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变化图绘制的一般过程,认为图例的设计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代数叠加运算是整个编制过程的关键,制作过程中应本着简单实用、形象答意和美观大方的原则进行。实例选取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周1993年和2000年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编制出建库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图,计算出土地覆被变化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库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周1993年和2000年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被变化分析,绘制出蓄水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计算出土地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和景观结构的控制指标,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景观结构特征及土地变化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的施工和蓄水对库周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景观结构的改变没有太大影响;由于林地向耕地和其它土地覆被类型转变,使得1993~2000年的模地类型由有林地向耕地转化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与热点问题,本文以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应用不同比例尺、不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可行的.其主要步骤包括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转化;空间叠加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概率矩阵;表格分析等.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与热点问题 ,本文以西吉县 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为例 ,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 ,应用不同比例尺、不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可行的。其主要步骤包括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转化 ;空间叠加分析 ;确定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概率矩阵 ;表格分析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航空像片解译,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分析了比利时中部黄土区Ganspoel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和转移概率矩阵模型被用来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图彼输出。研究结果显示,从40年代到80年代,研究区域草地增加,农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从1947年到1969年增加,从1969年到1986年减少。从1947年到1969年,研究区域49%的面积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从1969年到1986年,36%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更趋破碎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已引起了侵蚀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天生桥一级水库蓄水前后库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库周1987年和2002年两景TM遥感影像,进行建库前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绘制出相应的土地利用图。通过FRAGSTATS方法,对7个有代表性的景观空间结构与异质性的定量指标进行计算,研究了该区域景观生态结构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建设对周围的土地覆盖影响不大,建库前分布最广的灌丛面积从1987年的33%减少至2002年的20%,而草地由1987年的31%增至2002年的39%,成为建库后覆盖面积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但在1987~2002年的15年间,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7.
河西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勃  张华  张凯 《土壤》2003,35(4):292-297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作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课题,是所有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河西地区为环境演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带,土地的演化过程和机制有其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殊规律。本文简要介绍了河西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力机制,并就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该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探索有利于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覆盖类型。  相似文献   

8.
以德州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利用变化强度指数、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动态度、区位熵等指标模型进行了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德州市耕地面积变化不大;(2)德州市城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林地规模继续增大,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较快;(3)德州市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德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有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并相应地提出了土地合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0-2005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政策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1990,1995,2000,2005年四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获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图及土地利用分布中心研究武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政策层面分析1990—2005年政策因素对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在1990—2005年:1)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水域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其中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张,水域面积缓慢增加;2)武汉市林地、耕地和水域的空间分布中心均有向北迁移的趋势,建设用地中心有向西南迁移的趋势,而草地中心则有向东迁移的趋势;3)耕地保护、退耕还林和中部崛起等相关政策对武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航空像片解译,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分析了比利时中部黄土区Ganspoel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和转移概率矩阵模型被用来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图被输出,研究结果显示,从40年代到80年代,研究区域草地增加,农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从1947年到1969年增加,从1969年到1986年减少,从1947年到1969年,研究区域49%的面积土利用发生了变化,从1969年到1986年,36%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更趋破碎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已引起了侵蚀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原有地表植被类型、覆盖度和微地形,从而使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发生变化.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强度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选取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与1995-2000年的土壤侵蚀图,借助ArcGIS软件技术分析了大别山区1995-2000年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土壤侵蚀变化的基本过程,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与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神木县窟野河流域的六道沟为例,探讨利用景观格局数量指标计算法,并运用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研究不同时段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其步骤如下:首先,数字化三期利用图,并在ARC/INFO下统一坐标系统;其次,遴选景观格局数量化指标;然后,在统计软件下计算各指标值;最后进行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时间-空间变化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土地利用/覆被经年经年变化趋势。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水土流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动态监测湖北省土壤侵蚀为例,采用三要素(即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和土地利用)专家规则模型,应用MODIS遥感影像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首先,利用MODIS数据和植被指数模型提取省内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其次,利用人工解译的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图;然后,利用DEM数据生成坡度图;最后,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将这3图叠加,判断和计算侵蚀强度等级,获得省内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运用GIS技术,通过对2004年和200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分析比较,从而实现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开封市城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翟文侠  宋成舜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2):103-107,113
基于开封市城区1988年和2002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引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转移矩阵与信息熵等理论与方法,结合开封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总结理论和对开封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开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2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扩展。全流域城镇扩展导致年平均地表径流增加1.14×10^8m^3,约为总径流量的2.9%。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导致苏锡常区和浦东浦西区,分别增加了6.01%和3.91%。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沪苏锡常城市带,1985—2000年间城镇面积增加635.2km^2,相应径流量增长6.5%。基于单元格网城市化水文效应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37.5%,50%和12.5%。  相似文献   

16.
李锐  焦锋 《水土保持研究》1994,1(4):112-126
大柳塔地区是神府─东胜煤田一、二期工程开发建设、生活服务、交通设施及行政指挥中必,这里集中了该煤田几乎所有的国家统配煤矿和85%以上的地方及群众兴办的煤矿.强烈的人为活动对该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历史上形成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沿主川道分布的良田(水浇地)锐减,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土地的污染对土地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以1987年的彩红外航片像片和开矿前的图文资料作为本底依据,参考1992年陆地卫星资料,采用实地调绘方法,编制了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清查了研究区内采矿和建设活动引起的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方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土地保护与建设,以及退化土地的恢复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的平顶山市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平顶山市1994年TM和2002年ETM 这2个时段的遥感图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借助FRAGSTATS软件进行了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林地减少,荒草地、工矿用地、城市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增加;从景观尺度上看,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增加,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减小。最后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ology for comparing soil map of different dates in order to reveal changes in the soil cover is discussed. The analysis of a set of the maps of soil salinization on one of the farms in the Golodnaya Steppe region of Uzbekistan is used as an example. It is shown that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omparing two maps developed in different years (normally, with an interval of five years and more) are low informativ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il salinization dynamics. The suggested methodology assumes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several map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trends in soil salinization. However, even in this case, the obtained results do not adequately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s of soil salinization on irrigated fields. It is argued that the direction of soil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processes is an improper characteristic in this ca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soil salinization, the maps showing the dynamism of soil salinity and the maximum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salinity can be applied. A series of the compared maps make it possible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in the soil cover related to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processes. The high dynamism of these process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 virtually stable pool of soluble salts in the 1-m-deep soil layer is shown for the considered farm.  相似文献   

19.
重要水源地东圳水库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处喀斯特石山区的广西省河池市为例,以研究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在1988,1998和2003年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经济价值为基础,对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并对照3个年份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找出了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响应与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较大的生态响应,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体上呈增长趋势;1988-1998年除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长仅14.6%外,其它各类生态系统增幅都在25.9%以上;1998-2003年增幅明显减趋缓,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则呈现急剧下滑状态,变化特征基本上与土地利用变化一致.河池市土地利用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尤其对面积广大的未利用地的生态改造和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将会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