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量决定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选取产量决定因子,并评价它们的相对重要性。用主成分分析将水稻生产水环境中的一系列影响产量的因子概括为四个主要因子:1)土壤有机质因子;2)土壤酸碱变量因子;3)土壤粘粒因子;4)土壤全钾因子。将上述因子的得分作为自变量,水稻产量作为因变量,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一个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唐山地区水稻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唐山地区缺氮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与全素处理相比,有效穗数为7个,减少9个,相对产量为40.2%,减产量达5700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氮主要通过减少水稻的有效穗数而影响水稻产量,是水稻产量的主要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张掖市的熟地采用了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二因子对熟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因子间的配合关系。根据试验资料。建立了二元二次回归产量模型,与实际资料拟合较好,达到了极显著水准。并通过对产量模型的分析,明确了在当前条件下以高产为目标时,各因子的适宜用量,明确了二因子在增产中的作用是磷肥大于氮肥。  相似文献   

4.
石灰性水稻土的施肥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洁诚  朱泽亮  陶胜  李晖 《土壤》1994,26(6):326-328,337
本文应用3因子5水平的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柳江县水稻施肥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方程。利用方程预测了最佳施肥量和产量。经统计,实际产量与预报产量的符合度1.05。2年推广37万亩,增产稻谷1936万千克。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区水稻气候年景及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盆区1964年以来分地区的水稻产量为基础,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水稻气象产量作出分离,划分出水稻气候年景的3种类型,较详细地研究了各种年景的气候特生,并利用积分回归方法建立了水稻气象产量模型,为四川水稻生产决策、产量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流域典型区限制水稻产量的土壤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利鹏  黄标  孙维侠 《土壤》2015,47(4):675-681
影响作物生产的土壤因素会随着耕作管理措施的变化而改变,研究目前条件下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土壤因素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可以为作物的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支撑。本文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进贤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在全县范围内布点采样分析,获取51组土壤属性数据和野外水稻测产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用主成分表征研究区内主要土壤因子,并与水稻产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钾素因子、物理结构因子与水稻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P0.05)、0.411(P0.01),成为当前研究区内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淹水条件下,土壤酸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导致的钙、镁等盐基离子流失可影响作物产量;稻田排灌体系的完善可以减弱土壤潜育化作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冀东平原水稻土壤氮、磷、钾、锌、硼等大量和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阐明了养分限制因子,提出了增产措施。按照NY/T 497—2002《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采用田间小区肥料试验方法,对氮、磷、钾、铜、铁、锰、锌、硼、钼九种营养元素进行缺素对比,找出限制因子。施用氮肥比对照增产明显,产量差异极显著,说明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除氮肥外,其他肥料作用与全素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还不是限制因子;缺氮处理与对照比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氮素缺失情况下,其他肥料综合作用不明显。通过对水稻营养元素限制因子的研究,初步了解了水稻生产中各种营养元素对产量的影响,为今后水稻科学施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水稻产量预报气象业务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省级水稻产量预报气象业务化系统,它由趋势产量处理、关键因子普查、产量气候评价、预报建模和数据库管理5个模块组成,初步实现了省级水稻产量预报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预报产量的定量化、客观化,在业务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漳州市水稻土的地力贡献率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少宜 《土壤》1992,24(1):46-47
本文根据漳州75个肥料试验结果,通过电算机剔除不显著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按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水稻茬口、水稻品种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本市主要水稻土的地力贡献率(水稻土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通常用水稻无肥区产量占施肥区最高产量的百分率表示)及其影响因子,为宏观制定科学施肥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颗粒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施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尿素形态对水稻生长及发育的影响,并应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水稻的氮磷肥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氮肥是水稻产量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施尿素使水稻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穴穗数等各项生育指标都有显著增长;大颗粒尿素对上述各项生育指标的影响又优于普通尿素,并最终在产量上比普通尿素增产显著。但高施氮肥使成穗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受影响。应适量施氮肥,并配合施磷肥。宁夏灌区水稻的最大利润施N肥量为168kg/hm^2,施P205量为47.55kg/hm^2。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荆门市水稻土配方施肥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定荆门市水稻土进行效应函数法配方试验,以找出不同N、P、K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明确最高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提供水稻专用配方肥的参数。试验发现,N、P、K配合后有利于促进杂交中稻的个体发育,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在供试土壤和“汕优63”水稻上,氮是控制产量的首要因子。建议供试土壤上施肥配方为:N150∽180kg/hm^2,P20530∽45kg/hm^2,K20105∽120kg/hm^2。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产量形态规律是水稻育种和栽培的基础理论,已成为作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从产量构成、光合生产和源库结构方面简介了水稻产量形成规律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分析了3个方面的研究特点和构成产量形成过程的网络关系。同时水稻产量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水稻产量性状的最终表现决定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众多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相互作用,提出应用现代发育遗传学与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水稻产量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我国典型水稻土肥力演变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水稻土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明确水稻土养分演变规律对其质量建设和生产力输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以136个国家级水稻土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平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30年的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析,以期探明我国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的演变特征,为水稻土合理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方法】 利用时间趋势分析结合平均值及中值分析的方法对水稻土常规施肥下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别总结了水稻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以及作物产量在不同监测时期的演变特征和总体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分别对上述5个肥力因子和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得出水稻土肥力演变的主要贡献因子和影响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控肥力因子。 【结果】 近30年常规施肥下水稻土肥力监测结果显示,与监测初期相比,水稻土有机质 (31.3~32.2 g/kg) 和全氮 (1.88~1.92 g/kg) 含量基本稳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升高。2012—2016年间水稻土有效磷平均含量 (20.1 mg/kg),比监测初期平均值 (15.2 mg/kg) 显著提高了32.2%;2012—2016年间水稻土速效钾平均含量 (92.1 mg/kg) 比监测初期 (77.8 mg/kg) 提高了18.4%。经过近30年施肥,水稻土pH值下降了0.35个单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土肥力提高的两个决定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 【结论】 近30年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下,水稻土整体肥力略有提高,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但土壤pH值降低,有酸化趋势;水稻土肥力演变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所以水稻土培肥应该在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有机肥或秸秆。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影响较大。同本地的肥料结构模式相比:不施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下降较大;单施化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下降,作物抗病性减弱;增施有机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提高,作物抗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有机肥施用量的过多或过少均使水稻产量下降,化肥的施用也有相似的影响;有机肥与氮肥,磷肥,钾肥只有施用量在适宜的范围内,交互作用较大,产量最高,提出了延边地区水稻获得稳产,高产的施肥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俊 《土壤肥料》1994,(5):27-30
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县水稻配方施肥试验资料和测试数据和整理分析和相关研究,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全氮与地力产量间的相关方程,以及地力产量与最高产量间的相关方程,同时探索出适合我县水稻的有关施肥参数,利用两个相关方程,就可算出水稻目标产量,再据目标产量和施肥参数,就可算出水稻的养分施用量。通过三年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产量预报的能量学模式—以都江堰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中国农业气象》1995,16(3):48-49,53
从能量学角度,对都江堰市水稻生长期间太阳总辐射值、光能利用率、经济系数等进行分析,建立了水稻产量的能量学模式,从而为预报水稻产量的丰,歉提供了又一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源库互作的过程,稻田水位的变化对水稻的源库关系有重要影响。该文使用2009、2010年,2年水位调控试验数据,通过计算水位调控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冠层总光合量,选取水稻群体质量因子(最大LAI、根冠比、株高、茎质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了水位调控水稻需水量、光合量与群体质量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位调控水稻总需水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千粒重(0.717)、有效穗数(0.650)、每穗粒数(0.459)。冠层总光合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茎重(0.613)、最大LAI(0.437)、株高(0.437)。说明总需水量对产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冠层光合侧重于影响水稻群体发育状况。水位调控水稻"源-库"间相关系数为0.44,呈中度正相关关系。总需水量与冠层总光合量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值均为正值,总需水量对产量的总效果值(0.552)大于冠层总光合量(0.201),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间接作用(0.492),即对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水稻专家推荐系统早期版本没有区分水稻种植类型,有时会降低推荐的精准性。我们优化并建立了基于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推荐施肥方法,并采用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普遍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汇总来自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团队研究以及公开发表的多年多点水稻田间试验,建立产量和养分吸收数据库。采用QUEFTS模型分析不同种植类型水稻养分吸收特征,建立水稻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内在联系,构建施肥模型,开发水稻养分专家系统。于2013—2020年在水稻主产区8个省份开展了452个田间试验对系统进行校正和改进。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农民习惯施肥(FP)、土壤测试施肥(ST)以及基于NE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处理。调查了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回收率和肥料农学效率。【结果】QUEFTS模型分析的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关系结果显示,生产1 t籽粒产量地上部所需氮、磷和钾养分一季稻分别为14.2、3.9和14.3 kg,早、中、晚稻分别为16.9、3.3、20.9 kg。我国水稻主产区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一季稻分别为3.1、1.1和1...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阶段水稻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国家制订五年计划的年度时限划分阶段,将广西1951~1990年四十年的水稻年平均产量数据划分为8个时段(每连续5年为一时段)求各时段数据的平均值作基础,应用GM(1,1)模型建立阶段水稻年平均产量灰色预测模型,经检验,所建模型精度为一级,最后应用模型预测了广西1991~2010年4个连续时段的阶段水稻年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