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葡萄区域化是生产优质葡萄与葡萄酒、实现产业性作用.该文讨论了陕西省的气候特点,利用生长季节活动积温和采收前二个月的水热系数为区划指标,对陕西省的酿酒葡萄区域进行了初步划分,分为四个一级区域和十二个亚区.  相似文献   

2.
宁夏酿酒葡萄生育期气象条件及管理措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宁夏及西北其它酿酒葡萄种植区酿酒葡萄种植气象条件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宁夏青铜峡、永宁以及芦花台赤霞珠生育期观测数据、宁夏气候特点以及宁夏玉泉营和贺兰山东麓广夏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栽培管理经验,总结了宁夏酿酒葡萄各生育阶段的适宜气象条件、不适气象条件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以及有效降低不利影响的实用栽培措施。本文研究结果已应用于宁夏农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为宁夏酿酒葡萄的科学种植、管理和酿酒葡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东麓碱性石灰性土壤中铁元素含量不足且有效性低,极易引发缺铁导致葡萄黄化现象,从而降低酿酒葡萄品质及产量,施用铁肥可满足酿酒葡萄对铁素营养的需求,而实现葡萄优质高产的适宜铁肥用量并不清楚。以6年生“赤霞珠”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不同螯合铁喷施水平:0.86 kg/hm2(T1)、1.14 kg/hm2(T2)、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吕梁山南部乡宁县为代表,基于乡宁站1972?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乡宁戎子酒庄有限公司2009?2015年的酿酒葡萄实验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通过葡萄生长季的温度、降水、日照、光热系数以及成熟期的水热系数等指标,评价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性,揭示吕梁山南部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优势。结果表明:(1)乡宁地区年无霜期平均为202.8d,≥10℃积温平均为3498.0℃·d,最冷月低温均值?4.4℃,极端最低气温?21.6℃,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适宜酿酒葡萄种植。(2)20世纪90年代以前,葡萄生长季积温少,可种植中、早熟酿酒葡萄品种,随着气候变暖,90年代以后,积温大幅增加,满足了种植晚熟酿酒葡萄品种的热量条件。(3)葡萄生长季光、温、水资源及其在关键发育时段的分布特征总体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和优质品质的形成,但4月中旬葡萄萌芽期霜冻概率为22.7%,存在低温灾害风险,夏季无38℃以上高温天气,7、8月个别年份降水偏多,易出现连阴雨天气,对葡萄糖度造成一定影响。(4)相关分析表明,葡萄糖度与葡萄成熟期光、热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呈负相关,成熟期湿度对葡萄糖度影响极显著。葡萄成熟前一个月(9月)平均气温21.9℃,降水量74.4mm,日照时数6.7h,气温日较差为10.6℃,水热系数为1.5,温度条件优越、日照充足、早晚温差大、降水少,具有优质酿酒葡萄生长的气候环境。种植试验表明,乡宁县葡萄含糖量达到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标准,具有经济栽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气候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春小麦种植区划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调整春小麦种植格局。该研究以甘肃农牧交错带30个气象站点1971—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时序数据为基础,用BP神经网络对异常和缺失数据进行了插补,依据春小麦生长关键期和整个生育期对光、热和水的需求选取了年均温(温度因子)、年均降水量(水分因子)和≥0 ℃积温(热量因子)作为春小麦种植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计距平法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3个区划指标进行了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及突变检验,运用Arc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年均温为6.84 ℃,年均温以0.56 ℃/10 a的速率增加,增温趋势明显,于1998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以6.10 mm/10 a的速率呈略微增加趋势,1980年发生突变;≥0 ℃积温以155.41 ℃/10 a的速率呈显著升温趋势,≥0 ℃积温没有发生突变现象。从空间分布来看,年均温和≥0 ℃积温呈现出西部地区气温低,其他地区气温高的空间格局,而年均温倾向率和≥0 ℃积温倾向率则呈现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递增的变化趋势;年降水量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步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而年降水量倾向率则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步递增的趋势。气候变化导致甘肃农牧交错带春小麦可种植区海拔提升了565 m,使适宜春小麦种植的范围显著扩大,空间上向南、西扩展,总面积增加到1.66×106 hm2,比1998年前增加了0.80×105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06%,其中最适宜区范围扩大最为显著,增加了24.44个百分点。同时,春小麦种植适宜程度区划的区域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1998年后甘肃农牧交错带春小麦种植最适宜区耕地面积较1998年前增加了4.18×105 hm2,适宜区缩小了2.20×105 hm2,次适宜区缩小了1.17×105 hm2,不适宜区缩小了0.68×105 hm2。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农牧交错带春小麦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区域决策,制定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策略,以促进甘肃农牧交错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春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气象条件对酿酒葡萄若干品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4-2005年北方6省酿酒葡萄主要产区葡萄取样和宁夏芦花台园艺场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酿酒葡萄主要品质因子总糖、总酸、pH值和单宁积累的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段,并建立了关系模式,提出了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定量气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酿酒葡萄品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量、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影响酿酒葡萄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7-8月(幼果膨大-果实着色期),其次是果实着色期-成熟期。7—8月降水量和水热系数对酿酒葡萄总糖含量的影响最大,7-8〉130mm,K7-8〉1.62时,总糖含量不能达到170g/L(酿优质酒所需最低糖度)。酿酒葡萄总酸含量与果实采收前一个月水热系数呈幂指数关系,随水热系数增加,含酸量缓慢增加。因此,要使酿酒葡萄果实中酸含量达到5~6g/L,则果实采收前一个月的水热系数应在0.12~0.63。酿酒葡萄中单宁含量与开花-成熟期积温、8月平均气温、9月l日到果实采收期日较差和采收前一个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指数关系,与8月日照时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酿酒葡萄果实的pH值随开花-成熟期平均最高气温和果实膨大期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全营养滴灌施肥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光合生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提出产质协同的营养调控技术。于2019—2021 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常规施肥(CK)、CK+Si( T1)、CK+Ca(T2)、CK+Si+Ca(T3)、CK+ 复合微肥(T4)、CK+ 全营养肥(T5)6 个处理,研究中微量元素复配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产量及其组成、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处理相比,T1 可显著提高酿酒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SPAD 值,且分别提高了18.53%、13.63% 和5.93%;配施中、微量元素均能提高酿酒葡萄的产量指标,且多元复配效果优于单元配施。T5 处理较CK 处理相比,酿酒葡萄粒径、单果重、单穗长分别增加了6.26%、19.13%、51.56%;T3 处理下酿酒葡萄产量最高,为5576.35 kg/hm2;较CK 处理相比,T3 处理下酿酒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为28.94%;T5 处理可滴定酸的含量最低,为0.53%;T2 处理能显著提高酿酒葡萄总酚及单宁的含量,较CK处理相比分别增加14.70%、55.68%。综上所述,全营养滴灌施肥能够显著促进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光合生理,实现产量、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1999-2018年黄河源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1999—2018年黄河源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1999,2011,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开展黄河源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结果] 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与1999年相比,2011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1.89×104 km2,增幅126%,2018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1.01×104 km2,增幅67.33%。从空间数据来看,与1999年相比,77.97%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未发生变化,19.33%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降低,2.7%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增加。[结论] 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主要与区域暖干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草场退化有关。应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作,提升草场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贺兰山东麓5个酿酒葡萄子产区土壤肥力特征,以贺兰山东麓18个酒庄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0~60 cm不同深度土壤pH和有机质、氮、磷、钾、全盐含量特征,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子产区、不同深度土壤肥力差异。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土壤pH值平均值为8.56,呈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81、0.60、0.54 g·kg-1,处于全国较低水平;5个子产区之间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肥力呈下降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8个酒庄土壤肥力可分为5类;对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金山产区>银北产区>青铜峡产区>红寺堡产区>永宁产区。研究结果可为培肥果园土壤、酿酒葡萄小产区合理区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淡水养殖区空间分布零碎以及样本数量不均衡等因素造成淡水养殖区提取不准确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U-shaped Network)的改进模型,制作了Landsat淡水养殖区动态监测的数据集,增加高、低维特征融合的坐标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的提取精度,构建多尺度特征学习更多位置信息,引入focal tversky loss损失函数提升零碎养殖区的识别率,实现1985—2021年研究区淡水养殖区的精确提取,分析近36 a年研究区淡水养殖区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21年淡水养殖区提取效果良好,改进后的模型总体分类精度为0.947,准确率为0.926、召回率0.966、F1分数0.946,均交并比0.899、Kappa系数为0.894,与其他模型相比,总体分类精度、Kappa系数大幅提升。2)1985—2021年,研究区淡水养殖区大致经历起步扩张、急速扩张、轻微萎缩3个阶段:1985—2000年研究区淡水养殖面积持续增加,总面积由1985年0.48 km2增长至2000年36.92 km2,年度增加量大于1 km2且小于5 km2;2000—2017年淡水养殖区面积急速增加至234.47 km2,年度增加量大于5 km2;2021养殖区面积209.58 km2,2017—2021年养殖区面积减少了24.89 km2,转出的淡水养殖区多为建设用地所取代。综上,改进的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该研究可以为淡水养殖区的提取提供参考,为水产养殖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