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驰  韩兆国 《农业与技术》2007,27(2):129-131
柞蚕饰腹寄蝇又称蚕寄蝇、蛆蝇、蛆蛟,是辽宁省春蚕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它在每年春柞蚕放养期间发生一次,以丹东、宽甸、凤城、东港和鞍山的岫岩为重。特别在近几年来,危害春柞蚕生产更为严重,利用四台子蚕药厂生产的灭蚕蝇3号、4号药浸蚕杀蛆效果仅占30%,采用灭蚕  相似文献   

2.
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的系列药剂灭蚕蝇已经应用多年,由于长期单一用药,导致寄生蝇对药剂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寄生率逐年升高。通过改进用药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寄生蝇对柞蚕的危害。解决寄生蝇对柞蚕危害的根本途径是研究出防治寄生蝇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3.
姜义仁  秦利 《新农业》2010,(8):55-56
<正>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一、分布与为害柞蚕饰腹寄蝇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柞蚕生产区均有发生。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  相似文献   

4.
辽宁柞蚕新寄蝇—坎坦追寄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寄生柞蚕的寄蝇种类有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ribialis Chao、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 Walker、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 3种,其中柞蚕饰腹寄蝇在辽宁是寄生柞蚕的优势种,对柞蚕危害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潘英 《新农业》2007,(6):57-58
柞蚕饰腹寄蝇俗称柞蚕寄生蝇,属双翅目寄蝇科害虫。2006年春季干旱少雨,海城地区春柞蚕大面积受到了柞蚕饰腹寄蝇的为害,有的甚至绝产。了解其生活史及习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柞蚕稳产高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柞蚕饰腹寄蝇是危害柞蚕的主要寄生虫害之一,其两种传统防治方法(采取蝇毒磷溶液浸蚕和乐果溶液喷施柞树叶面由柞蚕取食)长期使用导致产生抗药性问题。为筛选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新药剂,以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合成5种氟虫烷基化衍生物(Fipronil Alkylated Derivatives,FAD),采用熔点测试、IR和1H-NMR确认其结构;以4龄春柞蚕为试虫测定衍生物对柞蚕的毒性,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浓度梯度,以5龄大批混养蚕测定了其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4龄春柞蚕的LC_(50)高于1 300mg/L,毒性较氟虫腈(LC_(50)=182.2 mg/L)大幅下降。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编号为2和4的FAD化合物在1 000 mg/L处理后,其结茧率与空白对照结茧率相当,均约为70%,且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效高于80%。测定化合物的色谱容量因子(logK),计算其疏水参数(logP)、摩尔容积(MV)、拓扑极化表面积(TPSA)、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的能量之差ΔELUMO-HOMO,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推断化合物的logK、logP和MV可能是影响防效活性的主要因素,且增加到一定阈值后,防效会降低。为进一步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柞蚕寄蝇病病原的种类、柞蚕饰腹寄蝇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胚胎学、寄蝇病的防治及药剂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当前生产中柞蚕寄蝇病防治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根据新华社北京五月十四日电:国家科委发明委员会五月九日审查批准了二十六项发明和奖励等级。其中辽宁省农科院三项发明被批准获奖。蚕业所与有关单位协作取得的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有效药剂——“灭蚕蝇1号”、“灭蚕蝇3号”和柞蚕空胴病防治法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稻作所与有关单位协作取得的粳型水稻恢复系 C57及杂交种“黎优57”获得三等  相似文献   

9.
柞蚕饰腹寄蝇是一种毁灭性的柞蚕寄生害虫,其防治主要依赖于有机磷杀虫剂乐果,长期使用导致了抗药性问题。为筛选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新药剂,以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合成16种氟虫腈酰胺衍生物,采用熔点测试和~1H-NMR确认其结构;以四龄春柞蚕为试虫测定衍生物对柞蚕的毒性,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浓度梯度,测定寄生于五龄春柞蚕体内的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和药物处理对柞蚕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四龄春柞蚕的半致死浓度(LC_(50))范围为570~3998mg·L~(-1),其中13个化合物LC_(50)高于1000mg·L~(-1);所合成的氟虫腈酰胺衍生物毒性较氟虫腈(LC_(50)=182.2mg·L~(-1))大幅下降。防治效果试验表明:有8个衍生物在500mg·L~(-1)以下处理后,其营茧率高,其归一化柞蚕营茧率(即处理营茧率与空白营茧率之比)高于90%,且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效高于80%。对柞蚕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药物处理后单蛾产卵量及孵化率均与空白处理差异不显著,说明它们对柞蚕产卵量和孵化率无不良影响。在氟虫腈酰胺衍生物合成及其对四龄柞蚕毒力测定的基础上,首次发现8个化合物(XA01,XA04,XA06,XA08,XA09,XA10,XA13,XA16)在500mg·L~(-1)以下处理,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效果较佳(防效80%),对柞蚕相对安全(归一化营茧率90%),且对柞蚕繁育无不良影响,具有蚕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灭蚕蝇"不同用法对柞蚕寄生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500倍"灭蚕蝇"液中加入500倍的"乐果"原液混合液喷雾在柞蚕体上、柞树叶片上,与常规用500倍液"灭蚕蝇"的相比,寄生蝇的寄生率降低40.92%(2011年)、40.12%(2012年),不结茧发生率降低25.00%(2011年)、27.73%(2012年),虫蛹生命率提高1.37%(2011年)、1.19%(2012年),全茧量提高0.28%(2011年)、0.55%(2012年)、茧层量提高1.19%(2011年),种茧产量提高5.91%(2011年)、4.61%(2012年),发蛾率提高0.35%(2011年),单蛾产卵量提高2.76%(2011年)、0.67%(2012年)。  相似文献   

11.
陈云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31-132
简要介绍了柞蚕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着重提出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空胴病、微粒子病、饰腹寄蝇病、线虫病等5种柞蚕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柞蚕饰腹寄蝇病病因、发病时期、发病特征、寄生过程、发病规律,并对该虫害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吉林、黑龙江等省均有发生。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毫米,黑色,具有蝇类的一般特征,头部覆金黄色或淡黄  相似文献   

14.
柞蚕饰腹寄蝇俗称蚕寄蝇、蝇蛆等,是为害柞蚕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宽甸县多年来一般发生年份寄生率在30%以下,严重发生年份在30%-80%,大发生的年份寄生率达100%。如不用药防治,不仅影响春蚕产量,而且会导致秋蚕用种严重短缺,影响全年柞蚕生产。  相似文献   

15.
試驗和生产实踐証明,用“灭蚕蝇”和“灭蚕蝇二号”进行噴叶噴蚕处理,确能杀死柞蚕体内的寄蝇蛆,而对蚕儿没有药害,可以大面积試用。蚕場施放(6)111—A烟剂,对寄蝇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可在寄蝇密集地方应用。火燒柞場地面杂草,撒布六六六粉剂,能杀死羽化出士之寄蝇。利用河岸蒿柳养蚕,能減輕蠅害,且能提高蚕茧的質量,縮短柞蚕发育日期。早摘茧对防治寄蠅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农药混配组合对稻飞虱防治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杭州地区防治稻飞虱主要常用农药的确切药效,并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高效混配剂。对12种防治稻飞虱的常用农药进行了混配试验,从37个不同用量及混配组合中筛选出一些优良的混配剂。25%扑虱灵分别与40%异稻瘟净、3.3%天丁乳油、20%好年冬混用后可显著提高对成虫的防效,其中以25%扑虱灵750 g/hm2与20%好年冬750 ml/hm2混用的效果最佳,用药后3,7 d对成虫的防效分别达到95.0%和98.3%。吡虫啉已对褐飞虱产生了严重抗药性,不宜继续在水稻上使用。20%速灭威不同剂量分别与25%扑虱灵、5%锐劲特Regent、40%好劳力混用的7个混配组合对若虫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40%富士1号·异稻瘟净防治稻瘟病效果显著,在水稻叶瘟严重发生时,用40%富士1号·异稻瘟净300~500倍液,对水750kg/hm2,防效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苯磺隆等5种除草剂单剂以及6种不同成分分别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对猪殃殃、婆婆纳的防除效果,以期筛选出对信阳地区麦田优势阔叶杂草猪殃殃、婆婆纳防效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小麦均较安全,个别处理前期有轻微药害后期可恢复,不影响产量。单剂以288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 050 mL/hm2对猪殃殃防效最好,药后40 d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6.8%以上;其次为50 g/L双氟磺草胺SC 150 mL/hm2,对猪殃殃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在91.5%~96.4%;10%苯磺隆WP 225 g/hm2对婆婆纳防效好,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8.7%以上,但对猪殃殃防效差,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在55.7%~67.5%,说明信阳地区的猪殃殃已经对苯磺隆产生明显抗性,农业生产上必须与其他成分混用。不同成分混用,需含苯磺隆的处理才对婆婆纳有较好防效;甲基二磺隆、唑草酮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对猪殃殃有明显增效作用;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的55%苯·唑·2甲钠WP 750 ...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常年发生面积较大、危害最为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过去采取"稻瘟净"、"异稻瘟净"防治稻瘟病,效果不够理想;后改用"三环唑"、"富士一号"虽效果较好,但作用方式比较单一,且多年连续使用病菌易产生抗性,进而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是常年发生面积较大、危害最为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过去采取"稻瘟净"、"异稻瘟净"防治稻瘟病,效果不够理想;后改用"三环唑"、"富士一号"虽效果较好,但作用方式比较单一,且多年连续使用病菌易产生抗性,进而导致药效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