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大气臭氧(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影响,在绍兴北部的大气监测国控点,使用在线自动VOC监测系统(TH-PKU300B)测量了2014~2016年期间的99种大气VOCs成分的质量浓度。结合常规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参数,选取2014年6月1~9日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污染期间,SOA/PM2.5的比值最高可以达到9.2%,其中,甲苯、丙酮和乙醛等对SOA贡献比较大,这说明在复合污染期间VOCs对二次生成颗粒物的贡献较为显著。同时通过臭氧生成潜势的计算,芳香烃、烯烃类、醛类物质对O_3生成的贡献较大,这些VOCs的活性组分生成的O_3叠加其它O_3生成效应,助推了高浓度的O_3污染。在严重污染期间,绍兴北部区域内大气VOCs浓度与大气雾霾有较强的相关性。控制VOCs的排放,降低VOCs的浓度,减低大气氧化性,对减少重雾霾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重要的臭氧形成前体物,在对流层大气化学中起重要作用。利用MEGAN估算了东亚地区天然源异戊二烯的排放量,计算出了东亚地区异戊二烯的年排放量达到91.24Tg,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远远超过人为源,具有明显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3.
2018~2020年,在大连市开展了城市大气中VOCs(臭氧前体物)的连续自动监测。采用SynSpec GC955-611/811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大连地区VOCs组分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18~2020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VOCs平均体积浓度为9.27×10~(-9),体积浓度从高到低为:烷烃芳香烃炔烃烯烃。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计算方法计算了各种VOCs组分和物种的活性水平:2018~2020年,大连市活性浓度为13.22×10~(-9),烷烃和芳香烃的臭氧生成贡献最高。大连市TVOCs体积浓度体现为:秋季高,春季低,烷烃、芳烃和炔烃体积浓度秋季最高。关键VOCs活性物种甲苯、丙烷、正丁烷、间/对二甲苯和异戊烷等排名靠前。  相似文献   

4.
利用O_3及其前体物在线观测数据,对2016年夏季南京市城区O_3污染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O_3浓度呈显著单峰变化特征,与NO、NO_2、NOx、CO和VOCs呈负相关关系。白天高温有利于O_3的生成,而高湿环境则会抑制O_3的生成。夏季O_3高值易发生于西北和东北方向。在≤4m/s风速范围内,O_3浓度伴随风速的增加而上升。当风速4m/s时,O_3浓度由于大风扩散作用而降低。南京市大气VOCs中烷烃浓度最高,烯烃和芳香烃O_3生成潜势(OFP)较高。乙烯、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异戊二烯、异戊烷、正丁烷、丙烷、邻二甲苯和反-2-丁烯是活性最高的VOCs物种。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环大气[2020]33号),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降低VOCs排放总量,有效控制臭氧污染,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探讨了常州市重点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方案,从摸排排放源清单、开展专题培训、推进源头替代、建设示范项目、加强过程控制、提升治理水平和强化环保监管7个方面提出了管控思路,建议联合多方力量、强化监督执法、健全帮扶机制,以期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型释放舱释放-Carbosieve TM sm+Tenax TA复合吸附剂捕集-热脱附-GC/MS联用技术,测定饰面人造板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同VOCs分别含有52~63种有机物单体,要成分为芳香烃、芳香醇类、醛酮类、烷烃类、萜烯和萜烯醇类,其中芳香烃、芳香醇类、醛酮类单体约占30%~60%.通过适当的高温处理,VOCs的释放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关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研究的调查,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源以及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源最重要的排放物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交通运输是全球最大的VOCs人为排放源,溶剂使用是第二大排放源;通过交通干道研究、隧道研究、实验室转鼓和台架实验研究,掌握了机动车不同车型尾气的VOCs组成特征;运用cMB和PMF模型得出VOCs的主要排放源有机动车尾气、燃料挥发(LPG、NG和汽油)、石油化工和涂料/溶剂的使用等,为进一步开展VOCs源解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质谱(SPAMS)于2014年1月7~13日在南宁市城区中心测量了冬季期间细颗粒物PM_(2.5)的粒径谱及其化学组成。对PM_(2.5)的分类结果发现:冬季期间大气中主要存在有机碳、元素碳、有机碳元素碳、芳香烃、矿物质、富钾颗粒、钠钾颗粒、高分子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机胺10种粒子,其粒子数分别占总数的14.39%、29.09%、12.19%、9.8%、4.93%、23.81%、2.8%、2.05%、9.8%、0.29%、0.65%,二次污染显著。观测得到的10类颗粒物中都包含SO_3~-、HSO_4~-、NO_2~-、NO_3~-等二次组分,说明南宁市的细颗粒物都经历了不同的二次过程或与二次组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混合。  相似文献   

9.
梁国明 《绿色科技》2014,(8):174-176
以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检测不确定度为例,分析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及评定,给出了废气中VOCs检测的扩展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王浚卿  田媛  刘卓  李科 《绿色科技》2014,(4):196-199
探讨了北京市城区2环、3环、4环、5环及其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共16个采样点大气可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在测定过程中采用了静态吸附法进行采样,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仪/质谱仪(TDS—GC/MS)联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测定,选择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每个采样点都检测出有害化合物,包括乙醛、氯仿等;从大气V0(?s的释放总量来比较.南边和4环释放量分别最大;东边VOCs释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呼家楼〉广播学院〉青年路〉朝阳门;南边VOCs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大生庄〉大红门桥〉永定门〉木樨园桥;西边VOCs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航天桥〉晋元桥〉阜成门〉定慧桥;北边VOCs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安华桥〉北辰桥〉鼓楼大街〉天辰桥;在2环、4环及5环内,南边大气VOCs释放量相对最大;在3环内,北边大气VOCs释放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海涂围垦区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垂直分布及其影响机制,为围垦区林分土壤碳库稳定性评价和树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涂围垦区3种主要林分(美洲黑杨、水杉和银杏)为研究对象,分析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关系。[结果]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其中,0~20 cm土层水杉和美洲黑杨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银杏林分,20 cm以下土层3种林分之间差异较小;0~60 cm土层水杉林分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为美洲黑杨林分,银杏林分最低,60 cm以下土层3种林分之间差异较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比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除银杏林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比值在各土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外),20~60 cm土层3种林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比值较高,总体上,3种林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比值在剖面分布差异较小。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展大气O3污染的指示监测工作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农作物以及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敏感植物指示大气O3污染状况以其简便易行的技术优势,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介绍O3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不同植物对O3胁迫敏感性差异的成因以及利用植物指示监测大气O3污染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利用植物指示大气O3污染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出应强化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深入研究敏感植物对O3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开发时效性强的指示评价指标;2)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筛选识别对大气O3污染敏感的乡土植物,并归纳总结各敏感植物的适用条件;3)推进大气O3污染植物指示评价方法的标准化,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大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属于重要污染物,其成分结构较为复杂,种类较多,部分非甲烷总烃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刺激性和毒性,有时还会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和光化学烟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研究绿道规划植被非甲烷总烃排放与大气污染间存在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有效辐射和叶温等基本变量,计算绿道规划植被NMHC排放量,分析不同植被排放的NMHC成分构成,获取了光强和温度对植物排放NMHC速率产生的影响。采用最大增量活性因子法MIR和丙烯等效浓度(Prop-Equiv)研究绿道规划植被NMHC排放与臭氧生成潜势(OFP)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NMHC排放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选取四种品牌四种厚度阻燃杨木胶合板,待其释放稳定(第28天),采用小型环境舱采集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牌阻燃杨木胶合板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在50.14μg/m3 ~ 248.92μg/m3之间;各个板材VOCs释放量和检出物不完全相同,单个板材检出物种类最高为36种;芳香类和烃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之和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质量浓度的55.10%~85.72%;同时还捡出醛类、酮类和酯类等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过磷-氮-硼系阻燃剂处理的板材VOCs释放量比磷-氮系阻燃剂处理板材高;同种品牌阻燃杨木胶合板随厚度增加TVOC释放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对云南德宏和保山两地的5个不同品种的咖啡烘焙豆的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对其VOCs数据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咖啡品种的烘焙豆中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酮类(16种),吡嗪类(15种),醇类(6种),醛类(5种),呋喃类(6种),酸(5种),酯(5种),吡咯(5种),酚类(3种),其他醚类、烷等12种;通过对样品间VOCs的对比分析,发现卡蒂姆7963和DTARI 399的挥发性成分在不同气候种植区的差异较小,而DTARI 390和DTARI 155在同一个气候条件下的样品的VOCs相关性高,说明同咖啡品种自身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且不同品种挥发性物质组成受环境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合肥城市森林减少大气污染的效果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树木主要通过气孔吸收气态污染物,同时通过滞留空气中的微粒而减轻污染,树木较高的覆盖率可能会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定量研究表明,合肥市1998年吸收空气污染物约为151.5t,树木7月份(着叶季节)吸收污染量高达20t,具有相对较低臭氧生成潜力的植物有香樟属、女贞属、紫薇属、罗汉松属和李属。合肥城市森林总体的臭氧指标得分值为92.4。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臭氧(O_3)污染受光化学反应、区域传输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对2018年6~7月邯郸市O_3及其前体物浓度以及气象因素进行了在线监测,并使用Hysplit-4对O_3高浓度时段(2018年6月1~7日,6月19~30日和7月1~7日)邯郸每日气团进行72 h后向轨迹模拟,对邯郸市夏季O_3污染影响因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O_3平均小时浓度为90.7μg/m~3,每日之中O_3浓度呈单峰分布,在11:00~13:00达到峰值。VOCs的组分占比为烷烃(70.1%)芳香烃(17.2%)烯烃(10.0%),2-甲基戊烷、异戊烷、异戊二烯、丙烷、对-二乙基苯、乙烷、乙炔、乙烯、苯乙烯是VOCs中浓度较高的物种。低风速及东北风向、西南风向是邯郸夏季O_3浓度较高的原因,风速为0.4~0.8 m/s时,O_3日均浓度较高。为此,提出了邯郸处于显著的NO_x控制区,加强对NO_x的管控才能有效降低邯郸夏季O_3污染。O_3高浓度时段均有来自东南方向的气流,邯郸市夏季O_3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本地排放和近距离输送,远距离输送不是O_3高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滇中元江栲林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影响机制,以滇中地区不同海拔(2 090~2 490 m)、不同坡向(阴、阳坡)元江栲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林下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性有机碳(PO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OC、MBC、ROC、POC含量随海拔上升先升高再降低,DOC含量随海拔上升逐渐降低,4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表现为POC>ROC>MBC>DOC。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阴坡高于阳坡,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0~20 cm土层高于20~40、40~60 cm土层。各个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有机碳中的占比表现为POC/SOC>ROC/SOC>MBC/SOC>DOC/SOC,POC为4种活性有机碳库中的主要碳库,MBC/SOC比值随海拔上升无明显变化规律,ROC/SOC、POC/SOC比值随海拔上升先增大再减小。SOC、MBC、ROC、POC含量任意两者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6~2019年宿迁中心城区四个国控站点O3浓度监测数据和欧洲中心(ECMWF)0.25°×0.25°的NetCDF资料和本地气象部门提供气象数据,分析了宿迁市O3浓度的分布特征,探索了研究气象条件对O3生成和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9年宿迁市臭氧超标越来越重,臭氧超标开始时间提前至2月,臭氧超标结束时间延长至10月,整体臭氧污染态势严峻。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在无明显大尺度环流系统控制的稳定经向环流形势下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数最多;在同时满足T平均不低于27℃且T最高不低于25℃、RH平均不高于70%且不低于50%和WS平均在2m/s^4m/s区间且风向为偏南风向时,臭氧易发生超标现象,超标率达75%,而三项均不符合时,臭氧超标率仅为9%。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自然或人为产生的的气体成分,它们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发出的热红外辐射光谱内特定波长的辐射。该特性导致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2)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大气中还有许多完全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等,如卤烃和其它含氯和含溴的物质,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化碳(PFC)也定为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