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化肥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作用及不合理使用的危害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国。进入20世纪初开始进口化肥,此后化肥的使用及建厂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当前,我国已完成化肥生产资源区域布局,产品种类多元化构成,生产企业规模化重组等宏观建设。2008年我国化肥产量排在世界的首位,占全世界生产的总量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确保化肥供应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粮食安全一直是党和政府所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虽然我国粮食生产,特别是粮食单产处于世界较高的水平,但由于作物品种改良、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土壤供肥性能的改变,作物生长发育对化肥的依赖性有所提高。根据部分田间试验结果,我国几种主要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当季生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达到了40%以上(依赖程度的计算方法是不施肥区的减产量除以正常施肥区的产量),如果接连不施肥,产量则更低。按我国2007年粮食产量5.015亿t计算,当年来自化肥的粮食产量约为2亿t,足见化肥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保证化肥的足量供应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提升产品性能与功能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目的】当前,我国各类增效改性肥料年产量达到1300万吨(商品量),每年推广面积4亿多亩,年增产粮食110亿公斤,为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从技术研究、 政策、 推广等领域给予支持。综合分析、 评述我国传统化肥增效改性的意义、 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为推动我国化肥提质增效,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本文收集了我国有关传统化肥增效改性研究的主要文献,对目前改性增效肥料在我国的生产、 使用现状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观点进行系统分析、 归纳和综合评述,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结果】传统氮肥因活性高、 损失途径多,磷肥施入土壤易被固定,加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较高等,化肥利用率较低,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较大,化肥增效改性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对传统化肥进行增效改性的主要技术途径包括缓释法增效改性、 稳定法增效改性、 增效剂法增效改性以及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合(混)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相应发展的增效改性产品包括缓释肥料、 稳定肥料、 增值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结论】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研究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1未来肥料发展更要注重养分形态搭配和助剂功能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支撑着我国农作物产量的40%。在化肥进入中国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相似文献   

5.
高原沟壑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肥料投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在近段时间内,养分供应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有机肥几近常数供应,难能扩大;豆科养地作物面积日益减少,难能恢复,解决本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肥料投入问题,关键措施是大同工提高化肥施用量,合理配施氮、磷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国凤  雷国平  宋戈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171-174,179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以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为研究区,分阶段分析了宝泉岭垦区1999—2008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动态变化情况,从自然资源、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个影响因子,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宝泉岭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1999—2002年,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折纯量、复种指数是影响宝泉岭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重要因子;2003—2008年,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膜使用量四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影响较大。农业现代化水平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强度增强趋势明显。提出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切实落实粮食生产保护政策建议,为粮食生产决策部门有效提高垦区粮食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学肥料发展及其对农业的作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回顾了中国化学肥料生产、应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由于化肥施用所引起的土壤养分平衡的变化;着重对稳定型肥料、复合肥和包膜肥三项新型肥料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翔实的综述;基于我国化肥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化肥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合理、投入量低、化肥资源配置不合理、养分投入比例不平衡、新型高效肥料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我国肥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化肥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47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化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与贡献,分析和预测了实现2010、2015、2020年粮食总产目标所需新增化肥的数量。根据近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除了继续发展化肥工业,增加化肥用量之外,国家应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包括稳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至少应维持在11000万公顷水平);调整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推行节水灌溉技术,促进粮食均衡增产;适度提高粮食净进口份额等等。单纯依靠增加化肥的投入,实现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不仅代价太大(包括资源、环境和成本代价),市场和农民也不一定能够接受。  相似文献   

9.
固原县属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是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年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之间,多年(1949—1979年)平均每公顷单产为573.75公斤,降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投肥量来看,在1980年以前,全县平均每公顷投入氮素只有22.5公斤(包括少量化肥在内),按40%的利用率计算,也仅能生产300来公斤粮食。那么,多余的273.75公斤粮食所带走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的释放。长此下去,土壤肥力水平将逐年下降,粮食单产会低而不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调整农田结构入手,改单一的粮食生产为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改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在变革种植制度的同时,增施化肥和合理施肥就成为退耕种草和提高单产同步进行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就施肥技术——化肥合理深施、肥料组合、肥料配比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是因肥料释放的养分与作物需求间不平衡所致。控释肥料能依据作物营养特性,调控各种养分供应强度与容量,达到供肥缓解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简述了国内外研制控释肥料的背景与研究现状、控释肥料研制的目标与关键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情况分析 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是在国际、国内变换复杂的形势进行的。首先,国际上经历了国际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粮食市场剧烈震荡;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国际粮食危机推动粮食价格急剧上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探究我国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作用机制,对缓解我国生态压力,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镇化和化肥施用量等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2008—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化肥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再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2008—2018年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特征,以2015年为拐点,到研究期末排放总量及强度均降至该时期最低水平,分别为516万t和37.65 kg·hm~(-2)。2)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会通过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农地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产生中介影响,其中农地禀赋中介效应绝对值最大(0.0092),劳动力与技术进步趋近,分别为0.0040和0.0033。3)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从技术进步看,粮食主销区的中介效应绝对值最大(0.0160),粮食主产区次之(0.0118),粮食产销平衡区无显著中介效应;从劳动力看,仅粮食主产区存在显著中介效应(0.0538);从农地禀赋看,粮食主销区的中介效应绝对值最大(0.0126),粮食产销平衡区次之(0.0095),粮食主产区最小(0.0055),其中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中介效应方向与其他地区相反。为此,在粮食主销区应重点加强耕地保护,加快制定跨区协作的"占补平衡"制度,在粮食主产区应积极引导优质劳动力回流农业部门,在粮食平衡区应加快绿色农业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国际粮价呈现暴涨之势,粮食形势骤然紧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粮荒,而我国依靠近年来重农政策下较强的粮食自给能力,在采取措施切断了与世界粮价的主要传导机制后,使粮食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一江两河流域是西藏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肥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农业的持续发展。针对流域有机肥、化肥投入及肥源状况,提出了多途径解决肥料问题的设想,即以广辟有机肥源为根本,化肥以调入为主,利用资源建立小化肥工业为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绵土在连续施肥下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1983~1989年在黄绵土上所做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分析资料为依据,详细讨论了施用不同肥料(氮、磷、氮磷、有机肥、有机肥+磷、有机肥+氮,有机肥+氮磷),对玉米、谷子、糜子、荞麦等作物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植株对肥料的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肥料种类与籽粒品质等的影响。指出,在这一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十分重视增施有机肥,切忌化肥单施,实行氮磷肥配合施用;磷肥效果明显高于氮肥,建议解决磷肥供应不足问题。在目前有机肥,化肥均感不足情况下,应优先提供玉米对肥料的需要,其次为谷子。  相似文献   

16.
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种植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化肥的供销平衡,还与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掌握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保障。【方法】本研究利用农业农村部339个国家级基层肥料信息网点调查数据,计算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并对主要农作物和不同区域化肥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品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分别为5989.7万t、6052.6万t和6041.4万t,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728.3万t、1214.2万t和887.1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46.9%,华北、华中南和华东三个区域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1603.1万t、1156.8万t和978.7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62.0%,复合(混)肥和尿素是农民最常购买的两种肥料,年均购买比例分别为76.8%和65.1%。【结论】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在2016年首次实现了零增长,化肥减量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区域养分供应不平衡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华北、华中南养分盈余较大,西南、西北养分供应不足。不同作物体系也存在施肥不平衡的问题,小麦、水稻基本合理,玉米和花生投入过量,甘蔗和棉花投入不足。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高效施肥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在中低产红壤稻田种植粮食和三熟制条件下,连续进行了15年肥料效应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提高稻麦产量。但不同种类肥料配施的增产和培肥效果不相同。施用有机肥料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长期单施化肥,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增施钾肥可缓解红壤稻田缺钾现象。  相似文献   

18.
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83,自引:19,他引:164  
肥料及施肥仍然是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化肥对农作物增产作用占30%~40%,化肥支出约占农民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但是肥料利用率还较低,N约为30%~35%,P约为10%~20%,K约为35%~50%。可见,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对农业生产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可能是,生产包容平衡施肥原理与技术的科学施肥的技术载体一控释肥料,实现作物生产期养分促释和缓释的双向调控;形成了使平衡施肥原理与技术产业化,并通过控释肥料的施用使平衡施肥原理和技术自然而然地被农民掌握和实施的完整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个很关键的措施就是同步作物的养分需求与土壤、肥料的养分供应。本文依据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并利用施肥比面这个指标筛选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上六个主要化肥品种作基肥和追肥的用量和比例。最后针对我国基追比现状本文提出了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影响基追比的因素,在高肥力地区采用降低基肥的用量,加大追肥用量的氮肥后移的施肥方式;在肥料品种方面对于氮肥来说仍要保持单质氮肥的生产和应用,对于磷钾来说,应针对不同的肥料品种加大肥料复合化和专用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生产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引起全人类的极大关注,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在农业方面,化肥的长期使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作物品质下降威胁着农业的健康发展,于是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消费需求也正在向绿色食品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制可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的微生物肥料已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已经面市的几个产品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开发,但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