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省森林碳储量经验预测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各树种生物量调查资料,对原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拟合方程参数进行了校正,提高了估测精度,并利用GM(1,1)模型对未来20a的山东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精度达到98%左右,2032年的碳水平可比2012年提高1.07倍;针对森林碳储量增速趋缓的态势,提出了6项技术对策,并提出灰色预测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基于连清数据的广西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乔木蓄积量-生物量转换关系法估算不同年度广西森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根据不同森林类型生产力与生物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不同时期广西各森林类型的总生产力及固碳释氧功能的总价值进行推算。结果表明:10年间广西森林的碳储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广西森林总碳储量由2000年的197.18Tg增长到2010年的337.15Tg,年均增长率为7.10%。平均碳密度在2000—2010年间呈不断增长趋势,3个年度平均碳密度分别为26.38,34.92和37.29Mg/hm2。不同森林类型中,以栎类、软阔类、硬阔类及阔叶混交林为代表的阔叶林对3个年度森林总碳储量贡献较大,分别占同期总碳储量的68.66%,68.19%和67.82%。天然林碳储量占同期碳储量的比例逐渐减少,而人工林碳储量则以年均11.96%的增速不断增长。10年间广西森林的总生产力固碳释氧价值量呈增加趋势,3个年度的总生产力分别为68.87,75.54和81.90Tg;固碳释氧总价值量分别为1 331.48,1 460.49和1 583.44亿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镇沅县")本期(2015年)与前期(2005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镇沅县几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固碳释氧量及增量进行估算,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各林龄结构的生物量和固碳释氧量及增量,并对镇沅县主要森林的固碳释氧价值及增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4.
以当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果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对竹林、灌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以估算的森林生物量结果为基础,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算了当阳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并运用碳税法,评价了当阳市的森林碳汇价值。结果表明:当阳市森林固碳总量达113.17×104 t,相当于CO2当量414.95×104 t,森林固碳价值达13.58亿元。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东省清远市天堂山林场的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 landsat8 遥感影像和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森林地上生物量模型,进而构建森林地上碳储量模型,对天堂山林场森林碳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估算,并讨论了预测结果及其精确性。结果表明: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生物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为 0.77、0.67、0.69。基于碳储量估算模型计算生成的天堂山林场碳储量分布图与采用二类森林调查数据得到的碳储量分布图空间分布一致。验证了基于 landsat8 遥感影像的碳储量模型能为森林碳储量提供快速准确的估测。  相似文献   

6.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碳蓄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生物量、生产力、土壤有机质以及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等相互关系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量和碳交换量.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在碳蓄积研究中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几种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大尺度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估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或标准地资料,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7522.68万t,碳密度129.42 t·hm-2。其中森林土壤层碳储量6045.03万t、占总碳储量的80.36%,乔木层碳储量1018.30万t、占13.54%,森林下层植被和枯落物层碳储量为459.35万t、占6.10%;在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多为6201.95万t、占82.4%。研究可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竹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减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竹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库、竹林产品碳库、竹林凋落物碳库、竹林土壤碳库等4个方面对竹林生态系统在大气二氧化碳减量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描述,并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初步估算出我国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4.05%,揭示了竹林在森林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减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森林碳密度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及样木数据,结合相对树高曲线,构建生物量-蓄积量模型,解决了模型与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衔接问题,可应用于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测与遥感样地生物量估算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生物量估算等。根据计算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各样地生物量密度,结合树种面积数据及含碳率,估算全区森林碳密度,并初步探讨了森林碳库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将TM遥感数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短波红外植被指数(SWVI)融入径向基神经网络中,构建了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反演了南京市不同时期的森林碳储量。结果显示:1)该模型的平均估算精度达到74.62%,比线性回归模型精度更高、拟合更稳定,是一种相对简便、易于操作和准确度高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2)南京市的森林碳储量总体分布面积较大,但在区域上分布不太均匀,1988—2005年期间各辖区的森林碳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率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为:栖霞区<玄武区<下关区<雨花台区<鼓楼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  相似文献   

11.
乌尔旗汗林业局森林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环境被日益破坏的今天,保护森林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维护已经成为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森林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的来源。文章以2014年乌尔旗汗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以乌尔旗汗林业局为研究区域,采用生物量经验(回归)模型估计法,对乌尔旗汗林业局森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以估算的森林生物量结果为基础,采用公认的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估算了乌尔旗汗林业局的森林碳储量;分析了乌尔旗汗林业局森林碳储量随林场、起源、优势树种、龄组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兴隆山国家级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保护区主要森林总碳储量为217 839.48 t,总经济价值为9 326.14万元;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在128.60~73 440.45 t、5.12~37.42 MgC/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2.67 MgC/hm2;不同龄级碳密度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年、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生物量,并根据生物量和含碳系数的大小,计算碳储量、碳密度,藉此对不同优势树种(组)、不同起源林分、不同林龄林分、不同类型林分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面积、蓄积增加151hm^2、58060m^3;碳储量增加了25230.64 t,达到111530.27 t,比2006年增加了23%。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2015年大田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县域内森林植被的生物量;根据估算后的森林生物量,采用国内普遍认可的转换系数,估算大田县2015年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可为开展县域尺度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区域尺度杉木生物量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发表的我国南方不同地点的杉木林生物量数据和方程进行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建立适合大尺度的杉木生物量估算通用相对生长方程。结果表明: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拟合杉木树干、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数据程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2),根生物量的拟合较好(R20.87),叶和枝的拟合较差(R20.78)。仅用胸径(D)作为自变量与引入胸径、树高因子(D2、H)相比,拟合的相对生长方程的相关系数相差不大。估算的各组份生物量叠加后,与地上部分和全株树木生物量方程估算值的相容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方程检验结果与发表的全株生物量方程比较表明,整合分析数据拟合的通用相对生长方程能满足估算大尺度杉木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的精度要求,可以用来估算区域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角度出发,综述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及手段,阐述了综合遥感、地面观测数据及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来研究特定区域特定时段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储量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盈江县主要森林类型碳汇功能及其固碳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盈江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盈江县几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贮量进行了推算,分析了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以及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碳贮量,并对整个盈江县的森林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盈江县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贮量为1319.4万t,固碳价值为1583280万元。阔叶树的碳汇能力最强,其次是栎类;不同龄组碳密度高低排序的基本规律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中龄林的碳贮量最多,过熟林碳贮量最少。  相似文献   

18.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这一生态敏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2009年野外实测样方数据,对其云冷杉林、高山松林、栎类林、云南松林4个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其总生物量为13 745.23万t,总碳储量为6 762.13万t,平均碳密度为88.9 t/hm2.其中云冷杉林生物量最大,占全县总生物量的50.3%,其碳密度也最高,为113.31 t/hm2.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大尺度监测成为关注热点。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对森林碳循环评估的2种途径:1)基于遥感手段估算森林生物量并推算森林碳储量,通过碳储量变化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归纳各类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方法在大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2)基于CO2温室气体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定量监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基于交换的CO2通量推算森林碳储量变化。归纳遥感手段观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的主要数据、方法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数据及方法在森林CO2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监测、森林碳储量估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分析专用CO2浓度监测卫星数据,尤其是我国自主碳卫星数据在CO2柱浓度反演算法研究以及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对比、验证和同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专用温室气体遥感观测数据在森林碳储量及碳通量监测方面的优势。提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定量监测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南省第4次(1990~1995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生物量测定数据,估算了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和碳密度,分析了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植被类型特性.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为173.974 Tg,在14个地州市中,怀化市的森林植被碳贮量最大,为31.047 Tg,其它依次是永州市、郴州市和邵阳市,它们的森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21.527、19.306和19.239 Tg,各森林类型中,杉木林的碳贮量最大,为51.588 Tg,占湖南省碳贮量的29.65%;湖南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15.88 t·hm-2,各地州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变化为12.01~17.95 t·hm-2,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的碳密度最大,为32.45 t·hm-2,是湖南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2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