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本文对苏氏圆腹(鱼芒)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介绍了苏氏圆腹(鱼芒)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繁殖习性,进行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及摄食试验,开展了养殖试验,为苏氏圆腹(鱼芒)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俗称果巴丁、淡水鲨鱼等,属鲇形目、鱼(鱼芒)科.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很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氏圆腹鱼芒 [Pangasiussutchi (Fowier) ],又称淡水鲨鱼 ,隶属于鱼芒科 ,鱼芒属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 ,目前我们引进的品种有体色红白相间和蓝白相间两种 ,所以又称红鲨和蓝鲨。该鱼体表光滑无鳞 ,体形长而侧扁 ,具脂鳍。苏氏圆腹鱼芒为热带性鱼类 ,水温下限为 12℃。由于具有食性杂 ,生长快、耐低氧、病害少 ,适应性强等养殖优点 ,加之其肌间刺少 ,肉质细嫩鲜美 ,营养价值高 ,因而具有广泛的推广养殖价值。为了探讨苏氏圆腹鱼芒的高产养殖技术 ,我们于 1999年进行了小面…  相似文献   

4.
水晶巴丁鱼,学名苏氏圆腹鱼芒,属鲶形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属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种类,于1998年引入我国,除可作为食用外,还有较高观赏价值。水晶巴丁鱼肉质好,无小骨刺,口味鲜美,  相似文献   

5.
淡水鲨鱼学名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Fowier),又称虎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隶属鲶形目,鱼芒鲶科,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的优良淡水鱼类。淡水鲨鱼体色有黑、白、灰、红4种,前3种体色的鲨鱼多作为食用鱼饲养,尤其是灰鲨鱼最受欢迎,其背部青色,体侧  相似文献   

6.
淡水鲨学名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ys suthi(F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东南亚一带,因体形类似鲨而得名淡水鲨。淡水鲨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肉质细嫩,肉多刺少等优良经济性状,越来越受到养殖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重为2.70±0.16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和4%的食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低盐养殖水体中饲养4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升高,凡纳滨对虾虾体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虾体水分、脂肪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盐添加量为4%组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极显著(P〈0.01),而水分降低亦显著(P〈0.05)。在肌肉质构方面,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除粘性下降外,其他质构参数都逐渐升高。而且添加4%盐组对虾的硬度、弹性、胶粘性、耐咀性和回复性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但各组的内聚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盐可以改善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质构,且当添加量为4%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用XTL-2400型解剖镜连续观察苏氏圆腹鱼芒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特征;用XS-18型显微镜观察其器官发育特征和结构,并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和记录。在水温29~31℃时,孵化时间为19 h,孵出仔鱼后70 h卵黄囊基本消失,90 h开始摄食。虽然水温稍有不同,苏氏圆腹鱼芒的胚胎发育速度比同属鲶形目的鄱阳湖黄颡鱼(55 h15 min)、瓦氏黄颡鱼(49 h15 min)、南方大口鲶(53 h25 min)和不同目的白鲢(31 h35 min)、多鳞鱚(36 h30 min)、银鲈(32 h)、梭鲈(106 h)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9.
以海水网箱养殖和海水工厂化养殖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肉品质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其不同部位肌肉的质构参数(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恢复性等)的差异,并对两种养殖模式下鱼肉的p H、水分活度、电导率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的斑石鲷鱼肉p H和水分活度无明显差异(P0.05),电导率有显著差异(P0.05)。质构参数中,两种模式的斑石鲷鱼肉的硬度、弹性和胶着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聚性、咀嚼性和恢复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的养殖条件下斑石鲷鱼肉的品质特性有较大差异,总体上,网箱养殖的斑石鲷鱼肉品质要优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ns suthi(F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因体形类似鲶鱼和鲨鱼,故又称为淡水鲨。该鱼原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于1978年引进。揭阳市水产养殖试验场于2002年9月底从福建购进2万尾淡水鲨苗,经过近10个月的养殖,已全部收获上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淡水鲨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 《重庆水产》2007,(2):24-26
淡水鲨鱼,学名苏氏圆腹鱼[鱼芒](Pangasias sutchi Fowier)俗称虎鲨,巴丁鱼或八珍鱼,属于鲶形目,[鱼芒]鲶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有黑,白,灰三种体色,分河系与湖系两系,共5个品种,即河系的淡水河鲨,水晶河鲨与湖系的马来亚白鲨,马来亚黑鲨,泰国杂种黑鲨。一般黑色的俗称淡水黑鲨,白色的俗称淡水白鲨。其中肉质一流的马来亚河系灰鲨在2000年引入我国。  相似文献   

12.
淡水鲨学名为苏氏园腹鱼芒(Pangasiussuthi),俗称虎头鲨,八丁鱼,或八珍鱼。隶属于鲶形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其肉味鲜美可口,无肌间刺,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1 生物学特征1 1 形态特征:淡水鲨体长形,体色有黑、白、灰、红四种,腹圆,没有腹棱,头部圆锥形,吻短,口亚下位,口须2对,具有一脂鳍,体表光滑无鳞。红鲨鱼即水晶巴丁鱼,多做观赏鱼饲养。1 2 生活习性:淡水鲨属于热带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喜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抗低溶氧能力较强,在污水中能长期栖息和生存。抗病能力和适…  相似文献   

13.
许洪玉 《内陆水产》2006,31(7):28-30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i Sutchi(Fowier)],隶属于鲶形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1978年由泰藉华人蔡友光先生将全长为3cm左右的4000尾鱼苗赠送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运抵目的地后存活2200尾。此后我国又先后引进体色为红白相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西洋鲑(Salmo salar)、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3种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分析3种鱼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肉色、系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大西洋鲑、三倍体虹鳟、金鳟肌肉的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62.91%、67.15%、73.02%,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2.39%、21.03%、22.11%,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14.64%、17.16%、5.11%。3种鱼肌肉的滴水损失、黄色值(b~*)、羟脯氨酸含量、内聚性均显著不差异(P0.05)。3种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大西洋鲑、三倍体虹鳟、金鳟,而pH值的结果则与之相反(P0.05)。大西洋鲑和三倍体虹鳟肌肉的灰分、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回复性、弹性和红色值(a~*)差异不显著(P0.05),但灰分、蒸煮损失、回复性均小于金鳟肌肉的对应指标(P0.05),弹性和红色值(a~*)则均大于金鳟肌肉的对应指标(P0.05)。大西洋鲑、三倍体虹鳟、金鳟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28%、41.84%、41.63%(质量分数),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比值分别为73.25%、71.94%、71.32%,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对优质蛋白质的评价标准;3种鱼肌肉中均检测到22种脂肪酸,组成丰富,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综上所述,3种鱼的肌肉都是符合人体营养需求的优质水产品,其中大西洋鲑和三倍体虹鳟肉质接近,且都优于金鳟的肉质。  相似文献   

15.
《河北渔业》2009,(12):39-43
用XTL-2400型解剖镜连续观察苏氏圆腹鱼芒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特征;用XS-18型显微镜观察其器官发育特征和结构,并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和记录。在水温2931℃时,孵化时间为19 h,孵出仔鱼后70 h卵黄囊基本消失,90 h开始摄食。虽然水温稍有不同,苏氏圆腹鱼芒的胚胎发育速度比同属鲶形目的鄱阳湖黄颡鱼(55 h15 min)、瓦氏黄颡鱼(49 h15 min)、南方大口鲶(53 h25 min)和不同目的白鲢(31 h35 min)、多鳞鱚(36 h30 min)、银鲈(32 h)、梭鲈(106 h)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16.
刘修英  王岩  王建华 《水产学报》2009,33(3):479-487
摘要:通过8周网箱实验评价了利用豆粕、菜粕和棉粕作为苏氏圆腹鱼芒 (Pangasius sutchi)饲料中鱼粉替代蛋白源的潜力。配制了7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基础饲料含45%鱼粉,按等量蛋白替代的原则,在其余6种饲料中分别添加31%和46%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50%和75%,或添加20%和40%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和50%,或添加19%和39%棉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和50%。实验中所用的苏氏圆腹鱼芒初始体重为11.3 g。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豆粕将饲料中鱼粉含量从45%降低到23%,添加菜粕或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34%,对鱼成活率、摄食、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饲料蛋白储积率、脏体指数和红血细胞比积(Hct)未产生显著不良影响。添加豆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11%导致鱼摄食、鱼体增重和SGR下降,添加菜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FCR和鱼体能量储积率下降,添加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鱼体增重、SGR和Hct明显下降。上述结果显示,可通过添加豆粕(31%)将苏氏圆腹鱼芒 鱼种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到23%,或通过添加菜粕(20%)和棉粕(19%)将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到34%。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水产品养殖结构调整步伐,多出新品种、好品种,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广西水产试验场于2000年引进了淡水鲨鱼(又名巴丁鱼、巴沙鱼、苏氏圆腹鱼芒)鱼种,开展成鱼养殖和培育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羊茜 《海鲜世界》2005,(3):8-10
淡水白鲨鱼隶属(鱼芒)科、(鱼芒)属,学名苏氏圆腹(鱼芒),又称八珍鱼,原产于东南亚一带,是马来西亚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2002年北京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始引进该品种,并在昌平、朝阳等区县进行养殖.根据在北京地区及辽宁省营口地区的养殖试验,在北方地区每年仅有4~5个月的适宜生长期,放养规格100g的鱼种当年养殖成鱼重量达1.5~2 kg.目前该鱼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正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品种,市场价格高达50~60元/kg左右,只要做好鱼苗的繁育与供应及保证正常的越冬条件,养殖淡水白鲨鱼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19.
淡水白鲨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白鲨学名为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suthiF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1978年我国引进此鱼,由泰国ADK公司的泰藉华人蔡友光先生将全长为3cm左右的4000尾鱼苗赠送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运抵目的地后存活2200尾。此后我国又先后引进体色为红白相间、篮白相间和黑白相间的几个种类,分别称为淡水红鲨、淡水篮鲨和淡水黑鲨。目前,这些种类在广东、福建、河北、北京等地都在试养。一、淡水白鲨的生物学特性(一)此鱼的体形类似鲶鱼和鲨鱼,出于商业上的原因,故称其为淡水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脆化阶段草鱼肌肉的显微结构观察和质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肉鲩作为广东特色水产品之一,其养殖中常出现"不脆"、"半脆"现象,严重制约其产业发展。为探索可鉴定脆度的指标,文章结合生产(饲喂120 d蚕豆+30 d饲料),每30 d采集1次肌肉,检测其感官脆度、肌纤维结构、质构特性的变化。随着脆化时间增加,蚕豆组草鱼感官脆度不断增加(P0.05),肌纤维直径逐渐减小、密度逐渐增大(P0.05);60 d后蚕豆组草鱼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胶黏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投30 d饲料对感官脆度、肌纤维结构、质构特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弹性、咀嚼性、胶黏性与感官脆度的相关性更高(R~20.90,P0.05)。结果表明,硬度、弹性、咀嚼性、胶黏性可用于脆肉鲩的脆度评价,转投30 d饲料不影响其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