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残体向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核心要素,其形成、转化及稳定过程还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植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来源,但由于其腐解过程的复杂、多变性以及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高度异质性,植物残体向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稳定机理尚不十分明确。本文介绍并讨论了近年来关于植物残体向土壤有机质转化相关研究的新发现,探讨了微生物源和植物源有机质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概述了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并综述了植物残体输入后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的相关研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科学地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它不但是土壤微生物最重要的能量与物质来源,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而且对土壤营养元素(如C,N,P)和污染物的化学活性与生物活性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消长动态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有机质性质对DOM释放的影响。(2)有机质对DOM数量和质量的影响(3)生物和物理化学因素对土壤中DOM吸附和解吸的影响(4)DOC、DON和DOP迁移转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既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执行者,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1]。其中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处在物质分解者的位置,同时起着部分生产者的作用,对土壤有机质的降解转化、无机物质的转化和分子态氮的固定及土壤肥力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量、  相似文献   

4.
棉田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青华  韩锦峰 《土壤学报》2005,42(2):348-351
土壤微生物和酶是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营养物质转化、有机质分解、污染物降解及修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为近年来土壤学界研究的热点[1~ 5] 。覆盖栽培能改变土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物理因素[6~ 10 ] ,必然导致土壤化学性  相似文献   

5.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交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拥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之间的交互作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根际微生物,其中一些重要的功能微生物作为主要的共生功能体参与到植物根系养分转化中。对根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形成及其与土壤环境、植物根系之间互作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成果均肯定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是积极促进植物个体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活跃因子,并展望了今后土壤微生物在多组学、植物功能性状和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滕应  骆永明  李振高 《土壤学报》2006,43(6):1018-102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发展的崭新方向之一。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包括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及分子遗传多样性,是指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功能的重要传感器。本文基于分离培养以及生物标志分子方法。从不同生态层次上认识微生物多样性,较全面、系统地综合评述国内外污染土壤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及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新形势下土壤污染所面临的新问题,探讨了近期土壤微生物生态学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与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地上植被也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地上植被和地下微生物间具协同作用和正负反馈效应的互作机制。探讨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互作关系,为植物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地上植被类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地上植被也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地上植被和地下微生物间具协同作用和正负反馈效应的互作机制。探讨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互作关系,为植物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红壤区植被受人为严重破坏后,表土易遭侵蚀,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侵蚀区,并形成了大面积的侵蚀退化生态系统。该区先后对此类退化系统生态进行了许多恢复与重建工作,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在植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源涵养、营养元素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1~6],但目前有关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尤其是轻组有机质影响的研究比较缺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对维持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7]。利用密度分组技术可将土壤有机质分成轻组(Light fraction,LF)和重组(Heavy fraction,HF),轻组有机质主要由部分分解的植物残体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地上植被也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地上植被和地下微生物间具协同作用和正负反馈效应的互作机制.探讨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互作关系,为植物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土的酶活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近年来,土壤的熟化实质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揭示土壤的熟化实质,有助于定向地培肥土壤和有效地调控土壤肥力的演变进程.1978年,我们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开垦年限、不同熟化度黑土的熟化实质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着重讨论黑土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腐殖物质和其他肥力因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白蚁活动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蚁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物种,白蚁活动与其环境土壤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本文是对有关研究报道的初步总结,内容包括蚁穴及其环境特征、白蚁活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环境对白蚁活动的影响以及研究展望4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要土壤剖面酶活性状况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引入,土壤酶的研究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试验研究已证明,土壤酶是土壤的组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ACE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及、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研究乳酸发酵对莴苣茎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发酵与否,莴苣叶各项指标均高于莴苣茎.发酵后莴苣叶的ACE抑制活性从61.5%显著升高至92.9%,莴苣茎从48.5%显著升高至68.3%(P<0.05).但发酵使莴苣茎和叶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下降,莴苣叶对DPP...  相似文献   

15.
16.
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硝化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据考证,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昆山市正仪镇绰墩山古水稻土遗址的地下42~57cm与100~116cm均为古水稻土层,历史耕作时间分别距今约3320a和6280a。硝化细菌在耕作土中的数量及其硝化强度被认为是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在土壤氮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氨氧化细菌在硝化作用过程中将铵氧化为亚硝酸盐,实现亚硝化作用,是硝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同时也是其限速反应。本试验比较研究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硝化活性的差别,观察氨氧化细菌沿土壤深度的分布规律,对揭示古水稻土在长期埋藏于土壤深层后的硝化功能演变具有积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黎贡山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高黎贡山位于滇西北中缅边境的横断山地区。由于其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生物资源,早已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高黎贡山山体宏大,上半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原生植被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下部(1500m以下)有村庄分布,近10年来,由于人口激增,森林大量被砍伐、放牧和开垦成农田或人工纯林,形成片状分布的次生林,山底部的次生林基本上已被砍光。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丰产大豆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作土壤是在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类生产劳动的影响下形成的。过去虽然认为每一种土壤都有着自己的发生与发展,土壤形成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参与下完成的。可是在联系生产实际时,往往就简单地把土壤只看为不过是供应植物营养物质的仓库。这样孤立地片面地去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的供求关系,是不可能解释土壤,特别是耕作土壤的实质的,因此也不可能正确地控制和创造更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王飞  封琼  刘程智  林琳  田兵  华跃进 《核农学报》2012,26(6):900-905
从不同种奇球菌属(Deinococci)细菌中分离提取类胡萝卜素,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提取物的组成和性质。通过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比较了不同菌种来源的类胡萝卜素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D.radiopugnans和D.radiodurans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在浓度为0.6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达到46%左右;D.radiopugnans提取物的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在浓度为3μg/ml时清除率达到42.99%。同时,采取体外蛋白质氧化抑制试验和脂类氧化抑制能力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提取物对大分子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D.radiopugnans和D.radiodurans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大分子氧化防护功能。以上研究为从具有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的奇球菌属筛选抗氧化活性类胡萝卜素,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莲藕膨大过程中褐变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3个熟性不同的莲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莲藕膨大过程中褐变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膨大节数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增加;第4节藕体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褐变酶活性增加,且熟性不同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并探讨了品种熟性、藕体大小和环境条件对莲藕褐变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