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因素法和修正法的农用地综合定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神木县农用地定级研究为例,论述了因素法和修正法两种方法的定级过程,通过空间重叠度分析,有效地将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确定农用地级别,并对定级结果进行了验证,定级结果符合当地实际,该研究成果以期为加强农用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资产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信息系统(ALEIS)研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运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计算机技术 ,研制开发了适于中国国情的通用农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信息系统 (AL EIS)雏型。该系统包括文件、视图、图层、对象、布局、数据库、分等定级与估价、窗口和帮助等 9大模块 ,具有属性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管理、农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以及成果输出等方面的功能 ,且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 ,可实现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自动化 ,为各级土地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界面友好和便捷适用的计算机业务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一四八农场为例,对农用土地经济定级中的模拟作物产量法和综合土地质量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定级程序基本一致,在地方性区域内的定级结果均较为准确,且一致性较大;(2)模拟作物产量法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强,但方法复杂;(3)综合土 地质量法方法简便易行,但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差;(4)两种方法结合,能有效地建立便于比较和纳入全国体系的农用土地经济等级指数。  相似文献   

4.
耕地级别评价是耕地资源管理、质量提升改造,保障区域耕地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但是现有耕地定级因子体系仍存在偏重“产能”影响因子,缺乏对耕地生态健康、生态功能等因子的考量。本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在实地调研踏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地理探测器法,构建了面向综合效能提升的耕地定级因子体系。本文构建的耕地定级因子体系包含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工程因素3个基本层、8个因素层和18个因子,根据其测算的研究区耕地定级指数在481 ~ 4183之间,级别在3 ~ 15级之间,以7 ~ 11级为主。定级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性系数r为0.544,与耕地自然等指数和利用等指数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738和0.616,且在整治工程措施到位的前提下耕地质量能提升1个级别以上。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耕地定级因子体系能够较好地体现耕地产能的优劣,与原分等结果也具有良好的衔接性;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与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因子,在新时期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设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的泾阳县耕地定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部分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这两部分评价的基础上,对这两部分评价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定级单元总指数,这两部分的权重确定采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结果表明,泾阳县耕地质量较高,全县耕地分为5级,一级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43%,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6.23%、26.07%、19.39%和13.88%。该文认为,LESA方法是土地定级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耕地级别评价是耕地资源管理、质量提升改造,保障区域耕地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但是现有耕地定级因子体系仍存在偏重"产能"影响因子,缺乏对耕地生态健康、生态功能等因子的考量。本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在实地调研踏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地理探测器法,构建了面向综合效能提升的耕地定级因子体系。本文构建的耕地定级因子体系包含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工程因素3个基本层、8个因素层和18个因子,根据其测算的研究区耕地定级指数在481~4183之间,级别在3~15级之间,以7~11级为主。定级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性系数r为0.544,与耕地自然等指数和利用等指数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738和0.616,且在整治工程措施到位的前提下耕地质量能提升1个级别以上。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耕地定级因子体系能够较好地体现耕地产能的优劣,与原分等结果也具有良好的衔接性;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与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因子,在新时期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设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界定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1999-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481 3增加到0.637 2,健康等级经历了"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过程;(2) 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 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单位耕地农药负荷等是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4) 2011-2015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86%。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用土地等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24,他引:58  
回顾中国近期农用地评价研究的发展状况,分析并比较了新编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和耕地地力等级规程中提出的方法体系、思想基础和实践意义。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已经从查田定产、土壤性质、基础地力等单纯对土地自然状态的研究,发展到人地一体的资源价值管理评价。中国现行农地评价方法有农业部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两大体系在评价指标的解析性、成果应用的目标层次和操作实施的前后衔接上存在着区别。目前,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评价已在全国开展,其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更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修正法农用地定级方法探讨及与因素法比较-以宜兴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陆春锋  李爱军  周生路 《土壤》2005,37(2):176-181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定级,而作为重要方法之一的修正法则应用很少。本文以宜兴市为例,对修正法农用地定级技术路线、指标控制区划分、单元划分、修正因素选取和量化、定级指数计算、级别划分的方法和改进进行探讨,并与因素法比较。结果表明:修正法和因素法的方法原理大致相似,但修正法在分等基础上进行,是对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化,可大大缩减工作量,而且其定级结果具有很好的横向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江苏省发展实际,在重新审视土地承载力的基础上,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等方面出发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994-2008年以及13个城市2008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状况,进而分析了驱动因素和相应的政策内涵,为改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谋求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不断提高;(2)2008年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空间差异较大,并呈现一定的地域相近性;(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识别与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多样化和分异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点演变的重要特征。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根据距离衰减原理,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县城为中心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中村、近郊型、远郊型和边远型4类。基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视角将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识别为生活功能、农业生产功能和非农生产功能。构建农村居民点功能表征属性指标体系分析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表征属性分异。最后,基于农村居民点功能表征属性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多功能量化公式,测算农村居民点功能优势度,从而揭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优势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空间内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生活功能、农业生产功能、非农生产功能及其表征属性的分异特征,可为农村居民点分类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省级农用地样地法分等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省级样地法分等方案,其核心是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的计算,特点在于“土地剖面”的构建。应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的五个试点区县进行了等别划分,共将研究区划分十二个等别。利用1034个调查样点单元的标准粮产量(y)及与之对应的自然质量分(x)进行线性拟合,判定系数R2=0.67。结果表明,样地法分等结果较好的反映了农用地的作物生产水平,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同类区域。  相似文献   

13.
程龙  董捷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183-187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加大了对土地的高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和管理效果,关系到城市圈的城镇化进程。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2001—2010年间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进行了量化评价。研究表明:(1)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该方法系统整合了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2) 单项指标显示,10 a间,武汉城市圈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提高;(3) 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且前阶段的增长速度慢于后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因此,武汉城市圈在未来一段时间应把握住发展契机,通过增强土地利用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绩效,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注重土地环境质量改善,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Ca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e human impact on soil formation (technosolisation) for urban and suburban soils? This question is assessed for the city of Marrakech located in one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areas of Morocco and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rapid rate of expansion.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assess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rface horizons of urban and suburban soils and to compare them with land use typ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ifty-eight surfac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city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histories. As land use can be defined as the human use of land, these sampling site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human activity (e.g., residential districts, agriculture, market-gardening, traditional, or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according to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land use over time. All samples were air-dried, disaggregated, homogenized, and then sieved through a 2-mm mesh. Major elements and trace metals were measured in the soil using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or technical limits, Cd was measured using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metry.

Results and discussion

Urban and suburban soils of Marrakech present generally similar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for many elements. Siliceous (SiO2) compounds related to the parent material are dominant in these soils. However, the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s of P2O5 and CaO, measured in some of the urban soils studied, can be attributed to anthropogenic inputs of phosphorus (P) and technic materials, mainly building materials composed of cement and gypsum (plaster). Soils collected from agricultural areas irrigated with urban wastewater and soils developed on rubbish dumps are the most contaminated by metals (e.g., Cu, Zn, and Pb).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soils underlines the considerable impact of urban land uses.

Conclusions

Human activities determine the type of land use, impact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cause a wide spatial diversity of soil quality. The urban and suburban soils of Marrakech contain similar major element distributions except for strongly anthropised soils (soils developed on rubbish dumps and agricultural soils irrigated with urban wastewater). Unlike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present systema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urban soils than those measured in control soils. In these condition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exceed international clean-up standards and are correlated with land use type. Phosphorus, Ca, and several heavy metals are proposed as indicators of human impacts on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 and suburba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等级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实时获取农用地等级质量信息是实现农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在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指标易变性分析选出引起农用地等级质量变化的易变性指标,进一步分析导致易变性指标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当前相关指标或驱动力因子的监测技术现状,筛选出了能够直接或间接监测并评价农用地等级质量的监测指标,建立了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并针对各种指标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充分考虑了驱动力的区域差异性,构建的监测指标体系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相应的监测方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6.
可变模糊集方法及其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适宜性是多级别、多指标模糊评价问题,其模糊性在评价中应予以考虑。可变模糊集方法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通过模型参数的变化,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该文在介绍该方法的基础上对长乐市农用土地适宜性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市农用土地适宜性等级介于中度适宜与高度适宜之间,略偏于中度适宜。可见该方法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影响着土壤环境和健康质量。本研究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太仓市为典型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其耕层土壤中Cd、Cr、Cu、M、Hg、Pb、Zn和As等8种重金属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太仓市表层土壤Zn、Cu属强变异强度,呈对数正态分布;Cd、Ni、Hg、As、Cr和Pb属中等变异强度,呈正态分布。除Cd、Cr和Pb略低于背景值外,其他重金属均高于其背景值,其中以As污染指数和超标率最高。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模糊综合评价污染结果为一级。通过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发现Hg、Cd符合球状模型,其他重金属均符合指数模型,8种重金属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耕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发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母质、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Aliphatic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fatty acids and heavy metals (Pb, Cu, Ni, Zn, Fe and Cd) were analyzed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city of Caracas, Venezuela.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6 stations with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Caracas, characterized as industrial (one), urban (two), suburban (two) and rural (one).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c compounds was monitored over a 5 month period at an urban site to determine season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ies. In general term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decreased from industrial and urban sites to suburban to rural. A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for preliminary toxicity tests carried out on the particulate extracts.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most of the pollutants were high for the industrial and urban sites, and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other major cit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和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聂艳  周勇  于婧  任意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297-300
利用Arc/Info GIS和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农用地进行了定级评价,从而实现该地区土地资源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促进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样区土地质量影响因素和因子;利用Arc/Info软件矢量化提取相关图层后,对道路、水渠作缓冲区分析和多图层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根据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应用模糊物元分析法求出定级因子的权重和各评价单元的关联度;根据总分值频率直方图划分农用地级别,并实现定级结果图的自动输出。定级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农用地质量中等偏上,一到四级地分别占9.67%,43.15%,33.53%,14.19%,该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另外,利用GIS和模糊物元分析法能快速准确地获取评价数据和确定评价单元,提高了农用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导致都市农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研究有助于实现都市农业功能的空间合理布局与优化、协调与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展。结合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构建都市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就业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的格网化技术从0.5 km×0.5 km尺度测评并分析都市农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受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和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生产经济功能整体上表现出从西南向东北递增、从近郊平原区向中远郊平原区递增的空间格局;就业功能受区县农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作用,表现出秦岭山区低于平原区、近郊平原区向中远郊平原区递增趋势的空间分布规律;文化休闲功能受距离衰减规律支配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型的圈层空间结构,道路、河流、旅游景区又进一步影响各种功能值分布区的具体空间形态;西安都市圈的地貌地形、都市农业用地类型及其破碎化程度决定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都市圈边缘区域至中心区域逐渐下降的趋势特征,并且各种生态功能值分布区的破碎零散化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