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皮花粉萌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 6种培养基对采自广西大学林学院内的无核黄皮和有核黄皮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 ( B)、不同培养基 ( A)、A× B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无核黄皮和有核黄皮均以0 .75 %琼脂 1 0 %蔗糖 0 .0 0 1 %硼酸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最好 ,其花粉萌发率分别为 3.0 7%、 84 .1 3%。不同品种花粉管长度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有核黄皮花粉管平均长度为无核黄皮的 2 .2倍。不同品种、不同培养基对花粉管粗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气力式水稻穴播机播种精度与田间成苗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气力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是一种播种精度高、伤种率低的播种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气力式水稻穴播机播超级杂交稻品种时田间成苗率与播种精度的关系,该文选取3种超级杂交稻"Y-2优"、"超优1000"、"五丰优615"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室内发芽率试验与田间播种精度试验,建立了稻种发芽率与播种精度对田间成苗率的关系公式,采用10行气力式水稻精量穴播机进行田间试验。3种超级杂交稻的室内发芽率分别为94%、91%、92%;播种合格率(1~3粒/穴率)分别为94.98%、95.07%、95.21%,空穴率分别为1.78%、2.03%、1.95%,利用本文建立的关系公式计算出理论成苗率为96.85%、95.79%、96.07%,田间实际成苗率分别为94.22%、93.94%、93.76%(均低于理论计算成苗率结果)。分析了影响田间成苗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田间成苗率,一是应进一步提高播种精度,减小空穴率与1粒/穴率,提高2粒/穴率,二是进一步提高稻种发芽率。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气力式排种技术在超级杂交稻精量直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火焰无核、红宝石无核2个葡萄品种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的温度(4℃、0℃、-20℃、-40℃)处理,并以20℃处理作为对照,测定其电解质渗出率,了解这2个品种的抗寒特性,为新疆地区该2个无核葡萄的栽培冬季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个品种葡萄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升高;不同品种间表现出一定差异性,2个品种的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火焰无核、红宝石无核。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兰州市北山仁寿山省人大官山林场选取人工灌溉下造林年限相同、立地条件相似的侧柏×榆树(S1)、侧柏×山毛桃(S2)、侧柏×山杏(S3)、侧柏×刺槐(S4)、侧柏纯林(S5)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和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侧柏叶片C、N、P含量均表现为S4S3S2S1S5,各混交林的均大于纯林;侧柏叶片C∶N表现出与C、N、P的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N∶P14,说明该区域植物生长总体上受N元素限制。(2)不同林分土壤C、N、P含量均表现为S4S3S2S1S5,各混交林的均大于纯林;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养分"表聚"特征明显;C∶N略高于全国森林土壤的平均水平,C∶P和N∶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该区土壤对植物生长所需的N元素供应不足。(3)相关分析表明,该区域侧柏叶片的C、N、P含量变化和土壤C、N、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C、N、P供应量对侧柏叶片C、N、P含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兰州市北山侧柏混交林较侧柏纯林具有更好的固碳能力和养分稳定性,该区植被恢复中应合理营造混交林,以促进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柑橘的保鲜效果,本试验以椪柑为材料,研究柠檬精油及其与壳聚糖、氯化钙和纳他霉素复配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及其与壳聚糖、氯化钙和纳他霉素复配可以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延缓果实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的降解,更好地维持果实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柠檬精油及其复合物可提高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果皮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和果肉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其中,1%柠檬精油+1%壳聚糖+1%氯化钙+300 mg·L-1纳他霉素复配对椪柑保鲜效果最好,其果实Vc和TA含量最高,腐烂率、失重率、果皮相对电导率和果肉MDA含量最低,且在维持抗氧化酶(CAT、SOD和POD)活性方面的效果最优。本研究结果为柠檬精油及其复配物作为防腐剂保鲜果蔬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继君  余国东  周燕 《南方农业》2007,1(1):13-14,28
利用C49S-87为亲本材料,采用[(小黑麦×C49S-87)×绵农4号]×C49S-87、绵338×C49S-87杂交,通过分期播种试验,花粉镜检等手段,经过六年选育研究,转育出温光型不育系C118S、C338S。该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异交习性优于对照C49S-87。抗病性特别是抗条锈病有明显的改善,在永川自然条件下,表现为抗条锈病。在重庆地区正季播种不育可制种,晚播可繁殖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户施肥量差异较大,导致产生的秸秆养分含量尤其是秸秆碳氮比(C/N)不同,可能影响秸秆还田腐解。为探究不同C/N油菜秸秆腐解动态及养分释放特征,开展室内培养试验。试验选取C/N 92、C/N 116和C/N 136的油菜秸秆作为3个处理,采用尼龙网袋法淹水培养120 d。结果表明:不同C/N秸秆均表现为前期(0~10 d)迅速腐解(累积腐解率30.73%~33.59%)、中期(11~30 d)缓速腐解(累积腐解率5.10%~6.42%)、后期(31~120 d)慢速腐解(累积腐解率仅占总腐解率的4.50%)。不同C/N秸秆碳、氮、磷平均释放率分别为28.32%、46.28%、73.05%,元素释放率表现为磷>氮>碳。不同C/N秸秆养分释放差异表现在快速腐解期,其中C/N 92秸秆的氮素累积释放率相较于C/N 116和C/N 136分别高7.27%和15.16%,磷素释放率则表现为C/N 136秸秆较C/N 116和C/N 92分别高1.91%和13.53%,而不同C/N秸秆碳素在整个腐解期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低C/N的油菜秸秆氮素具有更高的释放率,而高C/N秸秆磷素的释放率则高于低C/N的秸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准确及时诊断硼毒害,了解硼毒害对叶片造成的生理影响,为硼毒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田间调查和叶片养分含量测定,明确福建省安溪县椪柑叶片黄化和脱落是由硼中毒引起的。分别采集不同程度硼毒害椪柑叶片,测定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细胞膜透性。  【结果】  在正常、中度黄化和重度黄化叶片中,钾、镁、锌含量均处于椪柑适宜范围内,而中度黄化和重度黄化叶片的硼含量比正常叶片分别提高了11.11和19.71倍,显示硼毒害是造成椪柑叶片黄化的原因。椪柑叶片硼毒害症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症状由叶尖沿主脉向下发展,叶肉和叶脉均褪绿黄化,黄化部位可见棕褐色的坏死斑点;二是症状由叶缘向主脉发展,主脉保持绿色,叶片呈不规则的黄、绿斑驳黄化。硼毒害椪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有效光化学效率 (Fv'/Fm')、电子传递效率 (ETR)、有效量子产额 (ΦPS II) 和光化学淬灭系数 (qP) 随症状的加重而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 (NPQ)、过剩激发能 (E) 和天线热耗散 (D) 则随症状的加重而提高,引起光合作用速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硼毒胁迫下椪柑叶片细胞膜透性明显提高。  【结论】  过量喷施硼肥所造成的硼毒害会导致椪柑叶片黄化、异常落叶,硼毒害使椪柑光合作用受抑、光合产物合成受阻,细胞膜受到伤害。柑橘生产上应重视含硼叶面肥的合理使用,以免造成硼中毒现象。有关椪柑硼毒害的防治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钾镁锌硼钼肥对椪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成龄椪柑桔园连续3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镁、锌、硼和钼肥对椪柑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红泥土和河沙土上氮磷钾平衡施较不施钾显著增加椪柑产量,分别增产14.3%和13.5%。在施用氮磷钾基础上施镁、锌、硼和钼肥,可使红泥土上椪柑果实产量依次平均增产8.6%、7.9%、7.4%和2.7%,可使河沙土上的椪柑果实产量依次平均增产4.3%、4.2%、3.1%和2.2%。施钾能增加果实的维生素C、全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能降低全酸含量和糖/酸比。在施用氮磷钾基础上施镁、锌和硼能增加椪柑果实的维生素C、全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施钼肥导致果实中全酸含量的提高和糖/酸比的降低。在红泥土和河沙土上施钾使椪柑果皮增厚,施镁使果皮变薄,施锌硼对果皮影响甚微,施钼能明显地使果皮增厚。  相似文献   

10.
退化石灰岩红壤区四种人工林旱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江西修水退化石灰岩红壤区四种人工林在高温干旱季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异性。枫香纯林土壤水分的结构方差比为0·551,梾木×香椿混交林为0·730均介于0·25~0·75之间,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青桐×桤木混交林的为0·841,香椿纯林的为0·934,均大于0·75,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2)梾木×香椿、青桐×桤木混交林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空间变异程度比枫香纯林、香椿纯林低混交林土壤水分的分布更均匀。(3)0~10cm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程度较10~20cm土层和20~40cm土层大,即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1.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 2008001.  相似文献   

12.
水稻耐辐射损伤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品种珍汕97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 以350和550Gy γ射线辐照成熟种子,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作为考察其耐辐射损伤指标,进行QTL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受不同剂量辐照后,株系间表现出耐辐射损伤的差异。350Gy剂量处理共检测到2个耐辐射的加性效应QTL,其中qRR(g)8-1(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有效基因来自于父本,其遗传贡献率为653%;qRR(s)2-2(相对成苗率为指标)有效基因来自于母本,其遗传贡献率为1281%。550Gy剂量处理共检测到4个耐辐射的加性效应QTL,其中以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检测到的qRR(g)1-2和 qRR(g)8-2,其有效基因分别来自于母本和父本,共可解释1438%变异;以相对成苗率为指标,则检测到qRR(s)5-2和qRR(s)10,共解释1965%变异。在不同剂量处理下,还检测到9对双基因相互作用。比较表明,水稻耐辐射损伤的QTL表达可能与辐照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日光温室砂糖橘成花诱导及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日光温室柑橘花芽进行形态分化的适宜升温时期, 以4年生枳砧砂糖橘幼树为试验材料,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 研究日光温室砂糖橘对低温诱导的成花响应。结果表明: 15 ℃/10 ℃(昼12 h/夜12 h)低温处理720 h, 便能诱导砂糖橘离体茎段腋芽成花, 处理960 h后砂糖橘离体茎段腋芽成花率呈下降趋势, 而萌芽率急剧上升, 成花率与萌芽率呈负相关。日光温室砂糖橘秋梢11月初开始形成花芽, 整个冬季秋梢成花率呈升高趋势, 平均成花率表现为2月>1月>12月。5~20 ℃低温累计小时数达到1 309 h后, 成花率趋于稳定, 达到40.51%。有叶花/无叶花比值与<5 ℃低温累计小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砂糖橘成花率与枝条C/N呈正相关, 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砂糖橘枝条C/N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对低温诱导砂糖橘成花表现出一种积极响应。因此, 在确定花芽萌发升温时间时, 枝条C/N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矮壮素对马铃薯中薯3号光合特征和磷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矮壮素调节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其增产的原因,对出苗后24.d和28.d的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植株分别喷施矮壮素(CCC)0.g/L(A1,对照)、1.5.g/L(A2)2、.0.g/L(A3)、2.5.g/L(A4)各1次,研究CCC对马铃薯中薯3号出苗后不同天数的光合特征和磷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A2、A3、A4处理在出苗后36.d(B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而A2和A3处理的SPAD值高于对照;A3处理在出苗后46.d(B2)、56.d(B3)和66.d(B4)的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都最高。应用32P示踪技术研究表明,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叶(C1)、地上茎(C2)、地下茎(C3)和根(C4)]中,处理组合A3B1C1、A3B1C2、A2B1C3和A3B1C4对32P放射性活度的影响分别与其他相同部位的处理组合有显著差异;在出苗后36.d时,处理A3的根对磷素的吸收量最大,磷素主要运输、分配到地上茎和叶,按各部位相对含量排序,依次为地上茎>叶>根>地下茎。各CCC处理的全株吸磷率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加,在56.d时全株吸磷率都达到最大值,但在66.d时对磷素的吸收量减少;处理A4、A2和A3在出苗后36.d时的全株吸磷率都高于对照;处理A3的全株吸磷率在出苗后不同天数都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影响,用0(对照)、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其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及其M1部分表型变异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20和4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8.33%和87.91%,显著高于对照(41.25%);60和80 Gy 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后的成苗率分别为70.72%和68.37%,显著低于对照(96.29%),且存在显著的致死效应;60和80 Gy辐照剂量可显著缩短M1的叶长和叶宽,其中60Gy还可显著降低M1旗瓣宽度,提高旗瓣长宽比.综上,20 ~40 Gy辐照剂量可以改善德国鸢尾种子萌发率,60~ 80 Gy可以作为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诱变剂量.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改善德国鸢尾杂交种子萌发率和开展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鼠5d龄ES-D3细胞源的类胚体(EBs)单细胞,按5×104/mL接种6孔细胞培养板,在DMEM基础培养基中使EBs单细胞贴壁培养。于第14!21天时,分别添加60%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A组)、50μg/mL维生素C"50mmol/Lβ-磷酸甘油(B组)和50μg/mL维生素C"50mmol/Lβ-磷酸甘油"1μmol/L地塞米松(C组),并设不添加诱导剂对照组(D组)。第22天时用1%茜素红染色显示阳性细胞,计算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数据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A组细胞增殖呈团状聚集,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结节多分布于聚集的细胞群内及其边缘,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为1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B组诱导分化的细胞分泌物形成网状结构,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分布在这些网状结构中,成骨诱导形成率为7.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分散而均匀,但未出现网状结构,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提高至27.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正> 本试验利用~(60)Co γ射线照射浸种后的两个水稻品种(中秆早和 BG-90-2),对成苗率、根长、苗高三方面进行了测定,比较了这两个品种对不同处理的反应,发现中秆早比 BG-90-2敏感。γ射线20kR 对器官的损伤比10kR 的重。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对辐照的敏感性也不同:胚根>胚芽。在等剂量下漫种后的中秆早比 BG-90-2的成苗率低。本文旨在阐述不同水稻品种的萌动种子对辐照的反应差异及成苗率、根长、苗高与辐照剂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研究了3个黄牛(Bos taurus)品种(鲁西牛、晋南牛和秦川牛)及4个杂交肉牛(夏洛莱×鲁西牛、安格斯×鲁西牛、利木赞×鲁西牛和西门塔尔×鲁西牛)群体乙酰辅酶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第17 exon和3'UTR的多态性.在3'UTR有5个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位于8 402 bp(C→T)、8 414 bp(A→C)、8 445 bp(T→C)、8 465 bp(A→G)和8 545 bp(G→A),并且8 402 bp处碱基突变属首次发现.x2检验的结果表明,在该基因座位7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或P<0.01).经DUNCAN'S检验表明在该基因座位上B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体重、胴体重、眼肌面积、膘度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的个体,而CC基因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背膘厚度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研究表明,DGAT1基因的等位基因B与肉牛的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相关,等位基因C与大理石花纹、背膘厚度、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适宜机插株行距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行距插秧机的作业效果,以及机插秧不同株行距组合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江苏靖江、张家港和黄海农场3地进行了连续2 a田间定位试验。每个试验点设置行株距分别为:30 cm×11 cm、25 cm×14 cm、25 cm×11 cm 3种株行距组合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水稻漏插率方面,2012年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高,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2013年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仍最高,25 cm×14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窄行距大株距有利于降低水稻漏插率,但在伤秧率、倒秧率方面和每穴平均株数方面,3个品种的不同处理之间均无统一规律;分蘖稳定后各试验点茎蘖数均为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高,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大株行距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产量方面各处理每公顷有效穗数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最终各处理实际产量表现为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较好,故插秧机行株距为25 cm×11 cm较适合于江苏省水稻机械化种植。该研究可为江苏省水稻插秧机机具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镁氯硼元素互作及后效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镁(Mg)、氯(Cl)和硼(B)单施、互作及施肥后效对烤烟(云烟87)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B显著增加烤烟的产值,且效果能维持到第2年;单施Mg也有积极的效果;单施Cl对烤烟经济产值无显著影响,是否施Cl要依据土壤中C1含量和元素互作等因素而定.Mg与C1按1∶1.51配施对烤烟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在施肥当季作用明显,显著增大中部叶片的长×宽,提高了烤烟产值;Mg与B按1∶0.08配施后效促进了烤烟生长,显著提高了烤烟产值.相比之下,Cl与B按1∶0.05配合施用在施肥当季对烤烟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后效显著增大了上部叶片长×宽,有所提高产值,对烤烟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Mg、Cl与B为按1∶1.51∶0.08结合施用在施肥当季较C1与B配施及CK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合理的烤烟施肥措施应考虑营养元素的类型、配施比例、互作及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