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测定广东湛江海域16种野生鲹科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方法 用0.5%硫酸-甲醇溶液将鱼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结果16种鲹科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9.59%~55.45%、9.45%~37.27%、20.35%~47.89%.结论 湛江海域16种鲹科鱼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6种鳀科鱼肌肉的脂肪酸含量,并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鳀科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冬季收集来源于湛江海域的印度小公鱼、康氏侧带小公鱼、雷氏鲚、太的黄鲫、杜氏棱鳀和汉氏棱鳀6种鳀科鱼,采用0.5%硫酸—甲醇溶液甲酯化鱼肌肉组织的脂肪酸,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再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6种鳀科鱼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35.02%~48.5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3.62%~44.7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31%~44.73%,EPA+DHA达13.09%~37.28%;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2(6)与EP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 ||r=0.800~0.899,下同),EPA与DHA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0~1.000,下同),C18:1(9)与C18:2(6)呈显著负相关,与EPA和DHA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鳀科鱼分为3组,第一组为印度小公鱼和康氏侧带小公鱼,第二组为杜氏棱鳀、汉氏棱鳀和雷氏鲚,第三组为太的黄鲫.[结论]6种鳀科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印度小公鱼和康氏侧带小公鱼的EPA+DHA含量在35.00%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鲑科鱼肌肉营养组成差异,为我国虹鳟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挪威大西洋鲑、丹麦银鲑和国产虹鳟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5%和25.31%,显著高于国产虹鳟(22.38%)(P<0.05,下同),二者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国产虹鳟,国产虹鳟蛋白营养价值与进口鲑科鱼类存在一定差距.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41%和7.19%,约为国产虹鳟(14.48%)的一半;脂肪酸种类相似,3种鲑科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0%~84.25%,饱和脂肪酸含量最少的是挪威大西洋鲑(15.54%),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及(84.25%)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2.92%)的含量最高,国产虹鳟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所占比例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尤其是亚油酸占比高达21.25%.国产虹鳟的钙、锌、铁和硒含量显著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结论]3种鲑科鱼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特征,但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在风味上更优,国产虹鳟则在亚油酸及钙、锌含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野生及人工养殖七彩神仙鱼肌肉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野生七彩神仙鱼、牛心汉堡养殖七彩神仙鱼和配合饲料养殖七彩神仙鱼的肌肉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七彩神仙鱼肌肉中粗蛋白最高,配合饲料养殖的七彩神仙鱼次之,牛心汉堡养殖的七彩神仙鱼最低(P0.05);野生七彩神仙鱼粗脂肪含量低于2种养殖七彩神仙鱼(P0.05),2种养殖七彩神仙鱼的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摄食模式的七彩神仙鱼肌肉水分含量和灰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摄食模式七彩神仙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Glu),9种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赖氨酸(Lys)。3种不同摄食模式的七彩神仙鱼肌肉中主要含有19种脂肪酸,6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主要的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C16∶0)、油酸(C18∶1)和花生四烯酸(C20∶4);19种脂肪酸中EPA(0.93%~1.86%)和DHA(1.57%~2.35%)的含量较低。为推断七彩神仙鱼的营养需求量及科学配制七彩神仙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配合饲料中添加0.5%、1%、2%、4%抗菌脂肽,饲养瓦氏黄颡鱼8周,对其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营养、脂肪酸营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蛋白质、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瓦氏黄颡鱼是氨基酸组成均衡性较好(EAAI75、EAA/NEAA79%)的优质水产品,富含Glu、Asp、Arg等有助于术后病人康复的氨基酸。Lys含量较为富余,适当摄入可平衡谷物中Lys短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4%范围内添加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EAAI随着AMI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但仍高于75%。瓦氏黄颡鱼肌肉脂肪酸主要组成种类不少于11种,其中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较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EPA、DHA)。在4%添加范围内,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黄颡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鄱阳湖黄颡鱼的含肉率及肌肉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鄱阳湖黄颡鱼的含肉率为 6 7.40 % ,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 1 5.6 2 % ,脂肪含量为 1 .835%。肌肉中含 1 8种氨基酸 ,总量为 1 5.1 1 % ,其中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 7.0 1 % ,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 5.6 1 5% ,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这些说明鄱阳湖黄颡鱼是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种  相似文献   

7.
野生乌鳢、鲶、黄颡鱼和黄鳝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种野生鱼黄鳝、鲶、黄颡鱼和乌鳢肝脏和肌肉中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总脂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鱼,鲶肌肉的中性脂含量最小,极性脂含量最大;在4种鱼的脂肪酸组成中,肝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肌肉。4种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差异较大,而肝脏中的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为0.84左右,没有显著差异。4种鱼中,黄鳝除肝脏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乌鳢外,其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其它3种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较其它3种鱼小。与其它食品比较,4种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较大的C20:5n-3和C22:6n-3含量。  相似文献   

8.
长江刀鲚产卵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常熟江段刀鲚产卵群体肌肉生化组成及能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肌肉水分含量为(74.62±0.21)%,粗蛋白含量为(16.75±0.08)%,粗脂肪含量为(6.78±0.10)%,粗灰分含量为(1.49±0.02)%,能量密度为(7.21±0.04) kJ/g。刀鲚肌肉中含有l8种氨基酸,其总量占鲜样和干样的比例分别为15.22%和5999%,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5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53。测定了刀鲚肌肉中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EPA+DPA占脂肪酸含量的8.27%。刀鲚肌肉中钙含量为(831±9.08)μg/g,显著高于常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疆额尔齐斯河5种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土著鱼:北极茴(Thymallus arcticus)、江鳕(Lota lota)、丁鲑(Tinca tinca)、白斑狗鱼((Esox lucius)、河鲈(Perca fluviatilis)的肌肉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酸水解法与碱水解法。【结果】5种鱼氨基酸总量介于82.65%~59.37%间,其中北极茴鱼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种;8种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53.52%~39.95%,除丁鲑和白斑狗鱼外,其他种间差异显著;鲜味氨基酸含量在34.99%~26.37%,北极茴和丁鲑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种。与WHO/FAO模式谱相比较,5种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度好,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93.27%~83.33%。【结论】5种野生土著鱼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比例平衡,鲜味氨基酸比值高。以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参比来看,在满足商品鱼规格时,5种鱼营养价值顺序为丁鲑白斑狗鱼河鲈北极茴江鳕。  相似文献   

10.
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池塘养殖的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鱼师鲈含肉率为68.41%;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9.80%,脂肪为0.93%,水分为77.04%,灰分为1.0%.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85.61%,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3.28%,并与我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鳜鱼等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纪晓玲  白明生  石新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38-15839
[目的]分析四合木链格孢发酵产物的脂肪酸组分。[方法]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分离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利用GC-MS技术分别检测四合木链格孢发酵液和菌丝体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3.04%,主要为油酸28.41%,亚油酸24.17%,亚麻酸3.85%,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26.19%,其次为硬脂酸5.15%。菌丝体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4.30%,主要为油酸30.87%,亚油酸31.57%,亚麻酸7.51%;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16.85%,其次为硬脂酸5.76%。[结论]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能产生多种脂肪酸,可以开发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酸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长臀鮠的营养价值,对其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臀鮠肌肉中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3.9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6.03%,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50.49%,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15.54%.长臀鮠肌肉脂肪酸主要由C18:1、C16:0和C18:2n-6脂肪酸组成,这3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80.44%,C18和C16脂肪酸含量最高.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他几种鱼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提取蕨麻脂肪酸成分,再经过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共检出20种脂肪酸成分,除了含有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十一烷酸、十五烷酸、十七烷酸等奇数碳脂肪酸。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提取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分别占71.1%和41.9%。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8个烟草品种的烟籽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测定烟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除皂化值和折光率外,8种烟籽油在酸价、比重、过氧化值及碘值中均差异显著,红大和NC89两个品种的酸价最低,保山4号的过氧化值最低,NC89的碘值最高,大竖把直把品种的比重最大,8个品种烟籽油的皂化值范围为176.13~190.81 mg·g-1、折光率约为1.470,综合理化性质数据,品质较好的是Burley21,它的酸价、皂化值、比重、过氧化值、碘值及折光率分别是0.75 mg·g-1、185.04 mg·g-1、0.84 g·cm-3、1.17%、1520.5 g·kg-1及1.467 81。8个烟籽油品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785.99~965.99 mg·g-1),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值在5.61~6.60,亚油酸在8个品种测得的所有脂肪酸中均含量最高(772.41~944.20 mg·g-1)。在8个品种的烟籽油中检测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己内酰胺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与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比较脂肪酸及挥发性物质结果,云雪2号及Burley21两个品种较好。综合理化性质、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结果,Burley21是较为理想的烟籽油原料。  相似文献   

15.
市售山茶油功能性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市场上畅销的8种山茶油的功能性脂肪酸的组成,采用了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法和GCMS分析法,以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及亚油酸甲酯为对照品,在制定4种脂肪酸甲酯的标准曲线(r0.9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计算各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表明,8种山茶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老知青山茶油(3.83%、0.77%、25.07%、4.08%),润心山茶油(4.52%、0.99%、35.46%、5.57%)、源森山茶油(3.44%、0.93%、25.72%、4.30%)、绿海山茶油(3.76%、0.69%、24.41%、3.73%)、得尔乐山茶油(5.07%、1.09%、41.90%、6.22%)、山润山茶油(4.64%、1.04%、35.41%、5.44%)、贵太太山茶油(4.05%、0.99%、32.01%、4.62%)、金浩山茶油(4.66%、1.06%、35.81%、6.04%)。8种山茶油中油酸含量25.07%~41.90%,亚油酸含量3.73%~6.22%,未检测到亚麻酸。  相似文献   

16.
四个部位的马脂肪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马油不同部位脂肪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为马油结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GC)对马体四个部位脂肪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马油中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为最丰.马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66.7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49;;马脊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62.4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2.63;;肚下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60.34;,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9.87;;内脏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59.9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9.61;.[结论]四个部位脂肪中脂肪酸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全缘叶栾树种子脂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及其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抽提器提取全缘叶栾树种子油,计算种子含油量;种子油脂肪酸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结果]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达54.04%。种子油中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3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26%,主要包括油酸(31.07%)、二十碳烯酸(35.07%)和芥酸(9.12%)。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种子油中不含营养价值更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不易消化的芥酸和花生酸。[结论]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能否作为食用油,还需进行相关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魏永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073-3075
[目的]分析测定荞麦蜂花粉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提取荞麦蜂花粉脂肪酸,再经过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结果]两种提取方法的脂肪酸收率分别为8.26%和8.81%,共检出11种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的是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结果分别为29.45%和38.15%,其余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二十碳三烯酸。[结论]荞麦蜂花粉中富含ω-3家族的二十碳多不饱和脂肪酸,明显不同于文献报道的荞麦种子油脂肪酸成分,其是否与荞麦蜂花粉所具有的生理活性功能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四种山核桃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测定采集自浙江省余杭、建德、富阳,以及安徽省宁国、金寨,湖南省的4种山核桃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山核桃种仁含油率为以湖南山核桃为最高,达63.88%;浙江山核桃次之,为62.72%;最低的是大别山山核桃,为51.00%。经一元方差分析得出4种山核桃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山核桃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棕榈烯酸、油酸、亚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湖南山核桃,最低的是浙江山核桃;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大别山山核桃,最低的是美国山核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美国山核桃,最低的是大别山山核桃。  相似文献   

20.
尖鳍鲤的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尖鳍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其水分含量为79.29(±1.54)%,粗蛋白含量为16.77(±0.31)%,粗脂肪含量为2.48(±0.1 1)%,粗灰分含量为1.54(±0.1 1)%.使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尖鳍鲤的肌肉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各组分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重.结果表明,尖鳍鲤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F)8种,分别是2-己基-环丙烷辛酸、月桂酸、12-甲基十三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珠光脂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占总脂肪酸的40.4%,分别是9-十六烯酸、9-十八烯酸、11-十八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别为9,12-十八碳二烯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α-亚麻酸、11,14,17-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DHA,占总脂肪酸比重的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