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水盐平衡的角度分析控制排水在银南灌区实施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宁夏银南灌区目前普遍存在排水过量问题。为了减少由此带来的由于农业污染物流失造成的环境问题,控制排水措施可以灵活调节现有系统的排水能力。该文根据控制排水的定义、作用及其适用条件,结合银南灌区的地理条件及其1979~1998年19年的水盐引排状况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盐特性,从水盐平衡的角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银南灌区处于脱盐状态且土壤盐分尚未达到作物的耐盐临界值,控制排水技术在银南灌区运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明晰土壤盐渍化多维空间分布特征、水盐耦合关系,以环渤海平原的山东部分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测和室内分析获取数据,基于经典统计方法对土壤水盐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GIS软件分析土壤含盐量、含水量的二维空间分布,GMS软件可视化分析土壤盐渍化三维空间分异特征;构建土壤水盐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水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含盐量中位数为2.08 g/kg,以中度盐渍土为主,土壤含盐量整体呈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趋势,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5.38%,全区域较缺水;(2)二维空间上,土壤含水量<20%的面积为17 519.48 km2,共占86.64%;表层(0—20 cm)土壤含盐量以轻度盐渍土为主,面积为10 051.87 km2,占总面积49.71%。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均呈自南向北增加趋势;三维空间上,土体盐渍化分布类型以均质型、底聚型为主,局部存在表聚、两端集聚类型,土体盐渍化分布特征复杂;(3)东营区以北区域水盐耦合度多>0.66,以南区域(除平度、莱州市外)耦合度多为0.40~0.66,形...  相似文献   

3.
秦王川灌区农田土壤盐分离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引大入秦工程实施以来,秦王川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秦王川灌区不同时空下的农田土壤可溶性盐分离子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秦王川盆地农田土壤八大离子中,阴离子以SO42-浓度最高,CO32-浓度最低,几乎为零,阳离子以Na+浓度最高,K+浓度最低,主要盐分包括Na2SO4、CaSO4、NaHCO3和Ca(HCO3)2等;土壤中不同盐分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体现了盐分的沉积学特征以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化关系;土壤的盐分含量在各种因素(灌溉、蒸发、降水以及人为耕作等)影响下,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可能会在某一时间点达到某种平衡,但这种平衡会被新的因素的加入而打破。  相似文献   

4.
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的特点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灌区水盐平衡破坏,地下水位不断上升造成的。加速绿洲土壤生盐渍化的防治,必须调节地下水动态,控制灌区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5.
渭干平原绿洲灌区合理灌排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区盐量平衡原理,采用实际监测资料,对渭干河及其所属的库车、沙雅、新和县平原绿洲灌区进行盐均衡分析,深入探讨了临界灌排比的影响因素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灌排比的概念简捷明了,体现了干旱区水利建设、灌溉农业的特点,可作为衡量干旱区绿洲灌区水盐运动状态的一个指标,同时亦是进行灌排管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依据。(2)临界灌排比与灌溉引水量、排水量、河水含盐浓度、排水含盐浓度等因素有关。胃干、库车、沙雅、新和灌区监界灌排比分别为10.80,6.55,20.09,21.48。若没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干旱区绿洲灌区临界灌排比为21左右。(3)在干旱区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制定灌溉制度以及进行灌溉排水管理时,应保证有一定量的深层渗漏,便于淋洗盐分,同时应完善排水系统,使灌区在小于临界灌排比下运行。  相似文献   

6.
渭干河灌区灌排管理与水盐平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灌排管理不当是干旱地区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该文以新疆渭干河灌区为例,利用多年的水盐监测资料,采用水盐平衡方法,确定了渭干河灌区的临界排灌比为9.19%,并深入讨论了确定排灌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在灌区灌排实际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对耕地和新垦荒地盐分动态的对比分析,表明干排盐措施在渭干河灌区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了节水条件下的灌区土壤盐分管理,指出在灌溉规模的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田间水分利用效率和保持必要的淋洗比是实现灌区土壤盐分平衡的关键.该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区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择黄河三角洲代表区域垦利区和无棣县,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得到的土壤表层水盐数据,按照季节、植被类型、与渤海距离进行归类,利用经典统计分析、耦合度模型、缓冲区分析、Origin三维关系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表层(0—15 cm)水盐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盐含量总体较高,含盐量以中度盐渍化为主,垦利土壤表层水盐含量整体高于无棣;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土壤含盐量排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耦合度关系比较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排序为荒草地>光板地>耕地>林地,土壤含盐量排序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耦合度关系比较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由近海到内陆,研究区土壤表层含水量、含盐量以及水盐耦合度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无棣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垦利土壤含盐量在距海40~50 km处上升,土壤含水量在距海30~40 km处明显上升,表层水盐耦合度也有所提高。研究结果为黄三角濒海区土壤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宁夏银南灌区排水现状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灌溉农业的一项保障措施,农田排水在维持田间水盐平衡的同时,也向下游输送了大量可能成为地表水污染源的物质。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银南灌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大引大排”积习,每年将过量的农田排水排入黄河,成为下游水质污染源,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该文针对宁夏银南灌区过量排水问题,对灌区排水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灌排制度下,生长期内水田的农沟排水量约56 cm,占地下排水总量的58%;旱田的农沟排水量较少,只有1.0 cm,占地下排水总量的4%。建议在水田农沟上加筑控制性建筑物,如堰等,对排水量进行控制,达到节约灌溉用水和减少农田排水对下游河道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排水地段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田间排水地段实测的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分析了土壤盐分组成变化特征以及覆膜种植对抑制土壤积盐的效应。根据潜水蒸发特点,确定了建立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盐量间单一函数关系的方法,为根据土壤含盐量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地处宁夏中部荒漠草原区的红寺堡扬黄灌区,选取不同利用年限的灌溉玉米地,以临近的未利用地为对照,对其夏季含盐量及盐离子组分变化规律、剖面分布类型、时空相关性及其碱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退化草地转化成灌溉农田的过程中,土壤夏季含盐量剖面分布变化依次为表聚型、均匀型(震荡型)和底聚型。未利用地0-60 cm土层总含盐量6.0‰,耕种8年后只有2.25‰,表层(0-20cm)的总盐含量降幅高达80.2%。未利用地盐分表聚特征主要由氯离子、镁离子、钙离子和钾离子决定,其浓度随利用年限的变化表现较为平稳,剖面分布以均匀型为主,而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底聚特征明显。相对未利用地,重碳酸根离子是唯一全剖面出现明显增加的离子类型。离子间显著相关关系多集中于0-40 cm土层发生,相关格局随利用年限发生明显变化,8年玉米地重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正相关、钙离子与钠离子以及重碳酸根离子间负相关关系凸显。土壤碱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生(2年玉米地)和下迁富集发生(40-80 cm)特征,8年玉米地含盐量和碱化度同步显著下降,土壤盐渍化整体逆转。灌溉玉米地土壤含盐量与碱化度显著正相关,未利用地含盐量与碱化度则呈现两极化分布趋势。灌溉玉米地土壤夏季盐渍化特征受土壤-植物的相互作用控制,蒸发积盐、蒸腾积盐与灌溉脱盐作用并存,盐离子分化明显,土壤盐化和碱化时空同步变化,但是总碱度居高不下依然是威胁土壤环境健康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盐生植物种植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盐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资源日益紧缺态势下,以水利工程措施调控灌区盐分平衡已难以为继,生物脱盐对于无排水灌区盐分平衡调控意义重大。以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重盐化土壤为对象实施了盐生植物田间试验。基于水盐平衡原理,计算了灌溉水盐分输入量与盐生植物生物移盐量,构建了盐分平衡关系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盐地碱蓬与野榆钱菠菜可以进行灌区脱盐,其中野榆钱菠菜两年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27 040.4和25 620.0kg/hm2,刈割后灰分盐移出量分别为7 618.6和7 019.5kg/hm2,移出的盐量是灌溉水引入盐量的7.8和7.2倍;盐地碱蓬两年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8 836.4和19 119.3kg/hm2,刈割后灰分盐移出量分别为5 258.0和5 185.0kg/hm2,移出的盐量是灌溉水引入盐量的5.4和5.3倍。在无排水灌区,盐生植物生物脱盐将是盐分平衡调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渭干河平原绿洲灌区合理灌排比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灌区盐量平衡原理 ,采用实际监测资料 ,对渭干河及其所属的库车、沙雅、新和县平原绿洲灌区进行盐均衡分析 ,深入探讨了临界灌排比的影响因素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1)灌排比的概念简捷明了 ,体现了干旱区水利建设、灌溉农业的特点 ,可作为衡量干旱区绿洲灌区水盐运动状况的一个指标 ,同时亦是进行灌排管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依据。 (2 )临界灌排比与灌溉引水量、排水量、河水含盐浓度、排水含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渭干河、库车、沙雅、新和灌区临界灌排比分别为 10 .80 ,6 .5 5 ,2 0 .0 9,2 1.48。若没有特殊的地形地貌 ,干旱区绿洲灌区临界灌排比为 2 1左右。 (3)在干旱区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制定灌溉制度以及进行灌溉排水管理时 ,应保证有一定量的深层渗漏 ,便于淋洗盐分 ,同时应完善排水系统 ,使灌区在小于临界灌排比下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土壤盐分的综合调控措施,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例,基于SaltMod模型研究了灌溉水矿化度、咸淡水混合比例、排水沟深度以及渠道衬砌水平对作物根层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土壤盐分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加,1.0 g/L的地表微咸水较适合本研究区灌溉;淡水(黄河水)和地下微咸水(矿化度为2.2 g/L)混合灌溉比为1∶1时,既增加了地下微咸水的利用且地下水埋深下降到2 m左右的相对稳定平衡状态;当排水深度在1.5~2.0 m,渠系利用系数达到0.7时,根层盐分显著降低,适当提高排水深度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有效减少高矿化度灌溉水对土壤盐分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制定合理的土壤盐分综合调控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蒸散发的河套灌区旱排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干旱区灌区大量引水灌溉造成灌溉地地下水位明显高于非灌溉地,进而导致地下水、盐从灌溉地向非灌溉地的迁移(内排水)及盐分在非灌溉地的积累(旱排)。为分析灌溉地与非灌溉地间的水、盐迁移,拟建立基于遥感蒸散发的灌溉地-非灌溉地水、盐平衡模型,应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中西部4县(旗、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内排水量为3.55亿m3,与排水沟排水量相当;灌溉地向非灌溉地的年均迁移盐量为151.7万t,其中灌溉地年均脱盐0.4 t/hm2,非灌溉地年均积盐2.7 t/hm2。可见,内排水和旱排对于灌溉地土壤盐渍化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在灌区排水、排盐规划中应综合考虑排水工程系统与内排水、旱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剖面水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控制暗管排水可改变土壤水盐运移从而影响灌区盐渍化程度和土壤水分状况。为探讨土壤水盐分布与变化及其受控制排水与间距的影响,以河套灌区义长试验站暗管排水试区为对象,选取玉米生长期内典型灌溉周期开展研究。分析了控制排水及其间距变化下土壤水盐剖面静态分布与动态变化及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自由排水比,控制排水提高了土壤剖面8.27%的相对含水率,增大了灌水期的含水率增幅,减少了间歇期的含水率降幅;控制排水还提高了土壤剖面盐分的分布均匀性,灌后的水平与垂向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45.88%和32.55%;同时,控制排水降低了土壤剖面36.73%的盐分含量,增大了灌水期29.17%的剖面脱盐区域,减少了间歇期14.29%的剖面积盐区域。控制排水基础上减少间距降低了灌水期的含水率增幅并增加了间歇期的含水率降幅,提高了灌前土壤盐分的水平分布均匀性却降低了灌后土壤盐分的水平分布均匀性。控制排水较高的盐分分布均匀性和脱盐效率及保墒效应有助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夏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中磷元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磷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2008年夏灌前后农田灌、排水和地下水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分析测定,借助SPSS13.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夏灌期间灌区土壤中磷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灌后,土壤含水率仅表层有明显增加,且夏灌前后土壤含水率与土层深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和0.770),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显著相关(Sig.为0.009);夏灌期间,不同土层深度处的磷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作物类型和种植方式对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无显著影响;夏灌会造成土壤中磷元素向地下水迁移,且流失形态主要为可溶性磷。该文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及控制磷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设计暗管排盐参数,提高河套灌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布设田间试验,在轮灌方式下,对比分析了10、20、30m暗管间距条件下土壤盐离子、碱化程度和肥力指标特征,研究了暗管间距对河套灌区重度盐碱土脱盐治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0、30 m间距处理0~10 cm土层淋洗前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7.22、17.74和17.17 g/kg,秋浇前分别为10.78、11.56、11.95 g/kg,不同暗管间距处理的土壤脱盐率表现为:10 m20 m30 m。(2)灌水后各处理土壤碱化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10、20、30 m间距处理0~10 cm土层土壤p H在秋浇前较第3次淋洗后分别降低了4.47%、3.72%和2.96%,说明小间距的暗管布设更具有缓解土壤碱化程度的潜力。(3)暗管排水过程中会使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各间距处理的流失量依次为10 m20 m 30 m。  相似文献   

18.
河北滨海盐碱区暗管改碱技术的降雨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河北滨海盐碱荒地和盐碱低产田开展暗管改碱技术面临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灌溉条件差的问题,降水资源的利用对于该区域暗管改碱技术实施效果的影响很大。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 对河北滨海盐碱区的降水特征及其对暗管改碱技术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当土壤含盐量<0.3%时, 年内次降水量可完全满足土壤初次淋洗脱盐过程需要; 当土壤盐分含量>0.3%但<0.5%时, 在较容易淋洗的土壤上, 暗管埋深合适时, 脱盐需要的次降水量仍可基本满足; 但当土壤含盐量达到0.5%左右时, 仅靠自然降水不能保证土壤脱盐需要。暗管埋设条件下, 雨季(6~9 月)降水量对大面积的轻度盐碱地淋洗脱盐效果非常显著; 但重度盐碱地却不能达到理想脱盐效果。从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看, 研究区域降水量逐年降低的趋势比较明显, 干旱年份多于洪涝年份, 且旱情较为严重。因此未来推广实施暗管改碱工程时有必要考虑亏缺灌溉对自然降水淋盐的补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荒地水盐运移规律模拟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背景展开荒地水盐运移规律研究。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分析荒地土壤水盐的运移机理,利用HYDRUS-1D模型对荒地土壤水盐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模拟。荒地做为灌区盐分的贮存地,成为灌区水盐平衡的重要调节因素,荒地水盐动态研究对于干旱灌区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强蒸发是荒地水盐运移的原动力,5 cm土层EC值上升了66.10%,20 cm土层EC值上升了63.89%。荒地在作物生育期是积盐的过程,在秋浇期是流失盐分的过程。经检验,HYDRUS-1D模型对盐渍化地区荒地水盐在垂直方向运移的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区域水盐管理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松嫩平原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设于松嫩平原嫩江右岸引嫩江水工程区域内的土壤水盐动态观测点多年研究结果表明,基    本无盐渍化的总干段土壤较通水前土壤盐分与pH值以及地下水pH值和盐分有减有增,但减多增少,说    明优质、低盐分嫩江水引入后土壤向改善方向发展,而土壤盐渍化重又无排水工程的莎分干段则相反,盐    渍加重重.北部引嫩江水工程是成功的,关键是必需有排水系统和排水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