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不同颜色樱桃番茄果实发育的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等3个时期, 对果实内不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 发现果实内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等的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下降,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番茄红素的含量在红色、粉色、紫色番茄果实内也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上升,绿色和黄色番茄果实内几乎不含有番茄红素。成熟果实内的色素种类和含量是不同颜色果实呈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温室番茄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加温和补光,研究温室番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精准化管理,以及光合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开花期番茄功能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光照强度增加,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增加,但气温超过30℃时随光照强度增加Pn降低;叶绿素a和b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而叶绿素a/b值增加;光照强度增加,番茄果实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和糖酸比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在同一光照强度下,随温度的增加,番茄叶片Pn增加,在30℃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最强,超过30℃后番茄叶片Pn随温度上升而逐渐下降。随温度和光照强度增加,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增加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胞间CO2浓度减小,但差异也不显著;叶绿素a和b含量增加,a/b值呈下降趋势;果实糖酸比降低。【结论】在相同温度下,光照强度越强番茄的光合作用越好,品质也越好。西北地区早春茬温室番茄适宜的平均温光条件分别是26.6℃和395μmol/(m2.s)。  相似文献   

3.
分析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期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探讨果肉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为选育不同果实颜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提供参考.以成熟果色分别为红色、粉色、黄色、紫色和绿色的"状元红""粉丽娜""皇冠""黑珍珠"和"碧玺"5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其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绿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个樱桃番茄品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完熟期含量最低;番茄红素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中,"状元红"完熟期番茄红素的含量最高,达0.092 mg/g;"黑珍珠"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呈增高趋势,其叶绿素、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状元红"和"粉丽娜";"皇冠"果实成熟过程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几个品种;"皇冠"和"碧玺"果实成熟过程中几乎不含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测定不同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生长性状指数。[结果]当番茄生长发育处在高温环境(≥30℃)时,光照对番茄生长和果实发育产生的影响要高于土壤含水量,降低光照,可提高番茄的生长和果实发育的速度;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对叶绿素的合成均有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更显著,3个品种中番茄叶绿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遮阴组干旱组。[结论]该研究为设施番茄栽培中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番茄果实色素含量和表面颜色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番茄果实发育的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完熟期等4个时期,对不同颜色果实的表面颜色及色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番茄果实内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与果实表面颜色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0.725,0.636,0.911。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秋冬季节后,天气逐渐转凉,番茄裂果现象开始出现。1发生原因番茄的裂果与昼夜温差加大有很大关系。当晴朗的天气时,棚内的温度能达到30℃以上,对于正处于膨大或转色期的番茄来说,棚内温度高果实生长较快,但到了晚上,温度下降较快,果皮受低温影响后生长缓慢,而果肉受低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镁肥在柑橘的合理施用量并提高柑橘果实的内外品质,以20年生枳砧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设置5个镁肥水平,分别为MgO 0、100、150、200、250 g/株(记为CK、T1、T2、T3、T4),研究镁对温州蜜柑果实转色期及成熟期果肉糖酸组分、果皮色差值和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镁相比,施镁能明显提高果实膨大期叶片镁含量;显著提高果实产量,且产量随镁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2019年及2020年分别以MgO 124、122 g/株时果实理论产量最高。镁肥能提高温州蜜柑果实转色期果肉蔗糖含量,显著增加果皮L、a、b、C值,显著降低果皮H值、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提高果皮亮度、彩度及纯度;但对果实成熟期果肉糖酸组分、果皮L、a、b、C值及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果实转色期,T2、T3及T4处理果实内外品质整体较好,但T4处理得分最高,果实品质更佳。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温州蜜柑果实产量最高且品质较佳的推荐施镁量为MgO 122~150 g/株,果实品质最佳推荐施镁量为MgO 200~250 g/株。  相似文献   

8.
彩色甜椒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果色不同的彩色甜椒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不同果色的叶绿素含量在转色期之前逐步增加,转色期达到最高,转色之后急剧下降;商品成熟果果色绿色、白色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果实的生长逐步增加,生理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商品成熟果果色淡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之前逐步增加,转色之后下降;随着果实的成熟,除生理成熟果果色橙黄色的花青苷含量几乎不变外,生理成熟果果色红色的花青苷含量转色期之前逐步增加,转色之后急剧增加;不同果色的类黄酮含量在转色期之前下降,转色之后增长。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分别与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极显著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青苷极显著正相关,与类黄酮显著负相关;花青苷含量与类黄酮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气温度升高对枣果实色素含量的影响,以4年生灵武长枣和骏枣为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增温的方法,设置自然大气温度(对照)和升高大气温度2个水平,测定不同时期枣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以揭示气温升高对枣果实着色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大气温度升高处理会显著提高灵武长枣和骏枣果实叶绿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但对其在整个发育期的变化趋势无影响,大气温度升高增大了枣果实在膨大期至转色期的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幅度以及转色期至成熟期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上升幅度。说明大气温度升高可有效改善果面色泽,有利于枣果实的着色。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秋冬季节后,天气逐渐转凉,番茄裂果现象开始出现。1发生原因番茄的裂果与昼夜温差加大有很大关系。当晴朗的天气时,棚内的温度能达到30℃以上,对于正处于膨大或转色期的番茄来说,棚内温度高果实生长较快,但到了晚上,温度下降较快,果皮受低温影响后生长缓慢,而果肉受低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昼温对日光温室番茄果实发育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番茄植株分别作30℃、35℃高昼温处理,以25℃为对照,研究果实发育、碳水化合物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昼温促使番茄果实发育提前,成熟期提前,但空洞果增加;果实内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均升高,而淀粉含量则在提前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低于对照,尤其是35℃处理,在花后20d时,其果糖、蔗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升高28.91%和20.56%。在高昼温处理15d时,果实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活性(NI)降低,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升高,昼温越高,与对照间的差别越大。可见,昼间温度越高,对番茄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不利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萼片对番茄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做2组试验。试验1:分别在初花后10、15、20、25、30、35和40d去除萼片,以不去萼片的正常果实为对照,在果实转色6d后(成熟期)采摘,进行分析测定。试验2:分别在花后25、30和35d及转色和成熟期采摘果实,去除萼片,以相同时期不去萼片的正常果实为对照,采后放置25℃贮藏室内观察测定。试验1的结果表明处理果实成熟时间延迟;重量、抗氧化物质Vc和类黄酮含量下降;细胞壁构成物质的水溶性果胶、共价结合果胶及总果胶含量都有所下降。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处理果实中的CAT活性低于对照,而POD活性高于对照;糖酸比低于对照,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2的结果表明在花后30d之前,去除萼片处理果实的乙烯产量与对照相比减少了一半。而在花后35d以后,处理与对照间的乙烯产量无显著差异。综上,萼片对番茄果实的发育、成熟及品质形成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转色期库车小白杏为试验材料,用40,50,60℃热蒸汽对杏子分别进行30,40,50 min处理,对照为不用热蒸汽处理,共计10个处理,置0℃条件下冷藏,研究热处理对小白杏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减缓杏果在贮藏中水分的流失;抑制Vc含量的降低,其中60℃,30 min热处理抑制效果较好,贮藏结束时Vc含量为14.40 mg/100 g;热处理促进硬度下降,贮藏结束时,对照处理的硬度高于热处理果实硬度为1.06 kg/cm2;提高了固酸比,其中60℃,30 min热处理固酸比较高,为54.14,改善了转色期杏果风味;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转色期库车小白杏为试验材料,用40,50,60℃热蒸汽对杏子分别进行30,40,50min处理,对照为不用热蒸汽处理,共计10个处理,置0℃条件下冷藏,研究热处理对小白杏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减缓杏果在贮藏中水分的流失;抑制Vc含量的降低,其中60℃,30min热处理抑制效果较好,贮藏结束时Vc含量为14.40mg/100g;热处理促进硬度下降。贮藏结束时,对照处理的硬度高于热处理果实硬度为1.06kg/cm^2;提高了固酸比,其中60℃,30min热处理固酸比较高,为54.14,改善了转色期杏果风味;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1 春季早熟或露地栽培番茄 果实转色期用40%的乙烯利300~400倍的水溶液涂擦果面,能使上市期提前5~8天。 2 秋延迟栽番茄 后期温度降到日平均气温接近8℃时,将白熟果实收获,放到温度不低于10℃的房间内  相似文献   

16.
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货架期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成熟度杏果在货架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方法]以青熟期和转色期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于0 ℃条件下贮藏18 d后,取出放在室温(20±2)℃的条件下,模拟货架期,分别对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在整个货架期青熟期杏果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较转色期杏果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VC较转色期杏果低,货架前期青熟期杏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转色期杏果,后期青熟期杏果的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两者相互接近0.[结论]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品质变化不同,转色期杏果更适合食用.  相似文献   

17.
酒石酸是葡萄酒酸度的主要贡献者,因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升温快、有效积温高且无霜期短,使得葡萄果实中酒石酸降解过快,为探究酒石酸的主要降解时期,在甘肃武威以‘贵人香’为试验材料,分析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太阳辐射、地温等的变化对葡萄浆果速长期-成熟期果实中酒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贵人香’葡萄在浆果速长期-转色期-成熟期的酒石酸含量先降低后缓慢上升,在转色期其含量急剧降低,从14.67降至6.59 mg·g-1;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照日累计时数、日平均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平均5 cm地温、日平均10 cm地温、日平均15 cm地温、日平均20 cm地温是影响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含量的关键因子。‘贵人香’果实中酒石酸的昼夜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实速长期和转色期,1个昼夜中酒石酸含量在13∶00达峰值,在果实成熟期,其含量在21∶00达峰值,在果实昼夜生长发育时,酒石酸的降解时间主要在13∶00至次日凌晨1∶00,相关性分析表明,酒石酸昼夜变化与空气温度、日平均5 cm地温、日平均10 cm地温、日平均15 cm地温、日平均20 cm地温、日平均40 cm地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随施氮量和施磷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有机肥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受钾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施磷量与有机肥用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相互作用会促使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灌水量与施钾量和有机肥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耦合效应表现为,除不施有机肥时随灌水量增加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外,对于其它任何有机肥及钾肥施用水平,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灌水量高于中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着钾肥与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不论施磷量与施钾量如何变化,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施氮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降低氮肥用量同时提高磷肥用量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而提高施钾量仅在施氮量高于中水平时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减小有机肥用量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控制黑麦草萌发时的NaCl浓度和温度,研究其幼苗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所测指标对温度和NaCl的综合反应差异很大.适量NaCl对所测指标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叶绿素含量、SOD酶、POD酶和CAT酶的活性随NaCl浓度增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各指标对温度反应的差异却很大,20℃时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最高,SOD酶与CAT酶的活性在相同NaCl浓度下,均为10℃>20℃>30℃.POD酶在低NaCl浓度时,其活性为30℃>20℃>10℃,但NaCl浓度大于等于0.9%时,30℃的POD酶活性受抑明显,其活性最低.指示细胞受氧化损伤程度的MDA含量随温度和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番茄拉秧后未熟果实的成熟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番茄作物拉秧结束时,大约有10%~15%的潜在产量是未熟果。本试验研究了未成熟收获果实成熟期间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的熟化方法。结果表明在20~25℃的贮藏温度下,无论经绿熟期、突变期或转色期的番茄果实均可完全成熟,有限生长品种的未熟变化较无限生长品种快,耐贮番茄较普通番茄完全成熟需要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