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仙居鸡早期肉用性状的测定与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仙居鸡体重、体尺、屠宰和肉品质性状,研究其肉用特性。试验用12个公鸡家系的720只健康雏鸡(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每周测定个体重,12周龄时每个家系取5只公鸡、5只母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2周龄后公鸡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12周龄公、母体重分别为858.9g和719.5g;12周龄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都显著大于母鸡(P<0.05);公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头率、爪率、心率、肝率等指标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而肌、腺胃率则是母鸡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大于母鸡(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金湖乌凤鸡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选取120日龄公母鸡各100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指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角极显著小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胸宽、胸深及母鸡体重、胸宽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体尺其他性状指标均小于10%。公鸡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胸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与胫围的相关性最高(0.676);母鸡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角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体斜长的相关性最高(0.761)。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公鸡体重=-1.229+0.392胫围+0.091龙骨长;母鸡体重=-2.377+0.114体斜长+0.224胫围+0.077龙骨长。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3):59-63
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和Gompertz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所选育的矮小黄羽鸡体重变化进行了拟合,并通过拟合度(R2)和残差平方和(E)进行效果比较,同时测定了6~12周龄的胫长。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但Gompertz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矮小公母鸡拟合度分别为0.994、0.995,拐点周龄分别为6.091周、5.297周,拐点重分别为396.120 g、278.952 g。矮小黄羽鸡的胫长发育迟缓,12周龄时公母鸡的胫长占正常鸡的85.2%和80.0%,6周龄胫长与后期体重极显著相关。运用3种模型矮小黄羽鸡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是可行的,为及时了解矮小黄羽鸡生长发育及改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集了110个中国地方品种鸡所在地的生态因素(平均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和生产性能指标,以研究其对中国地方品种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显著影响公母鸡胫长、公鸡胫围和胸肌率、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蛋重(P0.05);炎热条件下公母鸡胸宽、胫长和母鸡胫围生长较差,公母鸡屠宰率和公鸡半净膛率在暖条件下表现较好,蛋重在凉条件下较高;年均降水量对中国地方鸡品种公母鸡体斜长、胫长、骨盆宽及公鸡的腿肌率、胸肌率和母鸡体重、全净膛率、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年均日照时数对公母鸡体重、公鸡胸深和母鸡胫长、骨盆宽、屠宰率、腿肌率和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对其进一步进行选育和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试验测定了4、8、12周龄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的体重和体尺性状,并对体重与体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周龄时,公鸡的大多数体重、体尺性状均极显著或显著大于母鸡(P0.01或P0.05);体重与体斜长、胸深、龙骨长、胫长、胫围之间,体斜长与龙骨长、胫长、胫围之间,胸宽与胸深、髋宽之间,胸深与髋宽、胫围之间,龙骨长与胫长、胫围之间,胫长与胫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与胸宽之间,胸宽与胫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不同杂交组合优质冷鲜鸡体尺与屠宰性能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杂交组合优质冷鲜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等性状,初步筛选杂交组合,并通过分析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建立最佳回归方程,提高育种效率。对63日龄三个杂交组合(ABC、ABD、AEB)优质冷鲜鸡体重、体尺及屠宰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三个杂交组合63日龄母鸡体重均超过1.8 kg,公鸡体重均超过2.2 kg。公母鸡的屠宰率均超过86%,全净膛率均超过68%。ABC母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P0.05)。三个组合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和胫围均显著大于母鸡。ABC和AEB公、母鸡的体斜长均显著大于ABD公、母鸡;ABC公、母鸡胸深显著大于AEB公、母鸡;ABC母鸡胫围大于AEB母鸡。屠宰性能与某些体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单侧腿肌重与胫长极显著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740、0.770、0.742、0.693、0.651。建立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与某些体尺性状的最佳线性回归方程,将对屠宰性能影响显著的相关体尺性状代入回归方程,可预测相应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伊犁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分析了0~9周龄伊犁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杂交后代鹅的体重与体尺指标,采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对杂交后代鹅的体重数据进行拟合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6周龄杂交鹅公鹅体斜长显著高于母鹅(P<0.05),4周龄杂交鹅公鹅体斜长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2周龄杂交鹅公鹅胸深、髋骨宽、龙骨长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胸宽显著高于母鹅(P<0.05),2、4周龄杂交鹅公鹅胸围、胫长、半潜水长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6周龄杂交鹅公鹅胫长、半潜水长显著高于母鹅(P<0.05);4周龄杂交鹅公鹅胫围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8周龄杂交鹅公鹅胫围显著高于母鹅(P<0.05)。杂交后代公、母鹅在0~3周龄的生长速度较慢,3周龄后生长速度加快,4~5周龄左右达到生长高峰。研究表明,通过生长曲线拟合分析发现,Bertalanffy模型对杂交后代公、母鹅的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实验旨在对边鸡新品系6个世代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并在第5世代进行PCR-RFLP分析,检验双向选择效果。结果显示:各世代从初生到16周龄,快长系(AA)公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慢长系(GG)公鸡,AA母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GG母鸡。AA公鸡16周龄由1世代1 600.37 g增加到6世代2 107.62 g,提高了31.70%,AA母鸡16周龄由1 205.18 g增加到1 592.49 g,提高了32.14%;GG公鸡16周龄体重由1世代的1429.30g降低到6世代的1078.13g,减少了24.57%,GG母鸡16周龄体重由1056.03g降低到814.12 g,减少了22.91%。AA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GG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快长系个体和慢长系个体的基因型纯合率为100%。结果表明,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基础的边鸡新品系双向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青胫矮脚黄麻羽)为母本,S1系(青胫快大黄麻羽)、Y系(广西瑶鸡,青胫)、H2系(青胫快大黄麻羽)为父本,配套组成S_1♂×D♀(S_1D)、Y♂×D♀(YD)、H_2♂×D♀(H_2D)3个配套组合,每个配套组合随机选取公、母鸡各100只,在相同环境下饲养至14周屠宰,测定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3个配套组合的公、母鸡基本符合青胫黄羽肉鸡的外貌特征要求;S_1D公、母鸡在饲养期各个阶段的体重均极显著大于YD和H_2D(P0.01);3个配套组合公、母鸡产肉率均为S_1DH_2DYD,其中S_1D母鸡在脂肪含量、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肌间脂带宽和皮下脂肪厚显著或极显著大于H_2D(P0.05或P0.01),S_1D公鸡在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YD(P0.05或P0.01);S_1D的公、母鸡滴水损失和干物质均最小,S_1D母鸡胸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H_2D(P0.01),S_1D公鸡胸肌的pH_(24h)显著大于H_2D(P0.05),S_1D公鸡腿肌的pH_(45min)显著大于H_2D和YD(P0.05)。综合可知,以D系作为优质肉鸡母本时,S_1系为最佳父本。该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外貌和生长性能的要求,适宜于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6月龄吐鲁番斗鸡公母鸡体重与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其科学饲养管理及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6月龄吐鲁番斗鸡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公鸡的体重、体斜长、胸宽、龙骨长、胫长、胫围、颈长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胸角显著小于母鸡(0.01≤P0.05);公鸡体重与胸宽、龙骨长、胫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鸡体重与龙骨长、胫围均呈显著正相关(0.01≤P0.05)。  相似文献   

11.
以3个批次的桂香鸡为研究对象,分析120日龄时桂香鸡的胫长、胫围以及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第3批桂香鸡的120日龄体重和胫围显著高于第1批(P〈0.05),第2批和第3批桂香鸡的120日龄胫长显著高于第1批(P〈0.05)。相关分析表明,第1批桂香鸡120日龄体重和胫长以及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623;120日龄胫长和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369。第2批和第3批数据合并分析表明,桂香鸡120日龄体重和胫长以及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0.605和0.726;120日龄胫长和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63。研究结果为桂香鸡胫长、胫围与体重性状的选择,尤其是桂香鸡胫长、胫围与体重性状的综合选择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2.
鸡深色胫的遗传及其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泸州本地黄羽乌骨松鸡(黑色胫)与罗曼商品代母鸡(黄色胫)杂交获得的F1和泸州本地黄羽乌肉鸡(商品代)研究胫色的遗传规律及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出壳时不符合理论上的浅色胫全为公雏鸡,深色胫全为母雏鸡的遗传规律;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浅色胫的母鸡逐渐变成深色胫,至23日龄母鸡雏鸡全是深色胫。  相似文献   

13.
青脚麻鸡脚色遗传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脚麻鸡公鸡和三黄鸡母鸡杂交一代及其自交得到的F2代脚色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公鸡脚色为白色或黄色,母鸡脚色为绿色或青色;杂交一代按照脚色进行两两组合繁殖的后代脚色多样,脚色表达具有时效性;根据上下代脚色分布情况和其他研究结果假设的基因型成立.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三黄鸡胫生长发育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Logistic、C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拟合优质广西三黄鸡生长期体重、胫长和胫宽的生长曲线,发现3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体重、胫长和胫宽的生长曲线,与体重相比,胫长和胫宽属于早期发育性状,16周龄胫长与胫宽已经非常接近极限值,但体重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实验旨在研究遗传与非遗传因素与黄羽肉鸡青胫的关系。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1 950只,随机分为全价料、自配料和药物组,饲养至21、45日龄统计青胫比例。翅下静脉采集30只黄羽黄胫和26只黄羽青胫肉鸡血样,并以40只罗曼鸡、15只尼克鸡为黄胫对照,以15只略阳乌鸡为青胫对照,研究黄皮肤基因BCDO2的分布情况及Id位点2个SNP(Id_SNP和B4G_SNP)与青胫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全价料和自配料组青胫比例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但药物组青胫比例变化不明显(P>0.05);21 d时,药物组青胫比例(49.8%)显著低于全价料(55.8%)和自配料组(61.1%)(P<0.05);45 d时,全价料组青胫比例(28.5%)最低。Id_SNP基因型在各群体中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但B4G_SNP的AA型只在带有青胫表型的黄羽肉鸡和略阳乌鸡群体中出现。本研究证实日龄、饲料及药物对青胫外显率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通过类胡萝卜素与黄皮肤基因间的互作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设计PCR-RFLP方法,检测了农大隐性白C系、白来航、北京油鸡、三黄鸡、丝羽乌骨鸡、寿光鸡、菊花鸡、茶花鸡8个品种的BCDO2基因多态性,其中农大C系、白来航、北京油鸡均为GG纯合型,茶花鸡表现为AA纯合型;而丝羽乌骨鸡、寿光鸡和菊花鸡等品种的BCDO2基因的杂合度分别为0.5、0.4、0.13;本试验所用的三黄鸡品系为培育品系,也存在一定的杂合度,研究结果说明黄皮肤基因在我国多个地方品种还没有进行过选择。本研究还检测了BCDO2基因在三黄鸡和农大隐性白C系鸡种背部皮肤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三黄鸡的BCDO2基因表达量高于农大C系,推测BCDO2基因的表达对背部皮肤的颜色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鸡躯干部皮肤与胫部皮肤色素的不对称分布主要由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特点和类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17.
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青胫性状受隐性伴性基因或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为探明培育品系W系青胫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首先选取W系黑羽青胫与洛岛红黄羽黄胫的成熟公、母鸡(1♂∶5♀)进行正反交试验,然后对后代中青、黄胫母雏各4只的胫部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后代有青胫293只(♂172只,♀121只),黄胫51只(♂20只,♀31只); 反交后代有青胫256只(♂156只,♀100只),黄胫73只(♂29只,♀44只),正或反交后代均有两种胫色,且青胫显著多于黄胫,表明W系青胫性状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有胫色分离的杂交组合后代按胫色、羽色统计,青、黄胫个体分别为黑、黄羽,青、黄胫分离比符合1∶1(121∶117),因此青、黄胫性状或黑、黄羽性状可能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雏鸡的胫部皮肤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P < 0.01),Mc1r基因和已知参与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如TyrTyrp1在青、黄胫皮肤中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一些尚无报道参与胫色形成的基因如Wnt16、Wnt3aFzd10等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青胫性状的形成除涉及显著富集的黑色素生成通路外,还涉及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信号传导、细胞骨架与迁移、细胞黏附、鞘脂与糖脂代谢。综合遗传分析与转录组分析,本研究推定培育品系W系中的青胫性状受Mc1r基因控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胫性状的形成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这为青胫性状形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双版纳斗鸡是近年来引进的鸡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为了利用好该鸡种优良的种质特性,研究中用其他优良鸡种与其杂交,以期使更多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甚至超过双亲,从而将杂交优势在生产中加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选育青脚白羽鸡作母本、西双版纳斗鸡作父本的测交组合,其经济性状效果较好,对其测交的胫、趾颜色效应奇特。研究该效应,对于丰富西双版纳斗鸡遗传育种理论和指导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3 300只青脚麻鸡,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第4试验组即添加0.03%枯草芽孢杆菌、0.02%酵母菌和0.015%粪肠球菌的复合制剂能明显提高青脚麻鸡0~3 w平均日增重(P0.05)和降低料肉比(P0.05),显著提高血液中总蛋白和血糖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0.
为改良连城白鸭的生长性能,研究选用连城白鸭为母本素材,与丽佳鸭杂交选育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对新品系各世代雏鸭喙、脚和羽色综合性状进行分级和评分,分析综合性状世代选育进展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经4个世代的选育,雏鸭乌喙、青脚和白羽综合性状的比率由0%提高到98.13%;评分平均值由3.2106提高到9.7248,平均实现遗传力为0.5826,选育进展极其显著。同时,研究表明该项选育技术路线正确、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