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指出了臭氧(O_3)污染受光化学反应、区域传输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对2018年6~7月邯郸市O_3及其前体物浓度以及气象因素进行了在线监测,并使用Hysplit-4对O_3高浓度时段(2018年6月1~7日,6月19~30日和7月1~7日)邯郸每日气团进行72 h后向轨迹模拟,对邯郸市夏季O_3污染影响因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O_3平均小时浓度为90.7μg/m~3,每日之中O_3浓度呈单峰分布,在11:00~13:00达到峰值。VOCs的组分占比为烷烃(70.1%)芳香烃(17.2%)烯烃(10.0%),2-甲基戊烷、异戊烷、异戊二烯、丙烷、对-二乙基苯、乙烷、乙炔、乙烯、苯乙烯是VOCs中浓度较高的物种。低风速及东北风向、西南风向是邯郸夏季O_3浓度较高的原因,风速为0.4~0.8 m/s时,O_3日均浓度较高。为此,提出了邯郸处于显著的NO_x控制区,加强对NO_x的管控才能有效降低邯郸夏季O_3污染。O_3高浓度时段均有来自东南方向的气流,邯郸市夏季O_3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本地排放和近距离输送,远距离输送不是O_3高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大气臭氧(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影响,在绍兴北部的大气监测国控点,使用在线自动VOC监测系统(TH-PKU300B)测量了2014~2016年期间的99种大气VOCs成分的质量浓度。结合常规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参数,选取2014年6月1~9日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污染期间,SOA/PM2.5的比值最高可以达到9.2%,其中,甲苯、丙酮和乙醛等对SOA贡献比较大,这说明在复合污染期间VOCs对二次生成颗粒物的贡献较为显著。同时通过臭氧生成潜势的计算,芳香烃、烯烃类、醛类物质对O_3生成的贡献较大,这些VOCs的活性组分生成的O_3叠加其它O_3生成效应,助推了高浓度的O_3污染。在严重污染期间,绍兴北部区域内大气VOCs浓度与大气雾霾有较强的相关性。控制VOCs的排放,降低VOCs的浓度,减低大气氧化性,对减少重雾霾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京市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观测数据,对2016年8月南京市发生的一次持续性O_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O_3时间上呈单峰型日变化,空间上呈区域性污染特征;前体物NO_x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和O_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是O_3污染重要因素,持续的高温、较强的紫外辐射、适中的相对湿度、较低的风速以及主导风向高浓度O_3的输送,是此次O_3污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越秀区麓湖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的六项常规污染物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与交通状况资料,重点分析了越秀区各污染物浓度特征、相似气象条件污染影响特征、交通状况对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越秀区麓湖站PM_(2.5)、O_3-8h、PM_(10)、NO_2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4μg/m3、57.1μg/m~3、54.8μg/m~3、50.7μg/m~3,首要污染物占比排序为:PM_(2.5)PM_(10)O_3NO_2,PM_(10)和NO_2作为首要污染物逐年有所上升,NO_2浓度显著高于市及其他区平均值。PM_(2.5)与PM_(10)秋冬季污染主要受外来源输送影响为主,O_3污染浓度周一最高,其他各污染物则在周二均出现污染高峰,全区受交通源影响敏感。越秀区麓湖站周围路段工作日最低车速16~29m/s,尤以广园中路8时和18时平均车速仅为16.02m/s和23.31m/s,交通状况对越秀区NO、NO_2、O_3等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2018~2020年,在大连市开展了城市大气中VOCs(臭氧前体物)的连续自动监测。采用SynSpec GC955-611/811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大连地区VOCs组分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18~2020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VOCs平均体积浓度为9.27×10~(-9),体积浓度从高到低为:烷烃芳香烃炔烃烯烃。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计算方法计算了各种VOCs组分和物种的活性水平:2018~2020年,大连市活性浓度为13.22×10~(-9),烷烃和芳香烃的臭氧生成贡献最高。大连市TVOCs体积浓度体现为:秋季高,春季低,烷烃、芳烃和炔烃体积浓度秋季最高。关键VOCs活性物种甲苯、丙烷、正丁烷、间/对二甲苯和异戊烷等排名靠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2015年4月23~5月3日开封地区一次光化学事件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对O_3、NO_x、CO、SO_2、PM_(10)、PM_(2.5)以及气象要素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O_3日变化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臭氧峰值最高达到412μg/m~3。SO2、CO、NO_x、PM_(2.5)为O_3主要前体物。O_3与温度的相关性极高(0.772),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略低(-0.729),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O_3生成的重要因素。此次污染事件是剧烈的光化学反应以及低湿低风速的稳定天气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 OCs)光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雷燕  赵明  李岩  陈长虹 《绿色科技》2013,(11):178-182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对流层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等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其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常采用羟基(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表征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主要有芳香烃中的二甲苯、甲苯、乙苯以及C2到C5的烯烃;采用FAC估算法和有机碳/元素碳(OC/EC)比值法来估算 VOCs对SOA生成的贡献,SOA的主要前体物有萜烯和芳香烃;采用VOCs/NOX 比值定性分析大气中O3浓度与NOX 和VOCs的关系,国内外城市O3的生成对VOCs和NOX 浓度的变化敏感性不一致。基于国内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光化学行为的研究动态,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的生成贡献以及与NOX 、O3的关系,为VOCs、细粒子以及O3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资阳市主城区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及PM10、PM2.5、SO_2、NO_2和O_3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空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PM10次之,PM2.5较少;PM2.5和PM10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1月最高,2月次之;SO_2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NO_2平均浓度冬季较高,其他季节无明显变化;O_3平均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4月最高,7月次之。掌握资阳市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可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广州市从化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石门)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空气负氧离 子浓度分布状况及主要影响因子,实地调查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石门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4 月连续 10 个月的负氧离子浓度和气象资料。结果显示,石门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负氧 离子浓度总体呈现出春夏季(3、4、7、8 月)高、秋冬季(9 月 -2 月)低的季节特征,最高 7 月为 5 136 个 · cm-3,最低 2 月为 1 372 个 · cm-3。负氧离子浓度等级都在 6 级及以上,其中 8 级占 80%,空气质量 等级都在三级及以上,一级空气占 80%。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 (3、4、7、8 月)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秋冬季(9 月 -2 月)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 关系;与相对湿度和空气含氧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但夏季(7、8 月)负氧离子 浓度与风速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石门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负氧离子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1~12月深圳市11个大气自动监测国控站点PM_(2.5)小时浓度监测数据,结合气象站小时观测数据,采用Correl相关系数法、玫瑰图等分析了深圳市PM_(2.5)浓度的污染分布与输送迁移特征。结果显示:2015年深圳市主导风向为NNE(东北偏北风),风向频率为12.3%,全年PM_(2.5)平均浓度为29.8μg/m3,整体季节平均浓度特征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M_(2.5)与露点、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与-0.540,与海平面气压、温度呈明显的实相关,相关系数为0.439、-0.411,与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为微相关;深圳吹海风时,参照年均值标准,PM_(2.5)污染发生概率为22.7%,且发生秋冬季海风型PM_(2.5)污染时PM_(2.5)平均浓度可高达50.6μg/m3。主导风型下的PM_(2.5)污染事件占全年PM_(2.5)污染事件的61.1%,且风速大于3m/s时PM_(2.5)污染发生事件占比仅为6.26%;2015年全年西北陆风、主导风、海风气团输送情景下的PM_(2.5)平均浓度分别为40.1、35.8和26.2μg/m3,冬季时西北陆风输送通道下的PM_(2.5)平均浓度整体上明显高于海风、东北偏北陆风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五大连池风景区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分析了SO_2、NO_2、CO、O_3等4种气体污染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明确了景区内气体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的真实水平。结果表明:(1)林内O_3、CO日变化规律总体呈早晚低、正午高的变化趋势;NO_2浓度总体水平较低且变化平缓,11月日动态波动较大;SO_2总体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林内SO_2、NO_2、O_3的季节变化总体呈春季>秋季>夏季,而CO季节变化规律则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3)参照国家标准,景区5月、8月和11月所监测的气体污染物整体浓度水平偏低,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景区森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6~2019年宿迁中心城区四个国控站点O3浓度监测数据和欧洲中心(ECMWF)0.25°×0.25°的NetCDF资料和本地气象部门提供气象数据,分析了宿迁市O3浓度的分布特征,探索了研究气象条件对O3生成和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9年宿迁市臭氧超标越来越重,臭氧超标开始时间提前至2月,臭氧超标结束时间延长至10月,整体臭氧污染态势严峻。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在无明显大尺度环流系统控制的稳定经向环流形势下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数最多;在同时满足T平均不低于27℃且T最高不低于25℃、RH平均不高于70%且不低于50%和WS平均在2m/s^4m/s区间且风向为偏南风向时,臭氧易发生超标现象,超标率达75%,而三项均不符合时,臭氧超标率仅为9%。  相似文献   

13.
依托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的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利用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1 a内该地区的大气PM2.5和气象观测数据,对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波浪形变化,并且有2个高峰,一个高峰出现在夜间,另一个高峰出现在上午。大气PM2.5质量浓度在春季最高(平均值为89.42μg/m~3),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平均值为53.27μg/m~3)。不同季节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PM2.5质量浓度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冬季PM2.5质量浓度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种类、VOCs的抑菌效果及净化空气作用,本研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枫香树单株和枫香树林的VOCs组分及含量,同时测定了枫香树林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单株枫香树释放的VOCs共鉴定出3类2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柠檬烯、月桂烯、β-蒎烯等,其中萜烯类占VOCs总量的96.6%。春、夏、秋季枫香树林空气中的VOCs共有7类28种化合物,主要以萜烯类、苯类物质为主,其中,春季共有5类21种化合物,主要有柠檬烯、β-蒎烯、甲苯等;夏季共有5类21种化合物,主要有柠檬烯、β-蒎烯、甲苯等;秋季共有4类6种化合物,主要有甲苯、邻二甲苯、十六烷酸等,不同季节VOCs的种类与含量存在差异,夏季总释放量分别是春、秋季的1.2、69.5倍,春季和夏季主要成分有柠檬烯、β-蒎烯、月桂烯等,其中萜烯类分别占VOCs总量的28.4%、40.5%。春季、夏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对照(空地)比分别增加了61.8%、68.7%、29.5%。春季、夏季和秋季枫香林内细菌含量与对照比分别降低了27.9%、49.5%、18.9%;春季和夏季真菌含量与对照比分别降低了21.4%、38.3%。利用VOCs单体抑菌试验表明,β-蒎烯、柠檬烯、月桂烯、γ-萜品烯对细菌抑制效果显著,后3种也对真菌抑制作用显著。综上所述,枫香树林释放的VOCs具有抑制空气微生物生长、净化空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城市森林对PM_(2.5)和PM_(10)的吸附消减作用以及探究城市林带消减颗粒物的有效半径范围,选择紧邻交通干道玉古路的杭州植物园木犀专类园作为试验监测点,于2018年的4-5月(春季)和7-8月(夏季),在林缘向林内垂直于道路方向0 m,100 m,200 m处布设3个监测点,在春季和夏季对梯度点上PM_(2.5)与PM_(10)浓度的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其浓度变化与绿地斑块宽度及相关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内春季PM_(2.5)和PM_(10)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P0.05)。春季两种颗粒物浓度日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早晚偏高;春季PM_(2.5)浓度在林内100 m处最高,PM_(10)浓度在0 m处最高;夏季两种颗粒物浓度均为0 m处最高,200 m处最低,符合距离传播规律;(2)夏季绿地对PM_(2.5)和PM_(10)浓度的消减效率显著高于春季(P0.05),且绿地对PM_(2.5)和PM_(10)浓度的最高消减效率均出现在夏季200 m梯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HQWAS-200PRO空气负离子监测系统,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监测了南京南郊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内麻栎+枫香树+马尾松林分内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总体上呈现白天高、晚上低的变化趋势,但随天气不同呈现一定的差异。全年不同天气的负离子日平均浓度大小依次为雨天(6 586个/cm~3)晴天(2 365个/cm~3)雾霾天(1 353个/cm~3)阴天(1 122个/cm~3)。1 a中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夏季(6-8月)秋季(9-11月)春季(3-5月)冬季(12-2月),其中夏季6月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达5 432个/cm~3,冬季1月的负离子浓度最低,仅1 421个/cm~3。林内全年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2 398个/cm~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PM2.5含量呈负相关,与风速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但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选取四种品牌四种厚度阻燃杨木胶合板,待其释放稳定(第28天),采用小型环境舱采集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牌阻燃杨木胶合板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在50.14μg/m3 ~ 248.92μg/m3之间;各个板材VOCs释放量和检出物不完全相同,单个板材检出物种类最高为36种;芳香类和烃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之和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质量浓度的55.10%~85.72%;同时还捡出醛类、酮类和酯类等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过磷-氮-硼系阻燃剂处理的板材VOCs释放量比磷-氮系阻燃剂处理板材高;同种品牌阻燃杨木胶合板随厚度增加TVOC释放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1-2007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种类有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这3种蔓延方式之间相互演变,多数为地表火与地下火同时存在。夏季林火蔓延速度普遍较慢,地表火蔓延速度大多在0.05m/s以下;浅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2-4m/h、草甸为1-3m/h,深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0.2m/h以下、草甸为0.05m/h以下;树冠火蔓延速度一般为180-600m/h。  相似文献   

19.
采用LI-6400XT光合仪对湘酿1号刺葡萄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湘酿1号光饱和点为1264.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28.35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878μmol/m2·s,CO2饱和点1583.72μmol/m2·s,CO2补偿点为91.22μmol/m2·s,光呼吸速率为-3.224μmol/m2·s,净光合速率为22.98μmol/m2·s。晴朗天气条件下,湘酿1号刺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且无光合“午休”现象。湘酿1号刺葡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暗呼吸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五大连池风景区采用连续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对蒙古栎林内O_3、NO_2、SO_2、CO等4种气体污染物进行月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景区5月O_3浓度最高,为108.5μg·m~(-3),远高于8月和11月;8月O_3浓度最低,为28.7μg·m~(-3)。景区11月NO_2浓度最高,为20.8μg·m~(-3),远高于5月和8月;5月NO_2浓度最低,为2.0μg·m~(-3)。景区11月SO_2浓度最高,为18.1μg·m~(-3),远高于5月和8月;5月SO_2浓度最低,为0.4μg·m~(-3)。景区11月CO浓度最高,为2 027.7μg·m~(-3),远高于5月和8月;5月CO浓度最低,为600.3μg·m~(-3)。景区5月、8月和11月4种气体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个别天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表明景区空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