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正确实施5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45例透析者选择颈内静脉穿刺1次性穿刺成功;2例失败,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余3例因颈内血管条件差直接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结论:此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紧急通路。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反复插管的痛苦及医疗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需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治疗的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堵塞16例(6.6%),局部血肿或出血14例(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在休克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休克抢救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4例)、C组(22例)3组,其中A组行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蝶型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C组行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比3组穿刺时间、出血量、静脉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B组穿刺时间均比C组短(P〈0.01),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血量最多,A组出血量最少,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B组通畅率比A、C组低(P〈0.05),A、C两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置管是休克抢救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血液透析中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科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行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置管术后出现血流量不足者40例,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0例留置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出现血流量不足的原因依次为:导管侧孔贴壁22例(55.0%),体位不良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小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捷径。方法:选10岁以下患儿100例,平均年龄(6.2±2.1)岁,随机分为两组(n=50),Ⅰ组(实验组)用18号短套针直接低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对照组)用传统高位穿插导引置管。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Ⅰ组49例(占98%)、Ⅱ组40例(占8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误穿动脉Ⅰ组1例(占2%),Ⅱ组6例(占12%),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4例首次穿刺未见回血。结论:低位右颈内静脉直接套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高位穿刺导引置管法,且并发症少,更适用于10岁以下小儿经皮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 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25例)和体表定位组(23例)。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体表定位组使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体表定位组的60.9%(P<0.05);超声引导组穿刺时间短于体表定位组(P<0.01),穿刺次数少于体表定位组(P<0.01);穿刺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时间缩短,穿刺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进行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婴幼儿,其中30例采用超声引导法,30例采用传统盲穿法,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结果:采用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穿方法对小儿患者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30/30)和83.3%(25/3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0)和16.7%(5/30)。结论:对于婴幼儿患者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法,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于急诊透析和内瘘成熟之前以及没有条件造瘘的患者。同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会发生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栓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血透效果影响较大。血液透析专科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护理观察和应对措施,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两种紧急心脏起搏方法治疗心动过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紧急心脏起搏方法治疗心动过缓的效果。方法 :3 3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中 ,10例使用带气囊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2 3例使用普通电极经右颈内静脉穿刺进行床边心内膜起搏 ,对两者的操作时间和效果分别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起搏。计算从穿刺开始至成功起搏的操作时间 ,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气囊电极者为 ( 6.2± 1.9)min ;经右颈内静脉置入普通电极者时间为 ( 3 .8± 1.5 )min(P <0 .0 1)。结论 :使用普通电极经右侧颈内静脉较带气囊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进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优越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有气栓、气胸或血胸等危险[1~4]。腹部闭合伤并下腔静脉系统损伤时,大隐静脉输液有加重出血的可能[5]。亦有由下肢所输的血液经下腔静脉破裂口流至腹腔的报道[6]。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途径,1990~1998年我院对44例腹部闭合伤出血休克患者施行高位头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置管抗休克,置管全部成功,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4例,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46岁。全部病例为腹部闭合伤出血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慢性肾衰患者桡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天,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腰大池置管引流的管理对策.方法 对21例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在治疗原发和继发感染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间断开放引流及规范化管理.结果 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出院17例(腰大池置管6~60d),术后并发神经根疼痛2例(9.52%),引流管不通4例(19.05%),拔管后出现穿刺部位脑脊液漏2例(9.52%),4例因全身衰竭仅留置1~4d死亡.结论 腰大池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开放引流管治疗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大部分患者能配合治疗,无留置管脱出现象,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置管中的监护,置管后的观察及综合性护理。结果: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病情好转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成功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肺癌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明确为肺癌胸腔积液的29例病人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术后观察引流情况、临床症状及胸腔B超扫描等指标。结果:置管全部成功,CR17例,PR8例,NC4例(长期带管),有效率86.20%,均未出现穿刺出血、复张性肺水肿、纵隔摆动、严重胸膜肥厚、置管局部感染和胸壁针道转移。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好,引流较彻底,为随后注入化疗药物提供方便,能提高恶性胸水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斌  李雷  王迁  唐锋  胡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1,29(2):137-139,142
目的 观察合并多器官疾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高龄患者中应用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经心血管超声、胸腹部CT、静脉造影明确诊断的下肢DVT患者37例,均合并一种以上其他疾病,经右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植入IVCF.结果 33例植入永久IVCF,4例植入临时IVCF,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月~1....  相似文献   

16.
恶性胸水为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水并胸腔注药是其治疗的重要措施,但胸腔置管患者治疗护理操作不当,易引起胸腔感染。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水并胸腔注药治疗大量恶性胸水患者36例,发生胸腔感染2例,对此,我院采用胸腔冲洗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院经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成功救治1例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昏迷1周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方法 386例入住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管后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亦较对照组的晚(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堵管、导管脱落、CRBSI发生率及延长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及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998—2001年施行的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5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管、管道堵塞、局部肿胀及局部静脉炎,经处理后15例并发症消失,另7例无效则拔除留置管;无l例出现重要器官损伤。结论: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有效留置时间也较长.出现的并发症容易处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施护的效果。方法对175例初诊为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前后给予患者和置管后给予留置的导管精心细致施护,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175例患者均能顺利接受至少一个化疗疗程,最短10d,最长13个月。结论精心细致地护理能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