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当前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包括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评价方法及指标等,并以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为例进行了特别论述。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特征,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滹沱河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3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了滹沱河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在县域尺度上对滹沱河山区的6区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处在不健康状态的是五台县,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繁峙、忻府区、原平、定襄,代县农业生态系统接近于亚健康状态。其农业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次序为原平>繁峙>定襄>忻府区>代县>五台。  相似文献   

3.
浅议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的综合性新学科。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由来、内涵。就如何诊断生态系统健康提出了一些指标,并引入工程模糊集理论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数学模型,供进一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石漠化地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漠化地区竹林河小流域为例,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和生态综合功能3方面,选择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因子,建立该流域的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精度较高的标准差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流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环境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健康指数呈逐年上...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管理学要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系统作为联系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界面(Interface), 其服务功能的健康发挥对整个农业系统稳定及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综述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现状、内涵与内容, 从现有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评估指标和方法着手, 提出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难、研究技术相对滞后、研究机制缺位和研究力量薄弱成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瓶颈, 以及意识问题制约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程等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展望了未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趋势。最后, 从概念层面、机制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促进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康发挥的管理学要义。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与矿区的污染控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措施密切相关。本文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内涵及层次特点,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度3个方面提出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结合高吉喜提出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了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求得各指标权重值,对矿区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平朔安太堡矿区2007年的生态系统弹性力为46.836,中等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47.127,中等承载;生态系统压力度为1.396,承载超负荷。从动态变化趋势看,平朔安太堡矿区生态系统弹性力波动较强烈,说明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具有明显的脆弱特性;生态系统压力指数的变化说明,1999年前生态系统的压力对矿区生态系统弹性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而1999年后影响逐渐减弱,矿区1987~2007年生态系统弹性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相同;1997年后生态弹性力开始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在1999年后也处于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和指标 ,并简介了我国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温室生态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阐述了能值分析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具体分析步骤 ,能值计算方法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应用、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内容及其对资源环境价值评价和量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域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对石漠化成因机制分析,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原则、指标筛选、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探,为进一步研究石漠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和自调节能力,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重点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出病虫杂草生态管理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农业生态学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和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耕地产能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目前土壤健康评价已成为全球土壤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壤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的选择进行了系统总结,然而缺乏具体评价过程中的实操性建议。本文重点剖析了土壤健康的特点与多功能性、评价的通用原则、指标选择的n+X模式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落地实现,提出了土壤健康差与基准值、基础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选择及指标选择的制宜性,明确了土壤健康指标体系建立需要考虑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等因素,建议土壤健康技术和模式落地实现需要与相关政策结合。未来需要继续开展土壤健康驱动机制和健康土壤培育机理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和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网点,构建基于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土地利用、管理目标和评价尺度的指标体系和阈值、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结合相关政策和区域环境的约束性,形成跨区域、跨国家的共识、公约和行动,推动全球土壤健康行动落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壤健康是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基础保障,开展土壤健康评价、掌握土壤健康状况对土壤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土壤健康评价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工具文献数量、题目、关键词、作者等信息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健康评价是一项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大,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2)土壤健康概念从狭义到广义,评价指标从理化属性到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单一粮食生产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法模型从专家经验到系统建模,技术手段从常规检测到微生物组学、地信遥感等正在逐步改进和完善。(3)生物学指标、土壤多功能定量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模型等是目前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我国土壤健康评价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对国际土壤健康评价进展情况的总结梳理对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江西省2000—2015年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障碍因素,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投入—利用—产出—消费—效应(IUOCE)过程,选取2001—2016年统计年鉴的5类20个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3个指标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指标、产出指标、消费指标和效应指标发展水平在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为产出指标效应指标消费指标利用指标,投入指标呈下降趋势;2)2000—2015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增长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43%,增长较为缓慢;3)2000—2008年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有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化肥使用强度、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2015年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化肥使用强度、复种指数、有效灌溉系数、农作物播种面积;4)2000—2015年投入指标和利用指标是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且投入指标和利用指标的障碍度值呈逐渐增大趋势;产出指标、消费指标和效应指标的障碍度值在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总之,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逐渐减少且障碍度偏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驱动机制下的农用地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用地健康评价是实现土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的基础研究,是粮食安全(产量与品质)的重要保证。文章选取位于京津冀接壤区的城郊农用地作为研究区域,在系统分析城市化驱动对城郊农用地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包括质量目标、产能目标和土壤环境目标的农用地健康评价体系,并以农用地分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与化验分析获取指标属性,采用模糊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域的农用地健康状况,结果显示,区域内农用地分别隶属很健康、健康和亚健康3个级别,非模糊化处理后的农用地健康指数在0.539~0.736之间,区域内农用地健康状况较好,但城市化驱动使农业收益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一定的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研究表明,建立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对开展农用地健康评价有借鉴意义,针对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较好反映了城市化驱动对农用地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Anthropogenic modification of natural habitat is resulting in a widespread loss of biodiversity. One of the primary responses of human societies to biodiversity loss has been the creation of protected areas.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 (1) whether protected areas are playing their intended role as reservoirs of biodiversity; and (2) whether habitat outside protected areas, particularly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and the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it provides. Even though empirical evidence is still lacking on the exact mapping from functional group richness to specific ecosystem services, functional groups are good indicators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thus service provision. We classified the South African avifauna into nine functional groups and tested at a coarse grain for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group composition between landscapes containing predominantly agricultural vs. protected areas. We used a matched pair sampling design to control for confounding variance. We found that avian functional groups respond in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distinct ways to agriculturally dominated landscapes. Raptors and scavengers displayed the most consistent losses, while nutrient dispersers and grazers tended to increase. Spatial detrending and randomisation tests suggested that only raptors and scavengers a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ndependently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us, protected area landscapes are serving as important reservoirs of functionally important upper trophic populations while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facilitate the presence of species that link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system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complementary facets of functional diversity to exist on landscapes containing vastly different land-uses.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生态灌区是灌区发展方向,因此,灌区健康水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根据现代化生态灌区的概念、内涵要求,应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对国内外灌区综合评价研究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筛选共现频率高的关键指标,在结合实际、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输配水现代化、田间工程现代化、生产及管理现代化、生产效益5类一级指标,共计18个二级指标的宁夏贺兰县现代化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乡镇为尺度划分评价单元,结合遥感数据、调研统计、田间试验数据实现指标定量化,利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宁夏贺兰县现代化生态灌区健康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对于权重较大的二级指标信息化管理水平(权重为0.100)、主要排水沟水质(权重为0.091)、灌溉保证能力(权重为0.090),各评价单元健康水平较好且单元之间差异性小;2)各评价单元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南梁台子及京星农牧场健康水平等级值最高(0.81),最低为洪广镇(0.69),所有评价单元均处于二至三级健康水平之间;3)贺兰县灌区整体处于一级健康水平的测度值(0.325)最大,表明灌区整体处于一级健康水平,但一至四级健康水平的测度值差别较小,存在健康水平恶化的风险较大,可从发展节水灌溉措施,提高规模化生产程度,完善管理制度,增大水域面积等方面优化灌区结构。该研究可为宁夏乃至西北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区域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机化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对农机化发展水平现状进行评价,引导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基于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农机化发展内涵,论文构建了包含创新驱动、协调优化、质量效率、绿色持续、效益贡献5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南通市通州区和盐城市建湖县作为评价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确定权重,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计算结果显示,建湖县和通州区的综合评价值在0.5左右,处于合格等级附近,太仓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0.7左右。实证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可以应用于区域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区域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各地区应该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标找差,补短强弱,提升农机化发展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首要任务是科学评价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The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ESDAM)质量.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该研究通过文献分...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与安全利用分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土地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独特珍品,承载万物。开展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与安全利用分区、分类利用管控,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是新常态下耕地保护的基本要求。该文分不同p H值区间、8种不同地类,基于现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食品安全评价的众多标准集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以江苏省某市为例,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进而提出了安全利用等级划分方案和分区、分类利用与管理的管控策略。结果表明:将研究区农用地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5种综合分区,分别采取优先保护、综合监控、预警防控和限制利用等措施,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出发点,从源头控制、农艺措施调控、种植作物调整、地类转换以及土壤修复、综合整治等方面提出了各综合分区的安全利用管控策略。因此,开展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与安全利用分区研究为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护耕地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污染加剧的双重压力。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协调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划分和指标体系构建是开展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基本指标体系模式法、专家咨询法和实例验证法,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及指标体系,提出了将占比最大、影响最直接的县级农业规划纳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建议;构建了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大大简化了农业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提高了农业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将为推进中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