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砷吸附及砷的水稻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勋光  李小平 《土壤》1996,28(2):98-100
在砖红壤、红壤和黄棕壤上的试验结果表明,砖红壤对As^5+和As^3+的吸附最强,红壤次之,黄棕壤最弱,但土壤中砷对水稻的毒性却以砖红壤最大,红壤次之,黄棕壤最小,表明土壤砷对植物的毒性,未必受土壤吸附性能所制约。  相似文献   

2.
土壤对无机外源砷的缓冲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通过试验模拟等量无机外源砷连续多次对土壤的污染,研究土壤对砷的缓冲动力学过程及其特征,确定了其缓冲动力学速度方程为:V=a·exp(h·T)sin(ω·T+q)+k·T+b本公式为揭示土壤对砷的缓冲容量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耐砷真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L.)和零价铁对土壤砷的有效性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污染土壤中添加耐砷真菌棘孢木霉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态砷和NaHCO,提取态砷含量均呈稳定增加趋势,耐砷真菌促进了土壤中砷的溶出和释放;培养30d时,耐砷菌处理土壤有效砷含量比同期对照增幅达3.9%-10.7%,水溶态砷以As(V)为主,未检测到As(Ⅲ)、一甲基胂(MMA)、二甲基胂(DMA)等其他形态的砷;随着外源零价铁的加入,土壤中砷的活性大大降低,其有效砷含量降幅为76.5%-90.4%;在耐砷菌与零价铁联合作用下,相比于单纯的零价铁处理,土壤有效砷含量显著增加(p〈0.05),因耐砷真菌棘孢木霉的加入导致零价铁对土壤砷的固定效率下降7.0%-11.1%。耐砷菌导致土壤砷活化可能主要与残渣态向非专性吸附态砷的转化等过程有关,外源零价铁对土壤砷的固定作用可能与非专性吸附态向无定形及弱晶质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砷等转化过程相关;耐砷菌的加入抵消了零价铁对土壤砷的部分固定效果,但短期内(〈30d)不会构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壤的PAHs污染及其生物治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阐述了土壤中PAHs的污染来源和荷兰,加拿大等国的HAHs治理标准,分析了影响土壤PAHs生物降解的因素,并对三种好氧生物治理技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7,他引:45  
蒋成爱  吴启堂  陈杖榴 《土壤》2004,36(3):264-270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As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土壤中主要含As化合物的形态及转化,土壤对As的吸附缓冲行为,土壤As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毒理及微生物在As不同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尚需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太原市土壤—作物系统中As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郭翠花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3):169-170,175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县(区)农田对太原市土壤-作物中As含量及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壤As含量轻微超标,污染程度为北郊〉南郊〉清徐县。作物中As含量不超标,As在土壤和作物中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作物对As的富集能力为水稻〉小麦〉谷子〉高梁〉玉米。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在黄棕壤中的形态分配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小麦土培过程中黄棕壤中内源及外源稀土元素的形态分配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作用使土壤中内源稀土元素由植物难利用形态向易有收利用形态转化,外源稀土元素在土壤中有不断变固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pH条件下腐植酸对土壤中砷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在不同pH条件下腐植酸对土壤中砷形态转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应用油菜盆栽试验,检测砷加入土壤后15 d、45 d、90d土壤中AE-As(水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Fe,Mn-As(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S-As(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Res-As(残渣态)的含量及油菜生物量.结果表明,外源水溶态砷加入土壤后均迅速向相对稳定的形态转化,15 d时A3H1(pH9.5,腐殖酸用量为0g/kg)和A3H4(pH9.5,腐殖酸用量20 g/kg)处理的AE-As含量分别为13.40 mg/kg、9.23 mg/kg,转化率分别为78.7%、82.51%;在90 d时,A3H4处理的AE-As、Fe,Mn-As含量分别为6.28 mg/kg、1.23 mg/kg,仅为处理A3H1处理的53.9%和10.7%,O,S-As、Res-As含量分别为20.24 mg/kg、41.21 mg/kg,是处理A3H1的165%和127%.说明腐植酸更有利于土壤中AE-As向其他相对稳定的形态转化,主要体现在O,S-As的增加,腐植酸对碱性土壤中砷向较稳定形态转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而且与腐植酸的施用量呈正相关.外源砷在碱性条件下对植物的毒害更大,腐植酸用量在10 g/kg土时就可以有效降低砷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土壤对砷的缓冲动力作用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霞  杨居荣  王红瑞  张国祥 《土壤》1996,28(2):72-75,84
利用非线性回归拟合土壤对等量无机外源砷连续多次污染的缓冲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得到4个相联系的回归方程,并讨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关系,其结果表明,土壤对等量无机外源砷连续多次污染的缓冲存在一定规律性,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各形态和浓度砷对生菜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模拟土壤溶液栽培本地生菜,分别加入不同化学形态及不同浓度的砷,观察其对生菜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发现DMA、As( Ⅲ) 毒性强于MMA、As( Ⅴ) ;随有效砷浓度增加,生菜产量下降;砷对生菜鲜重和干重、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当培养液砷浓度超过受试植株的承受阈值时,生菜即表现为急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1.
腐殖酸对外源砷在土壤中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俊  王青清  蒋珍茂  魏世强 《土壤》2018,50(3):522-529
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探讨腐殖酸(HAs)的两种活性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及其不同比例(HA/FA)对土壤As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s的两种组分对土壤As的形态均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和方向与其浓度、比例及外源As含量有关。FA和添加量≤1%C的HA能增加土壤交换态As(Ex-As)的含量,添加量≥3%C的HA能降低土壤Ex-As含量;两种组分都能降低土壤铝型As(Al-As)和铁型As(Fe-As)含量,增加残渣态As(Res-As)含量,FA比HA的作用效果更强;在等量(1%C)HAs条件下,HA/FA≥5/5时HAs能降低Ex-As含量,≤3/7时则能增加Ex-As的含量。HAs对土壤有效As的影响是其对As形态分配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土壤有效As贡献最大的是Ex-As和Ca-As;HA和添加量较高(≥5%C)的FA能够降低外源As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而添加量较低(≤3%C)的FA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As的有效性。因此,掌握有机物料合理的用量和活性组分比例是其作为土壤As活性调控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无外源铅污染的情况下,临安凝灰岩与金华红壤母质茶园土壤以残渣态占主导地位,嵊州玄武岩和梅家坞鞍山母质茶园土壤则以铁锰态铅占主导地位,4种土壤的交换态含量均较低,均在总量的10%以内。当受外源铅污染后,4种茶园土壤中各形态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转变为以铁锰态为主,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含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但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差异较大。在小于500mg·kg-1土的外源铅污染下,交换态以嵊州玄武岩、临安凝灰岩增幅最大,金华红壤最小;但外源铅达到2500mg·kg-1土时,金华红壤中的交换态铅急剧增加。低浓度外源铅对金华红壤、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中的茶树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对嵊州玄武岩和临安凝灰岩茶园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高浓度的外源铅则对4种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碳酸盐态与交换态对茶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新梢中的铅而言,金华红壤茶园土壤以有机态铅对其贡献最大,其余3种母质茶园土壤均以碳酸盐态贡献最大;对老叶与茎杆中的铅而言,嵊州玄武岩母质茶园土壤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余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对须根中的铅而言,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他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3.
将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adw亚型)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HBsAg及其前导序列(HBsAg+preS1+preS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ROKII,分别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通过叶盘转化法得到转基因番茄及其后代。Southernblot杂交证明现任中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中。ELISA检测结果表明用HBsAg基因转化的番茄叶片和果实中都能表达HBsAg,而用含preS的HBsAg基  相似文献   

14.
雪化莲外源凝集素对同翅目害虫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从雪花莲叶片中分离出总RNA。通过RT-PCT方法扩增出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Bluescript KS(+)的EcoR V位点。  相似文献   

15.
污灌土壤中氟及硫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乌鲁木齐雅马里克山的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和分步提取法对土壤氟和硫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水质及外源对土壤氟和硫各形态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氟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全氟含量99.5%以上.各形态氟呈残余态氟>有机束缚态氟>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的趋势.不同水质浇灌后,土壤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占71.5%~81.2%.并且呈现有机硫>盐酸可溶性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的趋势.外源物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对土壤中氟和硫各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氟和硫各形态之间以及各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氟与残余态氟极显著相关.土壤全硫与有机硫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和CaCO3含量是影响土壤中氟及硫赋存形态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盆栽蔬菜土壤中汞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明  殷辉安 《土壤》2007,39(4):561-566
以四九黄菜芯作为供试蔬菜,采用盆栽试验和连续化学萃取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种植蔬菜前后土壤Hg形态分布特点及蔬菜生长对Hg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g进入土壤后,在种植蔬菜前后的土壤中均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蔬菜的生长明显影响土壤中的Hg存在形态.种植蔬菜后的土壤Hg形态变化表现为水溶态和腐植酸络合态明显减少,而强有机质结合态显著增加,随着外源Hg量的增加,土壤Hg形态由残渣态、强有机质结合态向交换态和碳酸盐铁锰氧化态转化,Hg的生物活性增强,蔬菜的生物量下降.除强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外,土壤中各形态Hg含量和总Hg量与蔬菜根、茎叶中H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比研究了酸、中、石灰性紫色土添加砷、铅后其形态分配变化及化学、生物有效性特征。试验表明:砷、铅在三种紫色土中形态分配不同,外源砷、铅分配与原始土样本底值有较大差异。从提取能力、生物效应方面比较了几种浸提剂效果,认为:用0.5N NaHCO3提取As、2.5%HAc提取Pb可以较好地表征3种紫色土砷、铅的有效量。植物吸收砷、铅与土壤有效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吸收形态却因土而异。试验还证明,As的形态分级中H3BO3可以很好地掩敝F-对比色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有机物料影响下土壤溶液铜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盆栽种稻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土壤水溶性铜、易解离态铜和可解离态铜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吸铜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当不添加外源铜时,猪粪和泥炭均降低了潮土水溶性铜含量,但没有降低红壤水溶性铜含量。两种有机物料均降低水溶性铜的可解离程度。当添加外源铜时,两种有机物料均显降低了水性铜浓度。到成熟期,在不添加外源铜的情况下,两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不溶性铜含量,但在添加外源铜的情况下,则仍然降低了水溶性铜含量。pH和DOC是影响土壤铜溶解度及形态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条件下,二的影响程度不同。土壤溶液中3种形态铜含量均与水稻吸铜量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铬砷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土壤-植物系统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黑麦盆栽试验,研究铬、砷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土壤-植物系统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Cr单独处理中,随着Cr浓度的增大,土样中残余Cr含量随之增大,但残余Cr占外源Cr的比例降低,说明外源Cr会促进土壤中Cr向植物的迁移;(2)交互处理中,随着As水平的提高,同一Cr处理浓度的土壤中Cr残余量增大,即As的加入抑制了土壤中Cr向植物的迁移,且随着As浓度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3)As单独处理中,随着As处理浓度的增大,土样中残余As量也逐渐增大,但土壤中残余的As量大于加入的外源As,植物体内吸收的As受外源As的影响较小;(4)交互处理中,同一As水平下,随着Cr浓度的增大,植物样中As含量变化比较平缓,而且不同As水平下植物体中As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土壤中As向植物迁移受外源Cr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0.
土壤和作物样品湿法消化中砷的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书  吴姈姃  杨筱曼 《土壤》1996,28(2):110-113
通过对6种土壤和作物样品用混合酶湿法消化测定砷的实例,作者认为,消化过程中用硫酸因温度条件掌握不当,造成砷的挥发或沉淀损失,用盐酸加热样品或消化后煮沸溶解砷时,会造成砷的挥发损失;王水冷消化所未赶走的硝酸对后继测定砷产生副干扰,本文从学反应的角度作了证明,并引证用示踪元素^76As的回收资料作了旁证,并对损失最明显的因素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