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蔗叶循环利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崇左市江州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全区甘蔗种植面积7.13万hm2,年产原料蔗50万t左右,甘蔗收入约占全镇年收入的75%。而甘蔗平均单产却徘徊在4~5 t之间,低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由于长期连作,蔗农在甘蔗的生产过程中过分依赖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不合理的施肥导致了蔗地土壤板  相似文献   

2.
<正>甘蔗是龙陵县的主要税源之一,也是蔗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09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8 666.7hm2,产量50万t,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计划新植1 540 hm2,其中冬植蔗533.1 hm2,较2008年408.9hm2增30.5%,占全县计划新植面积的34.61%。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甘蔗种植广泛,每年产生大量废弃的蔗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将蔗稍进行饲料化加工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利用方式,而饲料化利用过程中需要将蔗稍切成小段。农村户用小型蔗稍切碎机是根据南方甘蔗种植户养殖牲畜的需求而设计,其结构设计制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维修、保养,适合我国南方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生产效率可达200kg/h左右。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了云南省蔗区37个甘蔗主产县(市)建设水利设施的种类、可行性和效益。结果表明,云南蔗区适宜发展沟渠、小水池、小水窖、灌溉站、塘坝等小型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改造后对云南甘蔗产量和种蔗综合效益都有大幅提高,预计水利设施建设后覆盖蔗区面积46.2%,云南蔗区每年甘蔗单产可提高7.548 t/hm2,甘蔗产量每年增加300万t以上,种植甘蔗每年新增产值10~16亿元。  相似文献   

5.
蔗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及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蔗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及甘蔗生长的影响,设计常规栽培和蔗叶还田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蔗叶还田使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放线菌总数分别是常规栽培处理的2.38、1.80和2.74倍,且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蔗叶还田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酸性土壤的pH值,从而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蔗叶还田栽培使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每公顷增产原料蔗8.41 t,除去蔗叶粉碎成本360元,净增收2373.3元;增糖1.53 t,效益显著.蔗叶还田是一项保水保肥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市场上普遍有这么一个看法,中国甘蔗看广西,广西甘蔗看扶绥。崇左市扶绥县全县种植甘蔗7.33万hm~2,年产糖料蔗400多万t,是广西第一甘蔗种植大县。记者通过对扶绥实地调查采访,切身认识到了农民种植甘蔗的过程和收益实情。扶绥县委书记蓝大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扶绥县的甘蔗种植正在进行耕作方式的变革,目的就是促进甘蔗产业健康发展,力保国家食糖市场平稳供应。"  相似文献   

7.
1概述甘蔗是永胜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1540hm2,蔗茎产量16万t。为促进永胜县甘蔗产业的发展,提高蔗农经济效益,针对该县甘蔗种植技术落后的状况,通过引进示范  相似文献   

8.
甘蔗叶沤制还田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测定 ,甘蔗收获期的蔗叶一般占蔗产量的12%~20 % ,亩产5t的甘蔗约有干蔗叶600~1000kg。龙州县年种植甘蔗35万亩 ,如甘蔗砍收后都把蔗叶沤制成肥料 ,那块块蔗地可以说都是肥料库。然而 ,蔗农每年在甘蔗砍收后 ,为便利下造耕作 ,普遍把留在蔗地的蔗叶放火烧掉 ,化为灰烬。因而地力一年比一年差 ,甘蔗亩产均徘徊4t左右。为就地取材 ,挖掘肥源 ,受龙州县糖办的委托 ,采用不同的处理 ,就地将砍收后的蔗叶堆积沤制 ,收到良好的效果。1沤制方法1.1共设置4种沤制方法①每1000kg蔗叶加200kg牛栏粪②直接泼洒大粪水③每1000kg蔗叶加10kg尿素④每10…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展现状麻栗坡县甘蔗产业自2011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县甘蔗在地面积3466.7 hm~2,占计划至2020年4000 hm~2的86.7%,受益11个乡(镇)82个村委会423个村小组4987户农户,以每亩产蔗5 t、420元/t计,甘蔗总产量26万t,产值10 92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2.2万元。甘蔗产业已成为麻栗坡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年产糖150万t,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各蔗区种植业结构大幅度调整,使我省旱地甘蔗面积增至80%以上,而旱地蔗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完全靠雨水滋养,加之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要实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探讨了北缘蔗区甘蔗秋植的播种时间和越冬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双膜夹蔗叶或稻草的方法覆盖蔗苗,可以有效地避免冻害。秋植播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秋植蔗与春植蔗比较,总叶数增加4.5-6.5叶,株高增加55-70cm,产量提高25%左右,糖份可提高1%左右(绝对值)。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州蔗糖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蔗糖业的现状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西南州蔗糖业发展较快.据2000年统计,全州甘蔗总面积1.2万hm2(其中果蔗800 hm2),比1950年增长22倍,甘蔗总产量55.63万t,比1950年增近40倍,平均单产46.35 t/hm2,低于全国的平均单产水平,生产红、白糖4.62万t(其中白糖1.17万t),产值12 538.8万元,税金877.8万元,蔗糖业在全州经作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全州有红、白糖厂15座,其中,白糖厂3座,日处理甘蔗2 250 t;日处理50 t的精制红糖厂12座,日榨甘蔗600 t;其它均为蔗农个体红糖加工点,加工甘蔗量占全州总产量的50%左右.全州甘蔗种植总面积中80%是台糖134,其次为桂糖11号,黔糖1号、2号、4号,黔糖79-97,选蔗50,桂糖16、17号,新台糖21号、22号、25号有少量种植.2000年12月州农业局经作站由广西南宁甘蔗研究所引进了新台糖系列、巴基斯坦甘蔗品种系列、美国(CP)80/1827、日本农林8号等12个甘蔗新品种,正组织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为全州今后甘蔗种植中品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依据和种源.总之,黔西南州蔗区基础条件差,90%以上属旱坡地,旱涝不保,靠天吃饭,靠增大面积增加总产量来维持生产,尚处于气候型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甘蔗收获后蔗糖分降低是蔗糖加工单位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那些在高温下持续压榨的地区。通过研究评估榨季后期甘蔗收获后蔗糖分的损失量及其与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收获后,随着这两种酶活性的上升,甘蔗的商品蔗糖急剧下降。刚收获的甘蔗商品蔗糖值为10.88,在收获48、240h后,则分别降低2.27、6.59个单位,10d后蔗糖分降低约60%。对收获的甘蔗淋水并覆盖蔗叶,其蔗糖分降低约44%,而经化学物质处理并覆盖蔗叶的甘蔗蔗糖分减少27%。在甘蔗贮放期间,其蔗糖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明显增加。经化学处理并覆盖蔗叶后,收获甘蔗的两种酶活性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应用抗菌和抗转化化学物质配方具有使后期收获的甘蔗蔗糖分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耿马县蔗稍叶梵烧,连年污染蔗区及周边空气环境,频繁引发蔗地、森林火灾,造成常年重大经济损失。2014年县委、政府出台了蔗稍叶禁烧令,计划将蔗稍叶综合利用,创新甘蔗产业链,攻固和拓展蔗糖经济,建设美丽耿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机械收割与人工砍收处理对比,研究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及来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机械收获留茬蔗蔸质量优于人工砍收,具体表现为机械收获为入土或平地低砍,留茬蔗蔸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低于人工砍收;机械收获的留茬蔗出苗率比人工砍收低,但不影响留茬蔗的发株率;甘蔗株高、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与人工砍收持平,蔗株茎径稍优于人工砍收,蔗糖分提高0.03%~0.49%(绝对值).  相似文献   

18.
甘蔗副产品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蔗梢 (叶 )进行氨化、微贮、青贮等方法制作饲料 ,对蔗渣培育食用菌进行试验研究 ,找到适合贵州蔗区开展副产品加工利用的有效途径。以甘蔗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中心 ,对发展生态农业进行探讨 ,提出建设生态农业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蔗叶、蔗梢富含纤维素,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维生素等牛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作牛饲料的利用价值很大.蔗区养役牛是传统经营模式,现代甘蔗生产区中役牛逐渐消失.根据市场需求,在蔗区发展肉奶牛养殖业,可使蔗区有机物质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蔗区生产能力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我所近10年糖蔗、果蔗、牧草蔗、能源蔗不同用途甘蔗育种的历程,总结了成效,探讨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