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下水动态在线监测现状,有效利用网络简化数据,增加预报、预警功能及优化供电系统。结果表明,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安装设备,完成了远程传输及分析数据,以18 d实时监测数据为依据,地下水位在3.462~3.617 m波动。以胡杨生长的地下水位阈值为判断依据,此位置地下水位位于0.50~4.71 m,未越过良好与胁迫生长阈值,在胡杨长势良好范围内,即胡杨长势良好,不产生预报预警信息。该地下水监测系统可以用于塔里木河中下游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易秀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119-121
研究了黄土类土对不同浓度外源As的缓冲性及其随平衡时间、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阐明了黄土类土对As的缓冲速率与平衡时间的关系;确定了黄土类土对As的缓冲动力学方程,为更准确的评价黄土类土对As的污染-净化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保障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需“适水种植”调整作物结构,缩减农业用水占比,留足生态用水。  方法  基于气象站2006 ~ 2019年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研究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利用Hargreaves-Samani法和FAO作物系数法估算当地7种非主粮作物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内的作物蒸散量,并结合有效降水量和淋洗需水量的计算得到典型干旱年和湿润年以及多年平均的灌溉需水量。  结果  黄河三角洲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春、秋和冬季的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研究区非主粮作物灌溉需水由高到低分别为甜高粱、枸杞、黑麦草、苜蓿、菊芋、田菁和谷子,典型干旱年中7种作物均需补充灌溉,典型湿润年中谷子、田菁、菊芋和苜蓿降水量有盈余,平均年份中谷子和田菁降水量有盈余。  结论  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分配不均,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有盈余的情况下某些生育阶段依然会处于水分亏缺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制度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黄土性土壤中C r(Ⅵ)、A s(Ⅴ)交互作用及钙镁对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 a2 、M g2 浓度在0~10-3m o l/L范围内,C a2 、M g2 对黄土性土壤吸附C r(Ⅵ)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当C a2 、M g2 浓度增大到1-0 3~1-0 1m o l/L时,对吸附C r(Ⅵ)有抑制作用;C a2 、M g2 对黄土性土壤吸附A s(Ⅴ)的影响很敏感,当C a2 、M g2 浓度在10-4m o l/L时,就会对土壤吸附A s(Ⅴ)产生影响。随着C a2 、M g2 浓度增大,土壤对A s(Ⅴ)的吸附量增加;C a2 对土壤吸附C r(Ⅵ)、A s(Ⅴ)的影响程度比M g2 大。黄土性土壤中C r(Ⅵ)、A s(Ⅴ)共存时,吸附量有增加趋势,且吸附量的增加随加入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黄土性土壤对Cr(Ⅵ) 的吸附还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吸附和还原动力学,揭示了黄土性土壤对Cr(Ⅵ)的吸附还原机制,从而确定出影响黄土性土壤溶液中Cr(Ⅵ)减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还原反应基本上可由两个一级反应来表示,其还原反应速率常数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数量和可氧化性;黄土性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与游离氧化铁的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中游离氧化铁是吸附Cr(Ⅵ)的主要成分;黄土性土壤对Cr(Ⅵ) 的吸附过程可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其中粘化层对Cr(Ⅵ) 的吸附速率最快;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减少在初期以吸附反应为主,随着时间延长,还原反应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渗漏计,研究了NO_3~--N在土体内的分布、淋溶规律。结果表明,施肥量增加,NO_3~--N淋失量增加,作物利用率降低。施肥量与NO_3~--N淋失量有极显著相关性。施入土壤中的氮肥都以NO_3~--N形式被淋失,可占总淋失量的98%。淋失到不同深度以下的NO_3~--N量与种植的作物及季节有关。为合理施肥提出了定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铜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及抗性机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易秀 《农业环境保护》1997,16(4):187-189
本综述了铜的毒性,微生物体的抗性机理及影响铜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和毒性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输水后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河岸植被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并通过3个样地的6种不同取样尺度(10 m×10 m、10 m×20 m、10 m×30 m、20 m×20 m、20 m×30 m、20 m×50 m)计算方差与均值的比率以及5种聚集度指标,分析胡杨与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利用2×2列联表χ2统计量、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等测度方法,计算2个物种联结的性质和程度.结果表明:胡杨和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胡杨、柽柳群落中,种间联结系数小于1,共同出现的百分率大于0,胡杨与柽柳呈现种间负联结,且联结程度随着生境的恶化而增强,种间竞争激烈.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持,也为系统评估和改进生态输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西交口抽渭灌区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交口灌区为例,研究了铬、砷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污染现状,预测了灌溉对灌区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从而为灌区水土环境污染防治途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对农业生产还没有产生污染;交口灌区的地下水中铬( )已有超标现象;从灌区土壤的测定结果看,铬、砷在灌区耕层已有累积趋势;灌区土壤中铬的总静环境容量远远大于砷;从灌区土壤铬、砷的现存容量看,当灌溉水中铬、砷含量不超出农灌水质标准的情况下,灌溉对灌区土壤中铬、砷的累积不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施用稀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是植物生理生化金属激活剂,具有促进作物生根发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强抗逆性等功效。本试验初步探讨了稀土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1 试验方法供试土壤为西安地区(土娄)土,pH值8.1,全氮为0.106%,全磷0.186%,碱解氮95×10~(-6),速效磷(p)10×10~(-6)有机质1.25%;供试稀土为河南商丘市稀土微肥示范厂生产,含稀土氧化物(RE_2O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