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种鱼为温水性鱼类,适应性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其肉质嫩、营养丰富,近几年市场上畅销。简介黄颡鱼池塘无害化养殖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增刊启事     
罗青 《福建农业》2005,(4):31-31
黄颡鱼是目前较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销售甚旺,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因而人工养殖黄颡鱼市场前景看好。现结合黄颡鱼的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的生产实践.借鉴、吸收外地池塘养殖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辉  张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94-294,296
介绍了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包括网箱设计、水域要求、鱼种放养、饵料投喂、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蜡丁,昂刺等,是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的内陆水域,它以其内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黄颡鱼养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总结,调查及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现将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腊丁、黄鳍鱼等,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但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上市规格小,影响养殖效益,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有较好抗病能力,水域环境适应性强;是营底栖生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黄颡鱼成鱼市场销售价稳定在30-40元每公斤,养殖经济效益好。笔者所在建阳市位于闽北山区,适宜黄颡鱼养殖。在近两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五新工程水产示范项目中,遴选了养殖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示范户引进推广新品种黄颡鱼养殖,取得良好效益。本文介绍了黄颡鱼生物学特性,黄颡鱼种苗培育技术,成鱼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池塘管理技术,病害防控技术,养殖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赵文岐 《油气储运》2005,(12):38-38
黄颡鱼俗称黄姑、黄腊丁,在分类学上属鲇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具有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问少刺而颇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大规格鲜活鱼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为20~30元/千克,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水域,黄颡鱼属中与黄颡鱼相似的种类常见的有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细黄颡鱼.目前人工养殖多是黄颡鱼,少数为江黄颡鱼.黄颡鱼与其它几种黄颡鱼的主要区别是,其它几种黄颡鱼(除长须黄颡鱼外)胸鳍鳍棘外缘光滑,内缘有锯齿.而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胸鳍鳍棘内外缘均有锯齿,但长须黄颡鱼体色青黄,须长且鼻须呈黑色.另外,光泽黄颡鱼、江黄颡鱼、细黄颡鱼的鳍棘均有毒,人被刺后伤处红肿、剧痛,而黄颡鱼的鳍棘基本无毒.现将黄颡鱼的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俗称黄辣丁、嘎鱼,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高档淡水品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且有药用价值,是当前水产养殖中品种结构调整、增效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经全国多种水域养殖表明,适应性非常强,南北深浅水域均可养殖,人工配合饲料极易解决,养殖密度高、病害少、易摄食上钩,极适应垂钓养殖.  相似文献   

10.
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等淡水水系。近年来江黄颡鱼天然资源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前景看好,现将其池塘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朝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84-284,293
介绍了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并从苗种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总结了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是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一种优质鱼类。但由于套养数量有限,产量较低,黄颡鱼正由搭配养殖品种上升为主养品种,根据养殖生产实践经验,介绍了水库网箱主养黄颡鱼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又名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二年,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两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池州市天源生态农业公司2010年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经验,总结了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鲢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水温21℃时,黄颡鱼耗氧率为144rmg/h@k,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为0.309 mg/L,与养殖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本文从黄颡鱼养殖方式、黄颡鱼苗种培育、黄颡鱼成鱼培育、黄颡鱼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92-193,196
黄颡鱼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的优势。进行了黄颡鱼池塘高产增效养殖方式的探讨,并总结了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纯香、营养丰富而倍受市民青睐,是市场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介绍了黄颡鱼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提出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鱼种放养、池塘管理、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洪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也是一种名特优产品种。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从鱼塘中起鱼上市,1亩鱼塘可当5亩使用,捕大留小,一年收获无数次。集约化养殖经营。  相似文献   

20.
黄颡(嘎牙子)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少刺、味美、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黄颡的人工养殖逐渐兴起,每尾重100g以上的黄颡市场稳定、需求量大,人工养殖前景广阔. 黄颡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都能生存.经过使用专用驯化料投喂驯化后,适用于各种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套养;既适合于池塘养殖,也适合网箱养殖.现将黄颡的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