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7月在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以3年生芦笋格兰德(Asparagus officinalis L. cv. Grande)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笋期施氮量在N 0~360 kg/hm2的范围内,绿芦笋产量和合格笋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嫩茎抽生数和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是笋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施氮促进细茎笋(直径小于0.5 cm)长粗从而降低了不合格笋的比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不大。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矿质元素含量在适宜施氮水平下较高,高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含量均较低。采笋前期芦丁含量较高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采笋后期芦丁含量降低,且处理间差异变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N 240 kg/hm2左右,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较好的营养品质,而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气象条件对西辽河平原绿芦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a生芦笋阿波罗为试材,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采笋期间气象条件对绿芦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芦笋日合格笋产量、总产量均与近3日(采笋当日及前2日)积温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日温度对笋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前1日温度和前2日温度。采笋当日与前1日的日平均风速均与不合格笋的支数、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风力作用是形成弯曲笋和散头笋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最高、最低气温与不合格笋的支数、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温度日较差、空气湿度均与不合格笋支数和产量相关不显著。因此,西辽河平原种植芦笋在春季采笋期间设立风障、小拱棚等保护性设施是提高绿芦笋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施磷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以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盆栽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对苜蓿光合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苜蓿充分供应氮、钾等其它营养的基础上,适量施用磷肥能显著增加苜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其光合作用,从而促进苜蓿植株生长,增加苜蓿产量和品质。本试验条件下P4处理的紫花苜蓿两次收割的植株平均高度与不施磷比较,增加了3.54cm、侧枝数增加3.78个/株、全年产草量增加25%;苜蓿粗蛋白含量年平均比对照增加了4.87%;粗纤维含量年平均比对照降低了5.85%。达到最佳经济产量的施磷(P2O5)量为106mg/kg.  相似文献   

4.
LED光质对豌豆苗生长、光合色素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豌豆苗为材料,采用基质穴盘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LED光质处理(白光、红光、蓝光和红蓝光)对豌豆苗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营养品质(硝酸盐、维生素C、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蓝光与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地上部生物量(P<0.05),而红光对豌豆苗地上部生物量无影响.不同光质处理在豌豆苗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与白光处理相比,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叶片中叶绿素a、b的含量(P<0.05),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无影响.在4种处理中,红光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最低,而蓝光处理的叶绿素b最低.红光和蓝光处理茎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间无差异,均显著低于白光和红蓝光处理(P<0.05).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叶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P<0.05),而红光和蓝光均无影响.不同光质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硝酸盐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无差异.白光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蓝光处理最低.总之,蓝光和红蓝光可促进豌豆苗地上部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a、b含量,红蓝光处理可提高豌豆苗叶片维生素C含量;白光和红蓝光处理下豌豆茎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白光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说明蓝光和红蓝光有利于增加豌豆苗菜产量,而白光和红蓝光有利于提高豌豆苗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液培条件下养分组成对叶菜硝酸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了养分组成对生菜和莴笋2种叶菜生长、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氮肥用量相等时,增施肥和钼肥,降低营养液NO3^-N与NH4^-N比例及增施氮、钾肥、均降低了2种叶菜的硝酸盐含量;(2)生菜以增施磷肥和钼肥,NO3^--N:NH4^ -N=8:2处理时,使生菜硝酸盐含量减少19.7%,同时获得较高产量及营养品质;莴笋在营养液配方以增施磷肥和钼肥,NO3^--N:NH4^ -N=6:4(柠檬酸叶面喷施)处理最佳、使茎、叶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9.5%、17.0%,改善了营养品质,提高了产量;(3)改变氮肥形态比,产施磷、钼肥,同时增加氮、钾用量,莴笋产量增加36.8%,茎、叶硝酸盐含量降低8.5%,9.8%,营养品质改善,而生菜产量降低16.3%,且对营养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6.
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构建及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指标,根据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番茄单一营养品质评价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糖酸比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通过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对水肥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水肥因子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主效应表现为: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当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番茄营养品质随灌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交互作用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磷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明灌水量、氮肥用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提高,合理增施磷肥和钾肥可有效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黑土有效磷含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研究田间条件下,黑土的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磷素的吸收利用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对不同施磷水平的响应,为黑土区的磷肥合理施用和地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土壤有效磷初始含量较高(30.15 mg/kg)的吉林公主岭黑土区,进行了3年的田间试验,以不施磷肥为对照(P0),设置当地磷肥用量的80%(P2O5 60 kg/hm2,P60)和当地施肥量(P2O575 kg/hm2,P75),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磷素吸收分配、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表观磷平衡和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连续三年(2009~2011年)不同施磷水平下,玉米的产量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到第三年施磷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随施肥年限增加,P60与P75处理的增产效应差距缩小。P75处理吸收的磷素高于P60,但分配到籽粒中的磷素比例逐年下降,说明其吸收的磷素未高效转移到籽粒中,存在磷素奢侈吸收现象。两个施磷处理的磷肥利用率均为P75>P60,磷肥偏生产力均为P60>P75,说明P60处理中土壤基础养分和施入磷肥的综合效应更大。2009~2011年,土壤的表观磷平衡,P0处理一直处于亏缺状态,P60和P75处理均有盈余。P0、P60和P75处理的土壤有效磷的变化量为-15.4、-0.19和3.50 mg/kg。有效磷含量变化与表观磷盈余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P盈余每增加100 kg/hm2,有效磷含量增加9.6 mg/kg。【结论】在有效磷含量较高的黑土区,适当减少磷肥用量(60 kg/hm2 P2O5,比传统施肥减少20%)能获得与传统施磷相当的产量,维持土壤适宜的有效磷含量和供磷水平,并能保证磷肥的高效利用。可以考虑将P2O5 60 kg/hm2作为黑土区的推荐施磷水平。  相似文献   

8.
试验比较了3个碱洗浓度洗茶鲜叶后对茶叶内含成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洗浓度的增加,鲜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均呈增加的趋势,氨基酸、水浸出物分别呈先降后增、先增后降的趋势;成茶中,氨基酸含量呈增加,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呈减少,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先增后降、先降后增的趋势。色泽上,碱洗处理对鲜叶叶绿素a、b含量有所影响,但对鲜叶总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成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影响。感官品质上,碱洗鲜叶后对各审评因子的影响有所趋势,其中,碱洗浓度变化对干茶色泽影响不大,对茶叶滋味中涩味有所减缓,但香气中栗香逐渐减弱,叶底逐渐由绿变黄,综合得分对照最高。  相似文献   

9.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幼苗叶片的色素含量与各种色素的比例、叶片荧光特性及能量转换有着显著的影响。高光强下生长的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a、b ,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以及较高的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比值。在两种光强下叶片各种色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均随氮水平的增加而先升后降 ,低光强下升降的转折点出现在较低的供氮水平。在较高的供氮条件下 ,高光强下生长叶片的PSII效率较高 ,非光化学淬灭较低 ,光能较多地进入光化学过程 ;低光强下的叶片则有较多的光能通过天线色素以热能和以荧光发射散失 ,PSII效率较低。在高光强缺氮条件下和低光强高氮条件下的PSII效率最低 ;高光强下适宜的氮素水平较低光强下高  相似文献   

10.
氮肥不同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基追比例对芹菜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mg/kg土时(约相当于337.5 kg/hm2)芹菜产量最高,继续增施氮肥,产量显著降低。施氮量为100 mg/kg土时(约相当于225 kg/hm2),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氮量增加,芹菜品质显著降低。芹菜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的芹菜在不同生育期的硝酸盐积累量均呈明显的“S”曲线。基肥N占100%时,芹菜的生长情况最好,基肥N占50%时,芹菜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追施一次肥处理的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追两次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绿肥翻压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棉花生长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翻压绿肥处理的棉花花铃期叶片SPAD值较不翻压绿肥显著提高,说明翻压绿肥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 翻压绿肥有助于棉花氮、 磷和钾素的吸收。翻压绿肥处理与不翻压绿肥相比,籽棉产量增加近30%; 翻压绿肥与70%的化肥配施,不会降低棉株养分积累量、 籽棉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且棉花的化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配施100%和85%的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芦笋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长期施用所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和芦笋品质下降的问题,以沼液有机替代化肥来研究相同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前提下,沼液不同用量替代化肥施用对芦笋地土壤肥力及芦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NPK)、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质量25%、50%、75%和100%的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了沼液替代化肥施用条件下,沼液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重金属含量及芦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NPK)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32.7%~41.5%(P<0.05),但其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沼液替代量75%和100%的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0.72和1.0,并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48.6%和48.8%(P<0.05),而其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常规施肥、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但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肥处理对苕子和后茬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子(简称苕子)生长,及其翻压后对后茬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均显著促进苕子生长。在绿肥季,不论施肥与否,灌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苕子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N、P养分累积,NPW(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和CKW处理(绿肥季不施肥,只进行灌溉处理)的苕子生物量、根系活力和N、P养分累积分别比相应的未灌溉处理提高34.58%和56.10%,26.49%和37.92%,43.47%和146.89%,103.84%和113.94%。苕子翻压的养分还田量为125.32~274.49kg/hm2,约占玉米季化肥总养分的26.95%~59.03%。与冬闲处理(CF)相比,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的绿肥翻压均促进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其中以NPW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周年等养分条件下,玉米季15.56%氮或50.00%磷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可明显促进绿肥养分还田量的增加,后茬玉米产量(增幅为8.39%~31.19%)和养分累积量(增幅为7.31%~29.20%)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在适量灌溉和施肥条件下,苕子生物量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后茬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绿肥农田应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施磷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气候因素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分析在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中磷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探明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不同有效磷含量土壤中施磷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1990—2017年间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磷肥田间试验的文献,建立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和小麦籽粒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研究在3个土壤有效磷梯度(< 10、10~20、> 20 mg/kg)下,不同施磷(P2O5)量(< 60、60~90、90~120、120~150、> 150 kg/hm2)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分析施磷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1)除在有效磷 > 20 mg/kg的土壤上施用P2O5 > 90 kg/hm2的高量磷肥外,在其它有效磷含量土壤上施用磷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均具有正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有效磷 < 10 mg/kg的土壤上,小麦籽粒产量随施磷量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施P2O5 > 150 kg/hm2的磷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强(36.6%);在有效磷含量为10~20 mg/kg的土壤上,90~120 kg/hm2的P2O5施用量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强(25.8%);在有效磷含量 > 20 mg/kg的土壤上,小麦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符合米歇里西方程,即小麦籽粒产量随施磷量先增加后达到平衡,且磷肥施用对小麦的有效增产作用相对较弱(< 8%)。2)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均为正影响。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气候类型条件下,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施用磷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幅度为19.4%,高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0.7%);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黑垆土中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幅度为34.4%,显著高于黄棕壤(10.3%)、棕壤(9.2%)和褐土(15.6%);在不同小麦种植区中,春小麦区中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升幅度为32.9%,显著高于北方冬小麦区(13.9%)和南冬小麦区(10.8%)。【结论】在试验前初始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中,磷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在亚热带季风气候、黑垆土、春小麦区条件下施磷的增产作用较强。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施用磷肥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适量施肥,减少磷素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部分"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性状指标、鲜草产量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株高、茎粗、分枝、根瘤数、单株重和鲜草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3.50%、42.34%、18.75%、18.18%、87.07%和33.2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9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产量平均增产9 591.9 kg/hm2,提高了13.50%。处理7(N0P3K2)即高量磷和中量钾配施的鲜草产量最高,达到94 641.6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了33.22%。处理7对紫云英植株养分含量(N、P、K)的累积最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6.53%、34.40%、24.47%。可见,增施磷钾肥是提高当前肥力水平下紫云英产量与植株养分累积的有效途径。合理施用N、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对翻压紫云英作绿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回归反应实际氮肥与产量效应的函数,并通过合理分析边际成本组成计算出适宜的氮肥最佳施用量,是肥料效应函数法氮肥施肥推荐的关键.以1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化肥氮处理分别为0、45、90、120、180、240 kg/hm2,利用2015 ~ 2017年平均产量,建立长期试验的氮肥产量效应函数,求最佳氮肥推荐量.计算的边际...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18.
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肥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土壤质量及促进茶园可持续利用最重要的农业措施之一。为了筛选出合理的茶树施肥模式,采用连续4周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茶树配方化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有机肥、茶树配方化肥+豆科绿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对茶叶产量,茶叶中氮、磷、钾、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累积量及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促进了茶叶营养物质的累积,并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其中,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的试验效果最佳,其3年茶叶总产量最高,为5 929 kg.hm?2,比对照提高106.17%;茶叶氮、磷和钾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962 kg.hm?2、0.48 kg.hm?2和5.966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88.6%、57.41%和98.87%;茶叶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累积量最高,分别为23.39 kg.hm?2和119.41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73.29%和85.56%;并比对照分别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1.29倍、全氮1.7倍、全磷2.98倍、速效氮1.59倍、速效磷34.3倍和速效钾3.3倍。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施肥模式值得在茶园施肥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沼肥对无土栽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沼肥对无土栽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以1∶1的泥炭和珍珠岩混合物为栽培基质,设施沼肥组、施化肥组和不施肥组(对照组)。施肥组设置3个施肥水平,相同施肥水平的沼肥组和化肥组栽培基质含等量的氮、磷、钾。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在2 L栽培基质中施用100、200、300 g沼肥,可使生菜产量分别提高58.55%、108.08%和99.12%,还原糖分别提高11.59%、9.87%和74.48%,总糖分别提高4.31%、65.22%和72.56%,Vc分别提高106.67%、95.24%和47.62%,硝酸盐分别降低85.37%、82.63%和87.61%。沼肥用于无土栽培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显著改善其品质,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