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效唑是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阻滞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降低纵向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兼有杀菌作用和提高产量等效果。我县自1989年-1990年在南彩、北小营、城关等5个乡、镇的12块麦田进行了拌种、和春季叶面喷洒等方面的试验及应用技术的示范。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谭荫初 《植物医生》1995,8(1):24-24
一、粉锈宁 粉锈宁(三唑酮)拌种对麦苗无不良影响。麦粒经拌种后,可使白粉病发生期推迟10~15天,甚或冬前无白粉病病株出现;即使发病,其程度也明显减轻。开春后,麦苗返青期中的病叶率也能控制在1%以下,对白粉病的防效为56~75%。在拌种的基础上,于灌浆期中再每亩用有效成分25克兑水75公斤喷雾,可提高防效达93.7%。轻发年和轻发田经拌种后在穗期可不再施用农药;对中等偏重发生年(田),亦可少施1次农药。  相似文献   

3.
史如峰 《植物保护》1993,19(1):36-36
多效唑是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阻滞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降低纵向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提高产量等作用。在小麦生产上多用于拌种和拔节前叶面喷洒。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多效唑对降低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发现对小麦产量有不利影响,为此,我们于1992年春季进行了多效唑不同使用剂量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多柱双检测器系统在农药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多柱、双检测器系统的结构和在农药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利用该系统可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种类植物油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其合成多杀菌素能力的影响,探索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葵花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研究了其对菌体生长、脂肪酶活性和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并利用RT-PCR对脂肪酶基因及多杀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供试植物油对菌体生长和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油大豆油,其中菜籽油有利于诱导脂肪酶的表达、延缓菌体的衰亡和延长产素期,脂肪酶活力、菌体生物量和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提高310.09%、8.97%和33.94%;脂肪酶基因和多杀菌素合成基因的转录强度也有明显提高。因此,菜籽油是其最佳的辅助性脂类碳源。  相似文献   

6.
稻脚青高剂量拌种对麦类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稻脚青拌种是防治麦类苗期病害的优良药剂。近年推广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但宁海县各农户种麦面积仅667~1334m2,或更少,用种量很少,若按种子量比例秤准药剂,操作困难。我们以高出推广剂量的5倍种子重量的1...  相似文献   

7.
小麦在播种前,用粉锈宁拌种,在我省从试验、示范和推广,已有10余年了,由于防病、增产显著,在全省范围内已广泛推广应用,深受农民欢迎。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小麦价格低,“麦贱伤农”,农民不愿增加投资,因此,小麦粉锈宁拌种面积有所减少,被控制的病害又可能回升,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鉴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粮食价格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报道内吸杀菌剂拌种灵(2—氨基—4—甲基—5—甲酰苯胺基噻唑)及其复配剂拌种双(拌种灵+福美双)对棉苗立枯病、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的研究。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及田间试验,证明拌种灵对立枯病具有相当或略高于常用药剂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赛力散)、稻脚青(甲基砷酸锌)的效果,而拌种双除保持了对立枯病与拌种灵相当的效果外,对炭疽病的防效与五赛合剂相近,略低于稻脚青。使用拌种灵或拌种双的棉籽发芽率近于未处理的对照,后期长势良好。拌种灵对立枯病效果优于拌种双,而拌种双对炭疽病效果优于拌种灵。  相似文献   

9.
聚磷酸激酶基因(Polyphosphate kinase gene,ppk)是放线霉菌中的一种影响抗生素合成的全局性负调控因子,阻断该基因能显著提高其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本文利用PCR扩增了刺糖多孢菌中的ppk基因中间片段,经酶切连接技术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pOJ260上,构建阻断型载体pOJ260-ppk;通过接合转移将该功能质粒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了遗传性能稳定的重组菌株S.sp-△ppk。对工程菌株的PCR检测结果显示,ppk基因片段已整合到刺糖多孢菌染色体上并成功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摇瓶发酵结果显示,工程菌株多杀菌素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22%。阻断聚磷酸激酶基因的表达对刺糖多孢菌的菌丝形态及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并有效地促进该菌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
几丁质裂解微生物防治棉苗立枯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几丁质裂解微生物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棉花立枯病的防治作用。用几丁质改良的Hutchinson培养基对几丁质裂解微生物进行分离,在42株几丁质裂解微生物中,有2株放线菌在培养基和土壤中都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择上述两个菌株和几丁质配成10%生物拌种素,并用5%几丁质粉及20%几丁质酸溶物(20%拌种素),进行对棉花出苗的影响和对立枯丝核菌(立枯病)防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生物拌种素对棉花出苗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出苗率8.9%,出苗期提前5d以上。20%拌种素和5%几丁质对棉花出苗无明显不利影响;10%生物拌种素、5%几丁质和20%拌种素对棉花立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分别达68.2%、64.8%和51.9%。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小麦白粉病常发区——鄂北麦区进行的2a观察试验表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基础工作是播种期用粉锈宁拌种。轻病年1次拌种即可控病增产;中等发病年,须在拌种基础上,后期再进行粉锈宁喷雾防治1次,遗漏拌种田也可在孕穗期喷雾防治1次补救;重发病年,除拌种田须后期喷雾防治1次外,未拌种田应在孕穗期和扬花期连续进行2次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在杏树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壤施用、叶面喷洒多效唑不同施用量在杏树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控梢、促花,提高单产与单果重,同时可降低着果部位;土壤施用多效唑,对杏树新梢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烈,效应可持续3年;叶面喷洒仅适合于大小年严重的杏园小年施用。  相似文献   

13.
多杀菌素(spinosad)是刺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显著杀虫活性.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因子对刺糖多孢菌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多杀菌素的发酵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剂量为2mg/ml,诱变40min时多杀菌素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诱变最终得到5株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61.1%、80.3%、128.1%、69.9%和77.8%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分别研究了抗旱拌种剂对玉米幼苗生长、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拌种剂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根系发育,增加玉米幼苗鲜重和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在药种比为1∶14时效果最佳。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拌种剂能够使玉米水分含量、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0.40%、0.84%和0.03%,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分别降低0.13%和0.88%;使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 cm、0.24 cm、0.7行、3.3粒、79粒、1.89 g和14.20%,秃尖较对照组短0.38 cm。由此可见,抗旱拌种剂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改良玉米果穗性状及籽粒营养品质,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药剂拌种的效果以及拌种剂对小麦初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拌种剂的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药剂拌种对小麦发芽、生长有抑制作用。在病害发生前期,药剂拌种对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闪避(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顺捕(有效成分:噻虫嗪)、立克秀(有效成分:戊唑醇)+金龟子绿僵菌、科微康(有效成分:多粘芽孢杆菌)+顺捕拌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发生种类多,常年为害较重。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气候的变化,多种病虫交错发生,病虫为害逐年加剧。单一的防治措施,已不能解决复杂的病虫为害。为此,我们从病虫发生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前几年拌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两药一菌”(甲基异柳磷、粉锈宁和增产菌)三项混合拌种技术,即“三拌”技术。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证明这是  相似文献   

17.
辛硫磷拌种对几种作物药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辛硫磷拌种能显著抑制小麦、大豆、玉米的发芽率.并推迟发芽时间,拌种后培养6d发芽率抑制15%的拌种浓度(I15)分别为2.47、4.38、3.89g/kg。辛硫磷拌种还能显著抑制小麦苗的生长,培养6d抑制中浓度(I50)为0.5250g/kg,并引起生长畸形。田间试验表明,辛硫磷拌种剂量超过0.8ga.i./kg时能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出苗率抑制15%的拌种剂量为0.61g/k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多效唑对花生生长调节、田间增产与药效作用,在花生盛花末期喷洒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结果表明能有效降低株高、增加结荚数、提高双仁率、增加产量,同时还能提高花生脂肪含量及油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建议在花生盛花末期施药1次,推荐40g~60g/667m2)为最佳施用剂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哈茨木霉LTR-2拌种处理冬小麦的田间效果,为木霉拌种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从2016年-2018年连续3年,研究了哈茨木霉LTR-2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幼苗生长、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预测分析了木霉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LTR-2拌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对小麦纹枯病的平均防效60%以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平均防效65%以上,优于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与不拌种对照相比,哈茨木霉LTR-2拌种处理增产4.3%~6.34%,增产效果略高于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木霉拌种可以降低小麦根际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特别是土壤中镰孢属真菌的相对丰度。因此,哈茨木霉LTR-2可以作为化学拌种剂的绿色替代产品用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20.
《湖北植保》2012,(2):58-58
1、播前晒种。晒种一般能使发芽率提高13%左右,提早出苗2d~3d。2、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因地温低,种子在土壤中时间长,易遭受病虫害。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也可选用各种复配杀菌剂,如死根1号、根腐灵等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