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工程项目,对库区发展和耕地保护事业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背景和基本概况,详细论述了工程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论文对于防止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梯田优化配方施肥正交试验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老梯田和新梯田正交培肥试验结果,阐明了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肥料因素和次要因素,选择出了“最优配方施肥”方案,计算了其经济效益,为老梯田和新梯田土壤培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的研究Ⅰ白浆土心土培肥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心土培肥犁将白浆土的白浆层和淀积层混拌,并向混拌层施入改土物料钙肥和磷肥。试验结果显示:心土培肥的增产效果稳定,磷培肥区比对照区增产17.4%~26.4%,钙培肥区比对照区增产9.2%~16.3%。在心土混层耕基础上进行心土培肥,磷培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对白浆土进行心土培肥,改善了其障碍层次,从而达到培肥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曾祥添 《土壤与环境》2001,10(2):171-172
“三高”农业与土壤和肥料有密切关系。地力是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取得高产、优质、高效,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培肥地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都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肥地力因土种植、合理施肥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土肥工作,将影响“三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新修梯田存在的土壤肥力下降严重、作物产量不稳等问题,目前国内快速培肥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培肥、化学培肥、物理培肥、管理措施培肥等关键技术。调查研究了增施肥料、秸秆还田、深耕翻种植、地膜覆盖种植、合理轮作套种等培肥技术在宁南山区新修梯田的应用情况与效果,提出了适宜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的快速培肥措施,为提高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家沟流域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从改造坡耕地入手,坚持30年梯田建设,把一片瘠薄、干旱、低产农田,建设和培肥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黄土高原坡耕地治理树立了典范,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通过多年观测、调查资料,全面分析总结了王家沟流域梯田建设培肥的经验与效益,为坡地修梯田、低产变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土培肥犁改良瘠薄土壤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根据心土培肥的改土技术要求研制出心土培肥犁,并分别在瘠薄黑土和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开展大面积机械改土试验,明确自主研发的心土培肥犁改土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及对作物产量的效果,为其广泛应用到低产土壤改良提供机械及技术支持。试验设深松、心土培肥和常规对照耕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心土培肥和深松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土壤理、化性质,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后效不完全一致;心土培肥降低土壤抗剪强度后效明显,碳酸盐草甸黑钙土10~30 cm土层土壤抗剪强度比对照降低6.65~12.16 k Pa,黑土比对照降低8.20~11.31 k Pa,碳酸盐草甸黑钙土改土后效果明显,黑土改土后效长,心土培肥改土效果优于深松;土壤容质量和硬度趋势同上;心土培肥提高土壤透气系数为2.78~14.28倍,饱和导水率为2.38~11.62倍;深松和心土培肥可提高下层土水分消耗比例,30~60 cm土层耗水量为心土培肥区深松区对照区,心土培肥耗水量比照高10%;心土培肥处理可提高土壤磷含量和供磷强度,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供磷强度比对照分别提高4.19~5.17倍和4.96~17倍,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高于黑土;心土培肥可提高玉米产量,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心土培肥增产幅度为6.82%~18.01%,黑土增产幅度为6.45%~11.18%,平均增产效果碳酸盐草甸黑钙土薄层黑土,但黑土持续增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从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出发,自1973年以后,在成田5-10年的红壤幼年稻田中开展了快速培肥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从而导致粮食产量较快上升。  相似文献   

9.
不同有机肥及其混施对黑土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下,对不同有机物料及其混施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包括6个处理,分别为冷粪培肥、热粪培肥、秸秆培肥、冷热混施、秸粪混施和常规对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随玉米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且6种培肥处理下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提高土壤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上冷粪培肥、热粪培肥和秸粪混施处理均具有显著效果,除秸秆培肥外其他各培肥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均不大。在玉米生育时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各处理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均是在大喇叭口期或者灌浆期、拔节期或者大喇叭口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0.
紫色土不同土体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成文  何毓蓉 《山地研究》1993,11(4):223-229
对紫色土未培肥和培肥的不同土体,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未培肥土体的全氮、有效磷、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有明显变化。尤其是砂土和改变为不同质地的土体后,上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都有所提高。培肥土体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明显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砂土培肥的效果最显著,所以改变土体质地,并加以培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紫色土退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红黄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的土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单施无机肥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不利于保持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综合培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提高幅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无机肥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近,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和"无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其它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尤为显著,说明套种豆科绿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最大,这进一步佐证了此培肥模式能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定及培养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撂荒(FA)、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和氮磷钾配施秸秆(SNPK)培肥处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结构特性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0~20 cm耕层土壤中,不同培肥处理土壤中DOC的含量变化范围在4.65~8.94 mg kg-1之间,平均为6.42 mg kg-1,各培肥处理间差异明显,其大小顺序为MNPKSNPKNPKFACK。由DOC溶液的UV280吸收值和腐殖化指数(HIXem)可以得出,不同培肥处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中结构相对复杂的芳香化合物所占的比例明显不同,其大小顺序为SNPKMNPKFANPKCK。经过7d的生物降解培养,不同培肥处理土壤DOC溶液的降解率变化范围在19.3%~48.5%之间,平均为28.6%,其大小顺序为CKFANPKSNPKMNPK。随着培养的进行,DOC溶液中结构较为复杂的溶解性有机物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不同自然植被管理措施对红壤丘陵果园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丘陵是“山—丘—谷”的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一旦植被遭破坏,极易水土流失。在红壤丘陵园地应用除草剂调控水土流失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清耕法相比,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克克草和生草法可使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47.7%,20.8%,31.4%,41.3%和45.5%;可使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52.4%,39.0%,48.1%,50.7%和55.2%;可使土壤养分分别减少50.2%,37.0%,41.8%,45.8%和60.3%。除草剂对杂草再生率影响,与生草法比较,克无踪可达67.2%,草甘膦达30.3%,草草克36.8%,克克草51.2%和清耕法55.1%;克无踪调控杂草效果分别是草甘膦的2.2倍,清耕法的1.2倍。克无踪调控杂草效果显著,有望成为红壤丘陵园地培肥与水保相得益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红壤的供氮能力及化肥氮的去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红砂岩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红壤以及施用有机或无机肥 1 0年以上培肥的红壤在不加外源氮肥条件下的自然供氮能力 ,以及施用1 5N肥源后肥料氮在土壤 -作物系统中的去向。结果表明 :红砂岩发育红壤 (红砂土 )的矿化量和供氮量显著高于第四纪红黏土 (红黏土 ) ,同一母质中轻度侵蚀红壤的矿化量和供氮量又显著高于重度侵蚀红壤。培肥后红壤的矿化量和供氮量显著提高 ,其中有机培肥红壤高于无机培肥红壤。侵蚀红壤的氮肥利用率低 ,土壤残留氮率较高 ,氮肥损失率不大 ,其中红砂土的氮肥残留率明显低于红黏土 ,而氮肥损失率却显著高于红黏土。培肥后红壤的氮肥利用率明显增加 ,其中有机培肥红壤的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显著高于无机培肥的红壤 ,而氮肥损失率却明显低于无机培肥红壤。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种植中,植物所需营养一般都需从土壤中获得,因此,土壤培肥非常重要。基于此,介绍了当下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中土壤培肥的途径,并探讨了相关的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肥害,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攀西地区新垦地土壤沙化特征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攀地区第三系昔格达组质发育的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颗粒组成,团聚状况,有机质含量及其它营养特性,并采用4种处理措施对同一母质新垦地土壤进行了3年培肥,结果表明,该母质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沙粒含量偏高,粘粒易流失,热熟化度情况下存在明显沙化倾向,<0.01mm物理粘粒的团聚度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防止占攀西地区60%以上新垦地的昔格达终发育的土壤冲刷和沙化的关键是尽快熟化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4个处理中,以“聚土成畦(垄),稿秆深埋还田,带状培肥“效果最好,经3年培肥后土壤冲刷和沙化的关键是心快熟化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4个处理中,以“聚土成硅(垄),稿秆深埋还用,带状培肥“效果最好,经3年培肥后土壤有机质可达11.7g/kg,增长率达166%,其次是水旱轮作和平作+有机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试验观测与调查资料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坡耕地整治方略。指出坡耕地干旱低产的主要原因,不是雨水的直接流失,而是因径流冲刷地表引起土壤结构和肥力破坏造成的。整治坡耕地必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合理利用土地为前提,以实现“两改一变”为目标,将坡地修平同培肥土壤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布局、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主攻方向以及培肥土壤指标与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土旱塬区轮作培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10年轮作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轮作中增加豆科类养地作物比例将明显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培肥土壤,豆科作物茬口在土壤养分状况优于小麦茬口,而且其茬口的培肥作用,累加效应显著,有机肥与氮磷配施(NPM)在试验的几种轮作系统中都具有优越的培肥土壤作用。单施磷肥在豆科牧草芷蓿连作中同样有一定的培肥作用,而在卷入了非豆科作物的小一豌豆轮作系统中,则未表现出改善土养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三季秸秆还田、三季秸秆+冬绿肥还田、三季栏肥还田、冬绿肥还田及主施化肥为对照等5个处理,研究了山区旱地多熟间套作不同培肥方法的培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培肥方法的培肥效果依次为三季栏肥还田〉三季秸秆〉冬绿肥还田〉三季秸秆还田〉冬绿肥还田〉对照。  相似文献   

20.
洼涝盐渍土“淡化肥沃层”的培育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1986-1993年微区及大田试验说明,对洼涝盐渍土采用不同培肥措施,培育“淡化肥沃层”,改善了土壤理化生物状况,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在不减少土体盐贮量的条件下,以“肥”调控水盐,把盐分调节在土壤表层40cm根系活动层以下,在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创造一个良好的肥水盐生态环境,以利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