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试验讧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在该地区栽培密度在9.0~9.75万株/hm。为宜,其中密度在9.75万株/hm^2,产量最高,公顷产量14.1t;其次是9.0万株/hm^2的处理,公顷产量13.6t。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垄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栽培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垄作春小麦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高肥条件有利于垄作春小麦穗粒数和产量的增加,并对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作用;在增施肥料的同时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垄作春小麦产量水平,种植密度过大时,春小麦产量反而降低。在垄作栽培条件下,春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  相似文献   

3.
旱地葫芦巴种植密度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吉县旱地葫芦巴种植密度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旱地种植葫芦巴播种密度以行距30.0cm,株距10.0cm,保苗33.3万株/hm^2较好,其折合产量高达2285.7kg/hm^2,纯收入3972.9元/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花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绿雄90青花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花菜的品质与产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如果以生产内销或速冻产品为主,对产量的要求较高,同时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种植密度在3.300~3.675万株/hm^2为宜;若以生产保鲜外销产品为主,对单位面积合格商品花球的产出数量要求较高,种植密度则在3.300~4.200万株/hm^2均可。  相似文献   

5.
冯金良  张宁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60-12561
[目的]为了探索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在遵义县西北部高海拔镇乡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方法]种植密度分别为5.257y(CK)、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9.75万株/hm^2。[结果]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1586.30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38.65%;之后依次是8.25万、7.50万、9.75万、6.75万、6.0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40965.45、40163.30、36156.90、34878.60、32416.95kg/hm^2,与对照相比分剐增产36.58%、33.91%、20.55%、16.28%、8.08%。[结论]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在遵义县海拔1100~1250in地区种植密度以6.75万~9.00万窝/hm^2为宜,田间长势较好,增产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B12):291-291
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4月下旬播种;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本用量的1/2浸种24小时,同剩余的1/2混合后播种,父母本行比1:5为宜;母本种植密度60000~65400株/hm^2,父本种植密度52500~60000株/hm^2;磷酸二铵150~225kg/hm^2作种肥,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试验对缩行距密植方式和缩株距密植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旱地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花生产量差异显著,密度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缩株距密植增产12.9%;株距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5.13%。花生产量达3421kg/hm^2时,密度以28.5万株/hm^2为宜,相对应的种植方式为行距35cm、株距10cm。  相似文献   

8.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2.1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和2.4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比1.5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的棉花,群体叶面积动态及中下部透光合理,干物质积累多,群体开花量大,单位面积结铃数显著增加,皮棉产量增加9.5%~10.5%,达到显著水平。而在1.8~2.4万株/hm^2密度范围内,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高产条件下,杂交棉豫杂35密度弹性大,密度可由目前的(2.25~3.00)万株/hm^2降低到1.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油菜新品种浙双7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6,他引:1  
通过对浙双72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子正交试验表明,对油菜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栽培因素是播种期和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高产栽培中,应适期早播,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同时应适应密植。生产应用中,播种期以9月25日左右为宜,施氮量276kg/hm^2,种植密度10.5万-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四因素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垦玉6号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数学模型。经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垦玉6号产量在8500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51375~54675株/hm^2,施纯氮201~227kg/hm^2,施用P2O2为68~86kg/hm^2,施用K2O为66~85kg/hm^2。  相似文献   

11.
缪永胜  陈谋贵  涂雅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8-17439
[目的]进一步探究丘陵地区稀植大穗型杂交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方法]设2因素3水平,共9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42000—54000株/hm^2)与施氮量(135~225kg/hm^2)对丘陵区杂交玉米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范围内,玉米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组合是A.B,(栽培密度42000株/hm^2,施纯氮225kg/hm^2),淇穗长为21.5cm,穗粒数为627.9彬穗,千粒重为356.7g;玉米产量最高的组合是A2B2(栽培密度48000株/hm^2,施纯氮180kg/hm^2),产量达9221.2kg/hm^2。[结论]综合评价,在种植密度42000~48000株/hm^2、施纯氮180~225kg/hm^2的条件下,玉米经济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生产中应将密度和施氧水平控制在该范围。  相似文献   

12.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豫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备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I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相似文献   

13.
2000-2001年进行的蚕豆/马铃薯复合种植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27.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产值最高,会计产量达8021.3kg/hm^2,产值达15325.88元/hm^2,比对照(单种马铃薯密度6.00万株/hm^2)产量增加26.2%,产量增加20.6%;蚕豆33.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会计产量为7667.1kg/hm^2,产值为14575.64元/hm^2,比对照产量增加20.7%,产值增加14.7%;在不同密度试验中,蚕豆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马铃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安徽省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郑单958的种植密度一般水平以6.00~6.75万株/hm2、高产水平以7.50~8.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宜香1577在四川南部强化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1577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密度对该品种的强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14.1、9.0和4.0万株/hm^2 3种密度,结果3种密度下叶龄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4.0万株/hm^2的单株分蘖较前两种密度的多,最高苗时已达极显著水平;3种密度下每10d增蘖数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9.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密度4.0万株/hm^2的产量达极显著增产。可见在四川南部宜香1577适宜按9.0万株/hm^2的密度进行强化栽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地膜移栽方式栽培间作小辣椒能获得优质高产。播式以4月初塑料大棚播种育苗、6月初地膜移栽最佳;种植密度以12万~13.5万株/hm^2的平均单株结椒数、鲜干椒产量、红椒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产量(Y)与种植密度(x1)和施纯氪量(x2)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2700.00-3058.97kg/hm^2间的栽培模式:种植密度15.75~28.14万株/hm^2,施纯氪量116.35-266.56kg/hm^2。  相似文献   

18.
春夏棉间作复合群体中,早熟品种中棉所27密度27以8.0万株/hm^2,中熟品种苏棉8号密度以4.5万株/hm^2为宜,两品种合计群体密度12.5万株/hm^2,皮棉产量合计1710.1kg/hm^2,在不同的密度配置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丽芳西瓜营养代谢、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丽芳西瓜营养代谢、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芳长季节栽培的适宜密度为0.45万株/hm^2,此密度丽芳表现早发、稳长、不早衰,早期产量比对照(0.30万株/hm^2)增6.4%,个体和群体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