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科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量减少是目前威胁湿地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采用原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现美 国自然资源保护局,US-NRCS)所推荐的水管理模型DRAINMOD,根据该局1991年所 建议的湿地水文识别准则,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降水资料,对湿润地区由于排水而引起湿 地水文情势的变化,以及干旱地区湿地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水量进行了预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的温暖湿润地区,在没有人工排水的情况下,湿地特征十分明显;当排水间距大于150 m时,仍可在50%的年份内满足湿地判别准则的湿润条件.而 对于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的干旱模拟区,形成满足生长期内湿润时段的最小来水量在初春( 3月)时为173 mm,在生长期末(11月)为155 mm,分别是同期月平均降雨量的22倍和16倍 .  相似文献   
2.
宁夏银南灌区湿地季节性变化明显,受灌溉水的影响极大,随着节水灌溉等缓解水资源矛盾措施的实施,湿地已经出现萎缩,这必然加大农田排水中氮磷等化合物的含量.从湿地功能的角度出发,结合湿地的成因、概况、湿地与农田的关系,阐述湿地存在的必要性,并建议在目前水资源紧缺情况下给湿地留出一定的水量,为恢复湿地功能、发挥湿地效益提供前提,也为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暗管排水土工布外包滤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区多为近代黄河泥沙淤积形成的粉细砂土,其质地均一、结构松散,在农田排水明沟建设中边坡不稳定的问题突出。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开展了暗管排水系统建设,但当地砂滤料来源不足,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适合当地土壤特点的土工布外包滤料。该文在对研究区土壤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自制水力渗透仪,通过理论计算和渗透试验观测,研究了所选择土工布的反滤、透水以及防淤堵性能。结果发现,在满足测试条件的2种型号土工布中,Typar 3201G能够满足防淤堵与透水要求,但是有一定的淤堵风险;另一型号土工布(Typar SF20)则能较好的满足研究区暗管排水外包滤料的反滤、透水与防淤堵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满足研究区特殊土壤类型的土工布外包滤料厚度不宜过大,土工布的开孔直径应符合选择标准。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暗管排水土工布外包滤料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银南灌区目前存在的排水过量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利用控制排水措施,在适当时段减少排水量的建议。然而,灌区在农沟以及更深层的支、干沟及黄河(低地)的影响下,受着深层排水和浅层排水的双重作用。其中深层排水一般不会受到田间措施的影响,它的存在“淡化或中和”了由于浅层排水的减少引起的田间含盐量的增加。本文在对双重排水情况下的水盐运动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特定地区排水特性的“浅层排水与深层排水比-浅层排水控制率-排水含盐量增加率”的关系。最后结合根据地下水洗淋的临界情况,确定了达到这一目标控制指标以及浅层地下水控制率。结果显示,对于研究的典型情况,当地下水的盐分含量达到临界的1.62 g/l时,可以将1m深的农沟控制至30cm深;这时的浅层地下水仅为现状的14%,即从731mm减少到了102mm。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区农田排水是区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明确农田排水与氮素流失特征对于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稻麦轮作农田排水与氮素流失研究中,一般采用农田测筒观测地表径流与深层渗漏量来估算农田氮素流失量,这与农田土壤水分与氮素主要通过侧向径流进入农田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本文基于4年的大田监测数据,运用田间水文水质模型DRAINMOD-N〖KG-*3〗Ⅱ,模拟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稻麦轮作农田排水与氮素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稻麦轮作周年内,由排水造成的氮素流失量多年平均值为28.4kg/hm2,占施肥量的6.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稻季,平均为25.6kg/hm2,麦季氮素流失量仅为2.8kg/hm2。与现有文献报道值相比,本文模拟得出的排水总量高35.4%,氮素流失总量则低44.6%;差异主要来自麦作期,文献报道平均值(31.8kg/hm2)是本文的11倍,估算方法不同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大的主要原因。结合降雨规律分析发现,农田排水量和氮素流失量与降雨变化关系显著(决定系数R2>0.56),三者相对增量的变化规律几乎一致;在降雨频率为20%~80%的年份内,氮素流失量相对稳定,维持在均值的0.8~1.2倍之间;只有在重现期大于5年的干旱或湿润年份,氮素流失量才会出现较大变化。因此,通过排灌控制措施稳定农田水文过程是有效控制农田排水氮素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玉米带”改种多年生草类后对农田排水的水文效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明尼苏达州农田排水氮素流失严重,近年来又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现状,采用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模拟分析了玉米-大豆轮作区改种多年生草类后对农田排水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改种多年生草后,植物耗水量的增加使得农田排水量明显减少;较深的草根系,尤其是在干旱年份消耗了大量的深层土壤水,降低了地下水位。种草后的生物排水量远远大于其他工程措施(如增加排水间距或潜埋排水管等),可显著减少农田排水氮素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理的集材方式,应根据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立地条件、机械设备状态、经济形势及现实与长远相结合,但以现实为主的原则,结合林业集约经营的实施,在伐区生产活动中,统筹规划,合理选择。不要局限于一种集材方式,适合什么方式集材就选择什么集材方式。要把利用、培育、经营森林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利用、全面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农业排水沟塘系统污染物去除监测区代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排水沟塘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不同沟塘单元在污染物去除能力上的差异,从而影响采用局部监测区推求系统整体去除污染物能力的代表性,合理选择监测区是正确评价其环境功能的关键。该文根据南方平原区一典型沟塘的分布情况,以江都昭关灌区作为研究区,针对表征污染物相对和绝对去除效果的指标,研究了由不同沟塘单元组成的监测区代表性问题;计算了不同监测区可能导致的误差,分析了影响代表性及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当降解系数r分别为0.01、0.05和0.10 m/d时,以沟塘系统整体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作为参照,所有单元的去除强度比α平均值大于1,去除率比β平均值小于1;当降解系数r=0.05 m/d,池塘、支沟和农沟的去除强度比α平均值分别为1.90、1.11和0.64,去除率比β平均值分别为0.29、1.10、0.94。在沟塘分布不均及其水力关系复杂条件下,大多数水文单元或单个排水支路都难以精确地代表整个系统;一个特定监测区对于不同指标的代表性存在差异,监测区的代表性受到沟塘面积以及污染物自身降解能力的影响;对于表征污染物绝对去除量,如果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较弱,监测区的选择余地较大,反之,则应避免面积较小的单元;水力停留时间越长,α值越小,而β值越大,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单元代表性更好。对于存在多个排水支路且农田和沟塘单元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监测区则应尽量选为流量较大的支路,避免沟塘与汇流农田面积比偏大或偏小的支路。研究成果可为南方沟塘排水系统环境效益评价及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宁夏银南灌区排水现状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灌溉农业的一项保障措施,农田排水在维持田间水盐平衡的同时,也向下游输送了大量可能成为地表水污染源的物质。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银南灌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大引大排”积习,每年将过量的农田排水排入黄河,成为下游水质污染源,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该文针对宁夏银南灌区过量排水问题,对灌区排水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灌排制度下,生长期内水田的农沟排水量约56 cm,占地下排水总量的58%;旱田的农沟排水量较少,只有1.0 cm,占地下排水总量的4%。建议在水田农沟上加筑控制性建筑物,如堰等,对排水量进行控制,达到节约灌溉用水和减少农田排水对下游河道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土地利用对降雨径流的影响与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文模型DRAINMOD模拟了1988-2007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降雨径流产生的影响,通过DRAINMOD模型探讨了降低城市地表径流、增加雨水入渗的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西安地区透水地面的年径流系数为0~0.414,不透水地面的年径流系数在0.677~0.844之间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能力以及降雨强度是影响城区降雨-径流关系的重要因素;当透水与不透水地面比例接近1∶1时,城区综合径流系数达到0.8以上。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增加透水地面下凹深度的建设形式来蓄渗雨水可有效增加雨水入渗量,削减地表径流水量,但此类滞留系统对24h最大暴雨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