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自然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表达变化,经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了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其感染的奶牛.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PDQuest 8.0软件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奶牛血浆中有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改变,其中6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为结合珠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等4种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表达量增加.ELISA法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的结果也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结果提示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变化可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炎症的应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JS25噬菌体生物特性及对食品中致病菌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试验以JS25噬菌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稳定性的基础上,确定其对宿主细胞的侵染时间及最佳感染复数,最后通过在即食食品中的抑菌效应确定对即食食品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1、侵染时间为20 min、最适温度及p H值分别为4~60℃和6~9;另外,JS25噬菌体的潜伏期为20 min,60 min后平均裂解量为24.55 PFU/cell;试验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在即食食品中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随噬菌体初始效价的增加,对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加;但是在不同即食食品中的生物防治效果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当效价为108及1010 PFU/g时,能分别有效的抑制鲜牛奶和圆白菜在贮藏过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当效价大于109 PFU/g时,对肉干及火腿中的致病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生物传感器特异性好、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电化学、光学、压电和量热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包括致病菌、抗生素残留、生物毒素和农药残留检测,指出了目前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认为高灵敏度、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等是未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它在食品污染物的快速实时及特异性检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检测乳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研究将纳米氢氧化钛和纳米氢氧化锆固定在滤纸片上以去除PCR反应抑制因子,并以Nuc为靶基因,建立一种无需样品前增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同时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用性,并评估该方法所用试剂在冷冻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PCR快速检测方法在检测97株目标菌及83株非目标菌后未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该方法无需增菌处理,可在4 h内完成检测,检测限为101 CFU·25 g-1或101 CFU·25 mL-1;该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在实际乳制品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活菌检测率均一致(符合率100%);此外,该检测方法所用试剂在-20℃冷冻条件下可稳定保存至少12个月。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实用性良好,能有效去除样品基质中的PCR反应抑制因子,为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96孔板微量法和牛津杯法研究藜麦种子总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藜麦种子总黄酮对供试菌株的抑制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没有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大肠杆菌32 mg/mL、枯草芽孢杆菌64 mg/mL、白色念珠菌128 mg/mL、铜绿假单胞菌256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512 mg/mL。说明藜麦种子总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辐照对冷鲜熟制水饺微生物安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辐照对冷鲜熟制水饺中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存活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的D10值分别为0.31、0.44和0.45kGy。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和贮存期的延长,不同致病菌数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4kGy辐照可保障冷鲜熟制水饺中3种致病菌达到不得检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酸马奶酒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从内蒙古锡盟不同地区采集15份酸马奶酒样品,经分离纯化、归属种鉴定,并单菌发酵液经调pH值、蒸发酒精、浓缩后,对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抑菌研究。结果表明,酸马奶酒是由多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发酵的乳饮料。其中乳酸菌中有球菌5个属,杆菌6个属,酵母菌6个属。乳酸菌中有9株乳球菌和12株乳杆菌对李斯特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酵母菌中有4株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有2株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李斯特杆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是一种常见病菌,于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当它发生变异而对抗生素甲氧西林产生抗药性时,其引起的感染极难治愈。因此,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常被称为“超级细菌”。  相似文献   

9.
两年一届的食品分析技术进展大会为全球的同行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平台。本文通过对第六届大会交流的近千篇论文及摘要的分析,得出了当前国外农产品分析技术研究的5方面明显趋势,即多残留检测方法中目标不断扩大,跨类或多类化合物同时测定的研究不断增加;非目标化合物/未知化合物筛选、测定的研究剧增,涉及的研究领域不仅有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还包括风险评估、食品代谢研究等方面;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并快速应用到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领域;速测研究应用了更多的新技术,产品更加便携化、多目标;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同时提出了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良心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检测食品沙门氏菌的生物传感器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温度对生物传感器检测的持久性的影响,制备了用于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以磁致伸缩膜片作为物理传感器,多克隆抗体作为生物识别元件,采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将多克隆抗体固定在磁致伸缩膜片表面。当食品中沙门氏菌吸附在生物传感器上时,将引起其共振频率漂移。通过测试与分析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共振频率漂移值,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观察吸附了沙门氏菌的生物传感器表面,对生物传感器在25(室温)、45及65℃的持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克隆抗体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与沙门氏菌的结合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温度越高,传感器的持久性越差;在25、45及65℃时,多克隆抗体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的持久期分别为30、8和5 d,由此获得了多克隆抗体生物传感器在常用温度下的持久性。并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得到该生物传感器的激活能为13.024 kJ/mol。进一步证实了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定量检测实际溶液中沙门氏菌的浓度,表明生物传感器可应用于食品中细菌的实时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香蕉枯萎病在全球香蕉种植区广泛分布,给香蕉产业带来了严重打击,其防控技术研究成为香蕉生产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的防控措施主要有种植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轮作。香蕉枯萎病作为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蕉地土壤管理贯穿整个防控过程。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向土壤施用抗菌剂、添加生物菌剂、科学施肥以及轮作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抗菌剂多菌灵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2.9%,解淀粉芽孢菌将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15%以下,生物菌肥将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10%以下,香蕉与甘蔗、韭菜、辣椒轮作将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5%以下,四种方法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均表现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火蚁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外来入侵有毒生物,可攻击任何惊扰它的生物。其入侵龙南县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掌握多种红火蚁防控药剂在田间的使用效果,特进行试验。通过检测药剂的防效、速效性及持效性等特点,为今后龙南县在推广和使用红火蚁防控药剂提供可靠依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形理论在农业与食品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形是大自然的几何学,是非线性分析的有力工具,最近的十多年来对其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科学领域。该文简单介绍分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并主要从3个方面介绍了它在农业、生物系统和食品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是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的粗糙性和聚集、水土关系如渗流系数的分形描述、土壤的工程特性和土壤中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分形分析等,是许多作者关注的领域;第二是在食品工程领域,食品颗粒的表面粗糙度、速溶咖啡颗粒的分形特征和可溶性的关系、奶酪等食品结构的分性特征、以及分形理论在食品加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第三是在植物和动物系统中,根系发育的分形描述和计算机模拟、不同植物的分形维数及识别,某些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计算机摸拟,动物生理、行为的分形特征以及在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中分形理论的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该文在综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后,对分形理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作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扩增方法。本试验以牛奶为研究对象,采用LAMP方法检测其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并与国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AMP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果符合率为100%,重复性好,灵敏度≤2 CFU/25g,特异性高。LAMP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牛奶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特性及致病菌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垫料生产方式因工艺差异导致垫料存在生物安全隐患,不利于垫料技术的推广,滚筒发酵具有高温、快速等优势,探讨其垫料生产过程的致病菌变化特征,可为解决产业问题提供支持。该研究以滚筒好氧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培养法对夏季和冬季垫料生产过程中滚筒不同位置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氏菌)数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物料的理化特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夏、冬季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中筒仓内温度较稳定,滚筒内部温度可维持在65 ℃以上;成品垫料的含水率均低于45%;链球菌和克雷伯氏菌在垫料成品中均未检出,夏季垫料成品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数量高于冬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理化指标中影响致病菌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为滚筒温度,其次为总碳。该研究为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的技术应用及推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假臭草和胜红蓟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入侵植物,为了防治和利用其开发植物源抑菌剂,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不同溶剂(70%乙醇、95%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28种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并评估了不同器官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活性有差异,假臭草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6.28±0.75mm;胜红蓟95%乙醇提取物对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抑制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7.31±0.46 mm。此外,假臭草和胜红蓟70%乙醇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表现为叶部提取物(22.31±0.34 mm和19.52±0.28 mm)茎部提取物(22.25±0.65 mm和12.75±0.45 mm)根部提取物(11.78±0.69 mm和9.05±0.53 mm)。假臭草提取物对12种细菌和1种真菌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具有抑制效果;胜红蓟提取物对9种细菌具有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具有潜力的植物源抑菌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动物源食品兽药残留问题日益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动物源食品基质复杂,而其中残留的兽药含量甚微,传统的样品制备及检测方法大多存在检测样品基质种类单一、检测兽药种类范围小、耗时长、重现性差等问题,缺乏一定的通用性和准确性,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QuChERS法和高分辨质谱等先进样品制备和检测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分析领域的应用,一批高通量、自动化乃至可视化的快速高效分析检测方法也随之而起,该文即对这些高通量快速样品制备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同时对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和监控等工作提出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茶树主要害虫的种类识别方法和主要为害特征,从农业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性引诱捕杀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和化学防控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茶树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王光飞  马艳  郭德杰  王秋君 《土壤》2015,47(5):1107-1114
研究秸秆生物炭防控辣椒疫病效果,并初步探索其防控机理。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并测定了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病原菌数量和与植株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麦秸在500℃和600℃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500℃制备的生物炭防控效果好于600℃制备的生物炭,且对辣椒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生物炭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最大;分别添加两种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并改变其优势微生物群落;定量PCR测定结果显示,两种生物炭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的总体数量,但对真菌总体数量影响不同,虽然增加了辣椒疫霉的数量,但并未引起植株发病;植株与抗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显示,施用生物炭没有显著改变与植株抗性相关的生理指标。土壤施用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生物炭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是其主要防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是一种烈性外来疾病,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但会造成大量猪死亡,自中国首次发现疫情以来,多个地区相继暴发疫情,扑杀大量生猪,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还没有针对非洲猪瘟的特效药和有效疫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该文从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防控难点以及在猪肉食品生产中的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食品企业应做好应对措施,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全面防控,增强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防止非洲猪瘟病毒通过猪肉产品在市场中传播,旨在为抑制非洲猪瘟的扩散和食品企业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