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农业结构被认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根据曲劳(Truog)的养分平衡法理论测算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过剩氮总量的基础上,运用基于VECM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了福建省1998—2017年农业经济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经济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农业结构分别是面源污染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结构的格兰杰原因。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结构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冲击影响很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预测方差贡献分别仅有4.31%和4.02%。但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大,向前推进10年,其预测方差中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方差贡献达47.02%。为此,福建省应在继续保持对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治理力度的基础上,重视绿色化农业技术和模式的开发应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更加明确精准的绿色农业导向性政策,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对四川省阿坝自治州1952-2005年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和其它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20世纪阿坝州对天然林的过度采伐,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随着“林木经济”的结束,生态旅游的兴起,阿坝州的生态环境状况在逐渐好转。但阿坝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现代化辅助能投入严重不足,生产模式原始落后,农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发展仍有不可持续的危险。因此必须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实现阿坝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陕西关中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分析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资料。该研究以陕西关中平原为研究区,从农业生产、经济收益、人才、生态4个维度,构建区域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陕西关中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关中平原农业现代化水平中高西低,整体呈现快速-缓慢提升趋势,西安市及邻县农业现代化达到成熟阶段;2)农业生产与产出水平提升强度相对较大且持续上升,人才与农业生态发展相对落后;3)区域农业现代化相对发展强度在时空上呈现"均衡发展-两极发展"趋势,各县域发展能力从相差较小转变为差异显著,这取决于区域现代农业类型;4)关中平原农业现代化表现出聚集模式的空间特征,且在发展格局上呈现方向性减弱、发展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特征,但空间格局仍以东-西方向为主。研究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空间分布规律有利于区域农业"对症下药",因地发展农业模式,对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测算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之间脱钩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增减的影响及时空格局演化,为该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利用LMDI分解模型对影响农业化学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运用K-means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化学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993—2016年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总体呈"先升后降"态势,农膜、农药和化肥投入分别于2012,2014和2016年出现下降趋势;23 a来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态势出现了从相对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并存到相对脱钩再到开始出现绝对脱钩趋势的转变;耕地效应是农业化学投入增加的主要推动力量,效率效应对农业化学投入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规模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从空间格局上看,豫东南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化学生产资料依赖程度较高,豫中和豫西北地区农业化学参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程度较低。[结论]整体上看,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出了脱钩状态,但在区域内部还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未来河南省应采取差异化的农业化学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碳循环的农业净碳排与农业经济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农业碳循环过程中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结合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全国2000—2011年各区域农业净碳排;通过构建脱钩指数分析模型和判定标准,以“脱钩”来衡量区域农业净碳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分析二者的脱钩状态和演化趋势,以期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净碳量的脱钩关系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全国各省市总的农业净碳量显著递增,碳排量从2000年的23 730.44万t增加到2011年的56 177.24万t,对应年份的碳汇量从46 118.20万t增加到56 845.85万t。期间,农业碳排总量年均增长12.40%,农业碳汇总量年均增长2.10%,空间上,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净碳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业经济的地域分布和阶段特征来看,各省市农业经济增长率差异明显且后期农业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前期;近10年来,农业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整体处于弱相对脱钩状态,弹性值为0≤e < 1。对比2000-2005年、2006—2011年两时期的脱钩,可以看出实现相对弱脱钩的省域数量逐年增加,约占到全国省域总数的90%,呈现出地区脱钩程度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后期较前期实现了更为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能值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将能值理论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提出一套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指标体系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值评价方法,并以吉林省西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期间,吉林省西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及有效能值的转化率明显提高,种植业与畜牧业耦合程度有所增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得到明显加强,2004年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是1985年的1.257倍;但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仍是吉林省西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运行效率和环境负载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城市群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主要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源为主,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在能值产出中林业和畜牧业能值产出较大,而种植业和渔业所占比例较小;环境负载率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获得更高的能值产出,促进该城市群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应当优化能值投入与产出结构,大力发展该区域的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建立多层次、高功效、低能耗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与权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已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方向转变,全面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85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应用协同模型和统计参数均方根误差(RMSE)分析了不同时段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协同性及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之间权衡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协同度下降0.12,整体处于低度协同水平;区域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协同度分别下降0.03、0.45,而农业生活功能协同度小幅上升。除辽宁省旱作区外,吉林、黑龙江省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度均明显下降,表明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及生态功能之间的协同性向无序方向演变。2)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各功能之间存在时空权衡关系。2005—2010年,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生活-生态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整体表现为收益于农业生态功能,而2010—2015年则分别收益于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生活功能,各功能之间权衡关系变化及收益方向的转变是导致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协同度出现波动的直接原因。3)应用协同函数和统计均方根误差可以定量化描述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有序程度及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直接有效地识别引起东北旱作区农业系统变化的因素,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的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法,以新疆尉犁县达西村40个典型农户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了农田、果园和畜牧业等亚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人工辅助能投入、能量产出、能量结构偏差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结果表明:农户生态系统是综合经营性的、既保留有传统农业精华又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系统。由于人工辅助能投入、有机能投入偏低,农田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产出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增加人工辅助能投入、提高有机能投入比例能够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增加能量产出。初级生产系统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结构比例不协调、能流结构偏差很大,既造成初级生产提供的生物能流失和浪费严重,又使初级生产系统缺乏足够的有机肥源。扩大农户畜禽饲养规模,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是优化农户生产结构、协调各亚系统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向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系统。为更好地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变化特点,了解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间的关系,选取唐山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通过编制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唐山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状况、能值自给率、净能值产出率、人均能值用量、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运行较差,农业生态系统为消费型经济系统,可持续性有待提高;以农业用电、农机动力、柴油和化肥为代表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年增加,使得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有一定下降趋势,且增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研究建议唐山市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应着眼于拓展农业多功能性,逐渐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突出农业生态内涵,进而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31个省份在2001—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氮排放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结合协整性检验和估算、面板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统计因果检验的方法。[结果](1)中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增长,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均增加了排氮量。西部地区城市化对氮排放的影响大于东部和中部。经济增长对东部氮排放量影响更大。(2)面板因果关系揭示了三者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因果关系,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氮排放有因果关系。区域层面,东部和中部土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为双向长期因果关系。东部和中部,从土地城市化到氮排放量、从经济增长到氮排放均为单向短期因果关系。[结论]政府应通过控制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手段降低排氮量。  相似文献   

12.
刘耀彬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68-172
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其消耗效应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显示,在随着城市化进程地推进,人均资源消耗具有不同的时序变化态势;而空间分布变化基本是北高南低,有着沿铁路聚集分布的趋势;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变化是人均能源消费、人均用水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三者不是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进一步的时空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化水平与人均资源消耗具有较强的时序作用规律,基本上都呈现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形状,而其空间联动关系并非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城镇化对雾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以中国30省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全局Moran’s I指数为0.3875,中国雾霾污染存在着空间集聚。Moran’s I指数散点图显示中国雾霾污染存在着正的空间自相关,绝大部分省区位于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然后,基于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建立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考察了城镇化、能源强度、交通压力等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城镇化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交通压力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使雾霾污染上升0.2075个百分点。从效应的分解来看,该地区以及全局城镇化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均GDP的间接效应、总效应显著为负,该地区人均收入的上升可以使相邻地区的雾霾污染下降,并且会减少全局雾霾污染。能源强度下降会减轻本地区雾霾污染程度,但会导致相邻地区雾霾污染上升。能源消费结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与总效应显著为正,煤炭消费比例的下降不但会减少本地区雾霾污染,也会显著抑制相邻地区的雾霾污染,进而减少全局雾霾污染。交通压力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但间接效应显著为负,交通压力的上升会明显加重本地区雾霾污染程度,然而相邻地区交通压力上升会抑制本地区雾霾污染。动态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中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系数高达0.6114,且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中国雾霾污染存在时空依赖。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比静态更为合适,估计结果更为准确,遗漏因素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变结构协整检验的都市农业景观演变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判定经济增长和农业景观面积变化的结构突变时点,划分都市农业景观演变阶段,该文以上海市西郊的青浦区为例,利用1978-2015年的经济和农业景观时间序列数据,采用Gregory-Hansen变结构协整检验对该区经济增长与农业景观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时段的不考虑结构突变点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的上海市青浦区并不合适;而变结构协整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长时段内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体现该区经济和社会系统内部长期均衡关系;青浦区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农业景观资源为代价而实现的;1978-2015年青浦区农业景观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低水平协同阶段(1978-1995年)、反向推动阶段(1995-2007年)和经济拉动阶段(2007-2015年)。该结果既有助于协调该区经济发展与农业景观资源保护问题,为土地空间整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又能对经济欠发达区域更好处理二者关系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关系到区域粮食安全,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息息相关,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民收入水平进行动态研究,可以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利用河南省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适合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对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考察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动态联系。研究表明:1978—2012年间,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民收入水平与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会引起农民收入提高0.628 7个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且对农民收入变化的解释能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研究西部农户耕地保护生态外部性价值对科学合理地制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耕地面积建构耕地保护生态外部性价值计量模型,利用西部省区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西部农户耕地保护生态外部性价值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户在保护耕地过程中向社会无偿提供的生态外部性价值量平均为8 174元/(hm2·a),各省区农户贡献的耕地生态外部性年价值量具有不确定性、区域差异性,整体上呈增长变化。因此,从西部区域角度建立西部农户耕地生态外部性价值的补偿标准与机制具有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局层面及工业视角下的碳排放绩效评价和收敛性分析已趋于成熟,但农业碳排放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为补充相关研究,对区域农业碳排放总量、绩效及两者的收敛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文在测算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计算农业碳排放绩效,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全国和各区域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及绩效进行了随机性收敛检验。结果显示:1)2000—2014年间,全国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各区域排放量差异明显。比较中部与全国、东部和西部各年总量均值,发现2000年的差值分别为3.357 4?106 t,3.965 0?106 t和5.904 7?106 t,到2014年,差距扩大至5.244 8?106 t,7.351 2?106 t和7.681 0?106 t,对应增长比例分别为56.2%、85.4%和30.0%。2)各区域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绩效均值折线图显示,东部平均绩效较高,15年来基本稳定在0.8左右;西部和中部绩效均值较低,绝大多数年份处于0.3~0.5,但西部不断改善,中部则持续下降。3)对总量进行收敛性检验,发现全国、西部、中部呈现明显的随机性分异,仅东部出现随机性趋同;在绩效的收敛性检验中,全国范围内不存在随机性收敛,但东部、中部、西部各自呈俱乐部式随机性收敛态势。随机性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绩效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水平,有必要进行相关政策干预,以缩小各省市间的差距。本研究为制定区域间差异化和区域内统一性农业减排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谷物联合收割机油耗随机森林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对化石燃料的消耗也不断增长。该研究以实现沃得4LB-150AA型号谷物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时的油耗预测为目的,基于收割机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及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终端采集的发动机工况数据、行驶工况数据,构建了发动机平均扭矩、发动机平均转速、平均速度、加速度均值、减速度均值、加速度方差、减速度方差7个指标,探索了7个指标与油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收割机在不同区域的油耗差异,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收割机油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7个指标都与油耗存在相关性,其中发动机平均扭矩、发动机平均转速、平均速度与油耗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在0.6以上,其次是加速度均值、减速度均值、加速度方差、减速度方差,相关系数在0.4以上;并且不同区域的收割机作业油耗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区域油耗也相对较高;同时基于随机森林的油耗预测模型可以实现收割机作业时油耗的准确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4 L/h,平均绝对误差为0.24 L/h,决定系数为0.84。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为农机的工况优化及精准油耗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