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青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对内蒙古大青山4种林地类型的土壤特性、凋落物持水量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地间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大小依次为油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总孔隙大小依次为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林>油松人工林;②林地间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率差异较大,蓄积量大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虎榛子灌丛林>油松人工林;最大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虎榛子灌丛林>油松人工林;③依据林地总贮水量的大小,4种林地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3 687.172 t/hm2)>落叶松人工林(3 553.229 t/hm2)>虎榛子灌丛林(3 035.698 t/hm2)>油松人工林(2 796.279 t/hm2)。  相似文献   

2.
木兰围场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和白桦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规律。以这3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3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84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15.28t/hm2)白桦次生林(9.53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31.10t/hm2;而白桦次生林最大持水量最小,为21.40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在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在4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在24h时的吸水速率基本趋于0。3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3.42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20.24t/hm2)白桦次生林(15.51t/hm2)。在0-60cm的土壤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均值最大,为1.32g/cm3;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最小,为1.10g/cm3。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土壤总孔隙度均值最大,为53.65%;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47.45%。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均值呈现出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42.6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0.68%)白桦次生林(36.01%)的趋势。白桦次生林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175.99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67.70t/hm2。综合3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可知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储水能力强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段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对川中丘陵区的10、152、0和25 a的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和30 a纯柏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的蓄积量、饱和持水量与最大持水量均以20 a的最大,30a纯柏林的最低,凋落物的持水量与蓄积量、含水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表层土壤密度在1020 a间显著下降,20 a的最低(1.20 g/cm3),在2030a间显著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1020 a间显著增加,25和30 a时显著下降;毛管孔隙度在各林龄段间呈波动性变化;土壤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1015a间显著增加,2030 a间相对稳定,最大持水量在1020 a间显著增加,25和30a的显著降低;3)桤柏混交林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15a时达到最大值1446.06 t/hm2,30 a时显著下降到1331.60t/hm2,各林龄段桤柏混交林根系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占98%以上。认为应对25 a后的桤柏混交林及纯柏林进行结构调整,以提高桤柏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
陇东黄土高原不同林龄苹果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苹果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规律,为经济林的经营管理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林龄为1,3,7,13,29a的苹果林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收集样品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测定枯落物和0—80cm土层的土壤水文性能。[结果](1)7a林地的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1,3,13,29a的苹果林地;(2)苹果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5.02~20.66t/hm2,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R0.90);最大持水率为120.46%~352.53%,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0.64);(3)随林龄增加,土壤容重变化不大,其变化范围为1.173~1.372g/cm3,但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52.46%~57.06%,46.34%~51.87%,1 049.15~1 141.26t/hm2,非毛管孔隙度与有效持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4)林龄为3a的初渗率和平均渗透速率均高于其他林龄苹果林地,为3a1a29a7a13a。因此,林龄为3a的苹果林地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其渗透性均高于其他林地。[结论]苹果经济林能显著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但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随林龄增加的变化并不同步,且随林龄增大也会出现功能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桂西北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秃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以广西南丹县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泡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4种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秃杉人工林林冠层和林下植物层持水量分别为18.79~28.37,1.27~4.72 t/hm~2,其中林下植物层持水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凋落物现存量为2.23~10.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5.95~34.15 t/hm~2,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2)不同林龄秃杉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为5.60%~15.68%和48.27%~66.85%,其中0—20,20—4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显著大于40—80 cm土层(P0.05),同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土壤层(0—80 cm)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4 196.74~4 416.47,540.13~648.07 t/hm~2,其中0—20,20—40 cm土层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3)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林分的总持水量依次为4 222.43,4 272.55,4 355.29,4 484.32 t/hm~2,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综上,秃杉人工林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增强林分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北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兰州市北山3种人工林地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能力及土壤的水文特征,为揭示干旱地区人工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等研究方法对林地的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土壤的渗透性、持水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林地枯落物的总蓄积量表现为:新疆杨(36.74t/hm~2)侧柏(34.15t/hm~2)刺槐(16.01t/hm~2)。新疆杨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7.36t/hm~2;而刺槐林地最大持水量最小,仅为4.91t/hm~2。3种林地中土壤容重表现为:新疆杨(1.466g/cm3)刺槐(1.403g/cm3)侧柏(1.27g/cm3);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均表现为侧柏刺槐新疆杨。土壤最大持水量为:侧柏(0.731g/cm3)刺槐(0.642g/cm3)新疆杨(0.633g/cm3)。侧柏的初渗率和平均渗透速率均显著高于新疆杨和刺槐林地(p0.05),且侧柏林地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其渗透性均高于新疆杨和刺槐林地。[结论]在3种人工林地中侧柏林地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0~40cm土层饱和蓄水量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2326.24t/hm^2;天然次生林较好,为2258.6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2252.29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最差。为1851.11t/hm^2.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好,为136.63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较好,为56.08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54.29t/hm^2;天然次生林最差,为40.1t/hm^2。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2462.87t/hm^2)〉红松人工林(2306.58t/hm^2)〉天然次生林(2298.87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1907.19t/hm^2)。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7~8月通过对京西百花山区6种植物群落凋落物的不同分解层次的蓄积量、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率、吸水速度以及有效拦蓄水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蓄积量油松(Pinus tabulaef ormis)群落最高达到18.5 t/hm^2,杂类草凋落物最低只有3.9 t/hm^2,同一植物群落凋落物不同层次蓄积量未分解层低于半分解层,自然含水率未分解层低于半分解层,不同层次自然含水率差值最大的青杨(Populuscathayana)凋落物差值为97.1%;同一植物群落凋落物不同层次持水能力,半分解层高于未分解层,从中证明凋落物的持水能力与其分解程度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所有的凋落物按其吸水速度的快慢都可将其吸水过程分为3个阶段:快速吸水阶段(0~1.0 h)、缓慢吸水阶段(1.0~5.0 h)、停滞吸水阶段(24.0 h);不同植物群落凋落物层对降雨的有效拦蓄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青杨〉刺槐〉油松〉野艾蒿〉荆条〉杂类草,相关分析得出凋落物对降雨的有效拦蓄量与凋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率成正相关关系,特别是与最大持水率相关系数(0.839 6)达极显蓍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落叶松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对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在55.58%~77.45%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在9.86%~16.57%之间,毛管孔隙度在41.93%~63.20%之间。土壤容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白桦+落叶松林〉樟子松+落叶松林〉落叶松纯林〉杜香+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0-20 cm土层饱和蓄水量杜鹃+落叶松林最大,为1 548.91 t/hm2;白桦+落叶松林最小,为1 140.82 t/hm2。枯落物层持水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杜鹃+落叶松林(1 064.97 t/hm2)〉落叶松纯林(955.92/hm2)〉樟子松+落叶松林(910.40 t/hm2)〉杜香+落叶松林(723.95 t/hm2)〉白桦+落叶松林(672.48 t/hm2)。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杜鹃+落叶松林(1 815.12 t/hm2)〉落叶松纯林(1 640.00 t/hm2)〉樟子松+落叶松林(1 557.01 t/hm2)〉杜香+落叶松林(1 468.54 t/hm2)〉白桦+落叶松林(1 308.94 t/hm2)。  相似文献   

10.
南亚热带杉木林改造对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林进行改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效能的重要措施。该文研究了杉木林改造前期对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杉木林改造前期,不同林龄段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 > 0.05),但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有所增加。凋落物量及其持水能力随改造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9~11 a林龄试验林凋落物及持水能力显著高于3~5 a林龄试验林(P < 0.05),而其凋落物持水能力与5~7 a林龄试验林差异不显著(P > 0.05)。浸水试验表明,凋落物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远小于土壤最大持水量,仅为土壤的0.18%,0.11%和0.08%,土壤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通过分析试验林土壤和凋落物持水能力发现,杉木+米老排+阴香+山杜英+枫香、杉木+火力楠+米老排+阴香+红荷和杉木+木荷+山杜英+香椿+山黄麻改造模式对土壤和凋落物持水能力影响效果较好,其水文功能较高。  相似文献   

11.
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遭受大规模采伐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林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亚高山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暗针叶林,对天然次生林关注较少。选择川西米亚罗林区亚高山次生林自然恢复演替序列上高山柳灌丛、次生桦木阔叶林、岷江冷杉桦木针阔混交林,以相邻岷江冷杉成熟林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基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等测定,分析了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土壤水源涵养效应动态,结果表明:(1)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灌丛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间具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植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孔隙度具有显著差异,以针阔混交林0—30 cm土层总孔隙度(64.39%)和毛管孔隙度(50.49%)为最高,灌丛总孔隙度(41.25%)和毛管孔隙度(33.70%)为最低;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以暗针叶林(14.27%)为最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孔隙度大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3)随着林龄增加,次生林土壤0—30 cm土层最大持水量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在针阔叶混交林阶段达到最大(1 815.02 t/hm~2),到暗针叶林阶段有所下降(1 659.88 t/hm~2);土壤毛管持水量以针阔混交林(1 369.72 t/hm~2)为最高,而非毛管持水量以暗针叶林(534.95 t/hm~2)为最高,暗示针阔混交林树木生长所需有效水贮存量较大,亚高山暗针叶林具有较强的土壤水分调节能力和土壤渗透能力。从水源涵养功能角度,川西亚高山森林植被恢复应注重构建针阔叶混交林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滦河上游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为森林健康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滦河上游3种林分的枯落物层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油松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12.03t/hm2,最大持水量为19.4t/hm2,有效拦蓄量为23.52t/hm2;落叶松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9.51t/hm2,最大持水量为11.9t/hm2,有效拦蓄量为17.03t/hm2;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5.54t/hm2,最大持水量为13.0t/hm2,有效拦蓄量为13.7t/hm2。(2)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需浸泡10h。枯落物在浸水的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6h左右时吸水速率明显减缓。(3)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375.92t/hm2;油松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最差,为248.04t/hm2。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其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结论]油松林枯落物层的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都最大,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枯落物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冀西北山地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林下枯落物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冀西北山区不同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差异,为该地区森林水文循环和森林开发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冀西北张家口市崇礼山区的华北落叶松、白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下设置标准样地,测定枯落物层厚度和蓄积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特征。[结果]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林下枯落物层厚度分别为4.2,3.4cm,枯落物蓄积量为10.90,4.92t/hm2;浸泡24h后华北落叶松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总持水量为4 228.5g/kg,白桦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总持水量为5 208.6g/kg,二者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14.06,8.85t/hm2。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华北落叶松、白桦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前4h内持水作用较强,4~8h后逐渐变缓,10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饱和;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结论]森林枯落物层发挥水文功能由持水能力和蓄积量共同决定,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包括树种组成和搭配、林分密度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杉木取代阔叶林后林下水源涵养功能差异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取代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杉木纯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枯落物与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枯落物平均蓄积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42 t/hm^2)>杉木纯林(3.12 t/hm^2),枯落物平均厚度表现为杉木纯林(9.17 c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42 cm)。(2)最大持水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6.23 t/hm^2)>杉木纯林(5.57 t/hm^2),最大持水率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84.40%)>杉木纯林(179.50%);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48 t/hm^2)>杉木纯林(4.13 t/hm^2),最大拦蓄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41 t/hm^2)>杉木纯林(4.97 t/hm^2)。(3)枯落物层的吸水量与浸水时间符合对数函数Q=aln(t)+b,而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指数函数V=at^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蓄水能力强于杉木纯林。(4)土壤水分最大吸持贮水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3.58 mm)>杉木纯林(41.88 mm),可以看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的土壤可以更好地为植被提供良好的水分供其生长;土壤水分最大滞留贮存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20 mm)<杉木纯林(10.22 mm),即杉木纯林内的土壤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能力。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以及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多个因素的计算综合推断可知,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单性木兰生存群落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自然保护区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群落的凋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为更好地评价单性木兰生存群落的水文生态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在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内,采用样方法,对单性木兰生存群落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生态做定量研究。[结果]林分凋落物现存量为11.68t/hm2,最大持水总量为19.46t/hm2,有效拦蓄能力为13.87t/hm2;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远大于未分解层,占整个蓄积量的77.06%,其有效拦蓄量也占整个拦蓄量的75.56%。林分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14~1.26g/cm3,51.36%~68.68%,41.58%~45.73%,8.80%~27.10%,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868.75~941.04,64.00~133.73t/hm2。林地总蓄水量变化范围79.75~148.74t/hm2。[结论]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林地蓄水功能主要集中在土壤层中,林分密度对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效持水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桂西北光皮桦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广西西北部不同林龄光皮桦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1,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16年生杉木林,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3个层次及综合性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1,16年生光皮桦人工林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持水量范围分别为12.54~21.06,2.15~3.05,1.27~1.52 t/hm~2,凋落物总储量为4.54~7.42 t/hm~2,最大持水量为12.55~16.00 t/hm~2,16年生均显著大于11年生(P0.05),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6,P0.05)。(2)土壤的孔隙状况表现为16年生光皮桦林11年生光皮桦林,均大于对照的16年生杉木林,0—20 cm显著大于20—40,40—80 cm土层。(3)11年生光皮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97%~60.55%,25.35%~47.21%,3.71%~13.34%,16年生的为29.06%~63.45%,25.63%~48.70%,3.34%~14.75%,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11,16年生光皮桦林0—80 cm土壤层自然含水量范围分别为27.46~30.16,28.12~30.22 g/cm~3;总蓄水量分别为3 813.4,3 732.2 t/hm~2,均大于16年生杉木林(3 659.2 t/hm~2)。总体上,林龄较大的光皮桦人工林表现出较强的水源涵养功能,且优于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光皮桦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华蓥市山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南方丘陵山区典型人工林的生长现状和涵养水源能力,选取华蓥市6种林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特征,分析比较不同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对林地水源涵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纯林(近自然经营)枯落物现存蓄积量最大,枯落物持水能力排序为杉木纯林(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马尾松—檵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杉木—响叶杨混交林柏木纯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的土壤层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效持水量均为最优,分别达到67.67%,60.39%,138.11 t/hm~2;6种林地土壤有效持水量大小顺序为杉木纯林杉木纯林(近自然经营)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杉木—响叶杨混交林柏木纯林马尾松—檵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综合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可知,杉木纯林(近自然经营)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为309.77 t/hm~2,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最弱。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东莞市内不同森林公园的森林地表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于2020年7月选取东莞市5个森林公园5种30年的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和浸水法对枯落物、土壤的持水能力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林地枯落物层厚度变动为1.5~10.5 cm,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32~5.73 t/hm~2,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力量均呈现湿地松-九节林马占相思-岭南山竹子林浙江润楠-豺皮樟林木荷-油茶林桉树-鹅掌柴林。通过回归拟合发现,累积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累积失水量与失水时间呈显著的3次关系,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呈显著的倒数关系。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持水量与不同孔隙度的大小直接相关,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越高,土壤的容重越小,土壤保水能力越强。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