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抗性遗传可能受2对互补抗病基因控制,且在SP4代仍存在抗性分离;H24SP5代株系的抗谱较原种对照显著提高,其抗谱达到84.4%,而原种对照的抗谱仅为40.6%,且H24对部分致病谱较广或专化性致病菌株表现抗病突变。经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多态性分析,H24与原种对照间未表现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五优1179是感温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是利用五丰A与航恢1179杂交选育的三系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佛冈县于2017年早造在迳头镇大陂村进行百亩连片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出高产、农艺性状好、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基于此,总结与五优1179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乾两优9号是用温敏两系不育系乾S与恒恢9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株型适中、叶形好、熟色佳、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2018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8074号)。基于此,对乾两优9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水稻恢复系辐恢838及其衍生系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辐射诱变、杂交及逆境温度筛选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方法,成功育成了辐恢838及其衍生恢复系辐恢718、辐恢305、中恢218、绵恢3728、糯恢1号等12个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抗逆性好的恢复系。利用这些恢复系与野败、冈型、D型、印水型、夜公型等胞质不育系组配育成的43个组合,先后通过了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这些品种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表现出结实率高、较耐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特点,累计种植面积4000万hm2 以上。其中II优838是继汕优63以后我国应用时间长、种植面积较大的著名品种。2005年成为国家籼稻区域试验对照组合,也是我国近年来主要的出口越南东南亚等国家的杂交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杰优8号是重庆金德种业有限公司采用自育不育系J8A与恢复系J恢1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中籼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根据杰优8号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重庆的特殊生态气候,总结了杰优8号在重庆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株两优1号系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两用核不育系株1S和自选恢复系天恢1号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龙恢3号’是用‘泸恢926’与‘成恢047’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株叶型好、分蘖力强、花粉量足、恢复谱广等特点。2010年8月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2011年经审核被确定为重庆市科技成果。‘龙恢3号’配组的组合产量高、优势强,其中‘Q2优3号’(Q2A×龙恢3号)、‘F优3号’(F32A×龙恢3号)均通过重庆市审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航天诱变获得一个壳色带标记的香型水稻新材料,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将该材料直接转化为不育系"花香A",该不育系在可恢性、不育性、异交习性等方面均达到三系不育系的标准,11项指标达国家3级米以上标准。将"花香A"与恢复系"川恢907"配组,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花香7号"已通过省级审定。  相似文献   

9.
新丰优浙恢22是江西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用三系不育系新丰A作母本,恢复系浙恢22作父本选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苗期耐寒性强,中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性好等特性。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两年平均单产477.20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安溪县魁斗镇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以超级稻Ⅱ优航2号品种为主推品种,于2012~2014连续3年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研究Ⅱ优航2号在魁斗镇的特征、特性、相适的种植技术。结果表明:通过研究Ⅱ优航2号的品种特性,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2014年Ⅱ优航2号平均产量614.0 kg/667 m2,分别比2012年、2013年的545.5 kg/667 m2、575.5 kg/667 m2增产12.6%、6.7%。同时,分析Ⅱ优航2号品种栽培作晚稻的关键措施,并总结出一套适应安溪县魁斗镇的超级稻Ⅱ优航2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蔡健  范可章  马同富 《核农学报》2012,26(4):634-642
选用WA型、Y型和DA型3种细胞质的4个不育系(博白A、珍汕97A、协青早A和Y华农A)对6个单片段代换系、8个双片段聚合系和华粳籼74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6个单片段代换系、8个双片段聚合系和华粳籼74对于4个不育系的恢复力存在显著的不同,携带有Rf3基因座位的单片段代换系的恢复力均低于携带有Rf4基因座位的单片段代换系,并且低于对照品种(华粳籼74);单片段代换系S6对这3种不育细胞质均具有较强的恢复力,单片段代换系S5对珍汕97A(WA)、协青早A(DA)具有较强的恢复力。(2)在华粳籼74的遗传背景下,4个不育系可恢复性存在差异,程度依次为:协青早A>博白A>珍汕97A>Y华农A,即Y华农A的不育性最难恢复,而协青早A的不育性最易恢复。(3)在恢复基因Rf3和Rf4基因座分别鉴定出4个等位基因,由弱到强依次命名为Rf31、Rf32、Rf33、Rf34和Rf41、Rf42、Rf43、Rf44,受体亲本华粳籼74的基因型为Rf34Rf34Rf42Rf42,即华粳籼74携带的Rf3基因的恢复性很强,携带的Rf4基因恢复性却比较弱。(4)携带有较弱恢复性基因(Rf3和Rf4)的单片段代换系聚合为双片段聚合系后恢复力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三系的选育和恢复基因的转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适应性强的本地(合浦)野生稻和IR 2061、IR 661等育种材料,通过单交、复交,多世代、多株系的系谱选育,选育成一系列优良株系。用博A等不育系对所选育出的优良株系进行测交,其中第679株系与博A配组最好,定名为博优679。该组合于2003年和2004年参加广西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米质优,抗性好;2005年1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指定为广西主导品种之一,现正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应用辐射选育的早熟恢复系辐恢 30 6,具有恢复力强 ,生育期短 ,生育期 86d ,制种不受隔离限制 ,和不同生育期的不育系可配制出不同生育期有F1种 ,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熟制栽培 ,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粘果山羊草Ae.19(Ae.Kotschyi 19)为母本,中国春和云南铁壳小麦为桥梁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雄性不育株,再用普通小麦品种(系)与其测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具有粘果山羊草Ae.19细胞质普通小麦细胞核的K-19小麦雄性不育系,并选育出K-19农矮3号A等10余个优良K-19不育系,其不育性稳定,没有发现单倍体,综合性状好。从普通小麦品种(系)中发现了恢复力高的K-19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源),筛选出原KR_1等7个恢复系,国内法恢复度高达88.2%~96.9%,国际法恢复度高达116.4%~150.4%,其后代不产生单倍体或单倍体频率很低,综合性状好。K-19小麦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体系的建成,丰富了小麦杂优育种种质库,具有良好的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瑜  牛娜  张改生  王青  葛峰辉  曹栎  马守才 《核农学报》2010,24(6):1124-1131
为了实现黏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黏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保持系,本研究以1BS上带有不育基因rfv1的非1BL/1RS小麦变种SP4、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以杀雄剂途径培育的小麦强优势组合西杂1号和西杂5号杂交小麦新品种的母本西农Fp1和西农Fp2为受体材料,采用专一核置换回交转育方法,同时结合根尖细胞学镜检、复合引物PCR及SDS-PAGE和A-PAGE技术,进行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入的鉴定,旨在育成既携带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和西农Fp2核遗传背景的黏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保持系。结果如下:(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复合引物PCR分析表明,该法不仅能准确鉴定出1BL/1RS纯合易位系,还可鉴定出1BL/1RS·1BL/1BSrfv1 易位杂合体,两者结果一致。其中复合引物PCR更适合于回交后代中大量目标植株的筛选,为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1BL/1RS易位系提供了准确的鉴定方法与依据;(2)利用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析表明,在低分子量谷蛋白D亚基区存在莫迦小麦和SP4的特征带;而SP4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区的6+8亚基,也可以作为示踪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非1BL/1RS易位系的特征亚基条带;(3)A-PAGE技术对醇溶蛋白的分析表明,在ω-醇溶蛋白区也发现莫迦小麦和SP4不同于西农Fp2的特异蛋白条带,也可作为示踪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非1BL/1RS易位系的特征蛋白条带。本研究成功地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杀雄剂法和三系法相结合,促进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体系的建立。同时该方法亦可应用于黏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进而可实现小麦由生理型不育向遗传型不育的定向转化,以探索一套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多途径利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SSR标记分析部分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以我国16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包括水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杂交种以及少量常规稻,从分布在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高的引物,这些引物在16份材料间共扩增出61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4.36个等位基因。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7之间。生产中应用的BT型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分别聚类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体的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对2个由^60Coγ射线辐照产生的苗期白化突变体W24和W27的叶色转换过程及其稳定性、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在不同生长温度下均可表达,叶色特征基本相似。第1 ̄3张叶片在伸出时表现白化,但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逐渐转绿,可转绿叶片的面积,第1叶约为40%,第3叶约为90%,第4叶开始表现正常绿色。突变体与亲本2177S的柱头外露率及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辐射诱变育成系列糯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经辐射诱变育成的糯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糯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糯稻具有与原品种相同的生育期,相似的农艺性状、穗部和花器性状。糯不育系具有与原不育系相同的花粉不育特性。杂交糯稻保留了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和产量潜力,此外杂交糯稻具有与常规糯稻鄂荆糯6号相似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