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传统的复混肥造粒工艺 传统的复混肥造粒工艺是先将各种原料计量、粉碎,然后一起倒入搅拌机,经搅拌均匀后,进入一个造粒盘进行连续造粒,成粒后颗粒随机自动出盘。 传统工艺存在2个缺点: (1)原料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若原料选配得不恰当,在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水分,过早在搅拌机内形成过量液相,造成物料结团、变浆,使造粒不能顺利进行。 (2)由于造粒机连续造粒,因此投料、成粒、出盘3个步骤要配合得很好,否则无法保证颗粒的质量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复混肥造粒工艺有2种:一种是转鼓造粒工艺,另一种是圆盘造粒工艺。转鼓造粒工艺适合生产高浓度复混肥,但用于生产低浓度复混肥时则大返料过多,颗粒不圆,产品质量不高;圆盘造粒工艺适合生产中、低浓度的复混肥,如果用于生产高浓度复混肥,则成粒困难,产量低。因此,现有的2种复混肥造粒工艺都有其局限性。大多数复混肥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投资,往往根据自己主要产品的市场定价,要么采用圆盘造粒工艺,要么采用转鼓造粒工艺。但复混肥的生产发展到现在,只用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复混肥圆盘造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机-无机复混肥圆盘造粒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圆盘转速、圆盘倾角、喷头喷孔直径以及水分含量对颗粒成粒率和颗粒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有机一无机复混肥圆盘造粒时较适宜的圆盘倾角、圆盘转速和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目前,国内复合肥的造粒形式主要有3种:挤压式、转盘式和转鼓式。挤压式主要用于有机复合肥的造粒,由于有机复合肥原料供应问题,目前产量较少,且因其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较困难,效率低,故障率高,运行成本大,故较少在生产上使用。大多数颗粒复合肥厂的造粒工艺主要采用圆盘式造粒和转鼓式造粒。圆盘式造粒适用于低含量的复合肥,其工艺技术简单灵活,无需蒸汽,产量较大,粒型好,并且可以在喷水过程中添加水溶性的微  相似文献   

5.
对不加入如松藻土等粘结剂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圆盘造粒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圆盘倾角、圆盘转速以及喷头喷孔直径对肥料颗粒成粒率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缓/控释有机-无机复混肥团粒法造粒工艺。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目前农作物病虫草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和化学防治仍然不失为主要的防控手段的现状,分析了造粒材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着重介绍了目前我国农药颗粒剂主要造粒设备圆盘造粒机、转鼓造粒机、对辊挤压造粒机、平模挤压造粒机、环模挤压造粒机、螺杆挤压造粒机和高塔造粒机各自的原理和特 点,同时分析了其弊端和不足,以期为农药颗粒剂造粒设备的选型和生产工艺的确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病虫害是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天然橡胶病虫害防治设备主要有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和烟雾机.为此,介绍了这些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近年来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这些设备在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柠条在我国"三北"地区防沙固沙、生态作用巨大,枝条成型加工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颗粒饲料,也可加工利用转化为燃烧性能很好的成型燃料,因此对其颗粒成型机理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为此,针对柠条颗粒饲料与燃料的成型加工条件、目标要求、加工装备设计参数和加工过程等影响颗粒成型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主要考虑了影响柠条颗粒成型效果的主因素—原料初始状态、含水率、粒度、加工喂入量、成型压力、模盘形式以及物料温度等,为设计一种既可加工柠条颗粒饲料,又可加工柠条成型燃料的装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型对辊式磨粉机是我国农村乡镇主要的小麦粉加工设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用户要求单台磨粉机不但可以加工标准粉而且能够加工特二粉、特一粉 ,甚至专用粉 ,这就迫使磨粉机生产厂家要不断改进此类产品的设计和工艺 ,本文仅就小型对辊磨磨辊齿角选择的变化对制粉工艺效果的影响谈一点意见 ,供同行讨论。小型对辊磨粉机使用的磨辊基本上都是磨辊表面拉丝的齿辊。我们知道影响面粉色泽的因素有小麦的类型和胚乳的结构 ,小麦的清理洁净程度、润麦工艺、是否采用剥皮制粉等等 ,这里我们认为磨粉机制粉工艺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对单机…  相似文献   

10.
复混肥生产中,成品板结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我所研制的复混肥生产设备,采用了多项新工艺和新措施,在防止板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产生板结的主要原因 复混肥板结的主要原因是肥料颗粒表面发生重结晶。在造粒、干燥工序过程中,肥料中部分盐类变成含有一定结晶水的饱和溶液,成  相似文献   

11.
广东农垦是全国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农垦实施天然橡胶、剑麻等紧缺型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种植、加工基地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存在投资品种少、投资地域窄,技术人才紧缺、投资资金较紧等问题,因此从政府决策层面和企业经营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影响厌氧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几种主要因素,包括接种污泥的种类和浓度,营养物的种类和浓度、无机离子、培养温度以及水力条件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天然橡胶夜间割胶作业劳动强度大、割胶工短缺、割胶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固定式天然橡胶自动割胶机,采用行走电机与丝杆电机分别驱动割胶刀绕树转动以及沿竖直方向运动,2种运动复合形成割胶刀螺旋线作业轨迹,实现割胶机根据橡胶树生长状况调节螺旋线升角,保证排胶顺畅。采用丝杆电机与旋转编码盘配合,实现割胶机耗皮量的调整,通过仿形双弹簧实现割刀割深均匀稳定,适应不同割胶需求,降低橡胶树损伤。以螺旋线升角、割刀运行速度、耗皮量为试验因素,以割胶机能耗、耗皮量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线升角为25°、割刀运行速度为0.6 m/min、耗皮量为0.8 mm时,试验结果最优,平均耗电量为0.48 W·h,耗皮量变异系数为7.61%,割深变异系数为4.78%,试验结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区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存在的籽粒损失率和含杂率偏高等问题,结合内外滚筒旋转式脱粒装置,搭建脱粒清选试验平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清选装置符合筛分要求。以脱出籽粒中含杂率及损失率作为试验指标,选取对清选性能影响较大的风机转速和振动筛曲柄转速为试验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风机转速为1 000 r/min时,含杂率与损失率分别为0.65%和1.06%;振动筛曲柄转速为275 r/min时,含杂率与损失率分别为0.55%和0.87%。最后运用Central Composite中心复合设计方法进行响应面试验,研究因素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匹配参数为风机转速900 r/min、振动筛曲柄转速300 r/min;在最佳参数组合下,对该装置进行多次验证试验,得到其含杂率和损失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62%,表明在该参数组合下此装置能够满足小区收获的清选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人字齿橡胶辊的用途、加工要点及包胶工艺,结合人字齿轮的加工方法制定橡胶辊人字齿的展成加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工方法适用于橡胶辊的加工,所加工的橡胶辊在割草压扁机上试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cision of smallholder farmers to adopt new farming technologies were studied with reference to rubber–tea intercropping in Sri Lanka. Rubber–tea intercropping has been recommended previously to rubber farmers as a mean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income during the early pre-tapping phase of rubber growth. Although crop trials have shown that the two crops are agronomically compatible and potentially produce a combined economic yield superior to the yield of a sole crop grown on the same area of land,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of widespread adoption of this practice among smallholder farmers in Sri Lanka.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cision to undertake rubber–tea intercropping and to construct a predictive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likelihood of adoption of intercropping by traditional smallholder rubber growers. A rapid rural appraisal (RRA) was undertaken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90 smallholder farmers in the main rubber growing low wet zone of Sri Lanka. Among a number of factors shown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decision to intercrop tea with rubber, three were shown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namely level of income, source of income (i.e. solely from own farm or from farm plus additional off-farm enterprises), and availability of land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tea cultivation. A statistical model developed through correlation and logistic analysis, which predicts the likelihood of a smallholder adopting intercropping based on these factors,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most likely combination of circumstances (82% probability) under which rubber–tea intercropping is practiced is shown to be where the farmer’s income is greater than Rs. 10,000 per month, where the farmer’s income is based solely on own farm enterprises, and where more than 80% of the farmer’s land area was judged to be suitable for tea cultivation. Conversely, 30% of smallholder farmers that chose not to intercrop did possess land suitable for tea cultivation. Qualitative responses to the RRA indicated that limitation of technical knowledge was the main problem subsequently faced by rubber farmers who had adopted rubber–tea intercropp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eed for both income support through farm subsidies and furthe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if rubber–tea intercropping is to be adopted more widely in Sri Lanka. The wider usefulness of the developed logistic model in determining the likelihood of adoption of intercropping by smallholder farme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自动化割胶不仅可以把胶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还能降低对胶工的技术依赖,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非结构环境下作业信息自主获取及割胶位置伺服控制是割胶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针对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作业信息叠加交互、目标背景特征相近、亚毫米级作业精度要求等技术难点,本研究以人工橡胶林中橡胶树为割胶对象研发割胶机器人,通过建立割胶轨迹的空间数学模型,规划机器人快速接近和远离操作空间的运动路径;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取树干和割线结构参数,融合机器人运动学、机器视觉技术和多传感器反馈控制技术研制了割胶机器人模块化样机。割胶机器人主要由轨道式机器人移动平台、多关节机械臂、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和末端执行器等组成。在海南天然橡胶林进行的割胶试验结果表明,在割胶机器人切割1 mm厚的橡胶树皮时,耗皮量误差约为0.28 mm,切割深度误差约为0.49 mm。该研究可为探索天然橡胶树的自动化割胶作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然而部分地区的天然橡胶由于品种选育不当,直接影响了橡胶的抗寒、抗风和抗病能力,从而使天然橡胶的产量下降。为此,提出将RFID技术应用到海南橡胶苗品种识别与信息追溯中,结合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和Access数据库技术等,实现对优质橡胶苗的品种信息与育苗生长数据的追踪,以达到监督、指导海南橡胶的种植与管理的目的,从而扩大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保障海南天然橡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工割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且胶工紧缺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螺旋运动式自动割胶装置。通过分析割胶轨迹与割胶刀作业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获得螺旋化轨迹方程,设计仿割胶轨迹螺旋轨道与齿轨;利用ADAMS软件对3种不同齿形的传动轴与螺旋齿轨的传动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确定螺旋传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参数,基于柔性连接方式设计贴树仿形割胶机构。以传动轴转速、耗皮厚度与橡胶树直径为试验因素,以割胶深度和割面平滑度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割胶装置在传动轴转速12.00 r/min时,对不同直径橡胶树具有最优的割胶效果,其割胶深度平均合格率为89.60%,割面平滑度平均合格率为91.19%;其中,对直径为200 mm的橡胶树进行耗皮厚度2 mm的割胶作业时割胶效果最佳,其割胶深度平均合格率达到93.93%,割面平滑度平均合格率达到94.32%,满足割胶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0.
热风干燥是云南天然橡胶干燥的主要方法,热风干燥设备热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天然橡胶的加工成本,提高橡胶干燥设备热效率的技术措施,就成为一个主要的课题.为此,提出了提高云南天然橡胶热风干燥热效率的技术措施,为提高天然橡胶热风热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