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GIS的聂家河小流域坡面治理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内土地的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当地生产的发展,也关系到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环境建设。坡面治理工程是水土保持最为关键的工程措施之一,它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多方面。以西吉县聂家河小流域卫星遥感图像为信息源,结合地面调查,获取土地利用的现状图,利用GIS对小流域坡面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指导,最终将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选取指标因子初步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并从水资源供给、水系分布及行政区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使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命名的土地整治两级分区体系,二级分区较为详细。兰州市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5个二级区。[结论]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域在土地综合整理过程中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分区进行整治。各分区应该针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特征,基于生态保护视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但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压占等施工活动造成了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输变电项目由于其建设特性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功能降低。本文以酒泉—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湖北段)为例,分析湖北西部山区输变电项目引起的土地破坏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和矿山为例,介绍了利用ETM+SPOT 5融合影像对酒钢厂区和矿山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情况进行的遥感调查,依据该区水土流失特征和解译结果,合理确定了厂区和矿山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并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5.
赣南稀土矿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赣南稀土矿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主要有①地表植被扰动大、破坏集中、治理难度大;②开采时产生大量尾砂,造成水土流失强度大;③浸矿母液收集率低,容易造成水污染。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为采矿迹地和尾砂场,防治技术以工程措施、土地整治工程和林草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6.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2010年粤北岩溶区廊田镇南部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存在耦合关系,而形成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该文着重就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内涵、划分层次及主要特征,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研究方法、基本方案和研究趋势,认为类型区划分应该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类型、农业耕作制度、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区指标的构建,以实现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空间合理安排和分区分类指导;加强类型区工程模式标准化建设、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主要趋向。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分类、分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开发建设项目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从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生物资源、景观等环境要素对湖南彭家坳至集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公路建设对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不大,而对于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土流失等影响较大;对于生物资源的影响不大;新的景观环境可以增加各种流的连通度,但也造成景观破碎程度增加。针对公路建设形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形式与影响程度,结合公路建设项目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提出了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土地整理活动是一个重建生态环境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会对区域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该文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归纳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其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土壤质量、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农田小气候等产生影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生态行为,同时会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茂名市茂南区乌石水闸工程作为一项水闸重建工程,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及重要性。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临时占用土地、运输等活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对工程和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该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通过分区划分和类比分析法来预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并提出了编织土袋拦挡、排水沟建设、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工程和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支持茂名市茂南区乌石水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桂西北环境移民工程土地利用类型及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的环境移民工程中,对不同坡面及土地利用类型,连续4a定位监测移民开发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土壤养分,水分及生态安全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开发过程中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提出了减少降水径流系数与土壤流失量,以及增加土壤有效水分和培肥土壤的调控措施,为土地类型的合理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原有地表植被类型、覆盖度和微地形,从而使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发生变化.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强度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选取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与1995-2000年的土壤侵蚀图,借助ArcGIS软件技术分析了大别山区1995-2000年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土壤侵蚀变化的基本过程,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与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转移矩阵的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土地利用是影响水土流失变化的重要因子,通过分析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情况,掌握该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去向,为分析该区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方法研究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2014—2016年,准格尔旗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显著,表现为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地面积分别减少16.02,12.66和2.48km^2,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其他土地、耕地的占地面积分别增加18.63,10.53和1.72km^2;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增加70.8km^2。[结论]准格尔旗减少的林地和草地主要转变为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和其他土地。结合水土流失数据分析表明,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增加与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以及林地和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 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及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湖南省衡东县水保站通过在不同坡度、耕作措施、植被状况下设立降雨-径流-土壤流失观测试验小区进行观测试验的基础上,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再结合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 使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土地利用分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以合理利用重点水土流失区土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和发生经济为目的,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划分出3个区、7个亚区,并简述了各区概况和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紫色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紫色土具有自然肥力高、成土母质易风化的特点 ,在土地开发中若未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 ,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破坏土地资源。定量分析了不同侵蚀程度下不同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 ,为搞好紫色土开发利用中的水土保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土地整理的碳排放效应,以河北省巨鹿县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区域,基于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视角,运用IPCC清单法,分析了土地整理的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四大工程碳排放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明确了土地整理的碳源/汇作用及其测算方法,并提出了降低土地整理碳排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土地整理的碳排放研究和低碳化土地整理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巨鹿县土地整理项目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总量为303.87t,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是主要的碳排放源,占工程施工碳排放总量的64.53%,其次为道路工程和灌溉与排水工程,分别占30.24%,5.23%;土地平整工程单位投资额碳排放量和单位投资比例的碳排放比率两项指标值最大,分别为677.87kg/万元和10.02,表明了该项工程投资少、碳排放量大的特点,灌溉与排水工程的两项指标值最小,分别为6.38kg/万元和0.09,具有投资多、碳排放量小的特点;巨鹿县土地整理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区域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减少4 160.3t,表现出碳源效应,其中园地碳储量变化量最大;根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巨鹿县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相当于排放了4 464.17t,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为1 966.52kg/hm2,单位投资额碳排放量为994.19kg/万元。  相似文献   

18.
砒砂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砒砂岩侵蚀区治理模式,以神木县锦界镇公草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在基于砒砂岩和沙复配成土技术基础上,综合运用工程和耕作管理措施,形成一套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开发性治理新模式。实践证明:经开发整理为农耕地的砒砂岩水土流失区,雨季经过农业种植的方式保持水土、减少泥沙侵蚀,风季通过形成地表冰冻层减弱了风力对耕作层的侵蚀。此治理模式是砒砂岩改性研究的突破口,为砒砂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能。尽管如此,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仍然是今后治理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以及已取得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等级评定中如何充分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探讨,即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耕地等级评定过程中,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作用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等级指数进行修订。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内涵,建立了适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等级评定的一种技术方法。并通过大石桥市虎庄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商洛山区主要药用植物土地利用配置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虎  何军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5):151-154,158
根据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治理的要求,在调查分析商洛山区基本地貌类型、土地资源现状、特点及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状况的基础上,对商洛山区重点发展的12种中药材的生境特性、药用部位、土壤要求及其土地利用配置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