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试验旨在对边鸡肉用新品系三个世代的生长性能、料重比、屠宰性能进行系统分析,并在第三世代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112日龄AA系公、母鸡体重分别增加22.03%、19.84%,GG系公、母鸡平均体重减少2.91%、3.27%。除AA系的胸肌率极显著高于GG系(P0.01),GG系的腹脂率极显著高于AA系(P0.01),其他方面两个品系无显著差异。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边鸡新品系群体中MSTN基因外显子1C.234位点具有稳定遗传的效应,可用于边鸡新品系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了皖江黄鸡配套系6个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配套系父本(HA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941 g提高到6世代1 012 g,平均每世代提高11.8 g;母鸡由0世代759 g提高到6世代854 g,平均每世代提高15.8 g.配套系母本父系(HB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一定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26 g提高到6世代860 g,平均每世代提高5.7 g;母鸡由0世代689 g提高到6世代714 g,平均每世代提高4.2 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4.7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73枚.配套系母本母系(HC1品系)6周龄体重基本维持选育前的状态;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8.6枚提高到6世代的192.1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25枚.  相似文献   

3.
京白Ⅱ、Ⅲ系种鸡生长发育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京白鸡饲养管理标准,于1988年9—12月对引入的京白Ⅱ、Ⅲ系鸡进行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测试。结果表明:3—6周龄公鸡增重慢,母鸡增重快,7—16周龄公鸡增重快,母鸡增重慢;除6周龄Ⅰ系公鸡体重低于标准3%,14周龄后母鸡体重低于标准5%外,两系公母鸡出壳重和3周龄以后体重基本达到或超出标准体重;雏鸡42日龄成活率,Ⅱ系鸡为96.28%,Ⅲ系鸡94.61%,达到该品种原产地指标。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揭示贵州黄鸡慢羽系生长发育规律。选择100只贵州黄鸡慢羽系(公母鸡各50只),于0、2、4、6、8、10、12、14周龄末称重,分别采用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 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贵州黄鸡慢羽系0~14周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Logistic模型在贵州黄鸡慢羽系公鸡、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体重情况,其公鸡拐点体重为1 550.81 g,拐点周龄为10.42,母鸡拐点体重为976.67 g,拐点周龄为9.14。试验结果初步揭示了贵州黄鸡慢羽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为贵州黄鸡慢羽系选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揭示贵州黄鸡慢羽系生长发育规律。选择100只贵州黄鸡慢羽系(公母鸡各50只),于0、2、4、6、8、10、12、14周龄末称重,分别采用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 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贵州黄鸡慢羽系0~14周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Logistic模型在贵州黄鸡慢羽系公鸡、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体重情况,其公鸡拐点体重为1 550.81 g,拐点周龄为10.42,母鸡拐点体重为976.67 g,拐点周龄为9.14。试验结果初步揭示了贵州黄鸡慢羽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为贵州黄鸡慢羽系选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京海黄鸡三系配套系商品代的生产性能,试验选择1日龄京海黄鸡FBJ配套系商品代公母雏鸡各200只,测定了0,2,4,6,8,10周龄体重、料重比、成活率,采用Gompertz非线性生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三系配套系商品代4周前生长缓慢,4周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在6~8周龄达到增长高峰期,公母鸡周增重分别达到279.83 g和210.33 g,8周后增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公母鸡在2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而2周龄后公鸡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鸡;Gompertz非线性生长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京海黄鸡三系配套系商品代公母鸡的生长曲线,拟合度均为1.000;公鸡最佳上市日龄为56日龄,体重为1 658.22 g,料重比为2.21,成活率为96.50%,拐点周龄为6.847周龄;母鸡最佳上市日龄为70日龄,体重为1 702.86 g,料重比为2.69,成活率为97.00%,拐点周龄为6.074周龄。  相似文献   

7.
总结分析了皖江麻鸡配套系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各品系外貌纯度提高到98%以上.配套系父本MA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76 g提高到6世代944 g,平均每世代提高11.3 g;母鸡由0世代741 g提高到6世代803 g,平均每世代提高10.3 g.母本父系MB1系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781 g提高到6世代819 g,平均每世代提高6.3 g;母鸡由0世代669 g提高到6世代701 g,平均每世代提高5.3 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1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3.8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58枚.母本母系MC2系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7.9枚提高到6世代的191.9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33枚.  相似文献   

8.
优质黄鸡矮小型品系胫长和胫宽的双向选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温氏育种公司黄羽矮小型品系N301第七世代育种鸡群为素材,根据10周龄公鸡胫长和胫宽的测定结果,组建高低胫长、胫宽双向选择系零世代,测定各系后代即双向选择系一世代公母鸡的体重、胫长、胫宽,结果表明:胫的双向选择对后代公母鸡的胫长产生了明显的效果,长胫长系的后代公母鸡的胫长显著(P<0.05)大于短胫长系;宽胫宽系的后代公母鸡的胫宽显著(P<0.05)大于窄胫宽系。  相似文献   

9.
边鸡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边鸡作为母本,引进快长麻鸡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套,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6个组合,观测边鸡纯系及其试验组F1代体重变化、饲料转化率,测定试验组F1代的屠宰性能,以此探究试验组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交优势,为筛选出适合北方市场推广的优质边鸡肉用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F1代公鸡70日龄体重(1 478.79 g)、母鸡90日龄(1 548.62 g)达到最佳上市体重,符合试验设计要求。试验组F1代70日龄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边鸡纯繁系70日龄公鸡体重,试验组F1代90日龄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边鸡纯繁系90日龄母鸡体重;试验Ⅰ、Ⅱ、Ⅲ组70日龄的料重比比对照1、2、3组分别低0.25、0.38、0.17,饲料利用率有所提高,饲料消耗降低;此外,试验组F1代公鸡的屠宰率在90%以上,母鸡屠宰率在85%以上,公母鸡的全净膛率均在65%以上,肉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东乡黑鸡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Compertz和Bertalanffy三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东乡黑鸡0~16周龄生长情况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发现:6周龄东乡黑鸡公鸡、母鸡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10周龄后公鸡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母鸡。三种模型均能很好地对东乡黑鸡公鸡、母鸡进行拟合,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Bertalanffy模型在东乡黑鸡公鸡、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度均为0.999,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体重情况,其公鸡生长拐点周龄为9.99周龄,拐点体重为751.039 g,母鸡生长拐点周龄为7.624周龄,拐点体重为423.998 g。  相似文献   

11.
仙居鸡早期肉用性状的测定与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仙居鸡体重、体尺、屠宰和肉品质性状,研究其肉用特性。试验用12个公鸡家系的720只健康雏鸡(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每周测定个体重,12周龄时每个家系取5只公鸡、5只母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2周龄后公鸡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12周龄公、母体重分别为858.9g和719.5g;12周龄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都显著大于母鸡(P<0.05);公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头率、爪率、心率、肝率等指标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而肌、腺胃率则是母鸡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大于母鸡(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的生长规律,笔者采用Gompertz非线性模型对坝上长尾鸡0~16周龄生长情况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生长拐点为8.09周龄、拐点体重为669.26 g,母鸡的生长拐点为7.89周龄、拐点体重为619.11 g;坝上长尾鸡公鸡、母鸡的拟合度分别为R~2=0.999,R~2=1。说明Gompertz非线性模型能很好地对坝上长尾鸡公鸡、母鸡生长曲线进行拟合,该模型能够用于坝上长尾鸡的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定麒麟鸡的生长性能,选用1日龄雏鸡204只,分为公母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进行为期16周龄的试验。结果表明:1日龄公母体重分别为34.74g和33.85g,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16周龄体重分别为2465.01g和1791.36g,第2~16周公母间体重差异一直处于极显著水平(P〈0.01)。麒麟鸡母鸡的料重比均高于公鸡。公鸡的生长速率均高于母鸡,随着日龄的增加,相对生长速率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选用信宜怀乡鸡商品雏120只,分为公、母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有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进行了0周龄~16周龄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怀乡鸡的生长与肉用性能。结果表明,16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为1744 g和1590 g,差异显著(P0.05);16周龄屠宰性能,总体趋势是公鸡大于母鸡,差异显著(P0.05),而腹脂重、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为母鸡大于公鸡,差异显著(P0.05);16周龄肌肉品质,胸、腿肌的粗蛋白含量均是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粗脂肪含量均是母鸡高于公鸡,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选取雪峰乌骨鸡公母鸡各30只,分别在1~17周龄和上市日龄(126 d)称重,比较不同性别雪峰乌骨鸡的生长发育性能,利用Logistic曲线依次对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体重进行拟合,得出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析1~13周龄公母鸡的体增重情况;分别对1~13周龄公母鸡体重与上市日龄体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与上市日龄体重相关性显著的周龄体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雪峰乌骨鸡4周龄时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5周龄及之后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1~5周龄公母鸡体重增加趋势基本一致,13周龄后公母鸡体重明显拉开差距。公母鸡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达到0.999,公鸡的生长拐点为10.1周龄,母鸡的生长拐点为8.9周龄。公母鸡平均日增重较高的时期分别为10~12周龄和8~12周龄,较低的时期均在2~4周龄;公母鸡绝对生长的高峰分别在9~11周龄和8~10周龄;公母鸡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J形"。公鸡1~13周龄体重、上市日龄体重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P0.01);母鸡上市日龄体重与2~4周龄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第1周龄和5~13周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生长发育性能存在一定差异。Logistic曲线能较好地拟合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太平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品种选育效果,采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Gompertz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其体重进行拟合,并对13周龄的体重与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太平鸡0~15周龄体重的拟合效果最佳,拟合所得的太平公、母鸡的拐点周龄分别为7.08周、6.84周,拐点体重分别为572.24 g、482.74 g,成熟体重分别为1 555.34 g、1 312.09 g;13周龄太平鸡体重与体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公鸡的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骨盆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鸡的体重与龙骨长、胫长、胫围、胸围、骨盆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Gompertz模型对处于不同日粮代谢能水平下0~8周龄AA肉鸡的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研究。结果显示:1周龄前公鸡、母鸡均生长缓慢,1周龄后生长速率开始增加,5周龄左右达到增重高峰,对公鸡而言,7周龄后日粮中14.23、13.39MJ/kg和11.72MJ/kg代谢能组生长速率均较7周前变缓。母鸡与公鸡具有相似的生长趋势,但1~2周龄时母鸡比公鸡有较大的生长速率,表现在母鸡体重比公鸡体重较大(P0.05),3周龄后同一水平下母鸡的生长速率显著慢于公鸡生长速率(P0.05)。Gompertz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公鸡与母鸡的生长曲线,其中13.39MJ/kg代谢能组的极限体重最高,拟合度分别达到99.9%、99.6%,拟合效果最好。采用Gompertz模型对0~8周龄公鸡与母鸡生长曲线拟合的方程分别为:BWt=5262.19×e{-e[-0.044×(t-36.093)]}和BWt=4823.04×e{-e[-0.045×(t-34.960)]}。该模型可用于肉仔鸡潜在生长性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京海黄鸡三系配套商品代((F♂×(B♂×J♀),简称FBJ))体重的生长发育规律,使用Gompertz和Logistic 2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京海黄鸡三系配套商品代(FBJ)1~10周龄体重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2种数学模型对京海黄鸡三系配套商品代(FBJ)体重的拟合度较高,R~2均大于0.99,其中,Gompertz模型能更准确地拟合京海黄鸡三系配套商品代(FBJ)体重的生长规律(R~2≥0.998);京海黄鸡三系配套商品代(FBJ)公母鸡的极限体重分别是1 911.22 g和1 761.64 g,母鸡体重的拐点时间(6.66周龄)晚于公鸡的拐点时间(5.54周龄)。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家畜生态学报》2015,36(11):22-25
坝上长尾鸡为河北坝上地区特有品种,具有很好的耐寒、耐粗饲特性。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三种生长曲线模型对坝上长尾鸡0~16周龄生长情况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发现,10周龄前坝上长尾鸡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12周龄后公鸡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鸡。3种模型均能很好的对坝上长尾鸡公鸡、母鸡生长曲线进行拟合,拟合度都在0.99以上,其中Bertallanffy在坝上长尾鸡公、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度都为1,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情况,其公鸡的生长拐点为9.71周龄、拐点体重为796.66g,母鸡的生长拐点为7.43周龄、拐点体重为534.42g。  相似文献   

20.
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贵妃鸡的肉用开发价值,本试验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卷羽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探索,同时对12周龄F1代杂交鸡进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12周龄F1代杂交公鸡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2)屠宰性能:12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达到1 236.67 g和1 063.00 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91.09%、83.44%、61.58%、15.33%、22.95%、3.71%、7.95 mm、3.96 mm,母鸡分别为89.36%、81.10%、61.75%、13.15%、19.08%、3.94%、7.53 mm、5.66mm,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心脏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腿肌率、翅膀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皮脂厚却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P0.05)。(3)肉品质:在胸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腿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肉色L值和失水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但是杂交母鸡的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公鸡(P0.01),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