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实用技术》2014,(3):41-43
<正>随着外来品种主导下的肉牛杂交改良,地方品种牛的种群数量日益减少,质量不断降低,保种的压力日益增大。不断改革保种机制,丰富和发展保种理论,努力使最新技术应用到保种实际工作中,是保护好地方品种的有效途径。1、保种工作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1)保种工作的必要性保护地方品种就是保存育种素材,为畜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我国畜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并占领新的制高点,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地方品种对当地条件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正>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畜禽品种资源是实现新疆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畜禽保种工作需要实现畜禽品种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相结合,对本地区濒危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是确保新疆阿勒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就阿勒泰地区畜禽保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畜禽保种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帮助。1阿勒泰地区畜禽保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深度保护和开发宁乡猪,宁乡县有关部门决定完善保种场及保护区的保种规模,增加保种血缘。建设宁乡猪保种站,在保护区建设宁乡猪扩繁场。开发利用青龙寨,确保青龙寨在2012年5月试营业,6月正式开园,并成功  相似文献   

4.
浅析安徽省地方猪的保种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安徽省地方猪的保种与利用现状及种类,分析了在安徽省地方猪的保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对现有猪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睿  马礼胜 《吉林农业》2010,(7):197-198
关岭黄牛推行国家投入与养牛户参与的开放式保种方式。经过项目实施,核心群较项目实施前出生重提高了5%,日增重提高了3%,6月龄体重提高了11%。保种区产犊成活率提高0.67%;配种受胎率提高4%;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饲喂1头关岭黄牛可获纯利953元,项目区总获利30.4万元。关岭黄牛的保种探索出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多元化投入运行机制,解决了保种资金的不足,为保种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使其更符合我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实际,为一些地方品种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有利于建昌黑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充分有效利用,在建昌黑山羊品种形成史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该品种目前的发展现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种对策,提出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为目的,保种与选育相结合,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建昌黑山羊保种与选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禽种业》2009,(1):119-119
福建省农业厅报,该省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10个地方畜禽品种已经全部建起专业保种场。保种场在保证保种群数量和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将鼓励进行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8.
八眉猪品种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海八眉猪的保护现状和资源特点,分析了保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好现有血统类型;保持适宜的保种群规模;实行随机交配和各家系等量留种制度;延长世代间隔;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保种中的应用和加大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等保护和利用该品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里岔黑猪的基本特征,通过对里岔黑猪的保种措施、开发利用和保护对策等方面的阐述,了解了该猪的保种以及分析了当前的利用现状,使人们认识到里岔黑猪是优秀的地方品种,以期加强对我国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物种大量灭绝和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状况 ,就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和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 ,以山西地方品种马身猪为例 ,探讨生物保种的一般方法、措施及生物保种的最佳解决方法 ,即分子遗传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群体有效大小和留种方式影响保种的效果。群体有效大小越大,保种效果越好;留种方式不同,保种效果亦不同,各家系等比例留种时,保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猪的部位和器官生长发育的异速生长式(Y=ax~b)品种间的共同规律是与生命攸关的部位和器官具有早期发育的特点,b<1。躯干各部位属于后期发育组织b>1,而且民猪与哈白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各内脏器官的异速生长式民、哈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有肺重,民略大于哈,但差异不显著(p>0.1),民猪到后期,主要管状骨重有超过哈白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山西马身猪、山西黑猪、太原花猪 SD—I 系的胴体组成、背最长肌的化学成分、肌纤维、血清生化常值和无机元素、染色体等。表明山西猪种肉质良好,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加强选育和开展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系统保存模型与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面对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存要以活体保种为主要形式,且面临经济特性选育提高,以及品种数量多的三大特点,为突破以Wright有效含量为核心的保种理论关于避免选择等条件的限制,提出了变无目标的随机保种为有目标保种,变避免选择的静态保种为利用选择的动态保种,变各品种互不联系的孤立保种为特性统一分配联合保种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目标,一是使特性安排在表现最突出的品种中保存,二是使品种选择特性之间遗传正相关大,负相关小。最后给出了中国猪种质特性的系统保存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试验用不同品种和杂种共30头肥育猪做了复因子试验,观察品种、屠宰体重和解剖学部位对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肌纤维直径上存在品种X部位互作。一般而言,限肌肌纤维直径小于股二头肌,但高度培育的瘦肉型猪例外。屠宰体重间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上无显著差异,但屠宰体重×品种互作显著。试验的各品种间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东北民猪肌纤维直径最小,肌纤维密度最大,此乃迄今为止所见国内外各品种猪最具特色的性状,可以认为这是东北民猪独特的优良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豆荚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度,验证了从引进品种(系)中进行系统选育的效果;测定了荚粒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为进行间接选育适应青海省地方品种积累科学资料;寻求比进行直接产量选育具有更高效率的选择指数。结果证明高寒地区进行大豆系统选育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多指标点图─—星座图的作图方法,并用该图对我国部分培育猪种的生产性能(包括六个性状)进行了直观分析。根据作图法简要说明了星座图的特点。同时强调指出,若欲对被分析对象进行类别划分,须将星座位置及样品路径综合考虑。就本文所考察的十三个培育猪种,用星座图进行初步的直观分析,依生产性能大体可分为三类,即以黑色猪种为主的一类(包括六个品种)性能偏低,五个白色猪种的生产性能较高,另有两个白色猪种的生产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随着生产的发展,猎获的野猪逐渐驯养成为家猪,出现了原始的养猪业。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六千到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发现了四十八种之多的动物骨骼,并有出土陶猪(见图1)。家猪骨骼占其中很太一部分。证实了我国饲养家猪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公元前五千年,也就是距今七千年以前的若干世代。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异种免疫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猪的血清反应差异。对五个差异较显著的品种(太湖猪、新淮猪、约克夏、内江猪、克米洛夫)进行研究。采用免疲比浊法进行交叉血清反应,应用免疫相关系数比较不同品种、不同类群的差异程度。发现同源抗原抗体反应浊度大于异源反应浊度,品种差异越大,交叉反应越弱,反之越强。并对太湖猪的三个类群(梅山、枫泾、二花脸)和姜曲海、长白猪用同种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与上相符,即太湖猪不同类群之间差异最小;太湖猪与姜曲海之间的差异次之;太湖猪和姜曲海与长白猪之间的差异最大。 试验表明,不同品种以及品种中不同类群间也存在血清交叉反应强度和亲缘关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血液蛋白遗传标记研究广东鸡种类缘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检测广东鸡地方品种杏花鸡、胡须鸡和清远麻鸡的血浆淀粉酶(Amy—1、Amy—2)、碱性磷酸酶(Akp—1、Akp—2)、酯酶(Es—1)、血红蛋白(Hb)等六种血液蛋白的多态型,计算各群体各位点的表型及基因频率,求出各品种间的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和分比时间,用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法、Tocher聚类法和主坐标分析法研究广东地方鸡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广东地方鸡种的血液蛋白表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其特征;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都密切,其中杏花鸡与清远麻鸡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