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蔬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钒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钒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钒的含量随其形态不同而变化:当土壤中钒添加量从25mg·kg^-1增加到200mg·kg^-1时,根际土壤交换态钒的百分率增加了9.89%,碳酸盐结合态钒增加了9.3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钒增加了9.99%,残渣态钒的百分率下降了33.6%。土壤添加的钒量增加时,钒的迁移能力增强,使蔬菜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蔬菜对钒的吸收作用增强:钒添加量从0增至200mg·kg^-1时,蔬菜鲜质量降低了41.65%,而蔬菜中85%以上的钒积累在根部。根际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钒含量对植物的根、茎叶中钒含量有显著影响,碳酸盐结合态钒与蔬菜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对钒的积累及化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钒(V)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植株中钒的积累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各器官中V的分布为根>茎>叶>子实,两种水稻品种吸收的V主要富集在根部。水稻生长期新优188水稻各器官中V的浓度均低于十优838水稻,如在V处理浓度为100 mg·kg-1时,在分蘖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新优188水稻植株根中V含量分别为73.10、92.56、57.46、57.81 μg·g-1,茎叶中为8.79、4.52、2.13、2.56 μg·g-1;十优838水稻植株根中的V含量为59.14、94.93、88.59、89.70 μg·g-1,茎叶中为4.64、3.66、2.29、3.24 μg·g-1。推断十优838水稻较新优188水稻有较强的V吸收能力。两种水稻品种中,根部V主要以活性较低的盐酸提取态(FHCl)和醋酸提取态(FHAc)为主,茎和叶中V主要以盐酸提取态(FHCl)和水提取态(Fw)为主,认为V在水稻根部多以难溶于水的重金属磷酸盐或草酸盐而被固定,限制了水稻中V转移到茎和叶,从而避免了高浓度V对植物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海南引种栽培黄花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花蒿主产区采集4份种质资源,引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兴隆)试验田,于现蕾期采收叶片和花蕾,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青蒿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引进的4份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为0.61%~1.47%,各种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重庆西阳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最高.海南的生态坏境适宜引种栽培黄花蒿,引...  相似文献   
4.
蔬菜根际环境钒的形态变化及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蔬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钒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钒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钒的含量随其形态不同而变化:当土壤中钒添加量从25 mg·kg-1增加到200mg·kg-1时.根际土壤交换态钒的百分率增加了9.89%,碳酸盐结合态钒增加了9.3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钒增加了9.99%,残渣态钒的百分率下降了33.6%.土壤添加的钒最增加时,钒的迁移能力增强,使蔬菜的生物最显著降低,蔬菜对钒的吸收作用增强:钒添加量从0增至200mg·kg-1时,蔬菜鲜质量降低了41.65%,而蔬菜中85%以上的钒积累在根部.根际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钒含量对植物的根、茎叶中钒含量有显著影响,碳酸盐结合态钒与蔬菜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1 袋料栽培配方 1.1 配方一.稻草屑43%,棉籽壳30%,麸皮20%,玉米粉5%,石膏1%,糖1%.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有效态汞的最佳萃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玉米盆栽实验,通过单一选择性萃取法和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研究了HCl、HOAc、EDTA、NH4OAc、MgCl25种萃取剂在不同萃取时间、不同土液比下对土壤中有效态汞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其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剂NH4OAc,萃取时间60min,土液比1∶10。将此方法用于萃取玉米盆栽试验土壤中有效态汞,发现土壤中有效态汞量与玉米中汞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达0.9567。因此,在所选定的萃取条件下,用NH4OAC萃取的土壤中有效态汞可较好地用于评价土壤中汞的植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7.
坚尼草高级品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6a中,高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CIAT6172的年干物质产量和年粗蛋白产量均居首位,分别为16278kg/hm^2和1045kg/hm^2比对照种分别增产42%和34.5%,CIAT6901的年干物质和年粗蛋白产量均居第二位,分别为14789kg/hm^2和987kg/hm^2,比对照种分别增产29%和27%。  相似文献   
8.
通过G-75凝胶层析结合电泳分析,研究了不同V(Ⅴ)浓度胁迫下枸杞和芥菜的蛋白分子分布。经过凝胶层析后出现两个紫外吸收峰,第一峰主要集中在8号至15号管,第二峰集中在25号至33号管。对第一紫外吸收峰的电泳分析表明,V胁迫下植物蛋白的分子分布发生了变化:当V浓度为10 mg·L~(-1)时,枸杞根产生了分子量为58.6 KD蛋白,茎产生了分子量分别为64.5、46.9KD两种蛋白;当V浓度增大到20 mg·L~(-1),叶产生了分子量为20 KD蛋白。随着V胁迫浓度增大,芥菜中分子量为33.9 KD和36KD两条蛋白条带逐渐变浅,而27.3 KD蛋白条带逐渐加深。枸杞幼苗第一洗脱峰蛋白中V含量随V胁迫浓度增大而增加,而芥菜叶在V≥10 mg·L~(-1)时V含量降低。这与不同植物蛋白结合V的能力有关,因枸杞幼苗蛋白结合V的能力较强,生成的植物螯合肽较多,故对V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对钒(V)的耐受性机制及富集机理。采用差速离心法和DTNB[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比色法,研究了不同V浓度(0、100、200、300、500 mg·kg^-1)胁迫下,V在玉米中的积累、亚细胞分布和非蛋白巯基物质对V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V在玉米各部位中积累顺序为:根>叶>茎>>子实,其中74.8%~95.6%的V富集于根部。随着V胁迫浓度的增加,V的富集系数(BF)从0.061增加到0.306,而转运系数(TF)从0.336下降到0.108,从而降低了过量V对玉米茎叶的毒性。V主要积累于植物亚细胞组分的细胞壁(F1)和可溶性组分(F4)中,两者在茎叶中占总累积量的60.76%~75.75%,在根中占总累积量的82.66%~87.02%。土壤中一定的V浓度(V≤300 mg·kg^-1)可促进玉米幼苗体内非蛋白巯基(NPT)和植物螯合肽(PCs)的合成,植物也通过消耗谷胱甘肽(GSH)来合成植物螯合肽(PCs),从而降低V的毒性。因此,玉米幼苗抗V毒性的机制包括细胞壁沉积和重金属分区,以及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小麦的农艺性状与品质研究方面也得到很大改进。评判小麦品质好坏与性状优良有很多方法,目前最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是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对小麦本身所包含的成分分析判断,来得知小麦的农艺性状与品质特征。而聚类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小麦在遗传方面的特征,找到不同种群与不同种群之间的联系和遗传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对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征的多元化进行分析和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