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两种药用淫羊藿克隆构型与分株种群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生境资源利用及生态适应对策的异同,出较了异质性生境中两种淫羊藿克隆生长指标、克隆构型指数(V)和分株种群密度.结果表明,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的间隔子长度、根状茎长度、分株高度差异显著,分枝强度和分枝角度差异不显著,克隆构型指教V和分株种群密度接近.两种淫羊藿均为"游击型"克隆植物,其地下根茎寿命在2年以上,具有很强的克隆整合性.应减少对2种淫羊藿生境的干扰和保护其地下根茎的克隆生长,才能实现野生淫羊藿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区朝鲜淫羊藿林下仿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  李道红 《农业与技术》2006,26(5):103-104
朝鲜淫羊藿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是长白山区地道中草药材之一。由于连年大量收购野生淫羊藿,造成野生资源锐减,收购量降低,品质下降。为保护开发野生淫羊藿资源,为当地药农提供一个新的中草药材栽培种类,我站从2004年开始探索在林下仿生栽培朝鲜淫羊藿技术,现已取得初步成功。所谓林下仿生栽培,是指充分利用林下空地资源,采取适当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在林下模仿、创造出适宜野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半人工化抚育、栽培野生植物,使其在品质、产量、药效等方面接近或超过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1栽培场地选择在林下仿生栽培中要选择阴…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异质性生境中淫羊藿克隆构型,初步分析环境因子对淫羊藿克隆生长的影响及克隆构型可塑性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生境中相对光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淫羊藿的克隆生长影响较大,土壤pH值对其影响较小。建立了淫羊藿克隆构型可塑性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程。淫羊藿以地下根茎为克隆器官进行克隆生长,在异质性生境中有着较强的克隆构型可塑性。保护淫羊藿地下根茎,以及生境中适当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淫羊藿的克隆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朝鲜淫羊藿内生真菌对朝鲜淫羊藿生理特性及内在品质的影响,探索促进朝鲜淫羊藿生长发育和内在成分积累的菌株,采用盆栽土培试验,将从朝鲜淫羊藿植株中分离得到的3种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后施加于其根部,考察分析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物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参数和POD、SOD、PAL、F3'H酶活性以及丙二醛、总黄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遮阴对圃地栽培的朝鲜淫羊藿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遮阴和对照2种处理方法,连续观测3年朝鲜淫羊藿株数、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和收获量。[结果]遮阴的朝鲜淫羊藿株数、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和收获量均逐年递增,且前4项指标更接近于野生朝鲜淫羊藿。对照组的朝鲜淫羊藿在栽植第1年被过强的光照灼伤,导致植株产生抗逆性,生长指标均低于遮阴组,并在第2年全部死亡。[结论]在圃地栽植朝鲜淫羊藿时,必须加盖遮阴网,且遮阴强度最好为70%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圃地栽培朝鲜淫羊藿进行遮荫处理,研究其对朝鲜淫羊藿生长及地表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鲜淫羊藿在5月末基本完成了营养生长,其植株的大小、形态基本定型。过强光照促使朝鲜淫羊藿产生抗逆性,并灼伤植株叶片而使部分植株死亡。遮荫能够明显改变朝鲜淫羊藿地表环境,温度最多降低1.29℃,相对光照强度达到4.20%~8.38%,露点温度最多提高4.04℃,相对湿度则最多提高24.25%。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仿生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生于林下、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南、四川、吉林等省(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光质对朝鲜淫羊藿生长、生理和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确定适宜朝鲜淫羊藿栽培生产的光质条件,使用4种LED光源(白光、红光、黄光、蓝光)对盆栽朝鲜淫羊藿进行处理,以白光处理作为对照(CK),测定了各光质处理下朝鲜淫羊藿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鲜重、叶干重等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影响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采集吉林省6个地区26个样点的朝鲜淫羊藿植株和根际土壤,分析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总黄酮5种成分质量浓度,测定了土壤无机元素、pH等12个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表明:通化地区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较高,显著优于其他地区;影响朝藿定A的土壤决定因子是有效钙;影响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的土壤决定因子是有效钙、有效镁;影响总黄酮的土壤决定因子是有机质、有效钙、有效镁、碱解氮.土壤因子对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有重要影响,在海拔较低、土壤呈弱酸性的朝鲜淫羊藿种植地区,增施钙肥、减施镁肥有利于提高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朝鲜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考察非药典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不同采收期朝鲜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朝鲜淫羊藿的总黄酮含量不断降低,但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朝鲜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与实际含量相差较大。结论:本实验通过不同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来粗略比较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优势种群结构及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了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主要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主要优势种群各径级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山杨、五角枫和蒙古栎种群,幼龄个体多,老龄个体少,基本上属于进展型种群,而白桦种群的小径级和高径级的个体都较少,主要以幼树和中树居多,属于衰退型种群。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Ⅲ型。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的Ⅱ径级、Ⅳ径级和Ⅵ径级中,白桦种群呈现大径级株数增加的趋势,白桦种群维持困难;山杨种群和五角枫种群小径级株数呈现减少的趋势,中径级株数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山杨和五角枫保持相对稳定性,而蒙古栎呈现衰退的态势。因此对4种优势种群,分别实施不同的经营措施,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蒙古栎林中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比较稳定,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刺五加种群的高度级和径级结构分布规律与年龄级分布相似,这与刺五加种群所处的群落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持续增加森林碳库储量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合理的树种配置是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的基础。  方法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固定样地连续15年(2004—2019年)4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树种对地上生物量碳库储量贡献,比较不同树种固碳速率差异及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结果  (1)2019年阔叶红松林地上生物量为(282.5 ± 102.8) Mg/hm2,过去15年间年均净固碳速率约为1.0 Mg/hm2,在3个监测周期(2004—2009年、2009—2014年和2014—2019年)内的固碳速率分别为1.54、0.73和0.76 Mg/(hm2·a);(2)样地内地上生物量最高的7个树种(紫椴、红松、蒙古栎、水曲柳、春榆、色木槭和大青杨)累计贡献量占整个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96.2%,其中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3个树种贡献了73.6%;(3)紫椴、水曲柳、蒙古栎、红松和春榆5个树种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而其平均胸径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其大径级个体的固碳作用持续增强;(4)主要树种固碳速率存在明显差异(?0.97% ~ 0.77%),其中具有复叶结构的水曲柳是地上生物量积累速率最快的树种,年均增速约为0.77%,其后依次是紫椴(0.60%)、春榆(0.54%)、蒙古栎(0.38%)、红松(0.09%)、色木槭(?0.46%)和大青杨(?0.97%);(5)7个种群在3个监测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增长动态,其中紫椴和色木槭、蒙古栎和红松、水曲柳和春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正向波动关系,大青杨和春榆呈负向关系。因此,固碳速率在树种间存在时间上的异步性。  结论  该研究揭示的典型温带树种固碳规律、树种间固碳速率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特点可为本地区植树造林实践中树种选择及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效果研究表明:间伐11 a后,蒙古栎林中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杂木林弱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蓄积生长率均是中度间伐区最大。蒙古栎林中度间伐区叶面积指数最大;杂木林弱度间伐区叶面积指数最大。林下植物生物量以中度间伐区最大。间伐提高了蒙古栎林、杂木林的凋落物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及林分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以中度间伐区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主要乔木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径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黄榆(Ulmus laciniata)种群均为聚集型分布;蒙古栎和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在不同封育时间内表现不同的变化,总体上看种群聚集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在封育初期,黄榆种群比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更大,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下降,呈扩散趋势.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Tilia mandshurica)和黄榆种群的数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单调下降,表明均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由于林内乔木层的盖度较大,糠椴和黄榆种群均呈不同程度的衰退,逐步成为蒙古栎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间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下的刺五加种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而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不同样地刺五加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其有性生殖的坐果率为51.99%、饱满种子成熟率为31.20%,远远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营养繁殖的效率与环境的郁闭度、群落间隙大小有关,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少、株间距较大,而在蒙古栎林下,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多、株间距较小,这说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刺五加的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降雨再分配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文过程,分析辽东半岛地区赤松和蒙古栎林降雨再分配特征,为区域典型林分的生态水文分析及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方法  以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赤松和蒙古栎林为调查观测对象,选择林外降雨量(POF)、林内穿透雨量(TF)、树干径流量(SF)和树冠截留量(IF)为指标,应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林外降雨量与各类指标的关系方程,并分析2种林分的降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结果  (1)赤松林穿透雨量、树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分别为388.5、215.3、66.5 mm,占林外降雨量的57.96%、32.12%、9.92%;蒙古栎林穿透雨量、树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分别为421.7、119.0、55.5 mm,占林外降雨量的70.73%、19.96%、9.31%。(2)低强度降雨时,赤松和蒙古栎林的初始迟滞时长1 h左右,而中等和高强度降雨时,迟滞时长较短,明显小于1 h。且赤松林的树冠截留迟滞时间较长,迟滞作用更强,截留效果更好。(3)林外降雨量与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 0.001),赤松林和蒙古栎林产生穿透雨l、树干茎流量的最小降雨量分别为4.2、5.8和2.0、2.5 mm。(4)赤松和蒙古栎林的树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极显著(P < 0.001)二次函数关系,树冠截留作用与林外降雨同时产生。当林外降雨量分别大于90.0、70.0 mm时,赤松和蒙古栎林的树冠截留量分别在10.0、7.0 mm左右。(5)林外降雨量与树冠截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01)的幂函数关系,当林外降雨量分别大于90.0、70.0 mm时,赤松和蒙古栎林的树冠截留率趋于平稳,降低到20%和10%左右。  结论  降雨再分配过程中,赤松林的树干径流量、截留量和截留率大于蒙古栎林,而赤松林穿透雨量小于蒙古栎林,赤松林降雨再分配作用强于蒙古栎林。林内穿透雨存在迟滞效应,迟滞时长受降雨强度和林分类型影响,且赤松林的迟滞时长大于蒙古栎林。林外降雨量与树干径流量、穿透雨量、树冠截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树干径流量、穿透雨量呈线性函数关系,与树冠截留量呈二次函数关系,与树冠截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北陵公园油松栎林生活型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北陵公园油松栎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Raunkiaer生活型分析方法对该群落开展生活型结构分析和比较,并对植物群落的特征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园林艺术要求与地带性植被类型特点,为沈阳地区设计近自然的高质量园林植物景观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