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均可由灰飞虱传播并侵染玉米使其发生粗缩病.两种病毒相似之处较多,常规方法很难区分.本研究根据以往已发表的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序列,分别合成了两病毒的特异引物,利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建立了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诊断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地区田间自然感病玉米的RT-PCR检测结果和扩增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在该地区玉米粗缩病病样中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种病原,所测核酸序列与日本所报道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有92.4 %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粗缩病株上发现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玉米粗缩病近年来在我国的主要玉米产区迅速蔓延,流行成灾,已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根据病毒粒子的形态、基因组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多数研究结果认为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MRDV).虽然国外有少数学者根据病毒的寄主范围与MRDV存在差异, 而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相似,怀疑引起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均为RBSDV,但缺乏充足的证据.本研究利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获得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和水稻上的相关分离物的第十条基因组片段(S10)的全序列,为我国玉米粗缩病病原的鉴定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新水稻矮缩病近年在越南北部和我国南方各省爆发,准确快速地检测病毒是病害预测的关键。本文针对该病毒的S10序列设计了一对新的引物S10F/S10R,利用一步法RT-PCR,对2010年5~8月间湖南省下属各县送来的疑似感染该病毒引起的水稻矮缩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新引物能有效地区分阳性样品和非阳性样品。同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序列均与已发表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序列(登录号:EU523360和EU784840)达约99%的同源性。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SRBSDV湖南、广东和海南分离物病毒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研究发现相对以往的巢式RT-PCR,本文采用的新引物及一步法RT-PCR能快速检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适合在SRBSDV检测和病害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RT-PCR获得了玉米粗缩病病毒湖北分离物(Hbm)基因片段S8和S9的全长cDNA克隆,并测定了它们的全序列。S8全长1936bp,其编码链只含1个ORF,编码1个由59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68kD蛋白;S9全长l900bp,含有两个非重叠的ORF,分别编码由347个和20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别约为40kD和24kD蛋白。序列分析表明,Hbm-S8和S9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中国不同分离物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98.9%和96.0%~99.0%,且与日本RBSDV的序列同源性高于与玉米粗缩病毒相应片段的序列同源性,进一步证明了引起我国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RBSDV。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RBSDV8和9编码的蛋白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中高效表达。以这些蛋白为抗原,制备了抗血清。用Western blot方法在感病的玉米(Zea mays)植株中可检测到RBSDV-Hbm S8和S9 ORF1编码的蛋白。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具有扩散速度快、范围广、突发性强等特点,很容易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给农民群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基于此,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当前水稻矮缩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保证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更加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6.
黑条矮缩病是粤西地区水稻种植的常见病。梳理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关的防控措施,以控制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粤西地区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病虫害的传播对农业种植有很大影响。就水稻种植而言,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作物生长,还会对粮食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相关种植人员要积极寻找预防措施,做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便减少黑条矮缩病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探讨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病虫害的传播直接影响水稻种植的质量。水稻黑条矮缩病作为一种新型病害,不仅会给水稻的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还会使水稻的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减少黑条矮缩病导致水稻生产量降低的问题发生,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大麦性花叶病毒是由土壤真菌传播并引起大麦黄花叶症状的两种重要病原病毒,用常规方法较难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病毒。我们以江苏如东、杨州等地的大麦病苗为材料,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出了两病毒RNA-1 3‘端区域的1.1kb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建立了这两种病毒的RT-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利用RT-PCR技术对该两病毒害进行早期快速诊断的实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大面积发生,本研究通过室内大量饲养无毒灰飞虱,饲毒后对浙江省20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传毒,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 后移栽田间,观察病苗症状,测量株高,统计发病率并分析病毒含量。结果表明,籼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Y两优302的抗性较强,粳稻品种淮5和秀水14的抗性较弱。此外,病毒侵染后,籼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Y两优302的OsMYC2和OsNP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粳稻品种淮5和秀水14。上述结果表明,籼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Y两优302抗病毒能力与其体内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激素水平相关,这为今后筛选抗RBSDV材料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virus,RBSDV)基因组片段3(S3)的全序列。该基因组片段由3572个碱基对组成,其正链RNA的两末端具有与已报道的RBSCV S7-S10基因组片相同的保守序列5′-AAGUUUUU--AGCNNNNGUC-3′,并在紧邻保守序列处有一片段特异性的8个碱基的反间重复序列。正链RNA只含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11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推测其分子量为131.8kD。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显微切割两种体外扩增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处一数分裂中期1的水稻三体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对额外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通过两种体外扩增方法,即接头引物PCRIlinker-adaptor-PCR,LA-PCR)和简并寡聚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d-oligonucleotide-primed-PCR,DOP-PCR),研究了这两种PCR方法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微分离染色体体外扩增中的优缺点,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体外扩增,但扩增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们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编码的外壳蛋白P10在该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10为诱饵钓取拟南芥cDNA文库,得到与P10互作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2。通过分别构建猎物和诱饵载体共转化酵母,结果表明P10与AteIF5A-2在酵母中互作。利用农杆菌转染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体系发现,P10和AteIF5A-2形成融合荧光蛋白后,荧光主要形成囊泡状的结构。通过荧光共定位实验分析发现,P10与AteIF5A-2能够共定位。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快速检测我国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RNA4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R)的变异。IR经RT-PCR扩增后得到一段长约680bp的片段,RSV7个分离物之间片段大小相同,应用AIuI、NdeI在它们之间检测到RFLP,其中BS、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的预测预报体系,本研究利用Gateway原核表达系统,将SRBSDV结构蛋白P10和非结构蛋白P9-1进行了大量表达,纯化的表达蛋白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获得抗血清,抗血清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n-ELISA)效价分别为1∶6 400和1∶3 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2种抗体均具特异性.利用免疫捕获RT-PCR(immunocapture RT-PCR,IC-RT-PCR)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分析(do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ot-ELISA)方法比较两种抗体检测水稻(Oryza sativa)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WBPH)带毒率的应用效果,结果表现一致,说明SRBSDV结构蛋白P10和非结构蛋白P9-1均可用于病毒的田间检测,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幼鸡成纤维细胞繁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TBDV)Ts毒株,病毒颗粒经提纯后提取基因组dsRNA。根据已报道的加拿大OH株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进行cDNA扩增,获得976bp、774bp和997bp的三个部分重叠的片段,分别克隆于pGEM-Teasy载体,利用SP6,T7 异引物及PCR引物进行序列分析,并连接为一个寒带的大片段,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段为2665bp的IBDVVP、基因的大  相似文献   

17.
“53”玉米自交系是利用9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成基础群体经2次开放传粉后自交选育而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53”玉米自交系具有高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抗玉米丝黑穗病,中抗玉米矮花叶病及粗缩病性能以及抗倒伏性强,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8.
“53”玉米自交系是利用9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成基础群体经2次开放传粉后自交选育而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53”玉米自交系具有高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抗玉米丝黑穗病,中抗玉米矮花叶病及粗缩病性能以及抗倒伏性强,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9.
水稻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从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出2个编码几丁质酶基因片段RCH10和RCH8,片段大小分别为1023bp和976bp。将PCR产物直接做NDA序列分析,证明扩增出的2个片段具有编码Ⅰ类几丁质酶的基本结构,即(1)N-端信号肽区;(2)hevein domain结构区;(3)可变间隙区;(4)催化结构区。其中RCH10的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相比同源性为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RCH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RT-PCR及RFLP技术对对外开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进行诊断与分型的研究进展。介绍以IBV通用引物的RT-PCR进行诊断及其应用、型特异引物的RT-PCR及其应用以及RT-PCR结合RFLP分析技术进行分型的应用,而且还展望了这上结技术在临床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