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茶树品种,来源于广西国家级有性系优良品种凌云白毫群体种,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于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参加全国第三轮茶树区域试验,2010年6月获广西茶树品种登记,2010年8月评为国家级良种。  相似文献   

2.
云抗10号是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85年选育的第1批4个良种中的一个.1986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同年被列为云南省农业厅茶叶建设基地县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第十六条 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省、  相似文献   

4.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于1994年评为国家级优质资源,2003年获广西茶树品种登记证书,2004年获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2005年获广西科技登记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灌木型、中叶、特早芽,立体发芽,投产快,内含物质丰富,优质、高产,适制性强,特别是夏季芽叶出现紫红色,用其制作六堡茶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广西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在广西历史悠久,为提高茶产业效益、提高茶树品种质量,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文章对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广西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广西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二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的第二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分别设在浙江、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河南共6个省区,由农业部、全国茶树良种鉴定委员会、所在区试点的农业厅及全国茶树区域试验领导小组共同领导,统一布置实施方案,起止时间为1996年8月至2001年12月.……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茶树品种结构较单一,有些品种的良种性正逐渐失效,所以广西的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经专家论证认定:广西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茶树品种结构凋整,以大力引进推广适宜我区种植的优良乌龙茶品种为主。 云南大叶茶群体种种植面积占全区茶园总面积  相似文献   

8.
丹桂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武夷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的乌龙茶与绿茶兼制新品种。1998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省级优良品种;2003年进入全国第3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可望成为全国良种。  相似文献   

9.
桂香18号、桂绿1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是我所新选育出的茶树品种,其中桂绿1号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茶良种,桂香18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与全国第三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为了探索这几个品种的扦插繁育能力,本试验研究把这几个品种与广西主要栽种品种福云6号进行短穗长侧枝扦插对比,为新品种的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桂香18号、桂绿1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是桂林茶叶研究所新选育出的茶树品种,其中桂绿1号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茶良种,桂香18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与全国第三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为了探索这几个品种的扦插繁育能力,试验研究把这几个品种与广西主要栽种品种福云6号进行短穗长侧枝扦插对比,为新品种的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国茶树品种区试贵州点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茶树品种区域化试验是我国茶树品种的鉴定平台,各省的省级地方良种在试验点通过对各性状的鉴定后,可为国家级品种鉴定提供依据.2008年在贵州点的区试结果表明,名山213、五峰212、茗科4号、五峰310、农抗早的产量与品质均高于对照;茂绿、鄂茶5号、茗科3号、石佛香、石佛翠、鄂茶6号产量或品质高于对照,均有望通过鉴定;早致瑰、大叶龙、901和早春毫的产量与品质表现均比对照差,达不到通过鉴定的标准.各品种是否能通过区试的鉴定为国家级良种,还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大白茶是我地制作白茶主要当家品种。我市种植面积达26万亩,是我市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大宗农产品之一。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已有100多年的栽植历史,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茶树良种并命名为“华茶1号”。福鼎大白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是一个综合性状相当优秀的著名茶树良种,也是全国主要推广栽培的品种。随着市场销量的不断增大,福鼎大白茶引种栽培的人越来越多,为防止种性退化,  相似文献   

13.
茶树优良品种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的选育历时16年,于1994年由四川省雅安地区科委通过鉴定验收,1993年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4.
尧山秀绿于1995年从引进的浙江鸠坑种有性系茶园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历经3年的早期鉴定,一芽一叶期比亲本早15d,产量、品质、抗逆性均超过亲本。历经5年的品比试验,一芽一叶期比国家级良种凌云白毫种(CK)早36d,产量、品质、抗逆性均超过CK。历经6年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一芽一叶期比国家标准对照种(CK)福鼎大白早4-8d,产量显著高于CK,品质与CK相当,抗逆性超过CK。2010年8月评为国家级绿茶良种,适宜在广西、湖北、四川及气候相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广西茶叶产业在品种结构调整、无性系良种推广种植方面与先进省份差距明显,严重影响广西茶叶生产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并就如何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提出相关措施,为广西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凌云白毫茶是广西地方名茶,也是广西最大宗的历史传统名茶。早在1965年就被中国农业部农业司认定为全国首批二十一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1985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上再次被认定为全国优良茶树品种。近几年,凌云白毫茶作为一项移民、开发、扶贫的项目正在蓬勃发展,除凌云县外,乐业、田林、隆林、西林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覆盖度也越来越大。凌云县把发展凌云白毫茶作为凌云县经济的首要任务,讫今,建有国营茶场2个,大小集体茶场66个,茶园总面积5.5多万亩,计划到2000年全县发展凌云白毫茶10万亩。西林县也是近年来扩种凌云白毫茶较多的山区…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波 《广西农学报》2014,29(4):69-71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良种推广应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纽带。通过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可以确定品种优胜劣汰,确定品种的种植区域,对品种合理布局,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障生产安全及促进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体系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得到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广西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南江1号以南江大叶茶群体品种为原始材料,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历经10年的品比试验和6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江1号为早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产量都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抗性强。2010年8月通过鉴定,成为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茶树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云南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考察、收集与保存研究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茶树无性系新品种选育研究、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茶树良种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桂职1号是广西茶树选育种中又一个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新品种审定,本文主要简述该品种的选育过程,植物生物学特征、经济性状和推广应用前景,突出该品种的“早、特、优”.桂职1号春季萌发期早于尧山秀绿、桂香22号和白毫早7~10d,与乌牛早、桂绿1号不分前后;夏茶没有其他茶品种的苦涩味,可充分利用夏茶制作绿茶或红茶等,解决部分产区不加工夏茶的问题;抗逆性、抗病虫害性都优于对照品种,3大特点确定了该品种在广西值得大力推广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