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南方温室内空气循环式蓄热除湿系统的保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南方温室内空气循环式蓄热除湿系统的保温效果,设置了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冷凝处理)、土壤地面地膜覆盖降湿(覆盖处理)和普通换气除湿(对照)三种处理,观测了不同条件下温室内的气温和地温变化数据。结果表明:在晴天除湿系统运行期间,冷凝处理温室内下层气温明显比对照和覆盖处理的高,分别高0.9—2.7℃和0.2~1.7℃;在阴雨天(不启动除湿系统),冷凝处理温室内各层的气温均高于或等于对照和覆盖。典型晴天,冷凝处理的5cm、10cm、15cm、20cm地温比对照分别高1.0~2.1℃、1.0~1.5℃、1.2~1.5℃、1.4~1.6℃。全年气温最低的1月份,冷凝处理温室下层的日平均气温均高于对照和覆盖,分别高0.1~2.3℃和0.1~1.5℃,其中高于0.5℃以上的天数分别为17d和18d。说明在南方地区冬季,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3年1月、2月的相关观测资料,研究了冷凝温室内空气循环式蓄热除湿系统的冷凝、蓄热与除湿效应。结果表明:冷凝温室在2003年1月的晴天里,集水池平均每天蓄积冷凝水76810m^3,折合温室产生冷凝水量32g/m^2和12.1g/m^3;平均每天冷凝水吸收的汽化热为18858kJ。在典型晴天,冷凝温室下、中、上各层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比对照温室降低2.7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日平均绝对湿度分别比对照温室降低2.7g/m^3、4.1g/m^3、4.5g/m^3;在1月份,2座温室内同日同层次的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均呈现出冷凝〈对照,但以晴天差异尤为明显,阴雨天差异较小。空气循环式温室蓄热除湿系统的冷凝、蓄热、除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连栋塑料大棚棚内环境易受寒潮侵扰,为调节棚内热湿环境,将表冷器-风机集放系统应用于连栋塑料大棚中,在白天适宜条件下运行系统,将棚内空气盈余的热量收集并储存在蓄热水箱中,夜间气温较低时,再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用以加温。对表冷器-风机集放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试验,通过集热量、放热量和性能系数等评价集放热性能,并且将水气温差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系统运行阶段分别进行热流量分析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寒潮下系统可以保证棚内气温比棚外高5.2~7.8 ℃。集热量达到了390.6~693 MJ,放热量为361.2~609 MJ,系统性能系数达到了4.4~7.2,节能效果较为显著。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水气温差每增长1 ℃,集热流量增加0.82 kW,放热流量增加0.58 kW,单位时间内换热量较大;此外系统在集热阶段析湿系数约为1.70,表冷器-风机进出口空气含湿量差最高可达1.3×10-3 kg/kg,说明在集热阶段系统具有冷凝除湿的效果;同时在冷凝除湿过程中系统效率随着水气温差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82.8%,能量利用率较高。该研究对保证连栋塑料大棚安全越冬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大跨度外保温型塑料大棚内部的小气候环境,有效利用该大棚进行生产,周年监测了大棚内外的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环境,并对其环境调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度外保温型塑料大棚冬季保温性能良好,地温高且稳定,在河南驻马店地区1月平均室内气温为10.9℃,平均室内地温12.7℃。室内最低气温6.8℃,室内最低地温12.3℃,分别较露地高8.9℃和9.5℃。夏季棚内气温和地温均高于露地,但气温高出幅度较小。棚内晴天、透光率为51.8%~67.5%,受位于棚顶保温被卷的影响,白天棚内存在一条2.0~3.5m宽的移动阴影带。棚内相对湿度大,11月-翌年2月期间,白天和夜间棚内相对湿度均接近饱和。在驻马店地区,大跨度外保温型塑料大棚能基本满足喜温类果菜所需的环境条件,可用于喜温类果菜的周年生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动防疫系统对冬季鸡舍空气净化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用300型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和3DDC-12型粪道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二者简称为自动防疫系统),测定其对冬季蛋鸡舍空气的净化效果。选取尺寸、样式和饲养密度等完全相同的两栋蛋鸡舍作对比试验,两栋鸡舍通风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在试验鸡舍安装自动防疫系统,测定两栋鸡舍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空气细菌总数的浓度。结果显示,两栋鸡舍在适当通风条件下(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4.2±0.4)℃),对照鸡舍和试验鸡舍的空气细菌总数平均浓度分别为 17.8 cfu/L和11.72 cfu/L(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4.2%;空气粉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2 mg/m3和 3.54 mg/m3(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5.9%;蛋鸡平均日死亡只数分别为4.68只和2.53只(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46.0%。试验表明,舍内安装自动防疫系统能显著降低鸡舍空气细菌总数浓度和空气粉尘浓度,降低蛋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保温型塑料大棚室内空气温度、CO2浓度,该研究在非对称保温塑料大棚内部设计了一种便于控制通风时间的主动通风式酿热补气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发酵池(长×宽×高:7.0 m × 2.0 m × 2.0 m)、透气板、过滤装置及喷灌装置。以牛粪和小麦、玉米和番茄秸秆为原料,探究了堆肥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特征、棚内增温效果、CO2补充效果及其他有害气体扩散特征。结果表明:1)该系统内堆体温度50 ℃以上共计30 d;2)与对照塑料大棚相比,试验塑料大棚提高夜间空气温度1~3 ℃;3)堆肥过程中释放的CO2气体使182 m2测量区域内的平均CO2浓度最高达到1 997 μmol/mol;4) 测量区域内NH3、N2O、CH4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5.7~18.5、1.0~2.4、115~315 μmol/mol。主动通风式酿热补气系统可为保温型塑料大棚提供热量和作物生长所需的CO2。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内温湿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预测,该文根据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以塑料大棚外气象要素(太阳辐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为驱动变量,以塑料大棚结构(容积、表面积、通风窗面积、棚内地表面积)、覆盖材料(塑料薄膜透光率、防虫网目数)、小白菜(叶宽、叶面积指数)等为参数的塑料大棚内温湿度模拟模型,并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长江下游地区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模型对该地区夏季晴天、多云天和阴天覆盖防虫网塑料大棚内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0.92和0.87,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1.3、1.4和0.9℃,相对误差(RE)分别为5.8%、6.5%和4.1%;夏季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大棚内相对湿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分别为0.91、0.90和0.89,RMSE分别为4.1%、4.7%和3.2%,RE分别为4.8%、5.6%和3.8%。模型的建立也为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结构优化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主动式太阳能集热/土壤蓄热塑料大棚增温系统及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一套主动式太阳能塑料大棚增温系统。它以空气为载热介质,土壤为蓄热介质,白天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加热空气,由风机把热空气抽入地下,通过地下管道与土壤的热交换,将热量传给土壤储存。夜间热量缓慢上升至地表,从而使土壤保持恒温。经过连续4 d的加温试验得出:与利用自然辐照的对比温室相比,主动式太阳能塑料大棚的夜间气温平均升高3.8℃,地温平均升高2.3℃,系统蓄热量可达228.9~319.1 MJ。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结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土壤蓄热的塑料大棚增温系统,能有效地提高棚内的气温和地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夏季鸡舍屋顶隔热改善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舍屋顶夏季所接收辐射热最多,屋顶内表面与舍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较强,舍内垂直温差加剧,造成局部热应激影响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究屋顶隔热对蛋鸡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试验舍(100 mm保温玻璃棉毡彩钢板屋顶)与对照舍(200 mm加气混凝土屋顶)2种不同材料屋顶对鸡舍内环境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讨论鸡舍屋顶成本与养鸡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舍内温湿度波动比对照舍内小,试验舍内平均温度比对照鸡舍低2.3℃,对照舍内温度空间上呈垂直分布且温差大于3℃,由地面向屋顶逐渐升高且距离地面3.2 m高度水平面温度与0.8、1.6、2.4 m高度水平面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2)试验舍内热应激程度低于对照舍,对照舍内温湿指标正常水平比试验舍内低15.7%,轻度热应激程度高12.1%,中度热应激程度高1.7%,高度热应激程度高0.9%。对照舍内3.2 m平面上蛋鸡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应激,高度热应激占2.5%;3)试验舍蛋鸡产蛋率比对照鸡舍高1.5%,平均蛋质量高1.9 g。对照舍3.2 m平面上蛋鸡产蛋率与距离地面0.8、1.6、2.4 m平面蛋鸡产蛋率差异极显著(P0.01),周死淘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舍和对照舍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最高,对照舍底层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与距离地面1.6、2.4、3.2 m平面蛋鸡的平均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破蛋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对照舍屋顶的冷负荷峰值是试验舍屋顶冷负荷峰值的2.1倍,对照舍屋顶内表面温度比试验舍高3℃。试验鸡舍采用隔热屋顶1~1.5 a可收回投入成本,维持舍内热环境以提高蛋鸡养殖户的收入。该研究可为集约化密集型饲养模式下蛋鸡舍的环境调控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原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71-2013年西藏西部、中部和东部8个气象站的浅层(5、10、20cm)地温和较深层(40、80cm)地温以及气温逐月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M-K)检验等方法,分析近43a西藏年、季平均气温,年、季平均地温,年平均地气温差的变化趋势以及地温与气温的气候突变关系,并对21世纪地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各研究站点年平均浅层地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藏西部和藏中部比藏东部增温显著;各季节几乎地温上升显著,其中冬、春季升幅显著高于夏、秋季。(2)年、季深层地温除昌都无显著变化外,其余站点几乎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狮泉河、日喀则、拉萨各季深层地温升幅显著高于同期浅层地温,而泽当和昌都各季深层地温升幅低于同期浅层地温。(3)研究地温对气温的响应发现,研究期内藏西部的狮泉河浅层年地气温差小于深层,藏中部的日喀则和拉萨浅层年地气温差20世纪90年代前大于深层,90年代后接近或小于深层;藏东部的昌都浅层年地气温差在80年代中期前小于深层,80年代中期后大于深层。各土层年平均地温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层年地温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西藏21世纪地温随着气温显著升高,藏西部和藏中部增温幅度整体高于藏东部。年均地温高于气温,且其升温幅度大于气温,气温升高,地温增加,预估至21世纪末,昌都、拉萨、波密地温水平将分别达到偏南的八宿、泽当和察隅现有地温水平,相当于所有站点南移近1个纬度。  相似文献   

11.
南亚热带果园土壤二氧化碳释放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soil CO2 emission from an orchard was measured using a dynamic open-chamber system for measuring soil CO2 effiux in Heshan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lower subtropical area of China. Intensiv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a period of 12 months. Soil CO2 emissions were also model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from daily air temperature, dry-bulb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relative humidity, atmospheric pressure,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Data was analyzed based on soil moisture levels and air temperature with annual data being grouped into either hot-humid season or relatively cool season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patterns. This was essential in order to acquire simplified exponential models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Minimum and maximum daily mean soil CO2 effiux rates were observed in November and July, with respective rates of 1.98 ± 0.66 and 11.04 ± 0.96 μmol m^-2 s^-1 being recorded. Annual average soil CO2 emission (FCO2) was 5.92 μmol m^-2 s^-1. Including all the weather variables into the model helped to explain 73.9% of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soil CO2 emission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eriod. Soil CO2 effiux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Q10,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in respiration rates over a 10 ℃ interval, was partly explained by fine root biomass.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were the dominant factors controlling soil CO2 effiux and were regarded as the driving variables for CO2 production in the soil. Including these two variables in regression models could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predicting the variation of CO2 emission in the commercial forest Soils of South China .  相似文献   

12.
温室吸湿剂喷淋除湿降温系统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决湿热地区夏季温室的降温问题,提出了利用CaCl2溶液除湿降温系统对温室进行降温的方法。在CaCl2溶液除湿降温系统运行条件下,确定了以喷淋室出口空气相对湿度为试验指标,分析了进口空气流量、除湿剂流量、除湿剂浓度和温度、进口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通过影响因子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了系统运行时影响除湿效果的显著因素是除湿剂浓度和温度、进口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CaCl2溶液喷淋除湿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该文为中国南方高温高湿的温室夏季降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For plant production in a greenhou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e able to control the greenhouse microclimate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In hot summer conditions, it is a problem to control th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plant zone. The vents are fully open and the air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The air exchange in the plant zone is very little. Especially in modern greenhouses with roof vents only and no side wall vents, it is a perceptible problem. The air passes through the vents in the top of the greenhouse without effect on the air in the plant zone.By means of a 1 m high vertical screen placed at the top of the greenhouse, parallel to the ridge, improvements were achieved in the air exchange in the plant zone of about 50% on average. The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by 2·1°C.  相似文献   

14.
辣椒苗期耐热耐湿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辣椒各生理指标的耐逆系数为衡量辣椒单项耐逆能力大小的指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辣椒不同品种(系)耐热耐湿性予以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将10个供试品种(系)按耐热耐湿由强到弱划分为4级:高度耐热耐湿(I)、中度耐热耐湿(G、J、W、H)、不耐热耐湿(C、E、F、K)和极不耐热耐湿(D)。几种关于辣椒品种(系)耐热耐湿综合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利用耐热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与单项指标间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其它辣椒品种(系)耐热耐湿性大小。  相似文献   

15.
储料竖向压力对粮仓中小麦粮堆湿热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仓中存在压力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等多物理场,为了得出各物理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粮堆内湿热传递规律,该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粮堆多场耦合试验装置,针对仓内小麦粮堆单元体,研究在高温边界38.5℃、低温边界5.2℃,初始粮温25.8℃,竖向压力分别为50、100、150 kPa条件下小麦粮堆湿热传递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压力增加,粮堆孔隙率减小,热量通过粮食籽粒间传导增加,传递速率加快,竖向压力从50 kPa增大至150 k Pa,粮温较入仓时下降约0.5~1.3℃,温度梯度变化率达8.7%,不同压力下粮堆高温区面积随储藏时间呈幂函数减小。粮堆内湿空气在边界处累积至峰值时会有部分湿空气向粮堆内迁移。粮堆中部与靠近低温边界温差大于6.3℃时,粮堆内湿空气扩散加快,粮堆中部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速率随竖向压力增加而加快。研究结果可为散装粮堆多场耦合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活体动物的运输量越来越大。特种运输车辆增设通风空调系统可改善运输过程中活体动物的生存环境。但国内现有活体运输车中普遍存在气流组织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车厢内局部气温过高或过低,动物存活率低、车辆装载量少。该文以兔子运输车为例,利用CFD软件模拟分析了现有车厢内空气流动和传热状况,并提出风口优化布置原则:将回、排风口置于高温区域,提高回、排风温度。研究表明,现有车厢内气流短路现象严重,车内最高温度超出设计温度范围3.20℃,且约21%的兔笼超温;优化布置的风口可明显改善车厢内空气温度分布;所有兔笼温度均保持21.05~29.20℃以内,满足设计要求。该工作对活体动物运输车的设计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品种“寿和粉冠”为试材,于2020年4−7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天数的正交试验,气温(昼温/夜温)设4个处理水平:T1(32℃/22℃)、T2(35℃/25℃)、T3(38℃/28℃)和T4(41℃/31℃);空气湿度设3个处理水平:H1(50%)、H2(70%)和H3(90%),误差范围在±5个百分点;处理天数为2、4、6和8d。以昼温/夜温28℃/18℃、空气相对湿度45%~55%处理为对照(CK)。在番茄花芽分化各个时期分别测量顶芽内源激素、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现蕾期测量茎粗、单株干质量、壮苗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以研究苗期高温高湿影响番茄花芽分化进程的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整个花芽分化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延长,而空气相对湿度和处理天数对番茄花芽分化进程影响不大。(2)不同处理下番茄顶芽IAA和GA3含量随着花芽分化出现降—升—降的趋势,ZT和ABA含量出现与IAA完全相反的趋势。IAA、ZT、GA3含量均随着温度、相对湿度和处理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AB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3)番茄叶片淀粉和叶绿素含量随花芽分化进程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从未分化期到雄蕊分化期逐渐升高,雌蕊分化期间逐渐降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表明高温高湿对番茄花芽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营养物质减少有关,花芽分化初期环境温度应控制在CK水平,温度越高越不利于番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8.
黄泛沙地杨树丰产林改善小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丰产林内的小气候因素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杨树丰产林能有效地降低风速;减少土壤的风蚀量;对空气温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5月份能降低日平均空气温度、减小空气温度日较差;降低土壤温度,尤其是土壤表层温度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杨树丰产林明显的提高空气湿度,有效地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杨树纯林能增加土壤湿度,而林麦间作则由于作物根系的吸水作用,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纯林和对照地。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不同后屋仰角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关中地区最适宜的后屋仰角,本试验将后屋仰角为35°、40°、45°、50°的日光温室,分别编号为1#、2#、3#、4#,在最冷月对四类温室及室外的气温、5cm和20cm地温、后屋内表面温度以及室内作物受冻表现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温室的保温性能顺序为3#〉2#〉1#〉4#,3#温室1月中下旬的最低气温平均为9.3℃,平均气温为11.3℃,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1.4℃;3#温室土温及后屋内表面温度也高于同期其它温室。方差分析表明,3#温室气温日较差与1#、4#温室差异显著。4#温室日最低气温最低,并与外界最低气温间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08〉r0.01),且作物绝收。试验结果认为,在关中地区最优的后屋面仰角应该为45°左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小波变换的最大冻深期气温与土壤水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冻融过程中水分和盐分的耦合迁移一直是土壤水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为了解最大冻深期日最低气温与土壤水盐的尺度变化关系,该文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河套灌区1994-2006年最大冻深期(2月)日最低气温、0~40cm土层平均水分和盐分的时间-频率的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时间域内,该地区最大冻深期日最低气温、土壤水盐变化具有周期性特征;最大冻深期日最低气温以3a周期振动最强,土壤水盐均以2a周期振动最强;日最低气温、0~40cm土层水分和盐分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即气温偏高期对应水分偏低期和盐分偏高期;日最低气温、0~4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周期性突变点位于1997年和2000年左右;盐分表现出不同时间尺度的振动变化,较日最低气温和水分变化更为复杂。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干旱寒冷地区节水改造和盐渍化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