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坡面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降雨侵蚀过程包括径流侵蚀作用和雨滴打击作用两个方面,传统的单径流小区降雨试验难以区分二者对坡面侵蚀的贡献。通过双土槽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的关系及二者对坡面侵蚀产沙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坡度和降雨强度一定时,坡上方来水量引起坡下方侵蚀产沙量随着上方来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坡度一致和坡面径流量基本相同时,降雨侵蚀产沙量大于供水径流的侵蚀产沙量,降雨强度增大1倍时,坡面侵蚀产沙量增大约50  相似文献   

2.
黄土坡面侵蚀垂直分带性及其侵蚀产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面从分水岭到沟缘线土壤侵蚀明显表现为溅蚀片蚀带,细沟侵蚀带,浅沟侵蚀带,概述了坡面侵蚀形态的垂直分带,坡沟侵蚀产沙关系,坡面侵蚀产沙分配特征,坡上方来水来沙对坡面,细沟侵蚀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坡面侵蚀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的REE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REE示踪技术 ,初步探讨了野外全坡长小区在次降雨过程中 ,坡面侵蚀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REE示踪法不仅可以准确地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 ,还可通过对侵蚀过程样的分析 ,较为客观揭示降雨侵蚀过程中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随时间的变化可能存在三种模式 ,增长递减型、递增型和波动型。其最大侵蚀部位主要集中在坡面中段 ,并随降雨的持续 ,存在向坡面下部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行设计的双土槽径流小区系统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坡面侵蚀方式演变对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分析了沟蚀发育不同阶段对坡面侵蚀产沙的贡献。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发育初期,沟头溯源侵蚀占主导地位,侵蚀产沙量呈增加趋势;坡面侵蚀发育中期,沟蚀的宽度和深度变化已属于切沟形态发育的范围,导致了侵蚀产沙量的急剧增加;坡面侵蚀发育后期,沟蚀发育过程处于后期稳定阶段,侵蚀产沙量变化伏动较小。在坡面侵蚀发育初期、中期和后期,沟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产沙量的28.7%,70.4%和37.1%。  相似文献   

5.
林地开垦后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在子午岭林区布设的林地开垦后全梁坡、全沟坡(不接收上万来水)和全坡面径流小区,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林地开垦后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林地开垦后,沟坟接收上方来水来沙的侵蚀产沙量是沟坡不接收上方米水来沙侵蚀产沙量的1.95~3.9倍;全坡面侵蚀产沙在梁坡来水来沙的影响下,侵蚀产沙量增加10%~35%;沟坡侵蚀产沙量占总侵蚀产沙量的53%左右,但其中有20%的侵蚀产沙量是由于粱坡坡面径流下沟造成的,故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梁坡,实质上造成了68%左右的侵蚀产沙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空间尺度上侵蚀产沙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3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的不同尺度上的侵蚀产沙模型及其最新发展情况,提出模型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以后建立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羊道沟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原型选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三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的不同尺度上的侵蚀产沙模型及其最新发展情况,并借鉴羊道沟流域研究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羊道沟流域作为王家沟流域-侵蚀产沙单元的侵蚀产沙概念模型,为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尺度之间转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土坡面侵蚀方式演变与侵蚀产沙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自行设计的双土槽径流小区系统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坡面侵蚀方式演变对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分析了沟蚀发育不同阶段对坡面侵蚀产沙的贡献。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发育初期,沟头溯源侵蚀占主导地位,侵蚀产沙量呈增加趋势;坡面侵蚀发育中期,沟蚀的宽度和深度变化已属于切沟形态发育的范围,导致了侵蚀产沙量的急剧增加;坡面侵蚀发育后期,沟蚀发育过程处于后期稳定阶段,侵蚀产沙量变化伏动较小。在坡面侵蚀发育初期、中期和后期,沟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产沙量的28.7%,70.4%和37.1%。  相似文献   

9.
通过组合不同坡度(10°,15°,20°,25°)、不同坡长(5,10 m)、不同降雨强度(1.5,2 mm/min)的室内纯净水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细沟侵蚀发生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探索分析各阶段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试验结果显示,细沟侵蚀可以分为面蚀、细沟雏形、细沟发育和细沟调整4个阶段;面蚀阶段的坡面平均含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降雨强度在此阶段对坡面侵蚀速率影响较坡度影响明显;细沟发育阶段坡面侵蚀产沙比例占总侵蚀比例最大,坡面总侵蚀量与细沟发育阶段最大15 min侵蚀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夏艳华  张平仓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152-154,172
根据王家桥流域观测资料及人工降雨实验成果,从侵蚀力学机制出发,严格区分了坡面侵蚀与流域侵蚀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立了坡面侵蚀模数和流域侵蚀模数。计算结果表明,流域内坡面侵蚀只占流域侵蚀模数的7.1%~11.7%,流域侵蚀物质主要来源于沟蚀、部分重力侵蚀。因此在王家桥流域如何开展水保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的人为开荒及其对加速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野外考察和不同时期的航片解译,对30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及其典型小流域的人类开荒活动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并根据所取得的初步资料,结合流域的侵蚀特征及库坝淤积情况,分析讨论了开荒活动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人为活动与加速侵蚀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黄土区安太堡露天矿未复垦排土场为对象,研究未复垦排土场平台水力侵蚀(沟蚀)状况,通过实地外业采样和内业数据处理,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平台,计算出了研究区内的沟蚀量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平台汇水面、土壤容重、坡度与沟蚀模数的关系,估算研究区水力侵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提出排土场平台复垦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力侵蚀严重,总体沟蚀模数相当于自然地貌土壤侵蚀模数的6.8倍,其中平台汇水面对沟蚀模数的影响巨大;(2)排土场平台表层土壤压实,40cm以内土层压实最为严重,深层土壤土质较疏松;(3)排土场平台坡度和坡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土壤侵蚀的高低,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中应予考虑。在平台复垦和土壤侵蚀防治中应采用减少平台汇水面积、增大地表水入渗能力和提高植被覆盖度的措施为主,本研究成果可为排土场复垦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风沙土开垦中的风蚀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以往对土壤风蚀与土地开垦的关系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野外实地采集的风沙土样为实验材料,对土地开垦过程中影响风蚀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表破坏与植被破坏分别进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率随地表破坏率的增大呈二次幂函数增加;随植被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综合地表破坏及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最后得出,土壤风蚀率随土地开垦率的增大呈指数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土开垦中,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需要掌握的临界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适合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复垦的技术方法,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复垦后导排水能力最大的侵蚀沟煤矸石填充复垦技术方法,通过模拟一定深度的沟道、应用响应曲面法探究覆土和煤矸石填充厚度的变化对于复垦沟道导排水性能的影响及最优厚度搭配组合预测。同时引入土工布并考察土工布对煤矸石淋溶过程中重金属的隔绝作用。选择一条用煤矸石填充复垦4 a后的侵蚀沟,在耕层(0~20 cm)进行土壤肥力以及重金属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土层厚度增加减弱沟道导排水能力,混合粒径、大粒径煤矸石层厚度增加增大沟道导排水能力,土层与大粒径煤矸石层组合存在交互作用。覆土、混合粒径及大粒径煤矸石层厚度分别为53.42、38.51、90 cm时,模拟2 m深沟道导排水能力最强。2)沟道复垦4 a后,容重增加、酸度改善、全磷含量持平于对照土壤,全氮、全钾及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综合肥力小于对照土壤,略高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土壤综合肥力。3)复垦土壤Pb含量持平于当地对照土壤及背景值,Cr、Cu含量高于当地对照土壤及背景值,但均未超过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3种重金属存在轻度污染及富集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干旱沙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经营耕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气象资料和野外风蚀试验,分析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风蚀状况。[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显著,在不同利用类型的人工草地中羊草地较苜蓿地减蚀效果显著,天然草地中滨草地减蚀效果优于蒿草地,人工草地较天然草地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量。农田用地中耕翻地土壤风蚀量最高,未留茬免耕玉米地较耕翻地风蚀量减少46.7%~48.6%;作物留茬地土壤减蚀效果显著,且留茬作物不同,减蚀效果差异明显,玉米留茬较耕翻地风蚀量减少了58.1%~63.5%,荞麦留茬较耕翻地减蚀率为50.5%~54.6%。在不同地形坡地中迎风坡风蚀量高于背风坡3.12~3.73倍。[结论]应在该地区适宜增加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减少冬春季节耕翻地面积,减少迎风坡土地的开垦利用,在冬春季节采取地表覆盖或者作物收获后留茬的保护措施,以降低土壤风蚀程度。  相似文献   

16.
Mining reclamation trie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cluding accelerated runoff, erosion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nearby fluvial networks and their ecosystems.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and surface soil cover on erosion on man‐made slopes coming from surface mining reclamation in Central Spain. Two topographic profiles, linear and concave, with two surface soil covers, subsoil and topsoil, were monitored for two hydrologic years. Sediment load, rill development and plant colonization from the four profiles were measur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this experiment, a thick and non‐compacted topsoil cover on a linear slope yielded less sediment than carbonate colluvium or topsoil cover on a concave slope. This study also shows that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rosion control, depends on topography. Plant cover was more widespread and more homogeneous on linear profiles with topsoil cover. On concave slopes, plant establishment was severely limited on the steepest upper part and favoured in the bottom.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management of topography and surface soil cover should be approached systematically, taking three outcomes into consideration: (i) topsoil can lead to a successful mining reclamation regardless of topography, (ii) created concave slopes can lead to a successful mining reclamation and (iii) topography determines the vegetation colonization pattern.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安太堡矿南排土场1993~2002年径流小区定位观测为基础,对排土场未复垦、复垦种植2年、复垦种植10年等3个阶段产流产沙特征及其植被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小区暴雨-产流-产沙经验模型,比较了不同植被及其配置模式的减流减沙效果,并提出了适合的植被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皇甫川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9.
神府东胜矿区侵蚀营力及风、水蚀相互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府东胜矿区主要侵蚀营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侵蚀营力具有随季节周期性交替和空间分布上相互交错、渗透的特点。风力、水力相互作用及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形成了风、水蚀地区特有的坡面徽地貌形态和垂直分带。  相似文献   

20.
湘赣两省水土保持工作调查报告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林地是两省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之一。林地水土流失年侵蚀量占总侵蚀量湖南为30%~40%,江西为40%~50%。其原因是乱砍滥伐、全垦造林、经济林垦复、针叶纯林比例过高等;坡耕地水土流失年侵蚀量占总侵蚀量湖南为40%~50%,江西约为10%;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重力侵蚀也不容忽视。主要对策是:实施坡改梯工程,解决农民的基本农田;把林地纳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之中;强化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水土保持法;加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