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型中蜂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北部以及吉林省的南部山区,是优良的地方蜂种.具有采集力强、维持群势强、分蜂性弱、耐寒性强等诸多优点,但多年来困扰我地蜂农的东北型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严重影响了蜂群的发展.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是危害我省中蜂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蜂群一旦感染此病,很难治愈,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导致全场蜂群灭亡.而且.目前尚未发现能较好地治疗中囊病的药物.因此,要想养好中蜂,必须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做好中囊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防治“中囊病”的好办法——利用意蜂哺育中蜂蜂王幼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元明 《蜜蜂杂志》2008,28(11):29-30
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中蜂的大敌,危害性极大,此病一旦发生,迅速蔓延全场,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都无效.一个上百群的中蜂场,将会在一两年内出现蜂群弃巢飞逃或蜂群群势逐渐削弱,甚至垮场的状况.多年来,此病一直困扰着中蜂饲养者.  相似文献   

3.
焦文安 《蜜蜂杂志》2010,30(3):31-3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影响中蜂蜂群发展和生产的病害之一,一旦蔓延,轻则影响蜂群繁殖发展,重则造成群势严重削弱,甚至全场蜂群死亡。化学防治中囊病既费时、费力,又污  相似文献   

4.
范克民 《中国蜂业》2004,55(4):20-20
一、引起中蜂品种退化原因 1.中囊病的原因:蜂群患中囊病之后几乎没有几箱蜂群存活.即使存活下来的,群势也很弱,再用病群繁殖后代,不可能强壮.  相似文献   

5.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08,28(11):28-28
用中蜂为大棚草莓授粉,其授粉效果比意蜂强,但中蜂易发生烂子病(中蜂囊状幼虫病),使蜂群削弱,影响草莓授粉效果.因此,有些种植草莓农户,改用意蜂来为大棚草莓授粉.  相似文献   

6.
汪新辉 《蜜蜂杂志》2010,30(8):28-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蜂群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传染快,容易造成地方性流行。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饲养中蜂的师傅,多有谈"中蜂囊状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地意蜂、中蜂混杂饲养,不仅因盗蜜毁掉中蜂群,而且蜂病交叉感染致使中蜂患病率提高。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来势较猛,虽比中蜂囊状幼虫病致死率低,稍不注意损失也不轻。一、观察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在封盖前被细菌感染死在巢房中。发病蜂群数量多,走近蜂场会闻到一股怪味,老式桶养中蜂如果群势下降许多,见不到死蜂死幼  相似文献   

8.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9.
贺祥林 《蜜蜂杂志》2008,28(1):29-30
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在全国暴发.该年冬季我的蜂场在岳阳采柃花时传染上此病,有500多脾中蜂,第二年春季中囊病暴发,有一次集体逃亡20多群蜂,当时治病无方,蜂群所剩无几.此后用过许多中草药都只能起控制作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到头来蜂群群势越来越弱,始终没有找到特效药.我想,中囊病这么严重而中蜂并没有绝种,这应归功于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中蜂感染中囊病是难免的,于是我多年来以自然淘汰生存法为准则,加上人为管理进一步加以控制,收到良好效果,使中囊病降低到最小程度.现将我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传播快、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是病毒。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诱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周围有病蜂群,带有病毒的病蜂在采花时把病毒沾染到花朵上,健康蜂采花时会感染病毒引发疾病;箱体不严,在外界缺花少蜜时,带有病毒的病蜂侵入健康蜂群盗蜜,会把病毒传给健康蜂群引发疾病或健康蜂群侵入病蜂群盗蜜感染病毒引发疾病;健康的处女王跟带有病毒的雄蜂交配会全面感染病毒引发疾  相似文献   

11.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CSBV)所引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会造成中蜂幼虫发病死亡,导致蜂群断子,蜂群飞逃,严重的造成全群毁灭,给蜂业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结合桓仁县养蜂户近些年来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案例,提出一些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为广大养蜂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正忠 《中国蜂业》2004,55(6):18-18
我饲养中蜂30多年,从旧法饲养到活框饲养,多次历经中囊病.原来蜂群少,一旦感染,任其自生自灭.现在有蜂群70多群,并且已有10年未感染中囊病,放松了预防.  相似文献   

13.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一经感染极易蔓延流行,导致蜂群遭受损失。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与气候、蜜源、饲料、蜂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防治上,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了避免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探讨用中药生物制剂在春繁或秋繁时结合奖励饲喂蜂群,通过扶正固本、调节蜜蜂机体免疫的策略,实现有病治疗、无病预防的效果,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很大,也是广大中蜂养殖者最头疼的疾病。我养意蜂30多年,同时也养中蜂,2015年我的中蜂群发展到40多箱,蜂群很强,我暗自欢喜,结果中囊病一来,飞的飞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十来箱。我对养中蜂丧失了信心,干脆全养意蜂。2016年1月,我把中蜂和意蜂一块运到贵州安顺春繁、采油菜,将中蜂放在亲戚家饲养,我只管意蜂。中蜂到贵州同样也发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蜂生产上出现了急性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因春季气温不稳,低温阴雨引起巢内花粉霉坏,致使幼虫、青、幼蜂中毒的混合感染、并发的病害,称“春季蜂病”。此病已在广东惠阳地区普遍发生,给中蜂生产造成损失,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春全区因此病损失的蜂群达4万群,占全区蜂群总数的23%。重病区不少  相似文献   

16.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目前危害中蜂较为严重的病害,对患有囊状幼虫病的蜂群补钙,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8):29-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蜂群感染后,群势下降快,严重时,中蜂常常飞逃,给蜂场造成损失。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平时的蜂  相似文献   

18.
范克民 《蜜蜂杂志》2008,28(6):29-29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在发病期间蜂群会飞逃.该病难以治愈,有效办法是培育抗病蜂王,隔离治疗,及时对病群蜂王进行剪翅.总之是要耐心细致地管理好蜂群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9.
选取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蜂群,通过拌糖水饲喂方式投给高、中、低三种浓度的LfcinB(4-9),给药后9天和18天,分别测定试验蜂群的发病率、幼虫死亡率等指标,以评价LfcinB(4-9)对中蜂的抗病效果。结果显示,隔天饲喂9天LfcinB(4-9)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抗病效果最高为59.84%;隔天饲喂18天低浓度的LfcinB(4-9)糖浆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抗病效果最高为72.02%。这提示LfcinB(4-9)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具有抗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蜂群饲养技术 (一)蜂群的排列 蜂群排列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 中蜂应尽量分散错开排列,中蜂的嗅觉灵,易发生迷巢,从而引起盗蜂,因此排列中蜂应力求散开,巢门角度也应有差别。 2.有处女王的蜂群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