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西苕溪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38个采样点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完整周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苕溪流域水质时间与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将整个流域河段在空间上分为四个部分,即上游林区的河段、紧邻城镇的下游河段、下游平原区的干流河段和分散于农业灌溉区的河段;利用因子分析的旋转因子载荷矩阵从时间维度研究不同水质参数的季节敏感性,氮素在整个研究时间段与旋转因子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00,表现出整个研究时间段内的敏感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实现时空的统一分析,相同时间不同河段间差异性显著且都与其地理位置特点相吻合,所有河段在时间维度上均显现出丰水期的水质与另两个水期差异显著的特点,紧邻城镇的下游河段水质是整个流域中不同水期间差异性最小的,凸显了人为干扰的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西苕溪流域水质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为流域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影响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探讨了地形、降雨、土壤理化性质、植被以及施肥、耕作制度等因素对土壤N素流失的影响,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基于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有必要开展以下3方面的内容:一是大量开展多因子交叉实验,定量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为深入理解土壤N素流失机理和确定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参数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有关土壤N素流失机理的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协同攻关建立较完善的理论认识;三是利用微观径流小区开展田间试验,结合遥感和GIS分析等方法,建立宏观大尺度土壤N素流失模型,为环境问题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太湖上游典型城镇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择太湖上游典型城镇,在不同临前降雨条件下,对城镇地表径流系统地进行空间采样,分析采样样本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受城镇复杂人类活动的影响,城镇地表径流面源污染输出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针对典型城镇整体的空间采样样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基于样本频率分布特征,统计城镇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浓度,其中COD为7.729(7.299,8.184)mg.L-1,TN和TP分别为1.790(1.752,1.829)mg.L-1和0.117(0.107,0.129)mg.L-1。对不同临前降雨条件下、不同用地类型的样本分别进行统计,获得不同临前降雨条件、不同城镇用地类型的地表径流面源污染浓度统计特征,证实了临前降雨条件、城镇用地类型对城镇地表径流面源污染输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巢湖低丘山区典型植被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龙  常龙飞  李恒鹏  张奇 《土壤》2011,43(6):981-986
本文系统调查了巢湖低丘山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即弃耕地、灌木林、人工马尾松林、草地以及次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学特征、土壤养分状况,并分析了巢湖低丘山区典型植被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弃耕地显示了最高的植物物种数,其次为人工马尾松林和灌木林,草地物种数最低,平均仅为4种.总盖度以草地最高,达到95%,其次为次生马尾松林和灌木林,人工马尾松林总盖度最低.此外,弃耕地显示了最高的生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其次为灌木林,而草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弃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次生马尾松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与有效氮高于灌木林与草地,显示了较明显的土壤养分随植被演替过程的积累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养分状况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一地区植被恢复处于演替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西苕溪流域不同用地类型的子流域出口设置监测点并进行定期水质监测,探讨该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及其区域性差异。不同月份的监测结果表明,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硝态氮(NO3--N)浓度在12月最高,7月次之,4月最低;铵态氮(NH4+-N)浓度在7月最高,12月次之,4月最低。典型子流域日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子流域水质监测点测得的氮明显低于耕地,降雨期林地子流域出口的氮浓度增加,耕地子流域降低,干旱期则相反。研究表明流域非点源氮污染主要受农业耕地用地类型的控制,降雨径流是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输出的主要驱动因素,用地类型、不同形态氮的理化性质差异导致流域非点源氮呈现明显的季节、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西笤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营养盐输出系数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营养盐输出系数是建立非点源污染模型的重要参数。以位于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G IS技术进行子流域划分并选择了11个典型小流域,通过对2004年Spot遥感影像解译获得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于2004年分3次监测了各个小流域出口的TN、TP浓度。基于以上数据,定性分析了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营养盐输出关系,表明随着耕地面积比例增大或林地面积比例减小,营养盐输出水平增大;在此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TP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进而计算获得西苕溪流域耕地的TN、TP输出系数分别为4.747 3 m g/L,0.089 6 m g/L,林地的TN、TP输出系数分别为0.271 3m g/L,0.007 5 m 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氮素入湖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太湖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M/ETM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应用IDRISI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对太湖上游地区进行流域划分,选择代表性小流域进行野外监测,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联系,估算林地、耕地产出径流的面源污染总氮浓度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代表性流域实测参数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思路,开发基于单元格网的面源污染模拟模型,应用1980~2000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校验,模拟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总氮的空间分布及入湖量。研究结果显示,太湖上游地区林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0.778 mg L-1,耕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2.518 mg L-1。模型及参数在太湖上游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验证区径流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3%,总氮输出量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1.6%。应用模型估算太湖上游面源污染总氮入湖量为7 632 t a-1,约占总入湖量的40.8%。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总氮输出差异较大,其中耕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为4 289 t 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56.20%;林地和城镇用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分别为1 849 t a-1和1 270 t 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24.22%和16.64%。  相似文献   
8.
太湖上游大溪水库流域营养盐输移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溪水库位于太湖上游地区,是溧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近年来流域内湖(库)体水质有下降趋势.基于2008-2009年对入湖主要支流水质营养盐浓度监测数据,实地考察流域内的主要污染源以及耕作制度等因素,并以2009年航空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季节气候变化以及农业活动等环境影响因子,分析流域内营养盐时空分异特征及原因,为改善和治理饮用水源地水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结果表明,大溪水库流域不同支流水质营养盐浓度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临湖东岸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西岸及上游的洙漕河流域,是大溪水库流域氮磷营养盐主要的源;各流域的TN、DTN、NO3--N浓度逐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P、DTP季节间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进入大溪水库流域的氮素主要以可溶性氮素为主,TN平均浓度为1.82mg·L-1;磷素主要以非溶解态磷素的形式输移,TP平均浓度为0.116 mg·L-1;总体水质属于Ⅳ水质.营养盐输移时空差异的原因与各小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农业活动及降雨季节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营养盐输出响应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解译1985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段TM/ETM影像,分析太湖流域8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出营养盐实测参数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思路,建立基于单元格网的流域营养盐污染估算模型,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氮素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径流量及总氮输出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自1985年到2000年,太湖流域城镇面积扩展了40.38%,增加量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3.88%;在1980~2000年的雨情下,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4.11%,TN输出量平均增加5.35%,最高值为21.62%,各年差异与降雨分布和雨情特征有关;受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影响,在城镇快速扩展的苏锡常地区和浦东浦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TN输出量平均增加17.11%和10.72%,最高可达60.43%和28.689%。  相似文献   
10.
叶志成    朱青  廖凯华  李恒鹏  赖晓明  李保杰  刘亚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53-60,68
[目的]出于对天目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需要,揭示施肥对茶叶品质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机制,遴选流域内茶园最佳施肥模式,进而为天目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考虑了两种施肥方式(传统复合肥CF和优化缓释肥OF),并设置了CF/OF1(214.73,74.26 kg/hm2),CF/OF2(245.40,84.86 kg/hm2),CF/OF3(306.75,106.08 kg/hm2)和CF/OF4(368.10,127.30 kg/hm2)4个氮磷施用水平,以探讨其对天目湖茶园土壤氮磷淋失浓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同等施肥水平下,相较于CF处理,基于OF的茶园土壤溶解性总氮、硝态氮、溶解性总磷和正磷酸盐淋失浓度分别减少40.22%~82.31%,44.86%~62.39%,26.67%~96.36%和20.00%~97.29%;不同施肥水平和方式对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很小(变化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