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农业龙头企业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当前中国农产品营销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业龙头企业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农业龙头企业的长尾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分析了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销售阶段应用电子商务的作用,结合电子商务和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特点,对电子商务在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营销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兰州市高原夏菜的发展提供参考,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高原夏菜的生产现状和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榆中县高原夏菜营销组织功能不健全;营销环节多而复杂,流通链条过长;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信息沟通不顺畅;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结合高原夏菜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为:升级原有营销组织,提高蔬菜流通效率;加快物流建设,降低营销成本;扶持销售组织,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完善信息系统,保障营销渠道畅通;完善品牌建设,促进品牌营销等.  相似文献   

4.
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新疆昌吉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昌吉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得出目前昌吉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品牌效用和产品营销两方面较为完善,而在产品成本和产品原料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疆葡萄酒行业走的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使得酿酒葡萄很容易大规模种植,因此基地建设较易形成规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能够顺利循环下去,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营销能力、盈利能力是关键,所以对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麦积区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区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还存在基地规模小、基地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绿色生产意识淡薄、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品牌之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价值观和营销观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蔬菜产业营销渠道现状的分析,发现河北省蔬菜营销过程中存在产品竞争力不足、营销环节冗长、配送体系不完善、渠道缺乏综合利用等问题,进而影响到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经济效益提升。针对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设计了不同的营销渠道优化组合策略,以加强蔬菜营销渠道的综合利用,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蒋雄 《云南农业》2007,(7):12-12
一、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涌现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如会泽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会泽县种子公司、火红乡马铃薯营销开发有限公司等40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营销大户,  相似文献   

9.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85-6686,6689
介绍了广东省政府近年来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措施,论述了龙头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湄潭县21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以下简称龙头企业的调查,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其生产经营经营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随着其蔓延,势必席卷我地。因此,笔者,认真分析我县龙头企业的优劣势,提出:内部挖潜,加大技改,不断研发,抓基地、建品牌、重营销、兴旅游、延产业、上规模,择优扶强一批龙头企业,积极面对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江苏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网工程”下农业产业化领域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网工程"四大网络建设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目前仍是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农业产业化领域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特别是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该文分析了只有产业化才能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现代流通体系,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是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龙头企业参与流通的一些创新销售渠道,提出要提高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不断创新销售渠道,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论云南农民增收与龙头企业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出路就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云南省龙头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要想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对龙头企业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工程。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企业、基地、技术体系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为抑制我国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从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强化企业主动意识和培养农民科技理念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思路与对策,以大力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张海芳 《北京农业》2011,(9):224-22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在如何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产业化管理部门及龙头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产效率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代表,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可以较好的评估特定产业的竞争态势。本文以福建省九区市161家畜牧业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地区为决策单元,应用DEA方法对各地区畜牧业龙头企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算出各地区生产效率值、存在的差距和改进方向,并就福建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业企业经营,现已出台的政策也是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化概念更明确,组织程度更高,是产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农业产业化强调的是产业的联系,主要通过外生性农业企业,由外向内引导农业发展,可能向农业返还二、三产业的利润,也可能争夺农业内部的利润,是产品农业企业化的继续,是农业企业化的结果,是农业企业化的一部分。农业企业化强调的是企业经营这种形式,主要通过发展内生性农业企业提高“三农”自身的发展能力,由内向外引导农业发展,向二、三产业要利润。农业企业化在发展产品农业企业化的同时,通过发展区域农业企业化特别是整乡整村推进乡村农业企业化,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和农民的员工化。因此,农业产业化只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三化”之一,农业企业化是我国农村的第三步改革,是农业产业化的替代战略。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推进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推动力量。本研究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基础设施、认识程度、资源开发及相关法规等几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述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出了加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兵团农业产业化企业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公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73-20375,20378
阐述了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现状:一是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建设滞后;二是品牌知名度依赖于产品"声誉",品牌营销难度大;三是组织行政管理代替企业经营管理,"品牌"管理混乱;四是品牌营销观念落后,热衷于"牌名"推广;五是品牌资产经营意识淡漠。基于制度和区域视角,重点从组织多重目标、区域地理环境、观念、发展思路等方面对企业品牌成长制约性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兵团组织目标多重性是制约品牌成长内生障碍因素,区域地理环境和市场的封闭性是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制约因素。提出了破解农业产业化企业品牌化难题的对策和建议:一是政企分离,战略规划是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之根本;二是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品牌建设;三是正确运用品牌战略,加速优势资源转换进程;四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绿洲经济制约品牌成长难题。  相似文献   

20.
梁贤  林涛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4):850-853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内生性和外生性农业企业概念,研究了二者的经营机理、联系与区别,分析了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并据此研究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企业化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应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并实行农业企业化战略,在实践中要大力发展内生性农业企业,规范外生性农业企业发展,并促进外生性农业企业向内生性农业企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