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衡水湖三个主要监测站点(洼内、小库和冀县)在2000—2007年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5年衡水湖整体水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2006年后,衡水湖洼内和冀县监测站点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基本满足Ⅲ类用水标准。三个监测站点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也有所差异。2006年洼内监测站点水环境主要贡献污染物为氨氮,贡献率为0.621。其余年份均为高锰酸盐指数,2000—2005年及2007年贡献率为0.5左右。小库监测站点水环境的主要贡献污染物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均为总磷。2000年,2001年,2002年,2006年为氨氮且2000年和2006年贡献率分别达到0.58,0.838。冀县监测站点水环境主要贡献污染物2000年,2001年,2002年,2006年为氨氮,但2001年,2002年贡献率不到0.4,相较于2000年和2006年较低。2003年为总磷,贡献率为0.38。2004,2005,2007为高锰酸盐指数,贡献率分别为0.61,0.50,0.38。并在水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衡水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给出衡水湖今后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趋暖灾害骤增与农业持续生产力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880-1997年全球大气温度的记录,进行了每10年平均气温的计算,可将这近12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划分为3个时期,即气温偏低期(1880-1919年,至少40年),过渡斯(气温变化起伏较小,1920-1979年,约60年)和升温期(1980-1997年)。再参照有关小冰期(1450年或1490年开始至1850年或1880年止,约400年)的文献资料,可知小冰期气温比1880-1919年时期更  相似文献   

3.
以Land-sat TM5在1992年、2001年、2004年的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美国农业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和分析了北京郊区房山区1990年以来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三年间均以轻度水土流失为主,但三年间总体水土流失以2004年最严重,2001年最轻。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三年的水土流失影响不同,未利用地水土流失严重程度2004年>1992年>2001年,农田1992年>2004年>2001年,草地2001年>1992年>2004年,林地2004年>1992年>2001年。研究区历年总体水土流失变化与林地的水土流失变化一致,反映了林地的水土流失对研究区内的水土流失起主导作用,揭示了保护和绿化好林地,降低林地的水土流失程度对减缓和降低研究区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泾河上游(泾川水文站以上)52年(1954-2005年)的径流和气象年数据,研究了上游地区的气候和径流变化特征,发现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器皿年蒸发量有微弱下降趋势,而年径流量却呈明显降低趋势.根据年降水量-年径流深的双累积曲线,划分出了径流变化的5个阶段分别为1954-1960年、1961-1971年、1972-1980年、1981-1997年和1998-2005年.并以1954-1960年段作为基准期,定量估算了其他年段内人类活动和年降水量变化对年径流深变化的贡献,发现除1991-1997年段降水量偏低对径流减少起很大作用以外,在其它年段径流的变化更多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961-1971年、1972-1980年和1981-1990年3个年段,人类活动对径流增加的贡献量分别为52.71,9.22,3.42 mm;而降水仅在1961-1971年对径流具有增加的贡献量为5.38 mm,在其它两个年段对径流具有减少的贡献量,分别为2.85 mm和2.93 mm;在1998-2005年,相对于降水量对径流的增加贡献量为1.73 mm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减少具有较大的贡献量为24.87 mm.最后,探讨了进一步定量区分气候变暖和具体人类活动对蒸散和径流变化贡献的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5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依据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异常度划分10个气候年型,分析气候年型及其潜在产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对不同气候年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a来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少雨年型发生频次最多,平均为15.8次;多雨年型和寡照年型次之,暖湿年型和高温年型最少。河北中部和山东的中部地区容易出现少雨年型和多雨年型,暖干年型主要出现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寡照年型空间差异性较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区正常年型和多雨年型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暖年(暖干年型、暖湿年型和高温年型)和寡照年型显著增加(P<0.05)。降水和光照是限制华北平原夏玉米气候潜在产量的主要因子,与正常年型相比,降水偏少的年型(少雨年型、暖干年型和冷干年型)气候潜在产量减少超过15%,其中暖干年型对潜在产量影响最大;寡照年型下潜在产量减少了12.5%,且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年限黄瓜温室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以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研究重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生态系统间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的健康状况。 【方法】采集 8 年、10 年、13 年和 16 年温室黄瓜土壤,以1年露地土壤为对照,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不同种植年限共观测到土壤线虫属 21 个,全部为优势属和常见属;线虫总数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在不同种植年限的分布依次为 10 年 > 16 年 > 13 年 > 8 年 > 1 年,线虫总数种植年限之间差异显著,范围为每 100 g 干土 61~437 条;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种植年限有不同的响应,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 H′ 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的分布为 16 年 > 13 年 > 1 年 > 8 年 > 10 年,均匀度指数 J 为 13 年 > 16 年 > 1 年 > 8 年 > 10 年,而优势度指数 λ 的分布则为 10 年 > 16 年 > 13 年 > 8 年 > 1 年,5 种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的 NCR 指数在 0.6~9.8 之间,WI 分布为 1 年 > 8 年 > 13 年 > 16 年 > 10 年;线虫成熟指数 MI 在种植 16 年的温室土壤中最小,相反 PPI/MI 值则在种植 16 年的土壤中最大;丰富度指数 SR 随种植年限呈先升高后降低,10 年的最低;线虫区系分布结果显示,除种植 10 年黄瓜土壤的样点落在第 Ⅳ 象限外,其余种植年限黄瓜土壤的样点均落在第 Ⅰ 象限。 【结论】综合分析得出,连续种植会使土壤变得贫瘠,健康状况变差,受干扰程度变大,种植 10 年土壤线虫多样性、稳定性最差,土壤环境已受胁迫。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兴国县土壤侵蚀动态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8、1975、1982、2000年4期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空间配准及矢量化后,制成栅格分类图。在IDRISI 的CROSSTAB模块下分别计算了1958年到1975年,1975年到1982年及1982年到2000年的土壤侵蚀等级转换矩阵。根据该矩阵对兴国县土壤侵蚀的情况分期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时期内,兴国县的土壤侵蚀经历了三个主要过程:1958年到1975年的侵蚀加剧期,1975年到1982年的自然恢复期,1982年到2000年的全面恢复期。到2000年,强度侵蚀的面积明显减少,无明显侵蚀的面积已达到全县面积的74.7%,严重土壤侵蚀状况已基本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8.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3):79-79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  相似文献   

9.
以密云水库以上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流域1961—2005年的还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水土保持措施(水平梯田和造林)面积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基于降水—水土保持—径流之间关系的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该区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模型评估结果表明,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分别为2.54%,3.52%,28.71%,6.87%和48.02%;198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比较显著为22.96%。2001—2005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大,1981—199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次之,1991—200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小。水土保持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计分析表明,葫芦岛市连山区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近60年中共发生春旱27年,严重春旱12年;发生伏旱44年,严重伏旱25年;发生秋吊28年,严重秋吊11年;发生春夏连旱19年,伏秋连旱20年,春、夏、秋三季连旱8年;仅有6年没出现干旱,干旱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对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干旱危害研究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Arcinfo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龙河流域50 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该区斑块类型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耕地的斑块数量从1953年的499个增加到1986年的820个而后又减少到2000年的780个,景观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52.72增加到1986年的66.64而后又减少到2000年的64.18;林地和草地的斑块数量1953-1986年增加,1986-2000年减少,破碎度也随之先增大后减小;建设用地斑块数目从1953年的24个增加到2000年的46个,景观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6.92增加到2000年的12.18。从流域景观级别上分析得到,流域内的整体斑块密度从1953年的0.56增加到1986年的0.61,而后下降到2000年的0.59,整个流域的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45.75持续增加到2000年到50.35,说明人类活动对该区的影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
巴音沟河近60年出山口年径流量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径流演变规律的研究是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利规划的前提。以新疆典型山溪河流巴音沟河黑山头水文站1956—2014年的年径流序列为基础,采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方法,对巴音沟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周期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60年来巴音沟河流域年径流量有缓慢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2)近60年来巴音沟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在1958—1960年和2003年两个时间段发生突变。1958—1960年是径流由多变少的突变时段,2003年是径流由少变多的突变时段。(3)巴音沟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存在7年,11年,30年的主周期,且30年时间尺度周期最明显,是河流的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13.
近200年来渭河流域干旱洪涝事件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渭河流域1813—2017年旱涝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旱涝等级以及指数序列,采用滑动t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近200年来旱涝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0年来渭河流域发生水旱灾害共111次,水灾和旱灾分别发生了55次和36次,同年水旱灾害交替出现20次,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度旱灾 > 中度旱灾 > 轻度涝灾 > 旱涝交替 > 中度涝灾 > 重大涝灾及重大旱灾。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833—1880年、1914—1933年为中度和重大旱灾的多发期,1894—1910年、1933—1939年为中度和重大涝灾多发阶段。旱涝演变存在5~7年、10~11年、18~20年、60年和105~110年周期震荡。110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第二主周期为60年,第三主周期为20年,同时检验出旱涝有5个突变年,分别为1825年、1881年、1914年、1933年及1981年。空间分布上,渭南地区旱灾发生频率最高,天水和铜川次之,渭河源头处发生频率最低。西安、渭南涝灾发生频率最高,天水、宝鸡、咸阳次之,渭源和铜川涝灾发生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7年成立农业经济教研室,1979年设立农业经济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2年组建农商学院,2000年组建管理学院,2006年学院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相似文献   

15.
丁文荣  周跃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54-356,359
对云南省盘龙河流域55年来的河流输沙率进行复值Morlet小波变换,通过分析输沙率变化的小波变换结果研究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盘龙河流域悬沙输移率从1951年以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有4、7、22年的振荡周期,其中22年的振荡周期最为明显,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而4、7年时间尺度却局部性特征很强。以小波系数实部图上的零点作为判据,且以主要周期附近的小波系数实部值进行突变分析得知,对应于4年尺度的突变有27年,7年尺度的突变有16年,22年尺度的突变有5年。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及量化方法,并选取24个指标,利用生态安全模型对枣庄市中区2年现状年(1998年和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的生态安全值属于第一类“恶劣类”,2003年属第二类“较差类”,说明该区2003年较1998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纸坊沟小流域水文特征与降水量关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纸坊沟小流域1959-1997年降水、输沙及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流域降水和输沙年际、月际变化特征以及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时段治理程度与时段年均输沙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且凸显单一峰值,降水在年际上呈平水年-干旱年-平水年(较丰水年)周期性变化;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分布过程线峰型单一瘦削,土壤侵蚀及输沙量年际变幅大,稳定性极差;径流年变化幅度很大,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11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出现枯水年和丰水年的周期均为6年左右;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年降水量与年土壤侵蚀模数、时段年均输沙量与时段治理程度呈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均呈极显著(在0.01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根据1880~1997年全球大气温度的记录,进行了每10年平均气温的计算,可将这近12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划分为3个时期,即气温偏低期(1880~1919年,至少40年),过渡期(气温变化起伏较小,1920~1979年,约60年)和升温期(1980~1997年).再参照有关小冰期(1450年或1490年开始至1850年或1880年止,约400年)的文献资料[6],可知小冰期气温比1880~1919年时期更低,因此推想气温偏低期持续了约450年,即近450年全球大气温度的变化大体上是一个单向渐变过程.20世纪厄尔尼诺的出现,也可划分为3个明显不同时期:从1900年有记录开始至1940年为厄尔尼诺偶见期,在此时期全球气候尚未变暖;1940~1980年为厄尔尼诺中等发生期,全球气候出现微弱或中等程度的升温;1980~1998年为厄尔尼诺频繁出现期,此时全球气候明显升温,由此表明近100年来厄尔尼诺出现的情况类似上述全球大气升温的单向渐变过程.研究中考虑到海洋的热惯性,提出应关注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叠加效应的新观点,认为今后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厄尔尼诺仍将频繁出现,全球气温将保持偏暖状态.与此伴生的是洪涝、干旱、生物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加剧频繁出现,对此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维护农业持续生产力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生态农业》2011,(3):F0003-F0003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7年成立农业经济教研室,1979年设立农业经济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2年组建农商学院,2000年组建管理学院,2006年学院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年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  相似文献   

20.
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小波分析表明,1949-2003年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具有25年、34年和50年的特征时问尺度和相应的周期变化特征;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存在25年、34年和50年的主要周期,其中以50年的周期性振荡最强.大(50年)、中(34年)、小(25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小波系数从2000年都开始下降,说明江西近年单位耕地食物产量进入了减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