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麦蚜指数调查法进行田间穗蚜计数,所用时间较实际逐个计数明显缩短。本试验平均百穗缩短调查时间12.92min,利用方程=-62.5+4.62,推算出的蚜量,误差不超过1头/穗  相似文献   

2.
抗蚜威防洽麦蚜田间药效试验吴洵耻,高士仁,张广民,吕士恩,刘振伟(山东农业大学,271000)近年来我省麦蚜发生较为严重,为选择防效好,成本低的药种,我们于1993年试用50%抗蚜威防治麦蚜试验,取得明显成效。1材料和方法试验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3.
一、麦蚜1.适期冬灌和镇压以淹死小麦根际和土缝中越冬成虫、若虫,或碾死麦蚜,减少春季蚜的发生量。2.药剂防治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对蚜虫有特效,对有机磷产生抗药一的蚜虫也具良好的效果,对蚜虫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并能渗入叶片组织中,对叶片背面...  相似文献   

4.
王德旭 《植物保护》1996,22(2):20-21
第2代棉铃虫是危害番茄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番茄植株顶尖至第4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和茎基上,平均每株落卵32.8粒。在番茄上的卵量和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密切相关,卵量()与第1代蛾量()关系式为:=一315.9+1.7783=6,=0.8562,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关系式为:=31.3+0.134=6,=0.8652。在第2代棉铃虫产卵初盛期应用B.t菌剂含孢子100亿个/mL200倍液喷雾3次,或1.8%爱福丁乳油45mL/667m对水75kg喷雾2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春小麦植株高度与灰翅麦茎蜂危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11.2462+0.2966,=0.7821。植株高度100cm以上,断茎率普遍在22%以上,70cm以下,断茎率仅有2.65%~4.07%。  相似文献   

6.
宁仲根 《植物保护》1996,22(6):29-30
采用Iwao的α+βX回归式测定稻纵卷叶螟,虫苞种群的α=0.4334>0,β=1.3149>1,判定虫苞为聚集分布型;在=1,=0.2时其理论抽样数为=35.8/+7.87;利用有虫苞丛率()与百丛虫苞密度()的关系,建立Gerrard模型为=157.976[-ln(1-)]1.0616,其抽样精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水稻孕穗期每丛水稻茎毛眼水蝇卵数()、被害穗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2.01+4.524±2.2,=0.9914;=-0.076+4.912±2.78,=0.9863。产量损失的主导因素是水稻受害后,早稻实粒数减少,晚稻总粒数和实粒数减少。根据防治费用,稻谷价格等,导出孕穗期稻茎毛眼水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禾1.9粒卵或1.34株受害穗。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通过3年调查明确,棉蚜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下的寄主植物有14科51种,棉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棉蚜蚜量()与籽棉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为=12.0854+0.0105=0.966);棉蚜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灌水、作物布局关系极为密切。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每日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25头,其3龄若虫捕食量为500头。棉区推广以调整作物结构、狠抓棉蚜越冬寄主的冬春防治,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累计示范推广2.9万hm,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皮棉222.0kg/hm,增产率为17.0%。  相似文献   

9.
接虫试验表明,水稻苗期每丛稻茎毛眼水蝇卵数()、为害株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7.31+3.016x1±2.15,=0.9804;=-6.7+3.53x2±2.19,=0.9802。早稻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受害后千粒重和实粒数减少;晚稻为千粒重下降。根据当前的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导出水稻苗期稻茎毛眼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4.6粒卵或3.74株受害。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徐鞠晖 《植物保护》1997,23(2):19-21
根据1979~1993年的15a观测结果,组建了三化螟年发生量()与越冬代始蛾期(,以4月10日为零)的回归预测方程,即=6.442-0.201。该方程回测符合率达100%,1994~1996年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能够应用于测报工作。文中并分析了三化螟越冬代始蛾期与年发生量相关关系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麦蚜虫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目前防治麦蚜农药品种少,用量大带来的多种弊端,测定了4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麦蚜和天敌的杀伤作用。经方差分析,蚜螨特400倍,ECt-170杀蚜霉素250倍,50%辟蚜雾120g/hm和40%氧乐果2000倍的4种药剂浓度,均能有效防治麦蚜,并较少杀伤天敌  相似文献   

12.
柴立英 《植物保护》1998,24(6):29-31
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建立以苹果蚜虫校正减退率为目标函数的氧乐果()、久效磷()两因子效应编码值回归模型^(%)=105.56+21.27+16.10-22.32-18.10,计算得出:5~6a生苹果树每棵用40%氧乐果乳油3.15ml和50%久效磷乳油2.88ml混配药液,加面汤粘着剂3者共10ml涂干,施药后7d,苹果蚜虫校正减退率期望防效可达100%,残效期达15d以上,且对蜘蛛、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10%吡虫啉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996-1997年试验研究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麦蚜防治显著,且速效性强,用药量少,用量5g/mu(商品用量)药后1d,防效即达91.2%,药效与40%氧经乐果50ml/mu相当。当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14.
麦蚜与麦株内水分、蔗糖和田间温湿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麦蚜在小麦上的发生可分为零星发生期、缓增期、激增期3个阶段。激增期蚜量最高,百茎平均有蚜734.3头,其次是拔节至灌浆的缓增期,百茎平均有蚜455.8头。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占86.86%,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占11.91%,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i?)只是零星发生,仅为1.23%。在影响穗蚜发生的的诸多因素中,麦株体内的蔗糖是最主要的。蔗糖含量与穗蚜量的关系在3个品种中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其次是田间温度,与穗蚜量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麦株体内水分、田问湿度对穗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与白背飞虱同田发生密切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穗蚜是我市小麦上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频繁大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探索一种防治小麦穗蚜的新药剂,1991—1992年我们对新近开发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抗蚜威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设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江阴市中港有机化工厂生产),每亩10、15和20克;40%氧化乐果(江苏海门农药厂生产)每亩  相似文献   

16.
40%叶绿宝可湿性粉剂是江苏省大丰市农药厂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菌剂,主要有效成份是多菌灵和粉锈宁。为了探讨叶绿宝在我市防治夏粮病害的前景,今年我们在小麦上进行了防治赤霉病示范,并获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示范材料40%叶绿宝可湿性粉剂(江苏大丰农药厂);40%灭病威悬浮剂(广州珠江电化厂);50%多菌灵超微粉(上海吴淞化工厂)。小麦品种为鄂荆1号。1.2示范设计示范分期在本市沙咀办事处杜柳村两农户水田小麦地进行。示范(1)40%叶绿宝每667m2100g,面积60…  相似文献   

17.
小麦禾谷缢管蚜的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禾谷缢管蚜种群数量和危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采用累积虫日作为危害量指标 ,建立了蚜虫危害量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回归模型 ,即Y1=1.4250+5.3529×10-4X1,Y2=1.1780+0.0106X2 ,确定了禾谷缢管蚜的动态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8.
解淀粉芽胞杆菌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yticus 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EA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asiaticum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子囊壳形成的影响,以及在室内离体麦穗上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室内试验测定结果表明,EA1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室内离体麦穗上的防治效果可达80.0%,对子囊壳形成无显著影响。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的条件下,EA1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悬浮液对赤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EA19菌株发酵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2%。EA19菌株喷雾粉可湿性粉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7.4%,能使小麦籽粒中脱氧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显著降低36.8%,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EA19菌株在生产上防治赤霉病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杂草密度与作物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用于杂草密度和作物产量损失关系的经验模型比较分析,并对10组不同来源的杂草与作物竞争资料进行模拟,证明模型/(bd)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能确地描述多种杂草和多种作物间的竞争关系,预测杂草竞争对作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20.
土壤施硅对小麦和麦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土壤施硅对小麦蚜虫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在小麦种植前分别配施0(CK)、40、80和120 kg/hm2四个浓度的硅肥,测量施硅后小麦生育期、生物量、叶面积、株高、产量指标以及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发生量。结果表明,施硅对小麦株高和穗数无显著影响,但80 kg/hm2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小麦叶面积分别为1 786.03 mm2和2 033.54 mm2,生物量分别为133.68 g和134.50 g,小麦穗粒数分别为35.61粒和35.92粒,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5.34 g和45.59 g,小麦产量分别为9 684.45 kg/hm2和9 835.05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小麦成熟期较对照提前3 d;80 kg/hm2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禾谷缢管蚜发生量分别为90头和86头,均显著低于对照;40、80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荻草谷网蚜发生量分别为128、117和105头,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田间土壤施硅80 kg/hm2和120 kg/hm2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农艺性状,提高小麦产量,并能减少麦蚜发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