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徽省宣城市特色烟种植潜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宣城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利用3S技术和定量方法综合评价了安徽省宣城市种植"焦甜香"型特色烟叶的潜力。结果表明:宣城市总体上适宜种植特色烟且潜力较大,适宜面积3.84万hm2,占土地面积的3.11%,其中,一等、二等、三等适宜面积分别为0.74、1.27和1.83万hm2,但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宣城市植烟土壤主要属性定量评价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宣城市植烟土壤质地、pH值等13个土壤属性指标进行了定量评价,绘制了空间分级图。结果表明:宣城适合特色烟种植的土壤总面积为38 400 hm2,33.21% 属于一级的壤砂土或砂壤土,48.28% 属于二级的砂土或壤土,平均pH值为5.54,其他土壤属性指标良好;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各属性指标属于一级、二级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宣州、旌德两县区。最后,对宣城今后特色烟开发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日照市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与产业特点,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有茶、蔬菜、粮食生产、果品、花生、苗木花卉、畜牧业、渔业、种业以及桑蚕、烟叶和中药等产业,根据这些产业的发展情况,日照市在2011年制定了农业十大产业规划,逐步形成了自己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其中"日照绿茶"已成为日照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也成为了日照特色农业的重要名片,已创建了的品牌。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皖南烟区灌溉水体和肥料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庄云  武小净  李德成  李田  曹瑗  张婧  祖朝龙  唐经祥 《土壤》2013,45(1):190-192
采集了安徽省皖南烟区(宣城市和池州市)用于烟田的20个灌溉水和7类肥料样品,分析了其重金属As、Hg、Cd、Cr、Pb的全量,并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皖南烟区烟田的灌溉水体和肥料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但池州市个别肥料中Pb和Cr含量偏高,需注意严把肥料生产的原料关.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应推广这三种模式,以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基于野外调查信息的安徽省宣城市典型烟田的土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安徽主要植烟区皖南宣城市宣州区10块代表性烟田,通过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测定,对其烟田土壤的系统分类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块烟田中,4个剖面位于河漫滩部位,为烟-旱作作物轮作,为潮湿雏形土,按土壤颗粒大小可划为2个土系;6个剖面位于阶地上,为烟-晚稻轮作,亚类上分别归属于水耕人为土,按氧化还原层中铁锰结核特征可划为5个土系.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供求失衡的根本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电子商务是缓解农产品滞销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信任度较低;大数据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导致产生农产品供求失衡。提出由政府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特色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政企合作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和品牌建设、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培育农村大数据人才,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陕西北部水土流失区特色农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蓉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186-191
特色农业是强国富民的基础产业。特色农业不仅产品特色鲜明,有独特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而且能立足于一个地区乃至国内外。近些年来,陕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引人注目。在分析特色农业的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陕北地区特色产业的基本概况,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发展的6大特色产业:制种及玉米产业、果业、设施蔬菜产业、畜产加工业、羊产业、小杂粮产业等,并就其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但是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开展电子商务可以缓解产销不平衡状况,提高特色农产品销量。分析了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以期增强该省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客观趋势。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积极参与着这一伟大时代变革。作为我国重要的烟叶产区之一,重庆烟草始终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坚持"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有效改善了烟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烟农收入水平,推动了烟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助推全市烟叶产业持续发展和新农  相似文献   

11.
宣城市耕地质量等级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宣城市耕地质量及土壤养分特征,为其因地制宜提升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IS技术,从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健康状况、农田管理6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开展宣城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宣城市耕地一至十等地均有分布.其中,...  相似文献   

12.
王浩田  姜超强  蒋瑀霁  陈利军  祖朝龙  孙波 《土壤》2020,52(5):1057-1067
摘 要 :为探明烟-稻轮作对烟田土壤团聚体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皖南池州和宣城主要植烟区开展实验,研究了皖南沿江平原区典型水稻土在烟-稻轮作下团聚体组成变化与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共调查了皖南池州和宣城植烟区9个植烟田块,植烟年限为单季稻(0年)、烟-稻轮作2、4、9年(池州)和烟-稻轮作1、3、5、8、12年(宣城)。结果表明,池州地区土壤2-5mm团聚体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宣城地区土壤轮作1年时2-5mm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轮作年限处理,且此级团聚体所占比例与轮作年限之间显著负相关。综合池州、宣城两地,随着轮作年限的提高,烟草产量降低,但池州地区烟叶随着轮作年限的提高中、上部叶中氯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上部叶中钾氯比随着轮作年限提高而增加;宣城地区其他年限烟叶中、上部叶中糖碱比均高于1年轮作的烟叶,且轮作5-8年内适合优质烤烟生产(变化稳定)。同时,池州地区上部烟叶刺激性和干燥感评分随着轮作年限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宣城地区上部叶香气特性评分随着轮作年限增大而增高。池州和宣城两地土壤2-5mm团聚体含量与烟草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产量均受2-5mm团聚体pH的影响显著。池州地区土壤每千克土壤中2-5mm级团聚体含量与烟叶中总糖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发现,池州地区烟叶中总糖含量受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2-5mm团聚体含量与理化性质对皖南烟区烤烟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施用秸秆、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等高效培育土壤团聚体的施肥方式,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烟田土壤质量,保障安徽皖南烤烟适产、稳产、优质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3.
皖南山区土壤酸化趋势研究——以宣城市广德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贤胜 《土壤》2008,40(4):676-679
皖南山区土壤出现了酸化趋势,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宣城市广德县为例,通过将最新一轮土壤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pH值进行对比分析, 从总体、主要土壤类型、农用地类型以及空间分布4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土壤酸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壤酸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揭阳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0~20 cm)1 330个和深层土壤样(150~200 cm)331个,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处于0.02~2.01 mg/kg之间,几何平均值为0.48 mg/kg,是中国土壤Se平均含量的1.66倍。揭阳市土壤总体呈足硒及富硒特征,不存在硒过剩,极少区域土壤呈硒缺乏特征,表层与深层土壤表现基本一致,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普宁市、惠来县及北部边缘。表层土壤中Se富集面积达到52.03%,但在空间上分布零散,这可能与母质、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强富集区域集中分布于花岗岩与粉砂岩为母质的土壤区,而大部分由第四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无富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e的含量及富集水平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除此之外,土壤理化性质及海拔也是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富集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表层土壤Se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分别与有机碳、Fe_2O_3及Al_2O_3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贤胜 《土壤》2010,42(6):924-927
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属性。本文对比分析了皖南宣城市广德县1980s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8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其变化的机制,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策。20多年来广德县农业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升高了1.48g/kg,升幅为6.10%。县南部和中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提高的趋势,而北部地区呈降低的趋势。灌溉水田、望天田、旱地、园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应继续实施秸秆还田和适度的少耕/免耕,加强畜禽粪便施用和绿肥种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低碳经济的山东省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2001-2010年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山东省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州市2001-2010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且2004年以来增加的趋势较明显;小麦、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碳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棉花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吸收量不高;2001-2010年,由于德州市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农作物,碳排放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不同县市由于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特色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碳排放;在这3种途径的碳排放过程中,化肥施用过程中碳排放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呈减少的趋势;2001-2010年德州市碳吸收量为6.35×107t,碳排放总量为4.53×106 t,碳吸收量远远大于碳排放量,说明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投入量和产出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农业碳效率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研究区农作物生产碳效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从2000年的9.27 kg·kg-1(CE)增长到2010年的10.16 kg·kg-1(CE),经济效率由2000年的10.73 Yuan·kg-1(CE)下降到2010年的9.25 Yuan·kg-1(CE),生态效率从2000年的1.76 kg(C)·kg-1(CE)上升至2010年的1.94 kg(C)·kg-1(CE);(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效率区大都集中于该区的东南部地区,低效率区主要集中在九江地区各县(市);(3)在碳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受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经济产量的影响,经济效率受粮食产量和价格的影响,生态效率则主要受农业碳产出的影响。(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县(市)为碳汇区,且高碳汇区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旱塬区果-草-鸡生态循环模式及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土高原旱塬区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模式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黄土高原旱塬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系统耦合和生态循环理论,将生态涵养与优质高效生产有机结合,建立适宜于黄土高原旱塬区资源特征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实现该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省庆阳市为研究区域,从该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和水热条件出发,设计了以功能耦合和产业耦合为核心的果-草-鸡耦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对生态循环结构进行了配置,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分析了其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将果、草、鸡3个子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耦合生产,改善了果园系统的物种结构,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使果园系统能量相互转化和循环利用。与传统的清耕果园模式相比,单位面积的产出利润提高3.82倍,水分利用率提高54.1%,水土流失量减少58.82%,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25.24%和5.56%,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36.84%,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三峡库区种植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农业经济效益最优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的双重目标,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种植业结构和清洁农业生产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与种植业发展优化设计,得到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作物净收益最大化的优化路径为:三峡库区重庆段粮食生产用地应保持约119.16×104 hm2,蔬菜用地保持约33.25×104 hm2,烟草、水果、茶用地应维持在17.05×104 hm2;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应逐渐缩减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适当增加烟草、蔬菜、水果和茶的种植面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扩大水稻、小麦、油料作物、玉米和大豆等种植的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加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倡蔬菜有机种植。通过这些措施,才能达到农业面源径流氮磷损失量减少30%的预期目标,才能实现农业面源污控制、农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掖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状况,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类型及其种植模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0年张掖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根据农田碳吸收、碳排放模型估算各县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及碳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张掖市各县区碳吸收、碳排放、碳汇强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同一农作物的碳吸收强度仅与单产量有关,且成正比;经济作物中棉花的单位面积变化量对碳吸收的贡献率最大,粮食作物中大豆的贡献率最大。碳排放量是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及灌溉面积的一次函数,化肥施用量的单位变化量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灌溉面积次之,且逐年有降低的趋势;农业机械碳排放所占比例较小,低于碳排放总量的5%。[结论]近10a来张掖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整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碳排放总量呈减小趋势,表明张掖市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