊科为优势科;河滩及农田边缘刺萼龙葵种子总储量分别达347粒·m-2和2 600粒·m-2,占整个种子库的2.46%及35.16%。2)河滩生境中刺萼龙葵种子多集中于表层(0~2 cm)土壤,占种子总量的64.3%,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农田边缘生境0~2 cm、2~5 cm和5~10 cm 3层种子数量差异不大(P>0.05),分别占种子总量的32.7%、38.2%及29.1%。3)两个生境中刺萼龙葵种子主要集中于4月份采集的土样中,分别为273粒·m-2(河滩)和1 970粒·m-2(农田边缘),显著高于6月份与8月份采集的土样种子数(P<0.05);4)从替代控制第2年起,刺萼龙葵的密度、生物量及土壤种子储量即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P<0.05),沙打旺+苇状羊茅+冰草+羊草组合对刺萼龙葵控制效果最佳,同时还可获得牧草鲜重20 396.1 kg·hm-2,干重7 710.6 kg·hm-2(2017年),经济效益可观。5)刺萼龙葵种子库与刺萼龙葵密度(P<0.01)、生物量(P<0.05)呈正相关,牧草产量与刺萼龙葵种子库储量、密度、生物量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降雨显著影响刺萼龙葵种子库储量(P<0.05),可用幂函数模型y=2.619x0.001R2=0.822,F=18.486,P=0.013)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系,为该流域水资源形成机制研究和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氧同位素(δ18O)作为示踪剂,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水化学原理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2018年沿塔里木河上、中、下游采集了90组地表水样和地下水样,并测量相应的氘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离子(Cl-,SO42-,HCO3-,Ca2+,Mg2+,Na+),运用Gibbs图和Piper三线图探测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上和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转化关系。[结果] ①地下水和河水的δ18O值具有不同的变化情况:地下水δ18O值随着流向呈现明显的逐渐富集特点,而地表水则变化较小。通过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的沿程分析可知,对于上游地下水而言,由于河水下渗补给,加上侧向径流影响,δ18O呈现了大幅下降。随着河水补给的增加,其值不断富集。对于地表水而言,随着流向其δ18O值逐渐下降,此时地下水呈现富集,说明此时期地下水能够对地表水产生补给。②根据地下水和河水测试数据分别建立地下水线和河水线方程,且二者斜率均小于大气降水线斜率,说明地下水和河水同位素组成受到一定程度蒸发作用影响。③塔里木河上游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平均速率为1.76 m3/(d·m),中游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平均速率为1.71 m3/(d·m),下游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平均速率为1.65 m3/(d·m)。[结论] 地表水—地下水的频繁转化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循环的主要特征,地下水补给是河流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典型退耕草地植被特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忙舟 《水土保持学报》2022,36(4):99-104,111
植被恢复过程可显著影响土壤入渗性能。通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草地白羊草和铁杆蒿草地,设置不同种植密度(5,10,15,20,25,30株/m2)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60 mm/h,60 min),系统研究了草地植被特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增加可显著延缓产流,不同种植密度下白羊草草地和铁杆蒿草地初始产流时间分别为0.76~5.74,0.87~2.08 s,且随盖度、根系生物量和有机质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R2≥0.18,p<0.05)。(2)不同种植密度下白羊草草地的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总量分别为0.47~0.82,0.46~0.82 mm/min和7.12~11.84 mm,铁杆蒿草地分别为0.38~0.67,0.35~0.60 mm/min和5.70~10.07 mm。当种植密度为20株/m2时,土壤入渗各参数均最大;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量总量、入渗系数(K)随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呈幂函数增大(R2≥0.26,p<0.01),衰减系数(α)随生物结皮盖度呈降低趋势(p>0.05)。(3)白羊草草地具有较高的根系生物量、生物结皮盖度和有机质含量,其初始产流时间、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量总量及入渗系数(K)均不同程度高于铁杆蒿草地,衰减系数(α)低于铁杆蒿草地,土壤入渗性能较强。总体而言,对于典型退耕草地,土壤入渗总量(A)可表征为根系生物量密度(RMD)和土壤有机质(SOC)的拟合函数(A=2.77×RMD0.149 SOC0.614,R2=0.663,NSE=0.653)。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退耕草地生态水文过程和植被建设提供数据来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光温资源变化对双季稻气象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9个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7个双季稻主产市县1961—2006年早稻和晚稻产量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晚稻、双季稻生长季光热资源和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光热资源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晚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平均每10 a降幅分别为30.5 MJ·m-2、69.8 MJ·m-2和86.6 MJ·m-2;≥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39.1℃·d、24.4℃·d和14.7℃·d。早稻、晚稻、双季稻光能和热量利用效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其中光能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0.040%·(10a)-1、0.103%·(10a)-1和0.083%·(10a)-1,热量利用效率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0.141 kg·℃-1·d-1·hm-2、0.39 kg·℃-1·d-1·hm-2和0.315 kg·℃-1·d-1·hm-2;早稻、晚稻和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其产量的大幅提升。太阳总辐射、≥10℃积温与早稻气象产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正相关;晚稻气象产量与太阳总辐射呈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10℃积温相关性不显著(P>0.05)。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早稻和晚稻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10℃积温为次要因子;光热资源变化对早稻气象产量的影响较晚稻更为明显。在太阳总辐射减少、≥10℃积温增加趋势下,可通过选择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采用薄膜育秧或温室育秧方式,增加早稻生长季积温,适当延长晚稻生育期等途径,提高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周年产量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粗颗粒土壤坡面侵蚀机理,采用湖北通城县、江西赣县、福建长汀县、广东五华县4个样地的4种粗颗粒土壤(分别定义为TCA、GXA、CTA、WHA)进行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粗颗粒土壤坡面侵蚀过程及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土壤的地表径流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加后递减并趋于稳定的规律;(2)4种土壤的侵蚀特征存在差异,土壤侵蚀速率表现为WHA>TCA>GXA>CTA;(3)4种土壤的侵蚀泥沙中颗粒分布百分比大小均为砂粒>黏粒>粉粒>砾石。不同土壤侵蚀泥沙富集率表现出明显差异;(4)水流功率与土壤侵蚀速率的相关性显著,用幂函数可以准确描述其关系。在表达式中引入土壤黏粒含量、砾石含量后模型更加可靠(Dr=0.001ω1.163Cl-4.069,R2=0.82;Dr=0.003ω1.149Gr-1.934,R2=0.84),提高了模型预测土壤侵蚀速率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广的适应范围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PAM)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面片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不同PAM施加量(0,0.4,0.8,1.6 g/m2),在不同坡度(15°,20°,25°)条件下开展不同雨强(60,90,120 mm/h)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PAM施加量紫色土坡面片蚀产流产沙过程及其对产流产沙量的影响程度和主要因素,并分析了PAM对坡面片蚀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产流过程呈现先持续增加后趋于波动稳定的变化趋势,产沙过程则呈现先迅速减少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PAM对片蚀的产流产沙过程变化趋势没有影响。和空白对照组相比,PAM施加量为0.4,0.8,1.6 g/m2的产流总量平均分别减小7.71%,35.16%,21.12%,产沙总量平均分别减小35.80%,49.39%,17.85%,PAM施加量为0.8 g/m2时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最小。同种雨强下,不同施加量减流效益的大小顺序为0.8 g/m2>1.6 g/m2>0.4 g/m2,而减沙效益则受到坡度影响,在15°坡面减沙效益大小顺序是0.8 g/m2>1.6 g/m2>0.4 g/m2,在20°和25°坡面减沙效益大小顺序为0.8 g/m2>0.4 g/m2>1.6 g/m2。施加PAM能有效降低片蚀可蚀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施加PAM后降低效果依次为0.8 g/m2>0.4 g/m2>1.6 g/m2,片蚀可蚀性依次降低54.40%,40.94%,18.21%。  相似文献   

8.
沟头发生侵蚀的地形临界模型可有效预测侵蚀沟的形成条件,浅层滑坡失稳形成的洼地也是沟头形成的方式之一。为探究浅层滑坡临界起动模型的特点,以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区的降雨型浅层滑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汇水面积-坡度关系,构建临界起动模型,与黄土高原典型侵蚀沟(浅沟、切沟)的临界起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质地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层滑坡临界起动模型为S=3.50As-0.34,其侵蚀阈值为3.50,大于黄土高原典型浅沟(0.96)和切沟(1.54)的侵蚀阈值。研究区浅层滑坡一般发生于土层较薄的陡坡地带,其平均坡度(S=1.26)大于浅沟(S=0.35)与切沟(S=0.46),单位汇水面积(A=89.08 m2/m)小于浅沟(A=920.93 m2/m)和切沟(A=1 129.82 m2/m)。(2)汇水面积与坡度平方的乘积(AS2)代表了沟头产生侵蚀的能量指标值。研究区浅层滑坡AS2值在269.1~5 703.2 m2,平均值为1 772.97 m2,黄土高原浅沟AS2值在4.74~892.66 m2,切沟在41~814 m2,启动能量值方面,浅沟<切沟<浅层滑坡。(3)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质地通过影响土壤的抗冲力、渗透性和黏粒含量,从而对浅层滑坡的起动难易程度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农地最易发生侵蚀,其次是林地。油松林附近浅层滑坡的抗侵蚀能力高于日本落叶松林。研究结果为探究浅层滑坡的起动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磁化水灌溉处理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株重金属耐受性方面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镉胁迫(0 μmol·L-1、50 μmol·L-1、100 μmol·L-1)下磁化水灌溉处理对1 a生欧美杨''I-107''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镉胁迫会显著降低植株高生长和根茎叶干物质量;低浓度(50 μmol·L-1)镉处理促进根系直径及体积增大(P<0.05),高浓度(100 μmol·L-1)则会抑制根系各形态参数;镉胁迫下欧美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12.50%、43.24%和19.27%、46.37%(P<0.05),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Ci)分别降低13.68%和33.68%、8.07%和27.81%、5.00%和14.99%(P<0.05),同时,PSⅡ潜在活性(Fv/Fm)、最大光化学速率(Fv/Fo)、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量子产额(φEo)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磁化水灌溉提高镉胁迫植株高生长及根茎叶干物质量,增加植株根系长度及表面积;同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0 μmol·L-1和100 μmol·L-1镉胁迫下分别提高16.99%、40.20%,8.67%、39.10%和17.32%、50.52%(P<0.05);GsCi及WUE显著升高,Tr则降低24.20%、23.33%、12.06%(P<0.05);另外,Fv/FmFv/Fo、PIabs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磁化水灌溉处理有助于提高镉胁迫下欧美杨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维持光合机构功能,增强光合碳同化速率,减轻镉胁迫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炭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它不仅能实现固碳,对于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且增温潜势大的N2O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厌氧培养试验,按照生物质炭与土壤质量比(0、1%和5%)加入一定量生物质炭,土壤重量含水率控制在20%。利用Robotized Incubation平台实时检测N2O和N2浓度变化,通过测定土壤中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nirKnirSnosZ)分析生物质炭对N2O消耗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过20 h厌氧培养后,0生物质炭处理的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基因拷贝数·g-1)分别为6.80×107nirK)、5.59×108nirS)和1.22×108nosZ)。与0生物质炭处理相比,1%生物质炭处理的nirS基因丰度由最初的2.65×108基因拷贝数·g-1升至7.43×108基因拷贝数·g-1,nosZ基因丰度则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4.82×107基因拷贝数·g-1升至1.50×108基因拷贝数·g-1,然而nirK基因丰度并无明显变化;5%生物质炭处理的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试验结束时,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N2/(N2O+N2)比值也明显高于0生物质炭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irS基因丰度和nosZ基因丰度均与N2O浓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试验末期nirS基因丰度和nosZ基因丰度均随着N2O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在本试验中,添加1%生物质炭可显著提高nirSnosZ基因型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增大N2/(N2O+N2)比值,促进N2O彻底还原成N2。生物质炭对于N2O主要影响机理是增大了可以还原氧化亚氮的细菌活性,促进完全反硝化。  相似文献   

11.
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骆永明  查宏光  宋静  李华 《土壤》2002,34(3):113-11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植物修复大气污染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认为人类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单一的或组合的野生植物和人工植物,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转化、同化、降解等功能,形成和发展经济、高效、持续、安全的大气污染绿色修复理论和技术,实现污染大气环境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2.
装设均匀送风管道对冷藏库气流流场特性的改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果蔬冷藏环境对库内温湿度及速度场的均匀性有较高要求,采用冷风机加均匀送风管道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果蔬贮藏的条件。该文针对某200 t苹果冷藏库,研究了库内装设与不装设均匀送风管道时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及相对湿度场的分布情况。文中建立了冷风机(加均匀送风管道)-货物-库内空气环境的气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的三维耦合数学求解模型。在冷风机送风速度为5.24 m/s,送风温度为271.15 K,送风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数值模拟研究了冷藏库内速度场、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并通过计算不均匀系数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ADPI)对流场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当库内装设均匀送风管道时货物区速度不均匀系数比不设送风管道时降低22.65%,温度不均匀系数降低20%,相对湿度不均匀系数降低22.73%,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增大11.13%。因此,装设均匀送风管道时库内速度场、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均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3.
气压式玉米精量播种机均匀低损配气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气压式玉米精量播种机配气系统存在各行气流分配不均、气压损失及气流速度损耗较大的问题,基于加压导管定常不可压缩湍流模型损失理论,探明了气流损失及分配不均的原因。采用等效仿真简化模型,通过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仿真4种不同气路结构中气压损失及气流速度损耗,分析得出最佳气流分配方式;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分配器最优结构形式;确定了配气机构连接段最优母线形状为内凹-外凸组合型曲线,连接段长度以及组合曲线内凹外凸水平长度比是2个影响配气机构性能的关键参数,连接段长度值越大,节锥角越小,且组合曲线内凹外凸水平长度比在3附近时气压损失及速度损耗最小。与常用配气机构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常用配气机构的气压损失在30%以上,而该低损配气机构能够将气压损失减小到10%以内,气流速度损耗不显著,各行压力一致性变异系数在4%以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研究气力提升泵的提升性能,该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进气方式的气力提升模型。同时通过改变进气面积与气孔分布方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该模型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较好地预测提升泵的提升流量;并且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进气方式对气力提升泵的液体提升量与提升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首先,7 mm方形喷嘴进气方式下,随着气流量的增加,提升液体流量先较快增加,之后上升趋势逐渐变缓,提升效率先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又下降,而沉浸比升高会使峰值效率提高。其次,沉浸比为0.5时,不同进气面积下,较小的进气面积导致提升效率降低;在相同进气面积下,不同的气孔排布方式对提升液体流量与提升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再次,当管内流型接近弹状流型时,提升效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在环状流下,提升泵的效率最低,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5.
The change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acute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Poland have caused a series of actions aimed at preventing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Polish environmen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last few years was the enactment by the Polish Parliament in May 1991 of the Act on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Policy.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the new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a declaration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in future dire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ola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ed paper is to introduce existing policy of air protection and instruments which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protect the air. Special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legislation instruments, introduction and enforcement of proper economic mechanisms strengthening air protection and foreign policy aiming at increasing foreign assistance for this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6.
李雪峰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4):144-150
为研究不同气压环境下引气剂的引气行为特征及其对引气混凝土气孔分布特征的影响,该文通过引气水泥稀浆溶液摇泡试验及硬化混凝土气孔结构分析,获得不同气压环境对烷基磺酸盐类、皂甙类及聚醚类3种类型引气剂的起泡能力、气泡衰减行为及混凝土气孔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压降低导致引气剂引气能力下降,相较于常压(101 kPa),低气压(64 kPa)时3种引气剂引气能力分别下降30.1%(磺酸盐类)、28.1%(皂苷类)及22.0%(聚醚类)。同时,气压降低导致引气气泡寿命缩短,气泡稳定性下降,引气结束15 min时,低压64 kPa下各引气剂的留存气泡体积占比分别为10%(磺酸盐)、17%(皂苷类)及29%(聚醚类),而常压101 kPa时该值分别为25%(磺酸盐)、38%(皂苷类)及49%(聚醚类)。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低气压引气混凝土气泡稳定性较差而导致其含气量损失约0.6%~1.2%,而常压下该值为0.3%~0.5%。低压引气混凝土气孔结构参数要劣于常压引气混凝土,具体表现为单位体积气泡数量减少,气泡间距系数增大且气泡比表面积减小。因此,建议在高原地区采取提高抗冻混凝土含气量设计值、优选并研发高原型引气剂及避免对引气混凝土过分扰动等技术措施,以确保高原地区引气混凝土达到抗冻耐久性所需的含气量值。  相似文献   

17.
18.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late simple biological response modeling to air quality criteria. We also suggest a procedure using the biological response curve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for setting emission levels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air quality standards. A byproduct of our analysis is art air pollution index which avoids the arbitrariness of commonly used indices.  相似文献   

19.
The odor problem around a viscose rayon factory in Arnhem, The Netherlands, was studied quantitatively in a 4 mo program.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relate systematic odor observations in the field to momentary concentrations of two different tracer gases (H2S and CS2).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odor observations and 1 h average CS2-concentrations was assessed. A simple method is described to characterize the long term average odor detectability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ource, an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an emission reduction on odor detec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S supplies are insufficient for high crop yields. The S brought down by rain is limited, even in industrial areas, and much of it is lost in drainage. Additional supplies are needed either as fertilizers or as SO2, which vegetation readily absorbs. The margin between the minimum SO2 concentration for full growth and the concentration at which damage occurs is wide enough for distribution via the air, without deleterious effects, of such S as is available from the combustion of fu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