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 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 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 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云南土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输变电线路工程穿越山丘区,对周边区域的水土资源产生不利影响。选取云南省土石山区6个典型输变电线路工程,划分7个防治分区,分析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探讨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模数大于自然恢复期;(2)输变电线路工程中站区和塔基区的水土流失量最高,站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其他项目分区,侵蚀级别达到极强烈,站区、塔基区、施工便道区和弃渣场区是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3)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对输变电工程线路的水土流失产生影响。依据云南土石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输变电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云南土石山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构建科学实用、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输变电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长、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等特点,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建设会造成地表土壤结构和植被的严重破坏,急剧增加水土流失。本研究从选址选线、塔基设计、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主体设计和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措施设计两方面,探讨浙江省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并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分析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对原地貌扰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安全及资源安全。为研究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技术,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实地调查,对不同侵蚀类型区典型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和施工便道占地类型复杂,黄土丘陵区占地类型最多(5种),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分别为49%和28%;红壤丘陵区以林地为主,占比为69%;黑土低山丘陵区占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分别为42%,40%;青藏高原占地主要为草地,占比达78%;新疆山地则主要是以裸地为主,占比高达98%。(2)输电线路工程不同水土流失地貌单元水土流失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塔基区和施工便道水土流失量较大,其次是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地水土流失量最小;塔基区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黄土丘陵区最大,是红壤丘陵区的2倍,黑土低山和漫岗丘陵区的5倍。塔基边坡的修复应该依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方式,施工便道注意排水沟布设,牵张场土地恢复过程中应先进行深松翻处理。(3)对山丘区输电工程形成的各侵蚀单元进行近自然的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采取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组合。综上,研究结果可为山丘...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大电网系统的快速建设发展,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输变电工程线路长、跨越范围广,工程区地形陡峭且复杂,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且水土保持监管工作难度高,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可大幅提高监管精度和效率。以南方某22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基于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分析输变电工程山丘区塔基和平原区塔基实际扰动范围和设计扰动范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山丘区塔基和平原区塔基设计扰动面积相差较小,但平原区塔基实际扰动面积远大于山丘区塔基;山丘区塔基和平原区塔基设计扰动面积均远小于实际扰动面积,且设计扰动范围通常呈较为规则的矩形,而实际扰动范围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设计单位未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地形特点、施工单位随意施工等都是造成实际扰动范围远大于设计扰动范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顺应国家电网公司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防治输电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以黄土丘陵区和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选取区域内两条典型线路,就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红壤丘陵区侵蚀营力除水力之外还有风力。(2)黄土丘陵区土壤渗透性强、土层深厚,而红壤丘陵区质地粘重、遇水易板结、入渗能力差。(3)黄土丘陵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补植,而红壤区植被遭受破坏后恢复能力强,即使施工中植被遭受破坏,在短期内也可自然恢复。(4)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10倍。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各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是红壤丘陵区的2.5~31.25倍。(5)黄土丘陵区侵蚀模数在换流站站区、电机电缆区和榆林市线路工程塔基区的侵蚀模数取最大值,换流站站区和线路工程塔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大; 而红壤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侵蚀模数在宜昌市线路工程塔基区取最大值,塔基区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亦为最大。塔基区是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因此,根据当地自然因素差异,分区域设计工程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变电工程跨度大,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水土流失来源复杂多变,且临时占地多,扰动范围大.为探索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为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山西省18项500 kV输变电工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传统与低扰动的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扰动程度和水土流失量,发现长短腿配高低基础的塔基和塔型设计、索道运输、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低扰动技术应用于主体工程中能够显著缩小扰动范围、减少水土流失量;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中根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土壤条件采用相应的表土剥离技术及在部分临时占地采用临时覆盖技术,则能减小水土保持工程的二次扰动,并且可以节省工程投资.建议在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优先采用这类有利于水土保持的低扰动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壤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西50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输变电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和防治目标,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的10个大中型输变电工程为例,对输变电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结果为:变电站区、施工便道区和塔基区是输变电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区域,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量的40.03%、17.18%和14.42%。针对输变电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变电站区除了要进行土地整治外,更应重视雨洪利用措施的布设;塔基区除了要做好边坡防护外,还要处理好余土余渣;施工便道区要注意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植物措施的布设。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新疆输变电施工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输变电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新疆750kV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项目研究成果,分析项目水土流失的扰动范围、来源、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新增水土流失来源分为站区、进站道路区、站外供排水设施区、站外电源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塔基及施工场地...  相似文献   

11.
引水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对深圳市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可能产生的危害分析,并结合本工程实际,采用分类治理的方法,提出治理方案。对其它引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园林工程设计及施工,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前提下,结合造景,应用水土保持技术,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准确地监测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质量及效益等,将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危害减至最小,以108国道(石门营—规划六环路)改建工程为例,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内容、方法以及结果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家支农项目存在部门条块分割、投资和实施地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状况,遂宁市船山区大胆探索,以农发水保项目为基础,由政府统筹、统一规划、部门联动实施项目整合,创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管理模式,发挥了项目整合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传统水土保持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是整个水土保持事业的组成部分,它涉及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水土流失分布形态可是点、线、片、带、块、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组合,年侵蚀模数比传统水土流失年侵蚀模数大得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预防、监督和治理相结合,其防治投资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部分,概预算要求严格依据国家或各部委的概预算标准进行,效益分析采用企业全额投资的效益评价方法———财务经济评价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减蚀效益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若干个大中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分析了点型工程和线型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表明,不论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都占到了总水土流失量的85%左右.点型工程水土流失量为86.6t t/hm2,线型工程水土流失量为202.40 t/hm2.点型工程施工期流失量与面积为线型关系,R2=0.949 7.线型工程施工期流失量与面积为对数关系,R2=0.800 3.实例分析表明,在计算减蚀量时应当慎重选取林草措施减蚀率的值.  相似文献   

18.
从中卫黄河隧道穿越工程实际监测需求出发,结合原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对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议结合实地情况增设监测点;在完善原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植被措施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加强植被的后期管理与养护;提高扰动区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加强监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后续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当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内在的联系,但又有其特殊性。在总结分析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揭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9大特点,剖析了其形成的8大原因,为对今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同小流域监测和其它建设项目监测相比,其水土保持监测难度相对较大。针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与治理特点,从监测内容、对象到监测项目和方法,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可作为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编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